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话题作文(精选7篇)
篇1:美德的话题作文
自从记事以来,老师父母总是教育孩子要诚实、懂礼貌、讲文明、习礼仪……可我总认为,下一代的我们在这方面学得不够,也做得不好。自从经历了这件事后,我对自己有了不同的看法,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今年暑假,我闲着没事干到奶奶小店给她帮忙,好让奶奶休息一下。奶奶为了奖励我,卖出一件物品给我一角当报酬。几个小时过去了,我数了数一角有三十六个。
沉浸在欢乐中的我猛然发现一个头发乱蓬蓬,身上的衣服满是补丁,脚上穿着一双破烂鞋的小男孩正看着我。这时,他向小店四周环顾了一下,把目光集中在一个面包上。看得出,他很饿。“你想买面包吗?”我笑眯眯地问他。小男孩摇摇头,又点点头。“面包多少钱?”小男孩用沙哑的声音轻轻地问我。我知道面包两元一个,但我却说:“五角一个。”小男孩摊开自己的小手,里面捏着两个一角,一个五角。他依依不舍地看着这些钱,把手伸过来问:“这些够吗?”我指了指他手上的五角说:“这一个就够了。”我把面包给了小男孩,并拿报酬里的两块钱给他。“这是找我的钱吗?”小男孩茫然地问。我点点头,接着又拿出一元五角放在奶奶的钱盒里,替小男孩买了那面包。
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赚到钱,又用这些钱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我还继承了炎黄子孙的美德。
篇2:美德的话题作文
当地有垃圾,要弯腰捡,而不是抱着别人会捡的心态对垃圾视而不见。地球需要每个人去维护,这是做人的基础。乞丐在路边乞讨,不应该用轻蔑的眼神和冰冷的话语伤害他,而应该同情他。送人那一元钱,虽然微不足道,却也能让他感受到世界的温暖,表现出人们的同情心。
我去过一次。
那是一个大雨天。我一个人在公共走廊里避雨,准备雨后回家。突然,我无意中看到一个人坐在一块破破烂烂的薄布上。出于好奇,我凑上去看了看。这是一个老人。他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衣服破烂,像是从垃圾堆里出来的,面前放着一个盆子。别想了,他是个乞丐。我看了一眼,发现锅里只有几块钱。我想:可能乞丐很不幸,他晚年本来可以过得很开心的。但出于贫穷,他不得不乞讨。今天又下雨了,人们都在家。只有几个好人碰巧遇到他,顺便给了他几块钱。从我的遐想中抽回,再看看乞丐,露出一点怜惜,把兜里的十块钱轻轻放进盆子里,却看到老人抬头看着我,僵硬地笑着,眼里满是泪水。我的心猛地一跳,然后我意识到那个乞丐是聋子!
篇3:拾起“扔掉的美德”
我小心翼翼地捡拾起这些“剩饭”, 足足装了沉甸甸的三大兜!
我没吃出午饭是什么滋味, 那满满的三个大兜就像三座大山压在我的心上,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我可爱的学生们, 你们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要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扔掉?你们忘了“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了吗?你们扔掉的不仅仅是食物, 你们把家长的心血和汗水都扔掉了呀!午饭后, 和同事们说起了这事, 大家忽然有了很多感慨。听着同事们的议论, 我无语了:为什么我们这么用心地教育, 却还是出现这些让我们“想不到”的事,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有缺失?是不是我们的工作有忽略?我们天天不能忘记的是学生的学习, 我们天天在做的是教育学生好好读书;作业, 作业, 分数, 分数, 好像这就是教育的全部, 有意无意间, 却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抛弃了。我们都知道, 能够支撑起社会未来的不是那些分数, 而是恰恰被我们忽视的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
下午, 我提着这三兜“剩饭”走进教室, 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桌上。环视四周, 往昔的那一幕又在我内心沉默的河里泛起了浪花——邻居二婶家种了几畦西瓜, 一茬卖玩后, 瓜蔓上又长出了二茬, 我们称为二蔓子瓜。二蔓子瓜既没有刚长的甜也不脆, 水分很少。现在若是吃上一口, 就像含了一嘴棉花, 没滋没味的。但就是这个二蔓子瓜, 让三十几岁的我至今回味无穷……
“我给孩子们拿来了个西瓜, 你切给孩子们尝尝吧。”好心的二婶已来到我家院子里, 边说边把重约四五斤的瓜往母亲手里送。
“哎呀, 这么贵重的东西, 你们快拿到集市上去卖吧, 吃了怪可惜的。再说孩子们都大了, 他们知道省着过日子……”母亲疾步上前, 西瓜在两人中间推推搡搡, 谁也不肯相让。
二婶好不容易“战胜”母亲, 西瓜被“郑重其事”地放在了正屋的方桌上。
带着浓浓乡土味的花皮西瓜, 让我们姐妹三个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我们目光雪亮, 恨不得当场咬一口!接下来自然是无休止的吃西瓜的请求。
可无论我们怎么哀求母亲, 她总是舍不得把瓜切给我们吃。圆溜溜的西瓜被我们三个轮流摸来摸去, 几天下来, 瓜皮被我们摸得如镜子般“明亮”。
“哦, 可以吃瓜喽!可以吃瓜喽!”舅舅的到来圆了我们的“吃瓜梦”。六七个人聚集在方桌周围, 双手捧着一页二指多宽的西瓜, “吸唰唰”的吃瓜声便是最醇香的天籁之音。
不一会儿, 一小堆“白瓜皮闪亮登场”, 再次为我们的午餐增添快意。
勤俭的母亲收集起桌上所有“白瓜皮”, 把他们洗净、晾干, 削去青皮, 切成寸条, 然后分成了两份, 一份用盐腌制起来, 做成口感脆爽的咸菜;另一份与辣椒同炒, 成了饭桌上一盘可口的菜肴。大家就着干粮, 盘勺作响, 啧啧有声。
哦, 那难忘的最好吃的西瓜、瓜皮咸菜、瓜皮佳肴, 永远在我的心里留香!
教室里静极了, 我只听见自己轻微的呼吸声。我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有的轻轻低下了头, 有的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我, 有的在沉思, 还有的写起了什么……
第二天, 我照例到食堂用餐。餐厅师傅一看到我, 就惊奇地说:“今天的学生不知怎么了, 没有一个乱扔饭菜的, 打多少吃多少。吃饭后, 桌子不用擦, 地面不用扫, 连餐具也跟新的一样……”
