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反思: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方法 反思 班主任 教育

班主任工作反思: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共3篇)

篇1:班主任工作反思: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工作反思: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在愈发重视个体价值的今天,我们的班主任也愈发重视自己的价值。在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异彩纷呈”之际,很多老师被搞得晕头转向。在无法辨别之时,尤其是比较有思想的班主任,就开始了自我的认定,因为自己确实在工作中做出了实效。于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成了时下比较流行的说法。

我觉得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适合自己的,是否是适合教育的?

从夸美纽斯到苏霍姆林斯基,从杜威到陶行知,从魏书生到李镇西,从万玮到李迪等等,我相信他们没有一个人敢说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就代表着科学。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自己的思考,力求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切近教育的实际。

那么教育的科学是什么?最起码的落脚点我们应该明白,那就是孩子知识的构建和灵魂的构建,不是二者取其一,更不是将二者偏颇。追求知识忽略灵魂不是,将知识“政治思想化”也不是。“适合自己”的,往往就是个体的自己,在带领自己班级前进的时候,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实效。但这个实效是否就是在最大程度发展了孩子的知识,舒展了孩子的灵魂,是一个值得考量的东西。记得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1》出来之后,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就有人呼吁“教育需要智慧,但不需要兵法”。在广州的一个教学研讨会上,就有教育专家公然说出,万玮就是压抑学生个性的罪魁祸首。更有网上流传一个帖子——“万玮,我早就想骂你了”。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一个新生代的教育专家,一个能让教育书籍成为流行书籍的学者型的班主任尚不能让人认同,我们个体的“方法”又如何能说是科学。我喜欢夸美纽斯的那句“所有的人,都是无限的趋向于神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在泯灭孩子的“神性”,那不就是罪过了吗?

在《教育时报》连载的《探寻班级运行的本位坐标》中,我曾经分析过“管理班级”的压抑学生和部分发展的实质。管理班级实质上是在培养班主任的“顺民”,或者是让渡给班干部的权力使得大部分成员成为班干部的“良民”。而这种培养的实质是发展了班干部的才能(很多是以牺牲班干部的学业为代价的),而多数学生有可能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那么,这些学生的发展怎么办呢?你牺牲了多数学生的发展却被评优的班级量化,你能说是好的教育方法吗?(建设班级的实质,此处不重复)

所以,我们需要接着思考第二个问题:带“好”了班级,是否就“育”好了学生?

在和张丽娜老师的交流中,我曾经就提出“好班主任”应该思考的六个问题:第一,我们的评比项目有哪些,是否立足于学生本身的发展,还是立足于学校的外部形象或者是让学生“听话”?(班主任工作

)第二,我们的班级和谐了,是班干部“管理”的和谐还是自然的和谐?第三,我们和学生关系好,是否学生的个体发展就好?第四,班主任所有工作的目的是使检查高分还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第五,我们班上还有没有学生“跟不上班级行进的步伐”?第六,我们的“好”是评比好成绩甚至当下的分数好还是学生的发展潜能好?

这六个问题指向的就是我们在实际的班级服务中所常见的问题的弊端。而我们所认为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的一个落脚点恐怕就是“我带‘好’了班级”。因为自己“带好”了,就认为是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关键是这个“好”怎么理解和衡量。如果是学校量化评比的好话,就要考虑学校的量化是不是和我所在学校一样,就关注卫生学生排队和课堂纪律,而且主要是前两者?我们的课堂纪律好是学生自发的还是班干部管理的好?我们所带好的班级里的孩子们的知识和灵魂都的到良好的发展了吗?

教育是重要的是“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视野、舒展胸怀、积极进取、灵魂舒展等等,是一种学生离开了课堂仍然知道学习,懂得思考,积极发展。是一种离开了学校仍然知道学习,懂得思考,积极发展的状态培养。是一种潜能的发掘、向上欲望的培育和健康心理的铺垫和发展。如果我们带的“好班”紧紧是量化好,学生不惹事,估计你的“好”还是需要考量的。记得苏州的一位王老师说,“二班学生太老实了,玩都玩不出水平”。你说,一个“听话”而“玩不出水平”的班级,这些孩子的发展能好吗?

