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放生青蛙

关键词: 看图 写话 表达 教学

小学优秀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放生青蛙(精选16篇)

篇1:小学优秀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放生青蛙

放生青蛙

一天中午,小明到小河边去捉青蛙。他捉到了一只青蛙,只见他提着装青蛙的袋子,兴冲冲地向家跑去。

回到家, 小明想多了解青蛙的知识。他拿起一本叫《爱护青蛙》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书中写的是青蛙是人类的朋友,为庄稼捉虫。小明看到这儿,脸红了。

于是,小明飞快地向池塘跑去。他把袋子打开,只听“扑通”一声,青蛙跳入水中游走了。

小朋友,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青蛙哦!

张祎祎

篇2:小学优秀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放生青蛙

放学后,小明扛着网,拎着水桶去捉鱼。回来的时候,顺手捉了一只又大又胖的青蛙。

到了家,小明把青蛙放到一边。为了更多的了解青蛙,他兴奋地拿起了《爱护青蛙》这本书,翻看起来。书上写着青蛙一天能吃七十多只害虫。小明想:那一个月就能吃二千多只,真是庄稼的守护神啊!小明越想越脸红。

于是,小明拿起水桶,回到池塘边,把青蛙放生了。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回到了自己的世界。小明也露出了笑容。

篇3:小学低段看图写话训练模式初探

既然看图写话对于学生提前读写来说是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究,总结出“我会看——我会想——我会说——我会写——我会评”的教学模式,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我会看——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看图写话,“看”是基础,“写”是目标。指导看图,重在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做到观察有序,观有所得。

二、我会想——训练思维,培养想象

看图写话虽然首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但它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就像一个神奇的纽带,把杂乱的、无序的素材变成清晰的、有序的影像。使画面连贯起来,生动起来。

对于“想”,首先要指导学生想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把图画上提供的素材用自己内化的语言把它讲一遍,看是否通顺,故事情节设想得是否合理,有无硬伤。

三、我会说——指导说图,言之有序

于永正老师说过:“作文教学的步骤其实很简单,就是先说后写。”因此,在指导学生叙述图画的内容时,我不怕花时间,一定要在课堂上留足学生说图的时间,在学生说图的时候,我提请学生注意三点:(1)说得有头有尾,言之有序;(2)围绕主体来说,尽量把图上的事物说全;(3)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说”上,及时协助与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总有一些学生说不太清楚,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此时就发挥出来了。总之,我的看图写话课是人人都要说的,因为说得清,说得好,才能写得好!

四、我会写——先说后写,写得清楚

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完整。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片段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和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上下功夫,指导学生重点写事物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使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还可以介绍一些好词句给学生,使他们的作文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

五、我会评——自评互评,促进修改

习作写完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检查,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学会自我评价。然后组内同学互相评议组员的习作,指出写得好的地方,也指出不够好的地方。我给学生们设定的写话评价标准,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句子是否通顺,表达是否较为具体,书写是否工整。自评互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会修改习作,培养他们修改习作的习惯,增强他们品评习作的能力。当然,在评价过程中少不了老师的参与。先组内评,再选写得好的、一般的、较差的这三类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进行评价和修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评价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时,对于写得好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于写得一般的学生是一种促进,对于写得差的学生是一种鞭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全班交流中受益,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材施教”原则。而且这样做可以解放老师,以前每次作文后我总是埋在作文堆里拼命批改,现在我先欣赏学生的评语,看看学生的批改,再简单做一下批注就可以了。老师的工作量减少了,而且作文教学的质量反而提高了。诸君,此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看图写话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表达力,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促进孩子习作素养的形成。低段学生的写话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看图写话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多读书,多摘抄好词佳句,都能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低段看图写话训练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得当,切勿操之过急,须知“欲速则不达”。只有长期进行“看图——想象——说话——习作——点评”这种模式的训练,学生才能掌握看图写话的方法,才能在看图写话中有话可说,说得通顺,想得全面,写得具体。

