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经典小说读后感(精选5篇)
篇1:基督山伯爵经典小说读后感
或许,像电影这样的娱乐,自然使得很大部分人去喜欢的。初次看了电影《基督山伯爵》,只知道该影片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描写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
影片内容讲述着法老号船的年轻大副唐泰斯受船长临终之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一封信,遭两个卑鄙小人和阴险检查官维尔福的陷害,被关入死牢。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美好阳光、爱情和前程。十八年后,他带着狱友法里亚教士临死前告诉他的秘密,越狱逃生,找到法里亚藏匿的宝藏后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他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三个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
之前对于在《基督山伯爵》原著阅读上来说,其故事情节上曲折生动,也是处处出人意外。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中,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使其成为大仲马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很强的艺术魅力。
需要在这里说电影《基督山伯爵》与小说原著,因为相对而言原作小说编剧成电影以后从表达方式上还是有着区别,由于人物的语言有无数种表达,导致了小说也有无数种表达,好的小说形态各异,不同的风格、结构、语言,导致好的小说之间的区别都像好的小说和坏的小说之间的区别那么大,但好小说都能让人恍惚,让人忘记今夕何夕,让人沉醉其中并在以后的岁月中时时回味。而电影《基督山伯爵》呢,则主要是一种视觉艺术,电影的形式决定了不可能有大量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意象表达,因此电影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通过画面讲一个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二流的通俗小说能够改编成一流的电影,而很多一流的文学作品却很难改编成一部一流的电影,使得无法表达出小说内在的神韵和气质。
而对于电影《基督山伯爵》的喜欢,除了上面所讲的诸多原因外,是因为该影片的情节很是激励人心的,也蕴涵着许多生活的哲理。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爱堂泰斯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被关进监狱,而且受着折磨的时候,深感无辜地在墙上刻下:“god will give me justce”。堂泰斯在死牢里度过的时光里,通过主人公这样的周遭经历来揭示社会当时的残酷,及社会暗无天日、惨无人道的一种折射。
篇2:基督山伯爵经典小说读后感
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如何的暗无天日、金钱至上。当泰斯的悲惨遭遇足可以说明这一切。当格拉斯、费尔南、维尔福三人的飞黄腾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不仅仅是如此,金钱、名誉对人性的毁灭超乎了想象。且看维尔福一家,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违背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借法官的身份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她不惜毒害四个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儿。由此可见人性的卑劣。当格拉斯这个精明的银行家最终也为自己的虚伪和自私而满头白发,无家可归。费尔南为他的背信弃义、自私自利而落得开枪自杀的下场……但是,存在丑恶的同时自然也会存在善良的一面,莫雷尔一家就是不被金钱所吞噬的好人,助人为乐,诚恳坦荡,最后金钱却不请自来。
这本书触动我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幸福滴活着吧,我亲爱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肯向我们揭示未来奥秘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囊括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这也使我受益良多,无论遭遇什么挫折或困难,想想我们的基督山伯爵,一定要坚持下来,不灰心,不放弃,心怀希望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篇3:基督山伯爵经典小说读后感
关键词:法国英雄观,基督山伯爵,报恩与复仇
一、引言
小说《基督山伯爵》是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杰出作品.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角爱德蒙·唐泰斯, 在前途似锦时受奸人诬陷身陷牢笼, 而后化身基督山伯爵成功复仇的故事。整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复杂, 语言对白睿智幽默, 节奏张弛有度, 具有独特的传奇色彩和艺术魅力, 因此而从高产作家大仲马的众多经典小说中脱引而出。
