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教育者 辅导员 高校 学生

高校辅导员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是与学生接触最多, 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之一。他担负着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荣辱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的重任。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还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高, 实效性差等诸多现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总体上看,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1 辅导员工作的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使用管理处于低水平状态

大多数高校把专职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工作视为保姆行业、警察工作。只强调辅导员带班数量多少、班上有无违纪处分记录等, 忽视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考核和辅导员在德育指导、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职业咨询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使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缺乏自信心和归属感。奖、勤、助、贷、惩等众多繁杂工作使辅导员无暇“抬头看路”, 只有“低头拉车”。

1.2 重使用轻培养、重经验积累轻理论提高

广大辅导员工作数年后便感到与自己同期毕业的教师相比, 在学历和业务上差距越来越大。各高校一般只注重岗前培训, 职后教育缺乏, 致使辅导员固守着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思路和办法, 缺乏创新。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专职辅导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 忽视学生心理需求。

1.3 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教育工程, 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予以协助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学工系统管理多, 教学环节渗透少。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行政工作长期分割没能形成合力。人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分工论”, 即行政领导和教师管专业教学, 政工干部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对专业教学学习要求很明确, 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比较笼统;教学过程中, 除了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 其他课程教学几乎只“单纯”传授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渗透其中, 学校大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2 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 专业知识认识不深刻, 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专业引导方面的不足。

(2) 缺乏足够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 尤其是一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生, 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即使是学过此类课程, 但是不够专不够精, 尤其在心理学方面, 很多具体方法既需要理论支持也需要经验指导。

(3) 创新方法不够跟进。一是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向灌输式。二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 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需要层次及对本职工作的情感不够理想。

(4) 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其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偏高和角色意识的欠缺上。由于处理的都是日常的琐碎事务, 辅导员的情绪容易波动甚至产生厌烦。

3 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建立科学客观的专职辅导员评估体系

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 要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 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 成立专门的专职辅导员评审组, 制定辅导员考核实施办法。值得借鉴的是上海大学已率先为辅导员建立了独立的工作评价体系, 分设一至五级辅导员岗位, 最高级别的辅导员级别与教授等同。

3.2 强化各类教育培训, 提高专业水平

高校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而专职辅导员的水平不可能与生俱来, 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专职辅导员进行系统职前职后培训。培训可采用多种方式:上岗培训, 在职进修, 参加同等学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或攻读博硕士学位, 参加党校或专题研讨班学习等等。其次, 鼓励辅导员注重调查研究, 分析和解决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注重总结新经验, 以此提高辅导员的教育科研能力。再次, 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学生政工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进行业务进修,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3.3 优化激励制度, 创造良好的留人环境

首先要把完善激励机制作为工作的重点, 真正调动和发挥每一位专职辅导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良好的激励机制, 有助于充分挖掘专职辅导员的内在潜力, 使他们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调动,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充分利用物质激励手段。高校要善于运用工资、奖金、福利、工作条件改善等物质激励手段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在制定分配条例、发放工作酬金和奖金时, 要充分考虑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体现客观、公正、公平、合理以及与管理领导、专业教师同工同酬的原则。

3.4 建立合理的专职辅导员流动机制高校要建立合理的专职辅导员流动机制

应当允许并鼓励跨学院、单位从事兼职工作。单位负责人和人事工作部门应支持辅导员向其他单位流动, 不应该制造借口甚而刻意刁难。其次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根据工作需要, 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 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 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

4 结语

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辅导员工作切实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辅导员自身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健康形成, 关系到发掘学生潜能, 弘扬学生个性, 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在新形势下, 辅导员要做学生发展的“知心人”, 创新进取的“引导人”, 道德行为的“示范人”, 服务于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人生观、荣辱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的重任。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熊仁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06, 5, 6.

[2] 刘仁钊.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J].邵阳学院学报, 2006 (6) .

[3] 劳丹.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现代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06, 34.

[4] 张霞.高校专职辅导员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和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 2006, 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乡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