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时政新词应运而生并不断涌现,而时政新词的翻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词汇的翻译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近些年,富有中国特色的时政新词也引起了许多国内外译者的重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目的论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的论研究论文 篇1:
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论研究
摘要 影片译名作为海外观众了解影片的重要途径,具有其特有的价值。与其它形式的翻译相比,片名翻译的历史还很短,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停留在经验主义阶段。以德国功能派之目的论为指导,尝试性探索影响片名翻译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目的论 电影片名 翻译策略
由陈凯歌执导,国人众捧出炉的2008年末大片《梅兰芳》放映伊始就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在美国亦引起巨大轰动,得到外国观众的认可。英文片名Forever Enthralled自然为其增色不少。
与其它形式的翻译相比,片名翻译的历史还很短,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停留在经验主义阶段。本文将重点放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以德国功能派之目的论为指导,尝试性探索影响片名翻译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关于目的论
翻译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目的性行为。1978年弗米尔提出。作为一条根本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1991年诺德提出“功能+忠实”的概念并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与其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而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这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分析
一部好电影包含了很多成功的因素,其中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结合功不可没。总体说来,片名翻译的目的性如下:
1 信息传递
好的译名能突显原影片的内容,做到标题形式与影片内容的统一,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原片所传达的主题信息。影片The Rock的译名《岩石》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一部科教片,而《勇闯夺命岛》使观众从片名就可以预测影片要传达的刺激效果,传递了影片的信息。
2 文化重构
在了解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条件下,通过文化重构巧妙将源语文化融入目的语文化,可以克服片名翻译时“文化冲突”以及“文化空缺”的出现。对于“西游记”。中国观众都耳熟能详,但西方观众就不尽然了。
3 艺术欣赏
片名如同影片的包装。好的译名能够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引发观众的遐想。影片Ordinary Peeple译名《普通人》显得平淡苍白,难以产生审美需求,而《凡夫俗子》则更好地体现了汉语四字结构的音韵美效果。电影《梅兰芳》再现了梅兰芳艺术与人生的传奇。译名Forever Enthralled(“永远迷恋”之意)既有对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永远迷恋”,又有我们对梅兰芳人格魅力的“永远迷恋”,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耐人寻味。
4 商业促销
电影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其票房的收入来体现的。片名是实现影片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影Speed讲述警察在巴士上通过控制车速防止定时炸弹爆炸并抓捕罪犯的故事。其中,“速度”是关生死。大陆译名《速度》忠实却平淡无奇,很难达到商业促销的目的。而台湾译名《生死时速》则将紧张和刺激感带给了观众,再现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旋律,仅片名就已成为卖点。电影《梅兰芳》英译名Forever Enthralled中“forever”一词不禁会令观众发出疑问:在中国,有多少东西可以成为“永远”?带着疑问,自然就有观看的欲望了。
三、目的论关照下的多样化翻译策略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这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丰富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
1 音译
音译是用源语的语音形式来翻译目的语的基本翻译方法。音译片名能更大程度保留原片名的韵律和节奏,使译名极具异域特征。
2 直译
直译是将原名的字面意思直接用译语表现出来,此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源语的形式和意义。
3 意译
当原片名与译名在各种价值因素难以对等时,译者可以脱离原名的字面意思,根据影片的内容,采用增词、减词、扩充词义、浓缩词义、转换词性的方法来完成翻译目的。如Carfield采用增词法译为《加菲猫》既保留了主人Carfield的音译,又突显其“猫”的身份。形神兼备。减词法如On Golden Pond省去介词“on”,译为《金色池塘》,言简意赅。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译为《环游世界80天》则是采用了词性转化法,既保持了原片名的神韵,又传达了故事的情节信息,易于观众理解。
4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是指抛开原片名的形式与内容。另辟蹊径,完全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意境重新命名。这种方法近年来在影视翻译中非常流行。电影Leon,the Professional细腻地刻画了一个职业杀手与一个小女孩的微妙情感:他们相依为命,亦师亦友,患难与其。译名《这个杀手不太冷》,将动作及感情共冶一炉。别具一格。电影《霍元甲》讲述的是霍元甲从不谙世事的小男孩到历经挫败创办精武门,成为一代武学宗师的故事。霍元甲是中国的武术明星,但西方观众不一定了解。英文片名为Fearless(“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之意),和霍元甲本人的性格及电影要表现的弘扬中华武术精神的主题吻合,独树一帜。
四、结语
