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关键词: 围堰 水利水电 导流 施工

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精选8篇)

篇1: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水利水电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技术也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导流、围堰技术的应用比较常见。这两种技术手段的发展对全体工程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就针对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因此,本文针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相关人员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导流技术;围堰技术

在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水利水电的施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非常有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掌控。导流是水利水电工程匣坝中最常用的技术措施,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正确的导流技术可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围堰则是一种解决导流时出现问题的技术。

一、导流技术在施工时的具体应用 1.导流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引流的方法将活水避开施工地,从而改变施工时遇到的复杂环境,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一般会使用施工导流方法。进行导流前,首先要针对工程需要导流的流量做出评估。河道处在枯水期时,主体建筑在拦洪高度以上时应用枯水期的围堰,相反的,如果主体建筑未达到拦洪高度,则基坑不许过水,这时的导流段将整年作为标准。

导流工序可分成三个阶段:首先要确定围堰需要抵挡的水流量,在实施截流时确保水坝的高度。其次导流时要根据坝体高度和汛期河流深度增大库存水量,保证和提高抗洪水平。最后施工导流时要使注入的活水达到大坝的设计高度。

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工艺复杂,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繁杂,所以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审核整合这些数据,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导流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利用现代化技术设计开发出带有信息气息的导流系统,可以更加直观的表达、模拟演示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安全的进行。1.导流方案的确定

在确定导流方案时,一定要对施工地的水文条件、风俗地貌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考察,确保施工导流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注意工程施工时导流所需的成本、进度和技术。进行导流前,一定要明确河流的流速、水力情况,科学实际的结合水压水位和蓄水能力设计出大坝的结构。根据以往的实际施工经验,可将导流方案分为下列两种:

①分段围堰法

利用围堰将河床分割成若干小段,分期分段的完成施工导流工程。具体就是可以将河床的右岸或左岸先围住,使河水借助狭窄的河床通过,然后将河床完全截流,让全部河水通过大坝。一般,分段围堰法导流适合河床较宽、水流量较大的河床,这种方法工期较长。丹江口和葛洲坝水电站就是用了分段围堰导流的方法。

②全段围堰法

即利用围堰的方法一次性截断河床,同时将水流引入两侧泄水建筑内,由于建筑物的不同,下泻时选择单次的导流方式,在对河道进行具体划分,分别进入涵洞、隧道、明渠的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槽较深、河流水流量较大的情况,根据河槽周围台地的大小,一次性拦截,再明渠导流。

实际导流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同时期河流的水流量,设计合理的施工导流方案。在进行施工导流方案规划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如果遇到相对复杂的施工工程,可以先建立完整的建筑模型,进行工程施工的模拟,为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围堰技术在施工时的具体应用 1.围堰概述

围堰就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时筑建在地面的临时挡水建筑。围堰只是在施工导流时才被使用,导流结束后便被拆除。修建围堰的目的是保护基坑,保障施工现场环境的干燥。但在修建围堰时一定会占据部分河床的面积,缩小了河床可以通过水流的面积,使流量增大、流速增快,这样水流对围堰的冲击就会增大压力也相应增大,所以施工时更要重视围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在施工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围堰的防渗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增强。2.围堰方案的确定

施工工程中需要使用围堰技术时,必须要先进行施工地地形的勘察,再根据施工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围堰方案和围堰需要的占地面积。影响围堰横断面的因素主要有大坝枢纽和导流通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要求,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际施工时还要考虑到围堰具体的抗震性能。综合上述因素,具体的围堰方案可以分为下述几种:

如果设计的导流方案需淹没基坑,此时需保障堰体的过水安全,堰体过水时要有效的防止水流渗透或水流冲击引发的下游边坡和堰顶一起深层滑动。加筋过水围堰主要是在围堰的下游大坝上敷设钢筋,避免大坝坡面上的石头被水冲走,下游堰体内则横向埋入主钢筋。混凝土板围堰就是在下游大坝内现浇或预制砼面板,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防水性,但要特别注意接缝处的防水措施。这两种方法统称为过水土石围堰。

不过水的土石围堰结构和土石大坝的结构类似,这样就能就地取材,利用施工现场当地的材料,这样不仅节省了工程的造价,拆除的时候还方便、简单,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实际的施工中。但这种围堰技术的缺点是沉陷量大,工程量非常大,而且通常水不允许过堰顶,遇到汛期时还要增加防护措施。

混凝土围堰的优点是拥有良好的抗冲击和防渗性能,可以挡高水头的水且工程量小,还容易和混凝土建造的建筑物连接,水可以过堰顶,通常,水利水电工程会建筑拱形、横向的围堰。