篇4:小学优秀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放生青蛙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去河边捞鱼。小明捞了好一会儿才捞上了一只又大又胖的青蛙。小明高兴极了,一手抓着青蛙,一手扛着网袋,哼着小曲儿,雄赳赳地回家了。

回家后,小明把青蛙放在小板凳上,自己坐在沙发上。他想了解更多关于青蛙的知识。于是,他拿了一本名叫《爱护青蛙》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书里说青蛙是益虫,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也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士,它一年不知道要吃多少只害虫呢,所以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哦!看到这儿,小明满脸通红,心想:我不应该随便抓捕青蛙的。

小明带着青蛙再次来到河边,小明打开袋子,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河里,在小河里欢快地游着,仿佛在对小明说:“谢谢你!”小明见了高兴地笑了。

篇5:放生青蛙二年级看图写话作文

小明看见许多可怜的青蛙被困在网子里,它们乱蹦乱跳地想挣脱出来,小明就对捉青蛙的人说:“你应该把青蛙放了,因为它是益虫,可以吃掉害虫,保护田地。”捉青蛙的人皱着眉头说:“小屁孩,你想要我捉的青蛙,你给我钱呀!”小明说:“那你等着我,别卖给别人。”

小明跑回家,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都倒了出来。小明又跑到了捉青蛙的人面前,把钱都给了他,捉青蛙的人拿到了钱,高高兴兴地数钱去了。小明把青蛙放到河里,青蛙们高兴地“呱呱”叫,好像在说:“谢谢。”

篇6:放生青蛙二年级看图写话作文

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摊位前围着好多人,我和妈妈也挤了进去。“这么大冬天的,还有人在卖青蛙啊”“是啊,买回去图个新鲜”大伯大姨们正在谈论着,想买点回去招待客人。

“呱呱,呱呱”可怜的青蛙在袋子里叫唤着,好像在向我求救,我该怎么办呢?

妈妈好像也有点动心了,我拉拉妈妈的衣服,“妈妈,你是不是也想买青蛙呢?”妈妈笑着说:“青蛙可是很补的呢,而且外公最喜欢了,买去尝个鲜” , “可是青蛙是益虫,是保护庄稼的卫士。我们应该保护它。”妈妈说“傻孩子,那你说怎么办吧?”

我和妈妈商量了一下,妈妈假装跟那个人谈了起来,拖延时间。我呢,连忙跑到菜场门口,把管理员叔叔拉到了那儿,对管理员叔叔说:“那个人卖青蛙”就这样管理员叔叔把老板带走了。

篇7:如何训练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1—2年级的写话教学目标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见,小学1—2年级的“看图写话”教学是中高段习作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低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语言积累较少的现状,在教学中如何训练一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个人拙见。

一、在阅读教学中,图文结合,感受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现行苏教版教材文质优美,图文并茂,体现出了新、实、简、美的编排特点,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教材这一编排方式,就是一种极具示范性的“看图写话”模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如:苏教版第二册《春到梅花山》一课,本课有两幅插图,一幅展现了很多游客到梅花山看梅花的情景,一幅展现了梅花山的梅花多而美的情景。在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通过插图视觉感知游客的多和梅花山梅花的多与美。之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哪个句子写出了梅花山的梅花很多?哪个句子表达出了梅花山的梅花很美?哪个句子又描写了到梅花山看梅花的游客很多?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又分别描写了这两幅插图。通过这样“图文结合”的设计,从文字到图画,又从图画到文字的相互交替,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感知了图意,又理解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到了图与文相对应的表达的效果。