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这样译者被置于很高的地位去从事翻译活动,原文也不再是不可违背的法则。这为译者灵活选用音译、直译、意译、创造性翻译等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单纯为追求高票房,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胡乱翻译,误导观众,降低影片的艺术价值。高明的译者必须在充分理解片名蕴含的信息、文化、艺术、商业价值的基础上,结合目的语观众的心里期待和审美习惯进行翻译。优秀的译名能经得住观众和时间的考验,如美酒一般,愈久愈醇。这是其鲜活生命力的最佳体现。
作者:方 云
目的论研究论文 篇2: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时政热词翻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时政新词应运而生并不断涌现,而时政新词的翻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词汇的翻译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近些年,富有中国特色的时政新词也引起了许多国内外译者的重视。由此可见,在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中,时政新词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去做好这类翻译也成为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目的性;时政热词;翻译
目前为止,已有一些学者这此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用的研究,但还不能起到规范作用,因而时政新词的翻译仍然处于一个不系统的状态。在这里,我们从目的论着手研究时政热词翻译。
首先要了解目的论的原则:
目的论规定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人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行为想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所采取的方法。
一、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从而使读者觉得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让接受者理解语义并在目的语文化及其使用的交际语境中产生意义。
二、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出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保持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这与其他翻译理论所说的忠实于原文意思相当,然而忠实的程度和模式则是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所决定的。
三、忠诚原则
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1oyalty principle)。她发现目的论有两大不足:首先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译文的评价不同。除此之外,如果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与原作者的意图恰好刚好相反的话,那么我们则会因为去遵守目的原则而违背了忠实性。
综上所述,这三大原则就是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其中,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都要服从于目的原则,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因为时政热词的翻译受众者是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各国政府首脑,所以要以目的论为准则,充分考虑受众者的心理、文化背景以及政治因素,谨慎翻译,否则会引发误会或争论。
由此我们提出时政热词翻译的三个准则:
一、解释性翻译:即解释背后的含义的翻译方法。例如:“菜篮子工程”,并不是说让市民拎着篮子去买菜,而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市场提供的农产品多样化,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农问题”也不是说三个农民的问题,而是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外国人通常不懂这类充满中国特色的问题,所以我們要在翻译的时候加以补充说明,消除歧义。
二、直译法。当中英文有直接对应的词语并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其意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直译法。例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友好访问”(goodwill visit), “和谐社会”(harmonious society),等等。此时不必做过多解释,直接翻译即可。
三、意译。由于时政热词通常生动又充满中国特色,同时各国间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时政热词在目的语中缺乏相对应的词汇,此时我们便采取了意译的方法。例如,“形象工程” 是指一些当地政府乐于做一些假大空的面子工程来显示他们的业绩,实际上却并没有什么用。所以“形象工程” 翻译成“vanity projects”就要比“image projects”更好。还有其他一些例子: “唯文凭论”(the phenomena of diploma counts), “安居工程”(housing project for low-income urban residents),等等。
翻译是一条无止境的路,时政热词又是非常关键的领域,因为其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所以,今后我们依然要锐意进取,向更高水平的翻译迈进。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高级教程[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2] 马会娟, 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王弄笙.近年来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J].中国翻译,2010.
[4] 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J].翻译通讯,2011,(3):21-24.
[5] 徐丹.文化融合的语言翻译问题[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07.
[6]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 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21-24.
[8] 张健.汉语新词误译现象剖析[M].上海: 上海科技翻譯出版社,2006.
[9] 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09.
