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胡锦涛同志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 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明确要求, 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爱国主义, 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 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 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 以创新的思维, 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 以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1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知之深, 才能爱之切。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 首选于对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国家发展的深刻了解。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爱国主义知识, 但按成才的要求还很不够。所以, 在大学阶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 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和要求。高校应该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规划, 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 并针对各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 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重点, 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特别是有关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内容的教学课程和专题讲座, 更要发挥各自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 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树立和坚定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
2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中学生相比, 大学生是趋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仅靠单一的课堂教育不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培养品格, 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和教学大纲, 规定学时和学分, 提供必要经费。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为谁学习, 为谁工作”和“做什么人, 怎样做人”的问题, 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 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 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 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 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 以模范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 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 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 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
4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
新世纪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发展的情况下, 对人们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的国内或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会不断发生。这些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 无一不牵涉着那些民族与国家的利益, 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素材。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 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这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关注, 是大学生有觉悟的表现。同时, 如何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 抓住契机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是高校不可回避而又必须做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推进改革开放相结合
我国改革开放2 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国家要富强, 民族要振兴, 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改革开放与爱国主义是贯通和统一的, 改革开放是国家民族前途的命脉所系, 是爱国主义实践的重要内容。因此, 开展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就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来进行, 以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改革开放, 以改革开放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6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推动者, 而且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面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 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一是要有爱国敬业之德。二是要有为人师表之行。三是要有与时俱进之品。四是有要尊爱学生之情。
只有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生, 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 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摘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与推进改革开放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在大学生中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 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文章: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02-16
加强德宏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02-16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02-16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02-16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02-16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