二、在指导看图中,理清思路,练习表达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是写好看图写话的关键与难点,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懂得从远到近,由近及远,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先物后人等一定基本的写作顺序外,针对一年级的初学者还应在指导中进一步具体化,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以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春天来啦!”中的插图为例。图画展现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有远景与近景,有物与人。以此图训练学生的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从远到近,先物后人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一起先用词语罗列出画面上的事物:(远处)天空、云朵、燕子、稻田、(近处)柳树、桃花、小草、小花、小朋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事物在画面中的呈现,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带上什么样的?怎么样地?等这类修饰语,将这些词语依次进行描写。生:春天来啦!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可爱的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远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碧绿的柳树发芽了,柳枝在春风中飘来飘去。粉红色的桃花开了,嫩绿的小草从地里冒出来了,各色美丽的小花开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春天真美呀!我爱春天!这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训练方式,有效指导了一年级的学生在看图写话中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三、在游戏活动中,增加情趣,强化表达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相对而言,“学习”这个名词听起来更无生机与乐趣。而将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便能很好地调动起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活动的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引导,轻松受益。

在看图写话的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后,以“言语大接龙”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进行说话练习。即:开火车,让学生每人根据图意只说一句话,后面的同学必须先重复前面同学说的话(意思相同,不强求一模一样),再接上自己说的,所说内容不得重复,直到将图意说完为止。这样,你说一句我接一句,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下,孩子们就能将图意说得全面而具体。而且后面同学在不断重复前面同学表达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加深了认识,强化了语言表达。同时,为了大家的表达不重复不遗漏,从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倾听与复述的能力。

四、在生活实践中,就地取材,自由发挥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图画开始的。丰富、缤纷的图画总能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并津津乐道地从中“读”出各种有趣的内容。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身边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图画素材:画册图书、家居中的装饰画、学生的美术作品、服饰与学具上的图案、教室及校园内的壁画、照片等等。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这些孩子们所熟悉的图画素材,鼓励孩子们用一本“写话本”,选择自己所喜好的图画写下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增加写话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本子上自己动手画一画,或将合适的小图片剪贴在本子上,再为图画配上相应的解说文字,进行“看图写话”练习。有了生活中各种图画的启发,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写话素材,同时也能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陶冶情操。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长期的练习方能见成效。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心挖掘教材及学生身边的活教材,创设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常抓常练,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便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李海燕(1980—),女,云南元江人,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篇8:放生青蛙保护青蛙看图写话

今天,有一件事一直令我难忘。在学校门口,有一个卖青蛙的老爷爷,只听老爷爷喊:“卖青蛙喽!卖青蛙喽!活蹦活跳的青蛙喽!“只见老爷爷从篓子里拿出几个后腿被捆起的青蛙。青蛙拼命地挣扎,可老爷爷总是把青蛙拉回来,真是令人痛凡!

那时我真想向老爷爷说:”青蛙吃农业昆虫,能飞的螟蛉,隐藏在地下的蝼蛄。只要它们一出来,青蛙立即就能吃掉它们。据统计一只青蛙一天能吃80只害虫,六七个月能吃一万多只害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是辛弃疾写的,我们的祖先都知道,青蛙多,害虫就少。那我们就更应该保护青蛙!

篇9:放生青蛙保护青蛙看图写话

一回家,累得就坐在沙发上听广播。他把装有青蛙的瓶子放在旁边。忽然,广播里传出一条新闻说:“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捕捉青蛙。”小明心里想:为什么不能捕捉青蛙呢?青蛙这么可爱。为了解开自己心里的谜团,他来到书房找资料。终于,找到了《动物百科全书》,书上写着我们要保护青蛙,它们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

小明知道了这些知识,十分惭愧,心想:我以后再也不捕捉青蛙了,我要告诉别人要保护青蛙,青蛙是益虫。然后就小心翼翼地把青蛙放生了。

篇10:小学优秀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放生青蛙

星期六的早晨,小明拿着塑料袋和网去河边抓青蛙。不一会儿,他就捉到一只肥肥的青蛙,他拎着战利品高兴地回家了。

小明边走边想,我应该喂它吃点什么呢?于是,他一回到家就跑到书房里去找书,他看到一本《爱护青蛙》的书,书上写着青蛙是益虫,每年能吃掉成千上万的害虫,不能随便捕捉。他知道自己做错了。