钢板桩格围堰由主格体和联弧段组成,用锁扣方式相连接,格体内由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充,如砂卵石、石渣等。这种围堰的施工程序是先定位,再设置好模架支柱,模架整体就位后,再安插、打设钢板桩,最后填充料碴,取出支柱和模架,按照这样的顺序一直填充材料到达到施工要求为止。

围堰的一般布置和防冲击的措施:

围堰在进行平面布置的时候,基坑水平方向的坡趾与主体工程的轮廓距离应大于20到30米,垂直方向的距离应不超过2米。主体工程的轮廓决定了整体围堰的平面布局,基坑坡趾与主体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20到30米。

三、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巨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先进施工技术和明确的施工方案,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可以使用先进的施工导流、围堰技术,为实际的施工提供优质的施工环境,并且还能不影响施工进度,且有效的节约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施工导流、围堰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应提前对施工地周围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分析,制定最合理、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完成,为今后水利水电方面的工程提供经验,推进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完善,为国家的整体进步提供能量。参考文献

[1]黄谋,岑耀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1(13).[2]许华.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组织布置设计探讨[J].科技传播,2011(11).[3]袁媛,孙金霄.新疆某水电站导流洞设计与施工[J].科技传播,2011(16).[4]杜锋,吴瑜.泵站施工导流及工程总布置设计实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5]张翔.浅谈某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J].知识经济,2011(09).

篇2: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在实际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时,必须实现对导流技术的基本认识,这是促进导流技术应用以及最大限度发挥功能的有效手段。利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实现活水与施工现场之间的导流就是导流技术。首先该项技术需要对复杂多变的河道以及施工环境进行改变,这对施工进度的保证有重要作用。基坑内部的工程量设计导流流量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河道出现枯水期而且截流水之后,必须实现对上述技术的有效运用。同时主体建筑抢修到拦洪高度,之后需要在枯水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围堰工作。在实际施工中,也会遇到无法抢拦洪高度的情况,若从土坝结构来说,则必须避免出现基坑内过水的情况。从没有建成坝体角度的角度来说则严禁溢流现象的`出现,同时可以将这一导流时段作为主要依据存在于全年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导流过程分为三道工序,下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首先是需要对围堰水流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也就是说在实际进行河床截流时必须实现对水坝高程的确保。其次在实际进行中期导流时可将汛期的河水深度与坝体的高度作为主要依据,需要将其库存注水量增加到一定高度。在这一过程中可实现对抗洪水平的提升以及优化。最后是后期导流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促使活水对大坝设计高度的有效注入。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显著特征,在实际进行施工时需要涉及到多项信息与数据。同时还要实现对数据信息有效强化于整合。在施工中也要对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选派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先进的信息手段以及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水利水电施工方是已经不能实现对时代发展与需求的有效满足,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也就是说在实际进行施工导流系统设计时必须实现对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导流施工数据以及模拟演示图进行直观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实现对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保障。

1.2 具体的导流方案分析。

通过上述信息我们可实现对导流技术的充分了解,但在实际进行施工时我们必须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实现对水文情况地质情况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切实掌握,成本以及进度也是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这对导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在实际进行导流之前必须实现对河流水力情况的精确计算,同时通过一定的技术以及手段对河流流速进行明确的表示。导流有很多种,我们将常见的几种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进行仔细分析。

1、分段式。通过分段围堰的方式实现对河床上水利建筑物的有效风格就是指分段式,最终利用分段分期的方式实现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有效完成。从具体角度来说,就是在河床的左岸或者右岸对其进行包围,然后河水会从狭窄的河床中流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将其进行截流,促使全部和水利大坝流过。对于河水水流量较大以及河床较宽工程可对上述方式进行应用。也就是说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导流方案的科学选择。

篇3: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关键词:围堰技术,导流措施,水利水电

1. 前言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系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需要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在闸坝工程施工中, 施工导流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措施,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具有直接影响, 优良的施工导流方法可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稳定性与安全性, 特别是对于整体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围堰技术也是对施工导流中常见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2.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2.1 施工导流简介

一般情况下,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 绕过施工场地的活水都是采用引流方式, 对具有复杂河道的施工环境进行改变, 以保证施工严格按进度实施。因此, 一般都采用施工导流方法修建大坝水利工程。

导流方法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时, 应根据基坑内部工程量设计好导流流量。在枯水期对河道进行截流后, 抢修主体建筑物达到拦洪高度后采用枯水期围堰;与此相反, 抢修若不能达到拦洪高度, 针对土石坝结构而言, 就不能使基坑过水, 坝体没有修建完成时也不能溢流, 这时就会按照全年施工导流时段进行衡量。

施工导流过程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施工前期主要实现对围堰挡水流量进行确定, 实施截流河床时应确保水坝高程;施工中期进行导流, 根据汛期河深和坝高对库存相应增加注水量, 使其达到较高的抗洪水平;施工后期就在大坝中注入活水使其符合设计高度要求。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同城具有比较复杂的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与很多的数据信息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应整合处理好相关信息。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研究探索施工导流方法, 采用现代化技术方法, 研究完成信息化的施工导流系统, 使其实现对施工导流数据和模拟演示图的直观动态显示, 进而确保水利水电施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

