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插秧机(精选六篇)
手扶插秧机 篇1
1.要拧紧机体各部位螺栓和螺母;调整或更换磨损插秧爪、推出杆, 清除夹在其中的石子异物。燃料滤清器每50h清洗。空气滤清器每50h清扫、每200h更换。对插秧机各部进行润滑。加注发动机机油、变速齿轮箱油、进料箱机油、插秧箱机油等至规定值。
2.驾驶员在发动机启动前要确认主离合器手柄及其他操作手柄是否放在正确位置。启动时将开关拨到“ON”位置, 停止时拨到“OFF”位置, 照明时拨到“LAMP”位置。油门放在“中”位置;拉动反冲式启动器拉绳, 发动机启动着火后平稳运转。
3.将液压升降手柄放在“下降”的位置;主离合器手柄, 插秧离合器手柄放在“连接”的位置;变速杆放在“插秧”位置 (空挡位置) , 株距手柄挂上挡。摆动要插秧一侧的划印器, 使划印器伸开;将油门手柄慢慢地向内侧扳动, 使插秧机处于工作状态。
二、行走和插植
发动机启动后, 挂上挡位, 将主离合器手柄拨“结合”位置, 连接从发动机到各部分的动力, 插秧机起步行走;拨到下部时, 则断开动力, 利用左右转向手把操纵机器的行驶方向。使用插秧离合器手柄操纵插植臂的转动和停止的操作, 将此操作手柄拨到“连接”位置时, 插秧开始;拨到“断开”位置, 插秧停止。应该注意的是新手操纵机器, 前进挡应选用插秧工作挡, 油门放在中立位置, 使机器行走速度稍慢, 以保证行驶的安全。
三、秧苗供给
第一次向插秧机的秧箱装秧时, 将秧箱移到最左或最右的极限位置, 然后将4块秧苗分别装入秧箱。机插时, 秧箱内的秧苗不断被插入, 秧箱的秧苗逐渐变短, 应及时补秧。若在超过补给位置时补秧, 会减少穴株数。加注秧苗应停机增补秧苗, 做到对齐, 靠紧, 以免造成漏插。添补秧苗不超出苗箱延伸板, 防止秧苗往后弯曲的现象。
四、操作方法
装好秧苗的插秧机进入水田, 紧靠田埂的一头停正, 放下液压升降手柄至下降的位置, 挡位杆放在插秧的位置, 结合主离合器手柄, 机器以工作速度前进, 当插植秧爪到达地头的起始点时, 结合插秧离合器手柄, 此时机器边前进、边插秧进入正常栽插工作。机手双手扶转向手把紧靠田埂开始栽插第一趟4行秧苗, 机手在30cm的秧行中行走。栽插过程中, 可以先试插一段距离, 检查一下秧苗插秧深度及取苗量是否合乎要求, 然后再正式插秧。注意观察有否漏插、漏行, 并及时纠正栽插方向和停车补秧。到达地头转向换行时, 首先切断插秧离合器手柄。此时机器仍然前进, 但已停止插秧, 捏转向手把, 轻抬机器, 机器自动抬起, 轻松转向, 注意使浮板不压表土, 不要忘记及时折回、伸开划印器。让机器对准下一趟, 结合插秧离合器手柄, 开始第二趟栽插。在转弯掉头时注意每一趟之间行距保持在30cm。当机插过程中需倒退时, 须注意机身后部, 并通过油压操作手柄将机体提升, 此时注意不让手把上翘。
五、深度的调节
根据稻田的干湿程度, 在保证机插后不浮苗情况下, 插秧越浅越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分蘖, 插秧深度通过改变3个浮板尾部的插秧深度调整手柄的位置进行调整。插秧深度共有4个挡位, 1挡为最浅位置, 4挡为最深位置。当这4挡不能满足深度要求时, 可调节插秧机三个浮板的连接孔位来调节, 因为太浅秧苗可能会倒伏, 标准深度为1~2cm, 每移一个挡位, 插秧深度改变0.51cm。另外, 还可通过换装浮板后部安装板孔位置来选择6个挡位。注意在调整时要保证3个插秧离合器手柄位置一致, 避免深浅不一或出现漏插。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
1.秧苗不脱离插秧爪、发生漏秧或倒苗现象。
主要原因:土壤粘性强, 秧苗干燥度太干或无水分、插秧爪难以分离。处理方法:秧板上浇水或者水田稍微有一点薄水, 给秧苗以足够的水分。
2.秧苗凌乱。
手扶式插秧机的应用前景 篇2
水稻生产的插秧作业, 从弯腰曲背的手工插秧时代开始, 发展为使用人力插秧机、手扶式插秧机, 再进而发展到使用乘座式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等的时代。近年来, 高速插秧机及乘座式插秧机的应用正在扩大, 而手扶式插秧机的保有量在逐渐减少。使用手扶式插秧机, 比起过去的手工插秧要舒适得多, 但在陷脚的水田里操纵60~300kg的机器, 仍然是个重体力劳动。乘座式插秧机在整地良好的水田中高效好用, 把人们从长途涉泥的手扶操作状况中解脱出来, 使插秧作业变得格外轻松。但是在推进插秧机的乘座化及高效化的进程中, 手扶式插秧机不可能被淘汰。
