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安全离不开检测技术
检测监测技术是减少食源性疾病的有力保证, 食品安全技术的运用首先体现在检测技术上, 检测正是保障食品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在食品的不安源无法检验出来的情况下, 安全是无法保证的。如果没有检测技术, 首先是无法得知食品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其次是无法得知这种不安因素是什么程度, 这就可能导致人们长期食用确对危害一无所知。因此, 要想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 也就是要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问题, 而我们要知道疾病是和食物中的哪种因素有关, 少了检测技术是不可想象的。由上述论述可以看出, 衡量食品是否安全必须依赖于检测技术和科学技术等手段, 可以说食品安全是不能离开检测技术而空谈的。
2 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作为食品安全监测技术支撑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已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 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改进后的检测技术已不断被推出, 以便适应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技术
主要检测试剂, 对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的关键试剂-乙酰胆碱酯酶主要来自国外进口, 价值昂贵。山东京蓬生物药业公司研制开发的乙酰胆碱酯酶是以从家蝇头部中分离出来的高敏感度的分子型作为酶源, 经过生物提取纯化而成。在此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快速检测试纸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快速而准确, 检测敏感度达0.01mg/kg~5mg/kg, 准确率达90%, 比国内外采用动物血清作酶源的检测专一性和灵敏度明显提高。此试纸常温保存时间从数小时延长到15d:可以在10min~15min内快速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可以使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农药检测时间缩短30%~50%。目前, 市场上进口的农药残留检测试剂主要是ELISA检测试剂盒, 像美国恩活劳格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
2.2 氯霉素的检测方法
测定氯霉素可以用生化方法, 但这些方法的灵敏度偏低0.5ug/g~1ug/g, 在多数情况下主要采用GC和HPLC及色质联用的方法, 也有薄层色谱法的报道, 但过程繁琐, 显色复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最近通报了美方现行的氯霉素检测方法:用C HARM-II方法筛选, 用LC-MS方法进行确认, 检测限量由原来的5ug/kg降为现在1ug/kg, 再降为0.3ug/kg, 且FDA正在研究应用更敏感的方法, 可使检测限达到0.1ug/kg。据悉, 美国近期已从中国进口的数批水产品虾中检出氯霉素, 有关生产加工单位已被FDA列入自动扣留名单, 并将增加对中国进口虾的抽样比例。国内正在加紧对氯霉素快速检测的研究开发。如湖南长沙的福科特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已经在出售氯霉素免疫检测试剂盒。
2.3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转基因原料和食品的检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验, 第一步是对受检产品进行鉴定, 以区别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 筛选出在遗传分化过程中已失去转基因特性的产品;第二步是对受检产品中导入的基因重组体构成的变异情况进行检测, 以确定其表达的忠实性及外源基因对受体生物原基因组表达的影响。当前, 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检测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
(1) 检测外源DNA。主要是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检测方法, 通过PCR技术和核酸探针的杂交检测技术, 来准确快速地检测外源基因。由于PCR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 且食品加工过程中核酸变性程度不及蛋白质, 因此,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定量检测仍基于PCR。主要包括半定量PCR法、定量竞争PCR法、实时定量PCR法、以及PCR-ELISA法等。半定量PCR和定量竞争PCR法都是终点检测方法, 前者是由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来判定待测样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含量。欧洲12家实验室验证了Huber等建立的定量竞争PCR法, 表明可检测0.5%的RRS (R undup Ready Soybean, 抗草甘膦大豆) , 另有实验表明以200ng DNA为模板时, 定量竞争PCR可检出仅含0.1%转基因成分的样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于1995年研究出来, 该技术目前成为转基因食品定量检测中的主要检测技术。Hagen等的研究表明, 荧光定量PC R法可检测除脂肪、油类、调味品外, 包括豆腐等在内的豆制品中转基因成份的含量。复式及多重PCR是常规PCR方法的改进, 是针对多个靶位点进行同时检测, 所以其检测效果较之普通PCR更为可靠, 同时也能降低检测成本, 采用该方法仍可以对含量仅为0.15%转基因大豆进行可靠的鉴定。PCR-ELISA法是一种将PCR的高效性、高灵敏度与ELISA的高准确度相结合的方法, 它是以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诱捕PCR产物在合适条件下杂交, 再用碱性磷酸酯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进行ELISA反应, 既适合于快速的定性筛选又可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通过酶标仪直接输出, 无人为误差, 可靠性强, 自动化程度高, 易于操作。方法灵敏度高达0.1%, 足以达到欧盟的要求 (转基因检测阈值为1%) 利用PCR-ELISA对转基因大豆的检测灵敏度比欧盟推荐PCR方法提高5~10倍。
(2) 检测外源蛋白质。此方法灵敏度高易于处理操作, 但只适用于原料性食品, 难于应用于加工品, 因为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会因加工而失活、分解或消失, 增加了检测的不确定性和较差的重复性, 同时也提高了假阴性率。目前, 美国FDA已研究出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玉米成分。
蛋白质印迹法普遍用于分离、检测特异的目的蛋白质, 灵敏度为1ng~5ng。Van Duijn等人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RS中的CP4合成酶, 检测限在0.5%~1%, 经验证这种方法可应用于转基因大豆原材料和大豆蛋白质产品的检测。
试纸条法的原理与ELISA法相似, 操作相对简单, 且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 适用于现场检验或初筛。快速检测试剂盒法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但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方面因较少的称取样量, 可能会受到影响。
3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增加, 科技信息的频繁交流食品安全已经跨越国界。某一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很有可能波及全球。因而完善食品的安全检测体系, 加强我国食品的立法和管理工作,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迫在眉睫。因此应该进一步寻找快速简便精确的实验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确定通用检测标准, 让具有安全保障的食品进入人民餐桌。
摘要:民以食为天一直是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 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人民”食品之天“时不时被蒙上了一层阴云, 各种各样的食品问题甚至食物中毒不断被曝光。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必须发挥其效能, 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主要实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手段, 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 叶永茂.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发展趋势[J].药品评价, 2004, 1 (5) :329.
[2] 周洁红, 钱峰燕, 马成武.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J].农业经济问题, 2004 (4) :26~29, 39.
[3] 郑明辉.二恶英类化合物分析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 2002, 21 (4) :91~94.
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对食品安全02-03
新闻记者的素质建设02-03
2024年中国焙烤食品行业投资战略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02-03
大班安全教案食品安全02-03
安全教案食品安全02-03
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篇)02-03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02-03
投资理财规划02-03
个人投资理财保险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