《基督山伯爵》虽然一直受到读者欢迎, 但在世界文学史上, 地位却远远低于大仲马的另一部小说《三个火枪手》。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是在19世纪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更替的历史背景下展开, 但作者却没有特意揭露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也不曾深究主角受到时代影响的深浅, 他只是单纯地想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英雄。作品中的基督山伯爵, 在凄惨的绝境中涅槃, 在冷酷的复仇中不失理智与良知, 在最终目的达成之时, 他放弃一切, 飘然而去。
也正是因为这种纯粹, 使基督山伯爵成为法国英雄中最著名, 也最纯粹的一个。这也是我以这本小说为例来研究法国英雄观的原因。
二、小说简介
《基督山伯爵》的主题十分明确, 就是复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本是一个忠诚善良、热情美好的年轻人。他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大副, 还拥有一个美丽的未婚妻, 他的生活充满了光明和梦幻。
然而在同一条货船上当押运员的唐格拉尔一心要取代唐泰斯的位置, 唐泰斯的情敌费尔南也对他又嫉又恨, 因此两个人勾结到一起。费尔南把唐泰斯的一封密信告发给了当局。就在唐泰斯婚礼的这天, 他被捕了。审理这个案子的是代理检察官, 正是现密信的收信人的儿子维尔福, 为了确保自己的前途, 他直接宣判唐泰斯为极度危险的政治犯, 并将其打入孤岛上的伊夫堡监狱。爱德蒙·唐泰斯在那里渡过了十三年恶梦般的生活。而后在同样是无辜的狱友的帮助之下, 唐泰斯策划并成功地逃离了这个监狱并获得了一大笔宝藏。从此之后, 爱德蒙·唐泰斯化身成神秘而富有的"基督山伯爵", 以其机智和冷酷, 巧妙地挤进了法国的上流社会, 潜移默化地向对自己有恩的人伸出援手, 同时也一步步地将那些曾操纵、奴役过他的人们, 以不同的方式逐个摧毁。当所有心愿得以实现, 他选择远遁孤岛。
可以说, 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 他报恩的方法让人如沐春风, 他报复的手段又令读者隐隐感到畏惧, 两种极端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他独特的魅力。
三、英雄的必备品质
1. 坚毅的性格
如果说唐泰斯的命运是一场大转折, 那么不幸中的万幸, 他始终未变的那一点是他的坚毅的性格。就在他的家庭和事业都将达到巅峰时, 厄运降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从天堂落到地狱, 从云端跌下地面, 他的幸福是如此短暂, 而痛苦却远远要长久的多。十四年有期徒刑, 绝境般的生活大大改变了他的外观、声音、内心、头脑甚至是人格。他在黑暗中漫漫行走, 始终看不到光亮, 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几乎选择了自杀, 幸好最后他没有。他以超乎寻常的坚忍熬过了那些残忍的时光。因此他才能爬出地狱。
法国人对英雄的看法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人很像, 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伐其身行, 行弗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如果所有的英雄都必须拥有的一样东西, 那这个东西一定是勇气, 懦夫是不会得到别人由衷的钦佩的。没有任何成功是一帆风顺的, 对于一个英雄, 他将经受的挫折与考验会更多, 比如贫困, 比如疾病, 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勇敢前行, 以坚韧和毅力作舟, 冲破前路所有的滔天大浪。
2. 强大的学习能力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一个人需要不断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从而成为他想要成为的样子。这种学习能力并不仅仅针对知识, 也是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的准则。
唐泰斯在可怕的囚禁感到绝望, 他想到了自杀。正是此时, 他意外结识了法利亚神甫。法利亚神甫是在此关押的另一名犯人, 他已谋划越狱七年之久。相似的经历与冤屈使他与唐泰斯产生了如父子般的友谊。他将他广博所学全部教授给了唐泰斯, 经济、政治、社会、哲学以及世俗, 无一不包括在内。唐泰斯抓住了他唯一的希望, 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甚至最后, 他接受了法利亚神甫最大的遗产, 越狱密道以及庞大的宝藏。我们必须说, 是法里亚的教导才使得唐泰斯的永不放弃有了价值。而唐泰斯自己也不遗余力地学习这一切, 因为他知道, 这都将是他此后复仇最有力的武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法国人心中, 强大的学习能力, 是英雄的必备的特质之一。也正是这种观念的深入人心, 法国才能在欧洲乃至世界始终拥有一席之地, 让其他国家不敢小觑。
四、英雄的成长过程
1. 身心的苦难
小说中的第一段高潮, 就是唐泰斯身陷囹圄, 在不见天日中苦苦支撑。在狱中, 饥饿、疾病和死亡如阴影般缠绕着他。这些肉体之痛深深地击垮了这个年轻人, 曾经的美好一去不返, 他咬紧牙齿, 苦熬着自己本该最好的年华。
身体上的痛苦加重了唐泰斯心里的苦难。那些让他渐渐崩溃的心理折磨很容易让读者理解。好朋友的出卖, 无法昭雪的冤屈, 爱人的无法相见, 都像一柄柄利剑把他刺得鲜血淋漓。而在孤岛狱中的孤独和禁锢, 更成为一座大山压得他绝望而疯狂。唐泰斯在这样铺天盖地的不幸中咬牙坚持了14年, 容貌、声音、年龄以及内心都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但也正是这些苦难, 为他此后的复仇埋下了伏笔。他的冷静、果决以及复仇的决心都由此而来。