当手扶式插秧机到了更新时期后, 购买乘座式插秧机来替换它, 但手扶插秧机还有很多优越于乘座式插秧机的方面, 如在一些小块不规则的变形田及种植规模小的地方, 还是手扶式插秧机更方便。况且乘座式插秧机与手扶式插秧机的效率相比, 不像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和割捆机的效率相差那样高, 这一点也反映了手扶式插秧机的优越性。此外由于手扶式插秧机的作业质量的显著提高, 使得其在市场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手扶式插秧机新技术的应用, 其普遍采用了自动调节机构, 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且不会给操纵者带来多余的负担。现在的手扶式插秧机都装备上了地轮相对田面的深度调节机构。由于田面凹凸不平所引起的地表对地轮阻力的变化, 传递给船板, 当达到某一阻力数值时, 地轮的上下移动是由往复液压缸实现的。船板以适度的强度接触于田面且保持水平, 即或有轻微的拥泥不会影响接行。这是手扶式插秧机在前进方向仿形, 而对于水平方向的田面起伏仿形, 即船板于田面保持水平平衡的机构亦不可缺少。久保田的N300-D的稳定器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当田面左右不平时, 机体也相应的倾斜, 但后部船板仍保持水平, 这样能够消除船板所造成的坡沟和拥泥的发生。如若组合成乘座式机型, 对于田面左右不平, 则采用了保证插深一致的装置。如三菱的MPR500型的横摇装置。手扶式插秧机另一个改进就是, 纵向送秧正在采用带有突起的宽幅橡胶带。依靠胶带送秧的插秧机多在使用弱苗的地区应用。这种形式与星轮式送秧相比, 有不伤苗床、确保秧苗定量、输送秧苗效果好的特点。因为苗床下端不被压缩, 所以提供的取秧量准确。对于苗带下滑不良的场合, 如人工大地育苗也能准确地送秧。
通常在进行回转插秧作业时, 必须先分离分插离合器, 再升起栽植臂等烦杂的操作, 为克服这样麻烦的操作已研制出由人操纵一根控制杆, 在停止栽植臂运动的同时, 由液压升起机器和船板。这种机构在手扶式插秧机上几乎都采用了。洋马YP250型在转弯时, 船板相对田面的上升高度可以达三级调节。
富来威宽窄行手扶式插秧机热销 篇3
日前, 笔者来到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插秧机生产线上, 几十名操作工人正在紧张的装配, 车间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据富来威销售负责人介绍, 2月份订单金额比之前增长了30%, 其中富来威宽窄行手扶式插秧机占了订单中的20%。
富来威2Z-455 (E) 宽窄行插秧机是富来威在插秧机推广过程中根据用户需求研发的一款新型差异化产品。该机具将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的9吋行距缩小到常规的7吋, 使每亩所插的基本苗由原来的1.8万蔸增加到2万蔸以上, 大大提高了产量。同时根据农艺专家多年研究成果, 宽窄行插秧能有效利用光照和土地空间, 减少病虫害。
该机具已于2011年在江西等省广泛使用, 深受双季稻地区用户的欢迎。
富来威2ZF-4B型手扶式插秧机 篇4
采用美国B&S新款大功率汽油发动机,在保证了强劲的功率的同时小于4.63 kg/hm2的低油耗,顺应了当下节能环保的理念,也为用户提高了回报率。
送秧可靠
2ZF-4B型插秧机对传统的履带和压苗器进行了二次改进,提高了送秧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应性强
横向取秧采用了可调式设计,集14、18和20次于一机,使2ZF-4B型手扶式插秧机成为了真正的适应高手。
作业效率高
大轮径设计,提高了田间通过性及工作效率。
主要技术参数
公司联系方式: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地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兴路18号
邮编:226009
手扶插秧机 篇5
水稻插秧机的性能也在不断完善中,这里我们重点介绍手扶式插秧机液压系统的构造特点与故障排除。