所以,这里我们要补充思考第三个问题:教育是教师个人的展示,还是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正如我在《探寻班主任的本位坐标》里所谈到的,“做班主任不是为了证明你有多么爱学生,而是证明你的爱时候是否有助于孩子的发展”。做任何班主任都是一样的,我们做的是教育,而不是个人。班级里的学生是他们父母的是社会的更是未来的,他不是你的。那么教育就不是个性的我的试验课题,孩子也不是你的试验品。我们教育孩子就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为孩子的父母负责,为这个社会负责。从这个“负责”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确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我们就是太阳下面的班主任任,而不是小我的班主任。

在各式各样的教育刊物上都有“点铁成金”的教育神话,神话的编造者们也在讲述着“适合自己方法”。我喜欢南京陈宇老师的那句“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必须在孩子将醒未醒之际的,如果他在酣睡,你怎么点他都是鼾声如雷”。我们在沉醉于“适合我的方法”的时候,是否也思考一下我们“带好”的班级,是否也是一个虚假的神话呢?

接下来我想谈谈坚持“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的实质。

第一种就是把握了教育的“育人”实质。所谓“殊途同归”就是说教的方法不是一种,只要指向了孩子的知识构建和灵魂构建,就是好的教育方法。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在被人“想骂”的同事,就有网名云中逸客的朋友写文“别样一种爱”来追崇。只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以为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大多数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并没有把握育人的实质,而是缺少我们上面提到的六个思考。自己固守着自己的“一套方法”,排斥接受新的事物,排斥对科学的追求,或者认为自己就代表了科学。对所有的观点都认为不合适,固步自封,“因为我不用你们任何人的方法,我的班带的很好啊!”。哲人说,坚持有时候是一种执着,而有时则是一种固执。

我想说,教育是为他人负责的事业,而永远不是个人展示的舞台,尽管在教育他人的时候,也展示了自己,但他人是前提。

谨以此,敬候同仁批评!

篇2:班主任工作反思: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一、我想做什么

人人都有理想,那是我们成功的原动力。对于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把自己的理 想在尝试之前就扼杀了,因为他们不够勇敢和自信。这种思维方式,就像不停注水的沙袋,越来越沉重,只能拖住你的脚步。因此,放下所有的疑虑,我现在开始认 真地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1、通过大学中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参加的活动来初步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

2、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相似机构所能提供的关于职业的信息,认识不同的职业。

3、和他人讨论你的职业兴趣,当然是那些能够给你建议的,尤其是已经在工

作的人。

二、我适合做什么

理想不同于梦想的地方:理想是建立在自己的实力的基础上,客观的长远的规划。当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后,接下来就是要分析你到底适合做什么。公司在用人时,非常讲究“match”,例如宝洁的用人原则是: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宝洁的人。因此我们也要将自己的兴趣同本身的能力学术背景相结合,来综合评价一下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1、接收专业的个人定位测试,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明确你自己想要加强的竞争力。

2、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职位的用人标准和原则,了解不同职业,职位所要

负责的事务,也自己的背景进行对比。

3、通过询问已经工作的学长或自己的家人,请大家帮助分析一下,自己更适

合做什么。

三、我能做什么

这一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是用人单位最关心所以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确定这一点,我们便能更了解如何去应对用人单位的面试,如何将自己的实力,能为公司带来的利益充分表达清楚,让我们在面试

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脱颖而出。

1、了解每一点相关信息,有可能的话参加专业的求职培训,向专业职业机构

咨询。

2、通过求职或兼职的经历,认真分析自己能胜任的工作,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四、了解工作

一份工作,包含三方面讯息:行业,公司和职位。明确了这三点,才能确定一份工作的性质,职责,所需能力以及技术的要求,才能明白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你是否有兴趣。

1、行业:不同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从事咨询行业的人不同于从事IT行业的人。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缺乏对行业的了解肯定会成为求职路上最大的障

碍。

2、公司:不同行业的公司当然是不同,同一行业之内,不同公司也是各有各的特色。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形式风格不同,经营模式,运作方式也会有很大区别。比如宝洁和雀巢,同属于快速消费品业,但还是有很大差异。宝洁看重领导能力,因此有领导精力的可能容易得到offer。而雀巢就更比较看重沟通技巧和能力。因此,在面试时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一个公司的情况十分了解,才能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出你的各大优势,赢得HR

对你的青睐。

3、职位:同一个公司内部,不同职位所要求的素质也是差异很大的。比如做技术类的可能会要求职员具有创新意识,做财务可能更看重诚实谨慎,而从事销售的人员可能会要求开朗大方,善于与人交际。这是因为不用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是不同的。试想,如果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都不了解,HR怎么会把这个职位给

你呢?