小明快速地跑回河边,把青蛙放了。青蛙“扑通”一声跳下水游走了。它们仿佛在说:“我会多吃害虫,保护庄稼的。”

篇11:浅谈看图写话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看图写话 方法 想象 说话

看图写话是写作的起步阶段,是低年级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对画面观察的基础上增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增强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同时通过不断积累和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制订出合理有效的训练举措,对低年级学生在写作上予以正确的引导。

一、要让学生喜欢“看”图

在进行看图写话训练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学生的就是如何看图,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可以称这种能力为“看图能力”。看图能力非常重要,是进行看图写话训练的基础。

看图能力养成的先决条件是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还比较弱,他们对有些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要借助于其他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看图写话教学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传统死板的训练方式,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同种类、有趣生动、容易产生联想的图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可算是一举多得。

看图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分析能力。在写话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内容,分析图片里面所包含的人物、地点、事物、事件、场景等要素,理解图片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把图片的各个要素串联起来,在整体上形成清晰的思路,最后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整个过程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图片的内涵,才能有话可写。

二、要让学生大胆“想”象

大胆合理的想象可以使看图写话“锦上添花”。大家都知道,一幅图画,里面所展现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是想象是无限的,学生想象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写话水平的高低。有些学生,想象能力比较缺乏,那么他们在写话时往往只用几句话就概括了整个图片的主要内容,文字上只是对图片进行简单叙述,并没有通过深入地分析和大胆地想象来进一步丰富图片的内容,这样写出来的语言生硬、乏味。而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来说,他们会通过这幅图片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和场景,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联想到故事后续发展的情景,甚至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起来的画面,这样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而且在写作的时候能够言之有物。

看图写话训练要积极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平时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动画片的故事情节融入想象中,把图片中的动物拟人化,使它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比如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半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上面加上自己想画的内容,可以是太阳、向日葵、蘑菇、雨伞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想象所画的内容来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要让学生学会“说”话

学会说话其实是在观察分析图片之后、进行写作之前的一个过渡。学生要在观察而且理解图片的基础上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图片所展现的内容,这样写作起来才能够更加顺利和流畅。因此对于说话的指导和培养也是看图写话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用词用句,将一些丰富的词汇和成语融入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使学生在说话表达的时候更有层次和条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助写作。其次,在进行看图写话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完图片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清晰地把图片的内容表达出来,还可以通过图片里所表达的故事进行情景对话模拟,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风趣生动的语言来演绎图片中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说话水平。

四、要让学生用心“写”话

看图写话训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说,写话能力是说话能力的延伸。低年级学生大都存在“会说不会写”的现象:很多学生平时话很多,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事情或表达事物,但是落笔时却似有“千斤重”,写不出文字来,有些学生甚至连写作的基本格式都不会。因此,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好说和写的关系,在注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让学生用流畅的文字将之前细致的观察和丰富合理的想象写出来。要注意的是,写话的内容应避免单一和刻板,尽量用生动的词汇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故事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进行写作,使自己的写话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看图写话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更多看图写话训练的有效方式,促进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锦玉.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2):50-51.

篇12:小学优秀看图写话训练作文:放生青蛙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小明拿着网兜去郊外捉蝴蝶。突然,他发现草丛里有只青蛙静静地趴在那里。他想:大青蛙比蝴蝶好玩多了,不如捉只青蛙回家。于是,他轻手轻脚地用网兜罩住了青蛙,把它放进袋子里,兴奋地回家了。

回到家,小明想:怎样养青蛙呢,看看书吧!然后他从书柜里找出一本《爱护青蛙》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不看不知道,原来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可以捕食大量的害虫。他这才明白自己差点儿做了一件错事。

他立即起身带上青蛙赶到河边。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河里。小明脸上露出笑容,向人类的朋友青蛙说再见。

篇13:看图写话把青蛙放生小学作文

一天,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有人在卖青蛙,他走过去对他说:“青蛙是益虫,你不能卖,快把它们都放了吧。”那个人不耐烦地说:“我辛辛苦苦抓回来的青蛙,为什么要放走!”小刚说:“你等一下,我回家拿钱,这些青蛙我都买了。”说完他就急急忙忙地跑回家。到家后,把书包放下,拿起存钱罐把钱都倒了出来,拿着钱飞快的跑回卖青蛙那里。这是我所有的钱都给你,你把青蛙都卖给我吧。那个人答应了。他拿着一袋子青蛙走到池塘边,把青蛙都放到里面,他笑了,小青蛙得救了。但是卖青蛙的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花了这么多的钱买了它们又把它们给放了呐?