水稻插秧机的液压系统主要功能是用于液压仿形插秧,使插秧机动作跟人手插秧一样,不伤根、不伤苗、插秧效果好。能根据不同的土质,通过液压机构的调节,保持插秧深度,达到“浅、稳、直、匀”四大基本特征。手扶式插秧机液压系统主要由油泵、分配器、油缸和传动机构四部分组成。
1结构组成与特点
1.1液压泵
液压泵是液压装置中产生液压动力的装置,它把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其功用是产生高压油,供给油缸工作;同时还有防止液压装置超负荷的作用。该机安装的是齿轮式液压泵,主要由泵体、齿轮、盖、安全阀和密封圈等组成。液压泵盖上的安全阀由钢球、弹簧、空心螺栓、锁片组成,其功用是当高压油路堵塞或液压装置超负荷时,高压液压力逐渐增加,当此压力超过安全阀弹簧弹力时,安全阀开启,高压油经过安全阀而流回变速箱,从而保证高压油路各机件不受损坏。
1.2分配器
分配器是液压装置中的控制机构。其功用是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该机安装的是单阀式分配器,它主要由滑阀、壳体、密封件、控制摇臂等组成。在滑阀盖上有一个溢油孔,它的功用是排放从滑阀盖中心孔或侧沟槽渗漏的高压油。渗漏的高压油润滑滑阀后,从溢油孔流回变速箱。
1.3油缸
油缸是液压装置的工作机构,它把液压能转变为油缸活塞做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该机安装的是单作用式液压油缸,它主要由上盖、下盖、缸筒、活塞、活塞挺杆、回油阀、连接件和密封件等组成。
2液压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油泵皮带带动油泵主动齿轮转动时,液压油(机油)从变速箱里经过滤网和低压油路被吸入油泵体内,增压后被压入分配器。分配器滑阀有“下降”“固定”“上升”三个位置。分配器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1下降
当滑阀转到甲位置(滑阀控制臂处在油泵分配器壳体凸块前端)时,是液压装置的下降位置。此时滑阀一侧的沟槽把油泵高压油路和低压油孔油路连接,从油泵来的高压油经滑阀这一侧的沟槽和低压回油孔流回变速箱;与此同时,滑阀另一侧的沟槽把油缸油路与高压泄油孔连通,使油缸下腔高压油路经过油缸油路、滑阀另一侧沟槽和高压泄油孔流回变速箱,使活塞前移,活塞杆进入缸筒,机体实现下降。由于高压泄油孔较小,起节流作用,从而避免因机体下降过快而损坏机件。
2.2固定
当滑阀转到丙位置(滑阀控制臂处在油泵分配器壳体凸块中间)时,是液压装置的固定位置。此时滑阀两侧沟槽分别将低压回油孔油路和油缸油路封闭;滑阀中间导油孔把油泵高压油路和高压泄油孔油路导通,油缸下腔的油路被滑阀封住,油泵来的高压油流过滑阀中间导油孔和高压泄油孔,流回变速箱,使活塞不动,机体实现固定。
2.3上升
当滑阀转到乙位置(滑阀控制臂处在油泵分配器壳体凸块后端)时,是液压装置的上升位置。由于活塞杆与仿形连动臂相连,从而推动仿形连动臂往上移动,仿形连动臂通过调节螺栓带动仿形臂连同链轮箱(链轮箱与仿形臂刚性连接)绕驱动轮轴向上转过一定角度,从而使机身相对地面上升一定的高度,即机体上升。
3常见错误操作
3.1手柄使用错误
以PF455S插秧机为例。PF455S插秧机操作有主离合器、插植离合器、液压控制、左右转向离合器5个控制手柄,通过拉线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中插植离合器手柄还具备定位离合器的功能;液压控制手柄控制液压泵阀臂的升、降。使用中有机手常将液压手柄放在错误的位置上。
(1)空车行驶时错误地将液压手柄一直放在“上升”位置。插秧机空行时,必须将机器提升。提升后,如果将液压手柄一直放在“上升”位置,液压泵会不断向油缸供油,虽然活塞停止动作,压力油又流回油箱,机器保持提升状态,但时间一长,液压元件容易损坏。正确的做法是,当机器提升到位后,及时将液压手柄由“上升”位置切换到“固定”位置。
(2)插秧时错误地将液压手柄放在“固定”位置。插秧时,机器必须降下来,让浮板紧贴水田。如果机器下降到位后,立即将液压手柄由“下降”位置切换到“固定”位置,那么,液压仿形机构将不能正常工作。正确的做法是,插秧时液压手柄一直放在“下降”位置。
3.2在机头抬起的状态下加机油
PF455S型插秧机所配动力为E130G型汽油机。汽油机经20 h磨合后,要及时更换机油,以后每50 h更换一次。有些机手加油时,将机头抬起,加满为止,这样,机油就加多了。正确的做法是,趁热放尽机油,加油时,将机器放平,加至机油计上线为止。