合理选择施工导流方案, 应结合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并特别注意对施工导流技术、成本及进度的有效控制。在导流施工前, 应针对河流水力具体状况进行准确计算, 准确获得河流流速, 以便于对结构尺寸进行科学设计, 也要对大坝水压水位及蓄水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导流方案通常可采用以下两种:

一是分段围堰法导流。也就是对位于河床上的水利建筑物利用围堰进行分割, 使其分为若干段, 按划分的区段同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可先围住河床左或右岸, 使河水流过狭窄的河床, 再完全实施截流, 使河水向大坝全部流过。通常状况下, 该方法比较适合具有较大河流流量、较宽河床、需要较长施工工期的河流。

二是全段围堰法导流。也就是围堰将主河道一次性截断, 并向两侧泄水建筑疏导水流, 不同建筑物下泻采用单次导流方式, 再划分河道, 分别施工导流隧道、明渠及涵洞。一般来讲, 此方法对于较大流量、较深河槽的河流比较适合, 根据河槽两旁的不同台地实施拦截并导流明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一般都是按照河流在不同汛期的泄水状况, 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导流方案, 规划导流施工, 并对工期进行合理安排, 若施工较为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构建建筑模型为施工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

3. 水利水电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3.1 围堰技术简介

围堰也就是在施工导流时,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地面的临时挡水结构。只在施工导流时使用围堰, 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 修建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基坑进行保护, 以保证施工现场的干燥。但在围堰修筑过程中将占据河床面积, 使河道过水面积相应缩小, 导致提高流速、增加流量, 水流冲击围堰的力量增大, 因此在施工时应加强应用围堰技术, 保证围堰结构具有稳定性, 从而提高防渗和抗冲击性能。

3.2 围堰技术方案的选择

围堰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中, 应对实地认真勘察, 依据场地情况对围堰占地面积进行确定。导流通道和大坝枢纽等都是影响围堰横断面的因素, 按照施工要求, 确保施工安全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围堰抗震性能进行充分考虑。围堰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过水土石围堰。若选择的导流方案将基坑淹没, 就一定要保证堰体过水安全, 过水时应避免水流冲击堰体或水流渗透使堰顶与下游边坡一起发生深层滑动。过水土石围堰应用较多的有两种:一种是加筋过水围堰。将钢筋网格敷设于围堰下游的大坝坡面, 以免水流冲走坡面上石块, 将主锚筋横向埋入下游堰体内, 以免堰顶与下游坡面同时发生滑动;另一种是混凝土板围堰。将预制或现浇砼面板覆盖到下游大坝坡面, 制成的混凝土护面防水性较好, 但应注意在面板接缝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二是不过水土石围堰。此围堰结构类似于土石大坝, 取材可就地进行充分利用, 使工程造价明显节约, 且便于拆除, 因此应用比较广泛。但该技术具有较大的施工量和沉陷量, 一般不可水过堰顶, 若在汛期就需要特别进行防护。

三是混凝土围堰。此围堰的防渗和抗冲击性能良好, 具有较高的挡水水头, 较小的工程量, 便于连接混凝土构筑物, 堰顶允许水过, 通常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较多采用拱形的横向围堰。

四是钢板桩格型围堰。该围堰由联弧段和主格体采用锁口相连构成, 将石渣、砂卵石等具有良好效果的透水材料填充于格体内。按照先定位, 再对模架支柱进行设置, 就位模架后将钢板桩安插并打设, 将料碴填充, 取出模架和支柱, 填充材料直至达到施工要求的施工工序。布置围堰平面及防冲击主要是主体工程轮廓距离基坑水平向坡趾超过20米, 距离垂直向坡趾小于2米。上下游围堰平面布局由主体工程轮廓所决定, 主体建筑物距离基坑坡趾超过20米。按照设计要求, 才能建设施工质量合格的围堰。

4. 结论

综上所述,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具有较为庞大复杂的施工规模, 也需要采用比较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方案, 为提高施工质量做好保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 采用适合的施工导流方法和围堰技术, 可为现场施工提供优良的环境, 并保证施工进度不受任何无关因素的影响, 使施工成本有效节约, 创造出更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施工导流方法和围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应分析研究各种影响因素, 对施工方案的选择应具有科学合理性, 以确保工程按计划如期完成, 才能不断积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经验, 进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丽, 贾琳轩, 纪玫.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7

[2]郭盛新, 李彦磊.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4.21

[3]万利民.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7

[4]王丹.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

[5]江晓莉.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运用[J], 江西建材, 2013.10

篇4: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关键词:全段围堰导流技术;水利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41-1