篇14: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保护青蛙

1、

今天中午吃完饭,小明去小河边捉小鱼,没想到却抓住了一只小青蛙。他把小青蛙放到鱼缸里,抱着鱼缸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回到家以后,他抱着鱼缸坐到沙发上,想仔细地看看小青蛙,发现小青蛙的皮肤是绿色的,它有四条腿,还有一对又圆又大的黑眼睛。小明正看得着迷的时候,突然收音机里传出“保护青蛙”的声音,小明很奇怪,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呢?于是小明找到《动物百科》,翻到蛙科的内容,仔细看了起来。原来青蛙是扑虫能手,以害虫为食,保护庄稼,杀灭害虫,还吃蚊子、苍蝇等害虫,它是益虫。看到这里,小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他急忙跑到河边,把青蛙放到了河里。我们保护青蛙,就是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

2、

在夏日的一个早晨,小明急匆匆地吃过早饭,然后就拿着玻璃罐,扛着捕蛙网,去松花江边捉青蛙。

到了松花江边,小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捕捉青蛙。小明先把木棒上小网伸到江水里去,耐心地等待,看到青蛙游近网口就迅速将网拉起。没过多久,小明一看玻璃管,哇!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啊!大青蛙三只,小青蛙五只,还有几个小蝌蚪呢。小明把玻璃罐盖好盖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拿着网和玻璃罐,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里。

小明打算把大青蛙给爸爸做菜吃,剩下的几只小青蛙和蝌蚪就养着,看看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盘算好之后,小明习惯性的随手打开了广播。听着听着,好像说到了青蛙。小明把广播的`声音调大,竖起耳朵听,里面确实清清楚楚地说:“青蛙是有益动物,是害虫的天敌,不要伤害它……要保护青蛙。”

小明很疑惑——青蛙是害虫的天敌?小明半信半疑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玻璃罐里的青蛙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小明拿出《百科全书》,按目录找到介绍青蛙的部分,一看,果然书上写着,青蛙是有益动物,它有很多消灭害虫的本领。

小明看到这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拿起玻璃罐,跑到松花江边,一股脑把他们全部放到水里。小明还愧疚地对小蝌蚪说:“小蝌蚪,快点儿长大,变成大青蛙,好到庄稼地里去吃害虫。”

小明想:我要告诉所有的人:伤害青蛙是不对的。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3、

星期日的上午,阳光明媚。小明拿着他早已准备好的鱼网和一个小瓶子,兴高采烈地去河边捉蝌蚪。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河边,很快就捉到了几只小蝌蚪。小明把蝌蚪放进小瓶子里,小蝌蚪在瓶子里使劲地扑腾着,好像在说:“求求你了,快放了我们吧,我们要找妈妈。”小明就像没看见一样,大步地向家走去。

到了家,小明一边捧着瓶子看蝌蚪,一边听广播。听着听着,广播里突然说道:“青蛙是益虫,要保护青蛙。”小明听后想:“青蛙不就是蝌蚪变的吗?那我们也应该保护蝌蚪吧?”于是,小明又去查阅了《动物百科全书》,查呀查呀,终于查到了。书上写着:“青蛙,益虫,能吃很多害虫,幼年为蝌蚪。”小明看了这些之后,又想:“小蝌蚪将来是会变成青蛙的,如果现在我把小蝌蚪捉起来,那它以后估计就变不成青蛙了,我还是把小蝌蚪放回大自然吧。”

