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信息化与集约化的建设现状
财务信息化与集约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财务信息化是实现财务集约化的基础, 最初的财务信息化只是通过电算化软件实现核算功能而已, 如今的财务信息化整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存储等手段开展会计核算, 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财务集约化主要依托财务信息化工作, 搭建共享平台, 实现财务工作的集中统一, 就会计核算而言, 会计核算集约化就是实现“一本账”, 基于“一本账”思维, 处于上一层级的母公司不仅能看清楚母公司的会计核算过程, 也能看清楚下一层级子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过程, 实现上对下的实时监督。
2财务信息化与集约化的建设基础
构建高效并具生命力的财务信息化与集约化体系, 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的基础要实现会计政策、会计科目、组织体系、流程标准、信息平台的统一。统一会计政策是指集团公司依据准则制定合并口径范围内的统一会计政策标准、确认计量方法和标准, 会计政策的统一减少合并报表编制的统一会计政策环节。统一会计科目是指集团公司依据准则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科目体系, 建立的统一会计科目能够有效实现母子公司科目数据的汇总。统一组织体系指集团公司统一规范的会计主体设置原则以及级次架构, 避免会计主体组织架构层级过多, 能够明确级次架构可以确定报表的编制次序。统一流程标准是集团公司统一各类经济业务的财务和业务处理流程、业务标准, 并固化植入到信息化系统, 统一流程标准这一点对于查找关联交易凭证和抵销模板的设置至关重要, 便于精准抵销。统一信息平台就是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 坚持同步建设、同步应用, 信息化系统主要是基于ERP系统并延伸扩展至其他兼容系统, 统一信息平台可以明确经济业务处理的唯一性。
3财务信息化与集约化条件下的合并报表抵销原理及方法
抵销原理是依托财务信息化与集约化实现合并口径的会计账表, 运用协同抵销功能或者手工录入方式生成抵销凭证并过账, 进一步实现抵销后的账表, 实现合并财务报表的永续编制。通过ERP系统软件自上而下的集中部署及财务深度扩展应用, 可以有效快捷地建立合并抵销账套会计主体, 实现传统信息化软件下数据共享集中, 打破会计信息孤岛;通过推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处理方法, 可以有效快捷地从海量凭证数据中抽取到有用的关联凭证, 依托协同抵销平台功能, 实现关联交易凭证的逐笔准抵销, 克服烦琐的手工备查登记工作;通过ERP系统软件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 可以有效快捷地逐项资产建立未实现内部利润登记信息, 实现未实现内部利润的准确完整抵销, 改变传统未实现内部利润毛算及不能完整抵销通病。
合并口径的会计账表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科目主要通过“一证二用”的形式实现, 即一张记账凭证同时登记在单体账套和合并账套中。对于当期发生的关联交易 (增量数据) , 借助协同抵销功能, 即通过协同的方式让关联交易双方的凭证同时出现在合并口径下的抵销平台上, 并经事先设置好的抵销凭证生成抵销凭证, 抵销凭证登记在合并口径下账套中。对于前期发生的关联交易 (存量数据) , 只在信息化系统初期上线时才会存在, 需要在合并口径下账套中手工一次性录入抵销凭证即可, 如权益抵销、期初未实现内部利润抵销。
如何协同, 首先就是设定记账凭证的处理规则, 即关联交易的双方凭证如何处理, 包括处理时间节点、附带对象信息及制证规则等。其次, 在抵销平台抽取到需抵销凭证后, 为了防止一方的凭证处理不及时只抽取到单方凭证时导致无法抵销时, 有必要在生成抵销凭证前需建立双方对账确认机制, 即在抵销平台中双方经对账确认后才能按照抵销模板生成抵销凭证。第三, 明确抵销次序, 确保关联交易数据有序抵销, 确保每一层级的合并报表编报准确。应从下往上逐级建立分级抵销平台, 即谁管辖的关联交易业务谁进行抵销, 超出管辖范围内的关联交易业务由关联交易上方的上一层级母公司进行抵销。
实务中, 最难抵销的业务往往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内部交易。如一个市一级电网企业动辄几万条资产数量, 价值也都在几十亿, 依靠传统方式抵销不仅抵销不完整, 而且难度极大。对于形成固定资产的内部交易, 除需要按照上述协同抵销方式进行抵销, 还需要发挥ERP系统强大的数据信息存储作用, 依赖从协同抵销平台获取对方凭证附带未实现内部利润信息增加至我方工程成本核算附加对象信息, 并分别储存工程成本实际入账成本和合并报表入账成本, 借助ERP系统建设好资本性工程自动转资功能进行一次转资, 实现资产卡片的实际价值和合并报表价值同步存储, 实际资产价值过账到单体账套, 合并报表资产价值过账到合并口径账套, 同样折旧一次性计提两种价值, 实际折旧价值凭证过账到单体账套中, 合并报表过账到合并口径账套, 单体账套与合并账套的凭证信息互相关联并建立映射联动关系, 单体账套的凭证信息调整联动合并账套同步调整, 有效地实现合并报表中固定资产包含未实现内部利润从折旧抵销向资产原值抵销的转变。
例1, 某省级电网企业A公司系独立法人企业, 作为某能源央企的二级子公司, A公司下属单位有非独立核算的各地市供电公司 (分公司) , 独立核算的各县级供电公司、送变电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科研设计等子公司, 其财务信息化系统于2010年初上线, 假设其下属全资B监理公司2015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外, 其他权益无变动, 在合并账套中抵销B监理公司权益做法如下:
(1) 假设B监理公司2015年当年未进行利润分配。
由于2010年初上线时已在合并账套中对B公司存量权益进行抵销并且序时结转延续, 2015年初合并账套中长期股权投资 (子公司) 科目余额均为零。B监理公司2015年当年未进行利润分配, A公司根据成本法核算的B公司投资收益为零, 合并账套中长期股权投资一级科目 (B公司) 科目余额未发生变化, 且为零, 故无须编制任何的权益抵销分录。