全段围堰导流法,就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拦河围堰,使河水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泄水道或永久泄水建筑物下泄。主体工程建成或接近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道封堵。采用这种导流方式,当在大湖泊出口处修建闸坝时,有可能只筑上游围堰,将施工期间的全部来水拦蓄于湖泊中;另外,在坡降很陡的山区河道上,若泄水道出口的水位低于基坑处河床高程时,也无须修筑下部围堰。全段围堰法导流,其泄水道类型有以下几种。

1隧洞导流

在基坑的作业面上下游修筑围堰,然后在河岸中开挖隧洞,水流经由隧洞下泄。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形,以及水流等条件来布置导流隧洞。具体要求和水工隧洞类似,但必须指出,为了提高隧洞单位面积的泄流能力,减少洞径,应注意改善隧洞的过流条件。隧洞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水流相衔接,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以左右为宜;隧洞最好布置成直线,若有弯道,其转弯半径以大于5倍洞宽为宜,否则,因离心力作用会产生横波。或因流线折断而产生局部真空,影响隧洞泄流。隧洞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要有适当距离,一般宜大于5米,以防隧洞进出口水流冲刷围堰的迎水面。如河北省官厅水库洞口商截流围堰太近,堰体防渗层受进洞主流冲刷,致使两次截流闭气末获成功。一般导流临时隧洞,若地质条件良好,多不做专门衬砌。为降低糙率,应推广光面爆破,以提高泄量,降低隧洞造价。在山区作业时,由于河谷较窄且都是山石,质地坚实,河的两岸又十分陡峭,这样的情况下采用隧洞导流是比较适合的方法。但由于隧洞的泄水能力有限,汛期洪水宣泄常需要另找出路,通常永久隧洞的进口高程较高,而导流隧洞的进口高程比较低,此时可开挖一段低高程的导流隧洞与永久隧洞低高程部分相连,导流任务完成后将导流隧洞进口段堵塞,不影响永久隧洞运行。只有当条件不允许时才专为导流开挖隧洞,导流任务完成后,还需将它堵塞。

2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是在河岸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部修筑围堰,河水经渠道下泄。

导流明渠在选址时,一定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一是要施工方便,轴线尽量短,以最小的工程量施工;二是要保证水流无阻,安全施工,不能因布置明渠而带来安全隐患,为保证水流畅通,明渠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水流相接,明渠转弯半径应大于5倍渠底宽度,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以左右为宜,为防明渠进出口水流冲刷围堰的迎水面,明渠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一般以50~100米为宜,此外,为减少渠中水流向基坑内入渗,明渠水面到基坑水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以大于2.5~3.0H为宜,其中H为明渠水面与基坑水面的高度差,以米计。

明渠导流一般适用于岸坡平缓的河道上,如果当地有老河道可资利用,或工程修建在河流的弯道上,可裁弯取直,开挖明渠,若能与永久建筑物相结合,例如埃及的阿斯旺坝就是利用了水电站的引水渠和尾水渠进行施工导流,此时,采用明渠导流,常比较经济合理。

3涵管导流

涵管一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有永久涵管可资利用时,采用涵管导流是合理的。涵管通常布置在河岸岩滩上,其位置应在枯水位以上,这样可在枯水期只修小围堰或不修围堰的情况下,而先将涵管筑好,然后再修上下游全段围堰,将河水引经涵管下泄。

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建筑物岩基中开挖沟槽,必要时加以衬砌,然后封上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顶盖,形成涵管。利用这种涵管导流往往可以获得经济可靠的效果。当导流量较小时,可用此种方法。

必须指出,为了防止涵管外壁与坝身防渗体之间的接触渗流,为延长渗径,降低渗降坡岸,减少渗流的破坏作用,可在涵管外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截流环。此外,还要严格控制涵管外壁防渗体填料的压实质量,涵管管身的温度缝中的止水也必须认真修筑。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枢纽布置和建筑物型式的不同,以及施工条件的影响,必须灵活应用,进行恰当的组合,才能比较合理的解决一个工程在整个施工期间的施工导流问题。

底孔和坝体缺口泄流,并不只适用于分段围堰法导流,在全段围堰法后期导流时,常有应用;隧洞和明渠泄流同样并不止适用于全段围堰法导流,在分段围堰法后期导流时也常有应用。因此,选择一个工程的导流方法,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决不能机械的套用。

另外,实际工程中所采用的导流方法,和泄水建筑物的型式,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很多型式。例如,当选定的泄水建筑物的过水能力,远远小于洪水的容量,不能完全宣泄时,也可以允许水流漫过围堰,采用水流没过基坑的导流方法,特别是山区河道,由于经常水位起落较大且不定时,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在平原河道河床式电站枢纽中,利用电站厂房导流;在有船闸的枢纽中,利用船闸闸室导流;在小型工程中,如果导流设计流量较小,可以穿过基坑架设渡槽来宣泄施工流量。

