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6周

关键词: 巴拉顿湖 匈牙利 厦门 语文

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6周(共3篇)

篇1: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6周

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9周)

班级 座号 姓名 等级 一,阅读短文。

(一)美丽的巴拉顿湖

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向南约100干来处的巴拉顿湖,湖水清激,景色宜人,同时还以“匈牙利内陆之海”的美称闻名遐迩。

巴拉顿湖系由地壳(ké qiào)运动的断层形成。湖形狭长,东西长78千米,南北则既狭窄又不规则,最宽处15千米,最窄处位1.5千米.从高空向下俯视,它像一叶扁(biǎn piān)舟,漂泊在匈牙利绿色海洋般的国土之上;又宛如横陈在绿丝绒上的一枚我国古代工艺品——如意。湖的面积为596平方干米,是匈牙利也是中欧地区最大的潮泊。

巴拉顿湖气候温和宜人。湖的四周,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古建筑鳞次栉比;水面上的游船,或荡漾,或停泊(bó pō),千姿百态,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据说,这里的湖水还有很高的医疗价值。一年四季,来自世界各地的络绎不绝。每逢秋季,微风送爽,瓜果飘香,更是游人如织。

巴顿湖留给我的印象深刻,那里的环境幽雅宁静,人们文明礼貌,悄(qiāo qiǎo)声细语,秩序井然,少见杂乱与喧嚣。湖畔鸟语花香,绿草如茵。不论大街小巷,还是旅馆饭店,皆整洁异常,一尘不染。不管你走到哪一个角落,都很难见到随意抛撒的垃圾。整个景区内大小设施都标有本国文字和英文,外币自由兑换点走几步就有一个;商店陈列的工艺品和纪念品小巧精美,惹人喜爱。

美丽的巴拉顿湖,你真是让我流连忘返!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2.将下列四个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流连忘返 一坐不染 络绎不绝 闻名遐迩(1)远近都有名声,形容很有名。()

(2)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3)一点灰尘都没有,指环境非常清洁。()(4)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3.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2)巴拉顿湖是欧洲地区最大的湖泊。()(3)巴拉顿湖游人很多,因此秩序杂乱。()

(4)持外币到巴拉顿湖旅游时,兑换成当地货币很不方便。()

(二)鸭儿饺子铺

王羲(xī)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不到3年,在方圆百里内就颇(pō)有名气,于是他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生意兴隆,宾客满堂。偏偏这家饺子铺的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王羲之想访查个明白,便走进铺内。只见灶台上的大锅里,水烧得滚开,炉灶正靠着矮墙。此时,一个个包好的饺子接连不断地从矮墙那边扔过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入锅中。

王羲之坐下来买了一碗,发现碗里的水饺好像在水中嬉戏的小鸭子,精巧至极,而且味道特别鲜美。他更觉得招牌上的字太不像样,便绕过矮墙,找到铺主。

铺主是一位白发老妪(yù),正在擀(gǎn)皮包馅(xiàn)捏(niē)饺子,动作十分娴(xián)熟。只见老妪包好一个饺子,看也不看,便随手扔过矮墙。王羲之惊诧(chà)不已,急忙问道:“老人家,您这么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妪回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王羲之若有所悟,又问:“您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请名人写副招牌呢?”老妪闻言顿时生了气,说:“不好请啊!就说那十龄童王羲之吧,让人捧上天了。其实他那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不要学他!”王羲之听罢,羞得无地自容。

王羲之从此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在书法上还要狠下功夫才能有大作为.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书法,终于成为一位书法大师。

1.从文章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⑴ 这件事不调查明白,决不能算完。()⑵ 他能很熟练地使用计算机。()⑶ 请不要惊讶,这确实是他的功劳。()

2、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⑴鸭儿饺子铺()生意兴隆,()招牌上的几个字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

⑵老妪包的饺子()精巧至极,()味道特别鲜美。

3、老妪扔饺子的功夫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衍生出好多成语、谚语或俗语呢!你能试着写写吗?

三、作文。

题目:一件 的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经历一些事情,有难忘的、感动的、开心的、悲伤的、惊险的、有趣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与我们分享,把事情写具体。)

家长留言:

篇2: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6周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_________

评价:

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处处暖心怀。放飞我们的心灵,用心去感受周遭的美好事物,试着去爱每一个人,去为每一段的历程正名。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怎样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勉强(qiánɡ

qiǎnɡ)

魁梧(wú

wǔ)

着迷(zháo

zhāo)

瘦削

(xuē

xiāo)

荒唐(tánɡ

tānɡ)

劝阻(zǔ

zhǔ)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ū

shì

ɡē

bǎn

bào

yuàn

dǎo

méi

shén

shènɡ

()

()

()

()

()

xīn

jīnɡ

ròu

tiào

yán

chī

jīnɡ

()

()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惊()跳

怒()圆睁

忧心()()

十指连()

废()忘食

溜之()()

()()忘返

狂风()()

汹涌()()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抱怨()在意

()庄重()

沮丧()

羞愧

()和谐

()

五、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继而

继续

①一到星期天,妈妈总是向爸爸()儿子的不听话,淘气。

②我()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第一班车。

③他先是一愣,()眼睛一亮……

④“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六、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表示语音的跳跃。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

七、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

.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

③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④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⑤“我想你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八、把下面的句子为直接引语。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那是他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座椅,让我快坐。

2、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九、判断句子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

1、那<<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就是个聋哑人。()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人家中根本没有马.()

3、<<穷人>>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4、“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的睡着。”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

十、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轻诺必寡

。《老子》

2、民无

。《论语》

3、,不能动人。《庄子》

4、天之道也;诚之者。《礼记》

5、有所,纤毫必

;有所,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故事《创鹜之报》,并回答问题。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注释】①骛(wù):野鸭子。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妇就之()

妇奉之归()

妇不忍市之()

盖创鹜之报也()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文(4分)

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篇3: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6周

班级姓名

一、我能选择正确的读音。

1、侮辱()(1)wǔ rǔ(2)wūlǔ(3)wǔrǖ

2、规矩()(1)guījǖ(2)guī jǚ(3)guīju3、大夫()(1)dàifǘ(2)dàfǖ(3)dàfu4、尊重()(1)zūnzhòng(2)zhūnzhòng(3)zǖnzòng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使:

1、派遣,支使;

2、奉使命办事;

3、使用;

4、让,叫,致使

(1)、晏子使楚。()(2)听人使唤。()

(3)这枝笔很好使。()(4)使人满意。()敝;1破烂,2谦辞,故事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5)敝国有个规矩。()(6)敝帚自珍。()

三、想一想,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一个四字成语。

(1)大伙儿吧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2)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四、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反问句)

(2)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改为陈述句)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晏子使梦(节选)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

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

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下可以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

一种到淮北,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

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

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5.这段话中,第一个“水土不同”是指(),第二个“水土不同”是指()。

6.用“”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7.楚王想取笑晏子,反而被晏子取笑,请用一个成语或一句谚语来概括一下楚王的下场。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八年级下第三政史试卷周周末 下一篇:八年级数学周末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