作者:翟宁宁
目的论研究论文 篇3:
科技英语翻译中目的论的应用研究
【摘要】科技英语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升,对其翻译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目的论被认为是最适合指导应用翻译的理论之一,本文通过首先对目的论进行概述,再进一步重点研究目的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期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目的论 应用
科技英语,实际上是指工程技术、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类型的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以及学术讲演等所使用的英语。与普通英语相比较而言,科技英语的表达形式和词语含义较为固定,在语法上通常大量的使用了被动语态和非谓语动词结构以及名词化结构,在语言表达上的逻辑性较強,科技英语所具有的以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翻译的难度。
一、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也被称之为是功能目的论,由德国的一批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先后提出、丰富并完善起来的一种翻译理论,明确指出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和被翻译原著之间持有对等的态度,对原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含义予以尊重,同时对语言翻译的技巧予以熟练的掌握,其核心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强调根据文化环境实现一种或多种交际功能。
目的论提出了翻译所遵守的三个原则:目的法则、忠诚法则、连贯法则,其顺序表明了其重要性的先后次序。其中,目的法则是基础,翻译目的对于整个翻译行为和过程以及策略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翻译行为的依据;忠诚度法则,要求翻译人员不要错译原文本意,对原文作者持有尊重的态度,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且忠实的形式和方式可以自行选择;连贯法则要求原文和译文二者之要保持语际的连贯与一致,且语句之间也要满足连贯的需求。
二、目的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目的法则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目的法则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所强调的是翻译活动的进行应以目的法则为指导,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应以实现翻译目的为目标,其中的翻译目的主要包括了翻译者目的、译文交际目的以及使用特殊翻译策略目的这三个层次,应立足于市场需求和科技要求。其中,翻译者的目的就是在坚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之上通过主观选择对词汇进行合理的选用;交际目的是对文章的文体进行调整,消除文章歧义,且由文本类型所决定,进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对于科技英语中的语句而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掌握句子的目的性,不应出现重复的词语,特别是名词。例如“ A seed consists of an embryo,a supply of food and one or more seed coats surrounding the young plant and its food supply”,其中的“the young plant”与“embryo”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在翻译的时候不应译为“种籽含有胚、食物供应体和一层或几层包在幼苗和它的食物供应体外面的种皮”,而是应该译为“种籽含有胚、胚乳和一层或几层包在胚与胚乳外面的种皮”,通过对语句及相同意思的词语进行适当的删减,简练的表达出科技英语的意思。
2.忠实法则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忠实性法则要求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够符合原文的意思,对于文章的内容能够真实且准确的表达出来。对于翻译活动而言,其分为直译和意译两种,其中直译指的是保持科技英语文献的结构和意义中所具有的一些隐含成分;而意译则讲究的是对文章意义的准确表达。基于此,在对科技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通常都会采用直译的方式。
例如“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brides has now been realized its realization being su}yorted with all the achieuements of modern science”,其實际意思为“这种桥梁的结构现在已经实现,它的实现是现代科学的伟大成就”。而科技文体属于一种正式文体,在及物动词后加上-ment/-tion/-sion/-ence等后缀派进而生成名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名词化来凸显出整个内涵的真实性。
3.连贯法则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连贯法则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所注重的是译文整体上的语言连贯、行文流畅和精确妥当,在结合文化因素的同时还应该关注读者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流畅性是科技英语翻译中遵循连贯法则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和世界科技领域之间实现有机结合。
例如“We can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in two metal plates separated by an insulating condenser medium. We call such a device a capacitor or a condenser,and its ahilitv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capacitance.It is measured in farads.”,在主语“electrical energy”、“such a device”、“It”以及“its ahilitv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中都包含了较多的信息,且这四个主语完全不同,为了避免前后连贯和自然流畅,将其译为“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其储存电能的能力称为电容。电容的测量单位是法拉。”
综上所述,科技英语是实现科学和技术交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呈现出专业术语性、逻辑性和客观性等特点;目的论是公认的应用翻译的重要理论,在指导科技英语翻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科技英语翻译中,除应该有效掌握专业性科技词汇的翻译,对英文语法和翻译技巧实现准确的利用,并注重表达的准确规范、理顺逻辑关系外,还应充分应用目的论,坚持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从而实现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翻译和流畅表达,实现其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之功用。
参考文献:
[1]Vermeer H J.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J].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1989:173-187.
【课题】2016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外语专项课题,科技英语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SC16WY001。
作者:王文蒲
相关文章:
目的论下品牌汉英翻译02-10
功能目的论02-10
标书翻译的目的原则02-10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02-10
翻译目的论述评论文02-10
道德教育的实践目的论02-10
目的论与应用翻译02-10
浅析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发展02-10
浅析翻译中信息传递的目的和动机02-10
公益项目的论文题目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