篇5: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导流技术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为了提供干地的实际施工条件从而进行的围堰修筑,以便于河水可以从围堰周围绕过,直接向下游方向流去的引导水流的技术。在实际水利工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水流的方向,常常使用引导水流方向的各种措施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截流,排水或者下闸蓄水等等。最为重要的施工方法则是导流技术,它直接决定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以及整体的布局。

2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

2.1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工作机理就是不仅要基坑上下游的适合位置修建一定规模的围堰,并且建筑物的主体部分可以在干地进行流通,这样能使以前水流从隧洞方向向下流通。

这种隧洞导流的方法极为常见,主要是运用到山势比较高耸,峡谷比较狭窄,河流两岸地势比较陡峭等区域,上述几种情况不适合通过明渠的方式进行导流。因为这些地域所需要的导流量比较小,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进行导流。然而,这种导流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在险要地势进行施工,造价成本非常高,施工质量很难得到好的保障。

2.2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的方法在实际水利工程中的工作机理是:将围堰修建在河道的上下游的合理位置,主要是起到挡水的作用,从而可以让主体建筑能够在干地区域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除此之外,该方法还可以让以前原有的水流沿着明渠留到下流,从而实现导流该方法与隧洞导流所应用的区域大不相同,主要是运用到附近有修建己久的河道或者河道宽度比较宽广以及在修建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比较适合使用明渠方式布置以及水流量较大的地方。按照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来讲,基本条件必须符合明渠导流后,运用该种导流方式才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率。

2.3涵管导流

涵管导流技术关键就是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而成的涵管,主要是设置在土坝或者石坝中通常情况下,在运用该技术进行导流时,都是将涵管设置于枯水位之上的河岸。先要在河道枯水的时候才能进行施工,修建一段很小的围堰水泥在河道上,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修建。等到涵管施工完毕后,围堰的修建刁一可以进行,这样水就能借助涵管向下流动了。

3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施工技术

3.1导流时段

在导流施工程序中,合理划分延续时间对侮个施工时期非常重要,其具备一定的导流作用,通过围堰挡水的方式来处理比较合理,这样能确保干地施工所需要的时间。挡水时段所以通常被称为导流时段。在中后期修建混凝土土坝的时候,分段导流的方法最可行,采用临时底孔泄流的方式,这个阶段可以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河水在束窄河床上进行流通,进入河道修建的第一期的施工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坝身以及底孔的位置处,将河水导流出去,进入河道修建的第二期的施工阶段:第三阶段,将坝体的高度提升,将河水从底孔中导流出去,之后就是随着建筑不断下降,从而达到导流的效果,一直到整个施工工程完工为比。

3.2设计导流的流量

将基坑进行淹没的施工往往成本比较低方案相对比较经济,所以,为了减少工程中的施工成本,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导流流量的计算。①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水文的特征,首先假设一个较为合理的流量值,通过假设进而通过相关计算得到上下游水位:②依据水位特征,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建筑导流所需要工程量以及相关尺寸,估算出导流工程应该需要的各种成本费用:③在采用导流技术进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基坑被淹没的情况,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也要进行合理的估算:④根据以往实际测得的相关的有价值的水文数据,统计出超过以上估算的流量的次数,而且,还应该做到对侮年的平均淹没次数进行相关统计记录:⑤通过相关的数据,对基坑淹没损失与流量进行画图,往往采用比较直观的曲线图,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叠加,从而通过科学计算,得到导流费用与导流量之间的关系:⑥对施工工期要进行合理的计算,从而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进度,这样验证最初选择的导流方案是否可行,最终选择出最为经济、合理的导流流量。

4导流技术的主要应用问题

通常来说,中国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往往都是极为恶劣,特别复杂的,而且施工条件也极为艰苦,施工进度较慢,施工质量难以保障。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否正确科学的选择合适的导流技术,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下大的影响。依据工程内部所有的元素以及所有动态特征信息,人们常常把导流系统分为以下三种:导流子系统、建筑物管理子系统以及支流子系统,3个系统相互抑制但却又相关关联。

5导流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

5.1设计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情况下都会因为河水汛期的影响,施工进度难以保障,为了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影响程度,必须在河流汛期之前,合理有效的将水下工程进行施工,必要时可以加班加点,在汛期到来之前顺利使整个工程完成施工在水下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搜集有关当地的地质条件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科学的制定合理时下作业方案,有效的安排水下作业的顺序,保证顺完成施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刁一能够在渡汛通水条件下,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的汛期的排水量需求。