(2) 假设B监理公司2015年分配现金股利800万元, A、B公司2015年均按照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未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A公司根据成本法核算的B公司投资收益为800万元, 合并账套中抵销分录如下, 如下抵销分录均通过抵销模板实现自动生成, 为了适应信息化系统报表自动取数的需要, 下列分录 (包括例2中) 往往以红字体现:
抵销A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
*注:账抵销使用的是具体会计科目, 非报表项目, 以下同, 不再标注。
抵销A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多提取的盈余公积
为了实现合并账套成本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科目”余额为零, 还需要做以下调整凭证。
**注:为了适应信息化系统报表自动取数的需要, 结转科目往往使用的都不是原科目, 下同。
(3) 假设A公司对B监理公司投资比例为80%, B监理公司其他股东为独立A公司的第三方, B监理公司2015年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 A、B公司2015年按照10%提法定盈余公积, 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除了需要编制 (2) 中的抵销分录, 还需要在合并账套中对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股东损益进行调整, 调整分录如下:
***注:可以理解为对少数股东进行利润分配。
既然在合并账套中确认少数股东损益, 那么B监理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的基数应扣除少数股东损益, 多提取得盈余公积应冲回。
结平“少数股东损益”、“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科目。
例2, 仍接例1, A公司下属C送变电施工公司, 2015年承接A公司下属D供电分公司的输变电工程E的施工及安装, 假设工程最终决算施工及安装费为5000万元 (其中施工费占60%、安装费占40%) , 为简化处理工程在当年10月开工及完工, 上年C公司施工及安装业务的总体毛利润率为20%, 输变电工程E的实际毛利润率为20%。
(1) C公司开出结算发票及确认合同收入、成本的凭证如下:
△注:由于时间跨度关系, 主业业务成本、收入及同毛利都是分次按时间进度确认的, 除最后一次确认的工程毛利是按照实际毛利率倒挤割差计算, 其他次的工程毛利是按照上年 (季度) 的平均毛利润率计算的。
(2) D供电分公司取得发票发生工程成本及工程投运后根据自动转资功能 (基于信息化系统提高工程决算转资效率的一种方法) 实现的转资凭证如下:
****该笔实际金额的凭证单体账套、合并账套完全一致。该笔凭证根据协同抵销平台上的提取的△凭证附带上未实现内部利润, 通过ERP系统自动集成或手工录入功能, 实现凭证除实际发票金额 (3000万元、2000万元) 外还需要在WBS架构的具体元素上存储扣除未实现内部利润的工程成本 (2400万元、1600万元) , 扣除未实现内部利润的工程成本并不产生凭证, 只为合并账套中分摊费用及转资固定资产使用, 采取一次分摊或转资, 形成一项固定资产两种价值, 分别产生两张凭证进入单体账套与合并账套。
*****注:存在单体账套中, 不存在于合并账套中。
******注:不存在单体账套中, 只存在于合并账套中。
(3) 协同抵销平台根据凭证附加的往来单位信息提取的凭证如下:
(3) C、D公司在协同抵销平台对账确认后, 根据关联单位信息、 (2) 凭证借方科目信息及抵销凭证模板在合并账套生成抵销凭证如下:
(4) 2015年11月、12月折旧由ERP系统分别按照5000万元、40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计提, 形成实际价值的凭证及合并价值的凭证, 分别体现在单体账套与合并账套中。
摘要: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央企, 往往都是跨行业经营, 经营范围甚广, 内部关联交易类型复杂, 交易数量众多, 交易金额高达千亿元数量级, 传统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式难以全面抵销内部交易, 如何全面、准确地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会计实务界的难点。本文结合财务信息化与集约化建设应用, 探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创新合并报表编制理论与方法, 解决大型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难题。
关键词:信息化,集约化,合并报表,编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6.
[2]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5.
[3] 财政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财会[2013]20号) , 2013.
[4] 扬周南.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三次浪潮[J].中国会计报, 2015 (6) .
[5] 刘勤等.大智移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变革[J], 会计研究, 2014 (12) .
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论文02-03
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02-03
物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02-03
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02-03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02-03
简析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建设02-03
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究02-03
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02-03
浅谈石油管道腐蚀防护措施与研究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