作者在书中着色更多的是唐泰斯内心的痛苦挣扎。这应该可以理解为法国的英雄观中, 心理上的涅槃更胜肉体上的超脱。这一观点与别国的英雄观略有不同。举世著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保尔以惊人意志克服自己肉体的痛苦, 至今为人们赞扬不已。
2. 性情的成长
法国人都爱说:“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法国人当英雄观中, 英雄也是一点点铸造而成的, 没有英雄一出生就是拥有高尚品格的。在基督山伯爵中, 主人公经历了人间种种苦难, 最终, 在小说的结局, 他对莫雷尔说:“世界上无所谓幸福, 也无所谓不幸, 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只有那些曾经在大海里抱着木板经受凄风苦雨的人, 才能体会到幸福有多么的可贵。”这种平静高尚的境界一定是经历了人生百态才能达到的。
中国的英雄观在这一点就与法国稍有不同。在中国, 英雄们大都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着完美的形象, 他们生来便拥有高尚的品格, 好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塑造出了英雄的这些特点, 而法国的文化则塑造出了基督山伯爵。
五、英雄的标志
1. 物质上的成功
中国人往往认为钱财乃身外之物, 中国英雄便更是如此, 他们往往隐居山林, 生活清苦。但法国人却认为财富是哼来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基督山伯爵》中, 法利亚神甫的的宝藏是唐泰斯成功的基石。可以说, 正是拥有了这笔财富, 才使得唐泰斯变成了“基督山伯爵”。朱光潜先生曾说:“西方人的生活是狂欢和决斗的混合体。”法国人的生活随意洒脱, 而中国人的生活平淡克制, 两种文化对金钱的不同认识, 造就了两种不同的英雄观。
2. 始终如一的信念
在长达14年的牢狱生涯中, 唐泰斯坚定了他人生的意义:报恩与复仇。在复仇之路上, 正是这一不变的信念支撑他, 驱使他。他所做出的一切准备也都说为这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服务的。
六、小结
篇4:读外国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现代社会,法律更加公平公正,但是仍旧会有那么一些事让人觉得恶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基督山伯爵》的结尾写到: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我的理解,是在不能改变的困境里,要抱有希望得等待。有点像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了。
说到希望,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在阳光下成长,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
我所说的“阳光”首先是安全的环境、安全的生活基础。说起拐卖儿童,更多的声音是在说犯罪成本太低,所以才会屡禁不绝。虽说不能一味的要求给人贩子施行死刑,但是量刑的程度总要犯罪者自己认识到错误才好。除此之外,还有红黄蓝虐童、小学维修工打伤小学生,有那些被披露或者仍旧在暗处的问题疫苗、过期疫苗。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有关死刑的说法,如果一个人杀了人,只有在他自己也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才会真心的悔过。就像早已尘埃落定的江歌案的被告陈世峰,行凶性质恶劣残忍,判有期徒刑,但是可以说陈世峰是完全没有悔过之意的,当庭狡辩甚至还上诉。读后感·法律之内,只能给陈世峰20年的有期徒刑,却不能强迫他真心的悔过自己的罪行。而20年以后,陈世峰有没有真心忏悔过,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再大的新闻也不过一段时间的热度,新闻冷却了、被遗忘了,那些惩罚阻止不了那些恶人为了巨大的利益诱惑而继续作恶。不能期待恶人受到法律之外的惩罚,只能希望法律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公正、足以给受害者以慰藉。
篇5:大仲马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小说的主人公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一个巧合使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给他绝望的世界带来了一束光。
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让他具有有渊博的知识、高雅的仪态,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无数的财富,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从一个小水手变成了上层社会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从唐泰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光辉的形象,人性在他身上显现,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相关文章:
经典小说水浒传读后感600字02-16
经典小说荆棘鸟读后感作文02-16
母亲的经典小说02-16
经典小说中的经典语录02-16
好看的经典小说推荐02-16
经典小说中的经典语句02-16
经典小说草房子读后感02-16
经典小说《会飞的教室》读后感600字02-16
经典的穿越小说范文02-16
复活经典小说读后感心得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