5.2施工方面

施工准备工作是施工前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围堰施工前,相关地理信息资料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个实际施工情况一定要了解的非常详细,然后再分析其中可能与水利水电工程围堰相关的部分,有效的排除与围堰进行连接的河道中的积水,只有完成以上施工工作,才能够确保进行下一步施工,在围堰填筑的施工中,压实处理非常重要。然后就是将基坑类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另外,还要必须确认围堰的具体施工方位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6结束语

篇6: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技术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中使用施工导流技术,能够让水流绕过施工位置向下流,保证在施工的时候水利工程施工位置不受到水流聚集渗透的影响,给工程建设提供一个更好的施工环境,从而有效确保工程进度,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流水以及河流汛期给水利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2、施工导流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2.1科学选择坝址。使用施工导流技术之前,需要科学选择坝址。在设计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于施工难度、水能指标、地质条件、地形地势进行准确估计,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

2.2定制水电枢纽工程施工方案。在选择坝址完后,需要对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制定。通常来讲,在水电枢纽的施工方案中,需要对项目分布进行清晰的布置和规划,从导流明渠开始,进行方案的布置工作,再对厂房分布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规划。

2.3编制施工计划。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计划起到了引导施工的作用,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计划的编制工作,集合相关部门开会进行讨论,编制具有可行性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4对涉及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因为施工导流技术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涉及到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划。使用施工导流技术,通常涉及到的指标和领域有水能指标、建筑分布、生态环境情况、地形地貌条件、水库蓄水能力、居民搬迁规划等,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这些方面的指标进行仔细的考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考量,避免在施工过程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2.5需要进行继承和创新。我国水利工程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许多水利工程技术使用在工程施工中,在防洪救灾方面,原有的水利工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今,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也不断出现,因此,在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创新的同时,有关人员还需要联系我国传统水利施工导流技术,进行有效继承和科学创新,从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3、水利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3.1全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属于施工导流技术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倘若水利工程难以分期导流,在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全段围堰法导流。在使用全段围堰法导流的时候,一般是使用全段围堰的方式,对主河道进行一次性拦截,在使用这种办法的时候,在河道旁边需要有泄水建筑物,引导拦截的水流。在使用全段围堰法导流的时候,施工环境通常为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基坑作业面小、无法进行纵向围堰的位置。在全段围堰法导流中,最为常用的有涵管导流、隧洞导流以及明渠导流这三种方式。

(1)明渠导流在设置明渠导流的时候,通常设置在台地比较宽的位置、古河道、哑口等地方,这样有利于在河滩上开挖渠道,与此同时,还可以确保水流畅通。一般情况下,在使用明渠导流的时候,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比较差、河床窄、导流存在困难、导流量比较大,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过木或者排水。使用明渠导流,可以基坑上下游位置建立横向围堰,与此同时,设置相应的明渠轴线,明渠导流需要布置明渠导流轴线,对高程和出口位置进行确定。渠身的轴线需要超过上下游围堰外坡脚,进出口应该和上下游水流相互衔接,和河道主流交角应该不超过30度,可以确保明渠和工程上下游顺利对接,在设置明渠的时候,其转弯半径应该为渠底的五倍或者超过五倍。

(2)隧洞导流隧洞导流通常使用山区河流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其适合使用在导流水流量比较低、地形险峻、河床比较窄的山区。但是,由于隧洞导流的建设成本比较高,并且其泄水能力也无法有效满足要求,所以使用隧洞导流,一般是在汛期泄水的情况下,使用淹没基坑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施工工作,通常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使用隧洞导流。

(3)涵管导流在涵管导流通常在土坝工程或者堆石坝工程中使用到,通常使用在水流量比较小或是枯水期的情况下。涵管一般布置于河岸岩滩上,位置在枯水位上,在枯水期,可以不修围堰或者只修一小围堰,先把涵管筑好,再修上下游的全断围堰,把河水引到涵管然后下泄。为了避免坝身防渗体和涵管外壁间出现渗流,一般在涵管外壁相隔一段距离就需要设置截流环。在使用涵管导流的时候,通常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的质量,也具有比较强的经济性。在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有效掌握钢筋混凝土具有的特性,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3.2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导流,指的是通过空间进行分段围堰,分段围堰法导流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分期围堰法导流,指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从时间上对工程进行分期导流。一般在工期比较长、河流量比较大、槽宽等情况下使用这种导流方法。在进行分段分期围堰法导流的时候,前期需要通过束窄河道进行下泄,后期需要使用已经修建好的建筑物进行下泄工作。在使用的过程中,分段围堰法导流主要分成两种方式,分别为缺口导流和底孔导流。

4、加强水利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4.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技术的创新。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工程行业也得到了发展,施工导流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时候,在保证施工导流技术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应该对施工导流技术进行一定的创新,使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4.2加大对水利人才的培养力度。不管哪一种工程建设,都需要技术人员的支持,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高新技术型人才的数量比较少,一些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应用,无法充分发挥施工导流技术的价值,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技术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使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充分应用。