说放就放,小明二话不说就带着那个装着蝌蚪的小瓶子,急匆匆地走到河边,把小蝌蚪放回了大自然。过了一会儿,一只青蛙从远处摇摇摆摆地游过来,它一边和刚放生的小蝌蚪们嬉戏,一边对小明“呱呱呱”地叫着,好像在说:“谢谢你把我的孩子们放回来。”小明也开心地笑了。他知道,那只青蛙就是这几只小蝌蚪的妈妈。

4、

一天,小南放学回家以后,他就高高兴兴地拿起网兜和竹箩,跑出门外,去抓青蛙。过了好一会儿,小南回到家,打开竹箩一看,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抓到了好多青蛙。

累了一天了,小南坐到桌子前听广播,广播里正在播报:“要保护青蛙。”听到这话后,小南心想:“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呢?”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小南找到一本百科全书查找有关青蛙的知识。看到书上写到青蛙是一种益虫,它会捕捉害虫,是害虫的天敌,人类的好朋友。

篇15:浅谈低年级看图写话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看图写话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各方面都不成熟,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多,对学习缺乏兴趣等都是这一时期学生的通病。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看图写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写话,才能提高看图写话的能力。

要使学生对看图写话产生兴趣,教师应当让学生尝到写话的快乐,从看图写话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小小的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任何成功,教师都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奖励他们一本作业本,也可以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这些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主动学习,主动进行看图写话训练,主动将作品交给教师,期待更多的表扬。可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是激发他们进行看图写话训练的最有效措施。

二、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进行写话训练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有的配有一幅图,有的配有多幅图,这些精美的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对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

如学习了《我叫“神舟号”》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插图进行仿写。有的学生写得很好:“一天晚上,一颗卫星在太空散步,月亮哥哥问:‘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卫星弟弟说:‘我叫中国号,从中国来,科学家派我来进行飞行试验。’月亮哥哥听了,高兴地说:‘小弟弟,你回去的时候,一定要把我带上,我想去中国看看。’”让学生对关键词进行替换和仿写,降低了仿写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找到规律,顺利完成写话。更重要的是,看图写话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学生的写话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材中丰富的插图为看图写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当利用好,并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是将图片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桥梁,只有将看到的图片内容完整地表述出来,才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在下笔写作之前,先将看到的描述一遍,通过说来发现其中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如准备一些图片纸板,让学生抽出一张,然后看图片内容进行描述。学生知道了表达的重点,能够将话说得通顺,有条理,那么将口头语言转换成文字,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草原的早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片,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有的学生说:“草原的早晨真美,一只只羊在草原上吃草。马儿在草原上奔跑,人们挥舞着长鞭,欢快地唱起了歌,我喜欢这广阔、美丽的草原。”有的学生语言不通顺,但经过练习,他们的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提高看图写话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看图写话需要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看图写话训练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敢于想象,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不能阻拦和打击学生的想象行为,即使一些想象不合乎常理,教师也要引导和鼓励。教师还要教授看图的方法,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并确立积极的主题思想。

如《春天多美呀》的插图:桃花开了,地上的小野花也开了,小河在静静地流淌,河里有红色的金鱼,河岸边有一只可爱的青蛙。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追赶蝴蝶,欢快地戏耍着。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并为图片表述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举起了小手。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想象力,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抓起,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篇16:抓青蛙看图写话作文

星期天的早晨,小明想养青蛙。就去河边捉青蛙,小明捉了好久,才捉了一只青蛙。小明回家了,小明被爸爸和妈妈骂了一顿说:“捉青蛙捉了半天,才捉了一只。”妈妈说:“我去。”妈妈捉了半天,回来了,说:“我一只都没有捉到。”爸爸说:“让我来。”爸爸会来了,捉了好多青蛙。还是爸爸最厉害。睡觉了,青蛙呱呱一直在叫,到早上他们一家人都有好大好大的黑眼圈,他们只好把青蛙放回去了。

分享: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学作文看图写话素材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