五、总体来讲,公司需要的人才要具备两种能力----“硬技能”和“软技能”。

硬技能(Hard Skills)这个词一目了然,就是过硬的本事,是为从事某种专业或工作所特别具备的能力。很多公司在专业面试的时候,对专业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应用非常看重,有些甚至对 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也有要求。因此,硬技能在应聘某些工作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应该时刻记住的是,公司在招人的时候总是从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角度来考虑,公司可以给你培训的机会,但是公司没有

给你教育的义务。进入职场,你就不再是在课 堂中学习了。

软技能(Soft Skills)有不少企业,他们对求职者的专业限制并不严格,比起专业知识本身,他们更看重应聘者的学习能力,沟通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甚至个性,气质等其他因素。应聘一些大公司或外企,往往就非常重视应聘者的软技能。但一般说来,软技能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因此在求职之前就该注重培养。公司需要你,是要你为公司带来利润,创造效益,因此需要的人既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该具备富有竞争力的其他

篇3:适合自己的养生就是最好的方法

片一:现在网络广泛流传“常见有毒家常菜”的说法,市面上也出现了好多种食物相克、相宜的书籍和对照表,不仅列举了近百种不能一起食用的常见食品,而且还说明如果这些相克的食物一起食用,轻则影响营养吸收,重则导致中毒、死亡。很多人对食物的相宜相克也有自己的说法。

其实食品的相生相克是引用中医的一句话,因为中医按五行来说,五行五色,这些都是,相生相克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互相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食品的相生相克还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比如豆浆和鸡蛋在一起,如果豆浆煮不透的话,和鸡蛋在一起吃会有问题;比如说吃白薯的时候再吃柿子会产生结石,这些都是有道理的,这些是一些饮食的常识。

中医将食物分成了寒热温凉这四性,比如说有些同样是热性的食物,可能一起吃,中医认为不是特别合理,比如说像榴莲和桂圆,还有羊肉,中医认为这些食物是热性的,同时在一起吃,如同火上浇油一样,会导致病人吃了很不舒服。包括一些忌口的,一些治疗本身治疗过程当中很热,又吃一些热性的食物,刺激性很大,像辣椒。再比如说黑枣和柿子,一下子空腹吃很多,然后再喝一些浓茶的话,可能就会发生结石。有一些肉,酸奶和它结合在一起,容易诱发胃结石等疾病。

片二: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和肠蠕动功能有所下降,运动量也比较少,因此很容易导致便秘。很多老人就选择多吃素食和粗粮,对肉食敬而远之。很多减肥的女孩子,也不敢吃肉,她们甚至连主食都不吃,长期以水果、蔬菜为主要食品。

每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一样的,而人体对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还是多样化的,所以说你光吃素的,或者光吃粗粮,会导致营养成分比较单一。像绿豆本身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大家知道多吃豆类,对身体的营养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我们夏天都爱喝一些绿豆汤,老人就告诉我们,绿豆是清火的、解暑的,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还是那句话,任何东西都不能过量,不是绿豆都能治百病了,那我就不要药厂了,我只生产绿豆就可以了,绿豆只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些帮助。

蔬菜,包括红薯在内,平时如果多食用一些,在预防肿瘤发生这方面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说是抗癌食品,只是在癌症形成过程中可以帮助身体减少癌症的发生,不是治疗癌症。

健康的饮食,肯定对疾病是有帮助的,比如说高血脂,那么尽量少吃影响血脂高的饮食,但是也有些说法过激。比如说肿瘤,有人说通过饮食能够把肿瘤吃回去,如果饮食就能把肿瘤吃回去,或者能让肿瘤消除20%到30%,放化疗可以不做,能够消除百分之百,肿瘤医院都可以关门。不是说饮食能够把疾病吃回去,而是在饮食过程当中,帮助疾病治疗,帮助调理疾病。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个体户的困境 下一篇:用爱和汗水谱写自己的教育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