4.3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缩短工程的施工工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规范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企业在进行体系建设的时候,应该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根据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充分发挥施工导流技术的作用,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技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按照施工现场的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导流方案,充分发挥施工导流技术的作用,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7: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运用论文

在导流施工程序中,合理划分延续时间对每个施工时期非常重要,其具备一定的导流作用,通过围堰挡水的方式来处理比较合理,这样能确保干地施工所需要的时间。挡水时段所以通常被称为导流时段。在中后期修建混凝土土坝的时候,分段导流的方法最可行,采用临时底孔泄流的方式,这个阶段可以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河水在束窄河床上进行流通,进入河道修建的第一期的施工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坝身以及底孔的位置处,将河水导流出去,进入河道修建的第二期的施工阶段;第三阶段,将坝体的高度提升,将河水从底孔中导流出去,之后就是随着建筑不断下降,从而达到导流的效果,一直到整个施工工程完工为止。

3.2设计导流的流量

将基坑进行淹没的施工往往成本比较低方案相对比较经济,所以,为了减少工程中的施工成本,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导流流量的计算。①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水文的特征,首先假设一个较为合理的流量值,通过假设进而通过相关计算得到上下游水位;②依据水位特征,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建筑导流所需要工程量以及相关尺寸,估算出导流工程应该需要的各种成本费用;③在采用导流技术进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基坑被淹没的情况,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也要进行合理的估算;④根据以往实际测得的相关的有价值的水文数据,统计出超过以上估算的流量的次数,而且,还应该做到对每年的平均淹没次数进行相关统计记录;⑤通过相关的数据,对基坑淹没损失与流量进行画图,往往采用比较直观的曲线图,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叠加,从而通过科学计算,得到导流费用与导流量之间的关系;⑥对施工工期要进行合理的计算,从而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进度,这样验证最初选择的导流方案是否可行,最终选择出最为经济、合理的导流流量。

4导流技术的主要应用问题

通常来说,中国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往往都是极为恶劣,特别复杂的,而且施工条件也极为艰苦,施工进度较慢,施工质量难以保障。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否正确科学的选择合适的导流技术,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依据工程内部所有的元素以及所有动态特征信息,人们常常把导流系统分为以下三种:导流子系统、建筑物管理子系统以及支流子系统,3个系统相互抑制但却又相关关联。

5导流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运用

5.1设计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情况下都会因为河水汛期的影响,施工进度难以保障,为了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影响程度,必须在河流汛期之前,合理有效的将水下工程进行施工,必要时可以加班加点,在汛期到来之前顺利使整个工程完成施工。在水下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搜集有关当地的地质条件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科学的制定合理时下作业方案,有效的安排水下作业的顺序,保证顺完成施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在渡汛通水条件下,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的汛期的排水量需求。

5.2施工方面

施工准备工作是施工前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围堰施工前,相关地理信息资料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个实际施工情况一定要了解的非常详细,然后再分析其中可能与水利水电工程围堰相关的部分,有效的排除与围堰进行连接的河道中的积水,只有完成以上施工工作,才能够确保进行下一步施工,在围堰填筑的施工中,压实处理非常重要。然后就是将基坑类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另外,还要必须确认围堰的具体施工方位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6结束语

总之,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部分,导流技术往往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工艺也比较复杂,很容易对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的控制导流技术中的问题,应用科学的导流技术,通过合理有效的操作流程,使得施工质量、效率得到保障,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正武,孙振平,梅世龙,杨志刚.矿物掺合料对机制砂砂浆性能的影响,粉煤灰综合利用,,10(99):17-19

[2]徐健,蔡基伟,王稷良,等.人工砂与人工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国外建材科技,,25(3):20-24

篇8: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研究

1 施工导流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1.1 施工导流概述

通常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 要采用引流的方式将活水绕过施工场地, 改变河道复杂的施工环境, 确保施工进度顺利。所以, 在进行大坝修建等水利工程施工时会采用施工导流的方法。在应用施工导流时, 首先要按照基坑内部的工程量对导流流量进行设计。河道在枯水期进行截流之后, 在主体建筑物抢修至拦洪高度之上时运用枯水期围堰;反之, 如果无法抢修至拦洪高度, 对于土石坝结构, 基坑禁止过水, 未建成的坝体禁止溢流, 此时施工导流时段将全年作为标准。

施工导流工序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确定围堰挡水流量, 在河床实施截流时要保证水坝的高程;中期导流时要按照汛期河流深度和坝体高度增加库存注水量, 提高抗洪水平;后期施工导流使活水注入大坝达到设计高度。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艺复杂,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涉及繁杂的数据信息, 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对施工导流的研究和探索, 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设计开发出信息化的施工导流系统, 能够直观显示出施工导流数据和模拟演示图, 从而保障了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稳定。