篇4:美德的话题作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毫的传统美德。古代流传久远的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孝亲事亲的真挚情感,这种美德应予继承和光大。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在于:一班人在家如果能孝顺父母,那么到了社会以后,就会尊敬和关心一切年长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道德,并能与人为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都不爱,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到社会上去关心别人,去爱祖国。一个人懂得孝敬父母,这是他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而孝敬父母又可以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顺从之意、敬爱之心和侍奉供养之行。“‘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著名散文家毕淑敏曾感言,但现在又有不少有识之士都在感叹: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都快被宠坏了!是啊,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这就直接导致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心安理得的认为别人对他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要去关心别人,更谈不上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我们在作文活动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孝心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学生谨身节用,懂得体贴父母
一些初中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慶贺生日par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带,那些亏损企业提前下岗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先是布置学生开展下一次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级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请部分家长给老师写信——亮家底、讲苦衷、提希望。有位语文老师举行了一次有学生家长、兄弟班学生代表共同参加的报告会,同学们在听了一名亏损企业下岗职工讲他为了使读初中的儿子不在同学们面前“掉碴儿”而节衣缩食的事例后,一个个惭愧地流下了眼泪。报告会之后,这个班向全校学生提出了“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份要求”的倡议,同学们纷纷自觉执行,在全校引起强烈的反响。
二、引导学生仿效榜样,学会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家访时,一个因患脑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的家长曾声泪俱下他讲述了她的孩子张×嫌她在邻居面前丢人现眼,经常在家摔盘子、砸碗,甚至为出窝囊气而对母亲拳打脚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有意识地安排张×担任“纪念母亲节专刊”的编辑,让他在课外时间接集一组名人孝亲的故事,这一期班刊摘登了房玄龄为继母尽孝、陈毅亲手为病母洗尿布等古今名人孝亲敬母的故事。在母亲节这一天,我们又让同学们每人讲一个在家“孝”、“敬”父母的实例,再由班干部对他们“孝”、“敬”的言行作出评价。一次次地“旁敲侧击”,对张×触动很大。与此同时,我们还让班上几个勤快的女生星期天轮流到张×家为他母亲洗衣裤、床单,打扫卫生。第二学期,我们再次家访时,张×的母亲拉着我的手夸她儿子“变了,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
三、激励学生多做家务,学会关心父母
古人云:情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现在的父母为了子女更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于大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弱,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让“孝”与“敬”能真正落后到实处,我们设计了一份学生在家操行“一日规”,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须自己叠被,自己收拾房间,自己烧早餐。还有必须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和内衣裤。实行“双休日”后,又制定了“双休日家务劳动安排表”。内容包括帮父母买菜,打扫家庭卫生。暑假里我精心设计了假期作文题,如《我给妈妈当帮手》、《我学会了……》、《今天,自己也露一手》。目的在于让学生写自己亲手做的事、亲身经历与感受。新学期开学时,一些家长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变得懂事了,在家里没事找事干,有事抢着干。
四、抓住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
