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改增”对公立医院税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 改增 实行 国家税务 引言

1 引言

“营改增”从2012年开始试行, 2016年国家税务部门正式颁布“营改增”的实施方案, 同年5月, 正式实行。其实行后, 多个行业税务缴纳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所以根据公益医院内税务缴纳情况的变化, 可总结出影响与需改善的地方。

2“营改增”后公立医院税务工作的调整

2.1 纳税人资格

通常来说, 满足应税的条件是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 这类纳税人是一般纳税人, 但如果少于500万元, 是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的身份确定后, 用对应的方法计算, 两者有较大差异。“营改增”后, 纳税人身份的确定对税负差异有极大的影响

2.2 前后计税的改变

“营改增”未实施前, 医院开具发票后税率统一是5%, 同时也需缴纳其他费用, 包括城市维护、教育附加等。“营改增”实施后, 发票的税率是6%, 仍需缴纳其他税款。

2.3 应税项目

公立医院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无须缴纳税款, 所以医院主要收入是把收入的免征税去除后的税款, 但这必须从税务局办理手续。而医院除这项收入外, 法人证书内设定范围内的收入也会纳入征税范围内, 都需缴纳增值税。

3“营改增”对公立园税务管理的影响与完善

3.1 影响

(1) 减税效应。它体现为两方面:第一, 税务的征收方式;第二, 税率水平。前者, 因为公立医院的收入在500万以上, 所以它是一般纳税人, 用相应的方法计算, 即可把进项税抵扣, 解决进项税未抵扣的问题, 后者, 医院的增值税与原有的税率相比没有较大改变, 税负水平降低。

(2) 增税效应。把“营改增”作为一项政策颁布, 既会给公立医院带来积极影响, 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体现为大部分与小部分医院之分, 即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税负减少, 但部分医院仍有较大的税款, 而在税率缴纳中, 虽有进项税的抵扣, 但仍无法抑制税负的增加, 导致税负增加。决定这一点的有3个因素:其一, 税率水平的变化。“营改增”实施后, 公立医院的增值税提高, 税负水平明显上升, 比如某公立医院是一般纳税人, 它把不动产出租后, 得到的收入需乘以11%的增值税, 比最初的增值税高出6%, 如果进项税的资金无法抵扣, 公立医院的税负水平必然上升。其二, 进项税较小。公立医院的经营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 这些成本包括外购、服务与人员招聘等, 依照现有税法的内容, 外购与服务支出的成本都属于进项税的范畴, 人员招聘作为成本投入, 不属于进项税的范畴。和比如某公立医院的培训, 它提供的是知识与技术服务, 培训内容是临床教学, 如果这项服务需要购买书籍, 使用的资金都可用进项税抵消, 但毕竟人员成本较多, 导致赋税增加。其三, 很难得到进项税的发票。公立医院实际采购物资或购买其他设备中, 可能会因为不同因素, 很难得到进项税发票, 它主要体现为科研。科研进行中, 经常需要打印多份资料, 收集最新信息, 而进行这些操作的社会单位是小规模纳税人, 他们虽然可以开具发票, 但因为金额较小, 大部分都不会开发票。

(3) 纳税申报。未实行“营改增”前, 公立医院向税务部门申报税款时, 只需提交综合表格并审核通过后, 随即完成申报, 但“营改增”实施后, 把综合表格分开, 规范了申请表的内容, 并在申请表后, 附带多张报表, 填写这些表格时, 必须把所有税款分开, 依次填写到对应的表格内, 且每张之间都有紧密联系。只有表格中所有需填写的内容全部填完, 才可以进行税务申报, 过程复杂化, 考核更加严格。

3.2 完善

基于上述影响, 提出公立医院税务管理方式的改变, 需要充分了解税法政策的变化, 在新旧两种会计核算间, 建立连接。了解税法政策的变化, 是加强内部的宣传力度, 及时收集与“营改增”相关的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作为日常学习的重点, 组织专题讲座。同时, 定期在院内更新宣传的内容, 或是通过院内的系统, 向员工渗透“营改增”, 营造好的氛围。另对于新旧核算方式的衔接, 是基于“营改增”的基本内容, 制定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方案, 并找到新旧两种方式的共同点, 实现整个过程的平稳过渡, 实现核算方式的优化。

另公立医院也要优化对发票与合同的管理。对于发票管理, 是保证发票符合规定, 各项信息的填写准确, 清晰, 不会出现票面模糊的情况。对于合同的规范管理, 是公立医院与外部机构的合作都会预先签订合同, 而最终确定合作方前, 都会经过招标、审核多个环节, 并由财务人员参与, 讨论双方各自承担的税款, 直到最终商定, 才会签署合同, 这一情况在“营改增”后有所改变, 一些行业应缴纳的税率增加, 商家与厂商签订合同中, 会把较多的税费支出转移给医院, 由此, 医院必须枪占先机, 才会在合同签署中占优势。

4 结语

“营改增”实施后, 公立医院的税务管理需根据政策的改变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整体情况的变化, 控制减税、增税带给自身的影响, 同时, 也要让纳税申报的操作更加严谨, 以此实现会计新旧核算方式的交替, 优化医院的税务管理, 控制税务成本的增加, 减少涉税风险的出现, 优化自身为社会提供的服务。

摘要:“营改增”实施后, 公立医院无须再缴纳营业税, 改为缴纳增值税, 这促进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 但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故公立医院在“营改增”的影响下如何把握机遇、降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 是其税务管理未来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营改增”,公立医院,税务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全面“营改增”后公立医院的税务筹划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7 (20) .

[2] 陈丽云.在“营改增”背景下对公立医院税负问题的思考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 2016 (11)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及纳税筹划研究 下一篇:甘肃瓮福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