1.2 选择施工导流方案

对施工导流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要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地质地貌、水文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还要注意施工导流的施工成本、技术和进度。在进行施工导流前, 要准确计算河流的水力情况, 明确河流流速, 科学设计结构尺寸, 分析大坝的蓄水能力和水压水位。具体的施工导流方案分为以下两种:

1) 分段围堰法导流

即利用围堰把河床上的水利建筑物分割为若干段, 分段分期完成水利工程。可以先河床左岸或右岸围住, 让河水通过狭窄的河床流过, 然后再进行完全截流, 使全部河水流过大坝。一般情况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河流流量较大、河床较宽的状态, 工期较长。我国的葛洲坝、丹江口水电站使用了这种施工导流方法。

2) 全段围堰法导流

即围堰一次性截断主河道, 同时水流被疏导至两侧的泄水建筑, 建筑物不同, 所以下泻选择单次导流方式, 然后对河道进行划分, 分别进行明渠、隧道、涵洞施工导流。通常, 这种方法适用于河流流量较大, 河槽较深的状况, 按照河槽两旁台地大小, 进行一次拦截, 明渠导流。

在实际的导流施工中, 要根据不同汛期河流的泄水情况, 制定合理的导流方案, 进行施工导流规划, 合理安排工期, 如果遇到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以建立建筑模型为施工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 围堰技术概述

围堰即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施工导流时建筑的地面临时挡水结构。围堰只有在施工导流时使用, 导流期过后便可拆除, 其修建目的就是保护基坑, 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干燥。但是在修筑围堰时会占据一定的河床面积, 缩小了河道的过水面积, 使流速增快、流量增大, 水流会对围堰产生较大冲击, 所以在施工时要重视围堰技术的应用, 确保围堰结构的稳定性、抗冲击性能和防渗性能。

2.2 选择围堰技术方案

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围堰技术, 首先要进行实地勘察, 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确定围堰占地面积。围堰横断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导流通道和大坝枢纽, 根据施工要求, 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实际施工时, 要考虑围堰的抗震性能。具体的围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种。

2.2.1 过水土石围堰

如果选择的导流方案淹没基坑, 必须确保堰体过水安全, 过水时要有效防止水流对堰体的冲击或者水流渗透引发堰顶与下游边坡的同时深层滑动。应用较多的过水土石围堰主要是以下两种:第一, 加筋过水围堰:在围堰下游的大坝坡面上敷设钢筋网格, 避免坡面上的石块被水流冲走, 在下游堰体内横向埋入主锚筋, 防止堰顶与下游坡面一同滑动;第二, 混凝土板围堰:在下游大坝坡面覆盖预制或现浇的砼面板, 混凝土制成的护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 但是要注意面板接缝处防水措施。

2.2.2 不过水土石围堰

该围堰的结构与土石大坝相似, 可以就地取材, 充分利用当地的土石材料, 节省了工程造价, 而且拆除简便, 所以应用最为广泛。但是这种围堰技术施工的工程量巨大, 沉陷量也较大, 通常不允许水过堰顶, 如果遇到汛期则要加强防护。

2.2.3 混凝土围堰

用混凝土建筑的围堰具有良好的防渗和抗冲击性能, 挡水水头高, 工程量小, 便于与混凝土构筑物连接, 允许水过堰顶, 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拱形的横向围堰。

2.2.4 钢板桩格型围堰

由联弧段和主格体组成, 使用锁口相连, 格体内填充透水效果良好的材料, 例如石渣、砂卵石。其施工工序是先定位, 然后设置模架支柱, 在模架就位之后, 安插并打设钢板桩, 随后填充料碴, 将模架和支柱取出, 一直填充材料至施工要求。

围堰平面布置与防冲击措施:

在对围堰进行平面布置时, 主体工程轮廓与基坑的水平向坡趾距离大于20m~30m, 与垂直向坡趾的距离不超过2.0m。主体工程轮廓决定上下游围堰的平面布局, 主体建筑物与基坑坡趾距离要大于20m~30m。以某县境内的水电站一期工程为例, 工程规模为中型, 等级是三级, 其大坝高达35.5m, 装机容量是5×36MW, 其主体工程建筑物等级为3, 次要建筑物等级为4, 临时建筑物等级为5, 覆盖河床的冲冲击层厚度为6m~23m, 左侧位于滩地, 厚度为8m~25m。

3结论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模庞大且工序复杂, 需要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 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 应用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能够为现场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且并不影响施工进度, 还能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应用这两种施工技术和方法时, 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 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为以后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积累成功经验, 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本文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进行了概述, 并分析两种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参考文献

[1]王艳丽, 贾琳轩, 纪玫.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2 (11) :109-1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导流隧洞灌浆 下一篇:三峡工程导流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