记得有一次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正好也离母亲节不远了。当时我就想:何不利用此次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教育呢?想到就做,在接下来的一次作文活动中,为了让同学们在平淡的生活中体会到父母深沉无私的爱,我们让他们说说“父母为我做了什么”。同学们一个发言踊跃,有的说,妈妈每天为我洗衣做饭;有的说,爸爸每天送我上学;有的说,下雨天妈妈为我送伞;有的说,生病时爸爸背我上医院等等。我又想起不久前有两位学生求我在所奖的本子上写上“奖励十元”字样,目的是回去向爸妈请功,并乖乖掏钱给他们,当时我真是又好笑又好气。此时我把这件事提出来讨论,同时请同学们说说“我为父母做过什么”。通过举例比较,同学们不由叹息,深感惭愧:几年来,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照顾我们,他们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啦!不为名不言利。是啊!父母恩情似海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记得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无论是学习的真理,还是做人的真理,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课后再辅之以“我为爸妈送热茶”、“我向爸妈道谢谢”等活动,孝敬父母的种子也已悄悄洒入他们细小的心田,何愁将来不发芽、成长呢?
篇5: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善无处不在。有一次,妈妈因为上班迟到了,就急忙坐了一辆出租车,也许是过于匆忙,连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了都不知道。等妈妈发现时,已经到了中午了,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出租车公司,希望可以找回手机,没想到,手机还真在,而且毫无损坏。
妈妈非常感激,连声道谢,还特意请人写了封感谢信送给了那位叔叔及出租车公司。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它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和平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把所有微薄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是强大的,是势不可挡的。
篇6: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
悠悠中华五千年。回望历史,我们仿佛看见了“孔融让梨”以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传统美德。美德乃无价之宝,传承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的。
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一生都助人为乐。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利用他短暂的一生,生发出了巨大的精神价值。当他做了好事,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他却不以为然:“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这句话,被人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吴斌——最美司机,就在今年的5月29日,有一个不明铁块击碎车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应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他从容不迫,强忍剧痛将车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做好停车措施,确保了24为乘客的安全。而自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事过后,乘客都很佩服他,“应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景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看到那里,我潸然泪下。他用自我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的安全!他的感人事迹传遍神州大地,感动了千万亿的人。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7月2日午时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刚巧被她看见了。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孩子无生命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一提到她,无不让人称赞。
篇7: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
一颗种子,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就像“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经历值得我们回味。
去年10月1日放长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书城买书。一上2号线,看到只剩了两个座位,赶紧坐了下来。开了一会儿后,上来了一个孕妇,这时的车厢已经很拥挤了,又没人让座,只好站着。我当时很想让座,可是站起来的时候又感到了小腿一整酸痛,想让座的念头当然打消喽。可是又看到孕妇的肚子又想给她让座。可又转念一想,离书城还很远呢,让了座以后挤在人堆里多累啊,何况我的小腿还疼着呢!到底让不让呀?
正当我在犹豫的时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给她让了座,可孕妇却推辞了,我见了毫不犹豫的为孕妇让了座。孕妇连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旁边的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但是,我的心里却为我刚才的犹豫而惭愧。
相关文章:
诚信,人的第一美德作文02-17
露珠作文700字02-17
诚信是美德02-17
有一种美德叫诚信作文02-17
关于诚信的演讲三分钟02-17
美德的优秀作文02-17
小学生诚信的演讲稿02-17
中学生友善的演讲稿02-17
关于考试诚信的励志演讲稿02-17
文明美德的温暖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