摘要:通过对手扶式水稻插秧机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的介绍,提高机手对插秧机的认识;指出了机手常见的错误操作方法,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
手扶插秧机 篇6
水稻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 今后水稻的栽植面积还将有所增加[1]。日本是世界上水稻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 并且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日本插秧机主要分为行走式和乘坐式两大类[2] 。生产插秧机的企业主要有久保田、洋马、井关等[3]。水稻插秧机械化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大田育秧、拔秧, 然后再用插秧机插秧;二是室内育秧 (工厂化育秧) , 然后将育出的盘式秧苗, 装入插秧机栽插在田间。2006年, 日本久保田有限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设计了SPW-48C手扶式插秧机, 秧苗采用工厂化育秧。该插秧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大、调节方便等优点[4]。调整好插秧机的性能参数, 是机插质量的关键, 现将SPW-48C手扶式插秧机的性能参数、正确使用、田块要求以及调整方法介绍如下。
1 性能参数及作业方法
1.1 性能参数
久保田手扶式插秧机无论是在作业效率、栽插质量、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 还是在故障排除, 维护保养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产品品质和领先的技术性能。
该机有效地结合了“人、机、苗、田”4个方面关系, 从而达到水稻生产高效、节本、增产的效果。SPW-48C手扶式插秧机性能参数为:
外形尺寸 (长×宽×高) /mm:2 140×1 590×910
整机质量/kg:160
发动机型号 (型式) :MZ175-B-1 (风冷4冲程OHV汽油发动机)
发动机功率/kW:2.6 (3.5) 最大3.2 (4.3)
发动机转速/r·min-1:3 000
启动方式: 手拉反冲
行走轮结构形式: 粗轮毂橡胶轮胎
行走轮直径/mm:660
插秧速度 (行走速度) /m·s-1:0.34~0.77 (0.58~1.48)
变速挡数:前进2挡、倒退1挡
插秧行数/行:4
插秧株距/cm: 12, 14, 16, 18, 21
纵向量送苗/mm: 7~17 (9挡)
插秧深度/mm: 7~37 (5挡)
1.2 SPW-48C插秧机作业方法
1) 进入田块后, 将变速手柄置于“中立”位置。
2) 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栽插”的位置, 将主离合器手柄置于“合”的位置, 将载秧台移动至最右端或最左端, 在纵向传送 (轮) 运转后立即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固定”的位置, 然后将主离合器手柄置于“离”的位置。
3) 将秧苗整齐地装在载秧台上。
4) 将插秧深度调节手柄设定在需要的位置。
5) 分别将限速挡块和变速手柄置于“栽插”的位置, 再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下降”位置。
6) 将主离合器手柄置于“合”位置, 再将栽插离合器置于“栽插”位置, 开始插秧。
7) 进行5m左右插秧作业后, 将主离合器手柄置于“离”的位置停止行走, 检查插秧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 则需对机器进行相应调整;如果无异常, 则可继续作业。
操作注意事项:①在加油、换油、加注黄油、检查机器时, 应断开各离合器, 关闭发动机后进行;②启动发动机时, 将各离合器置于“离”, 将变速手柄置于“中立”;③行走时, 浮舟和地面直接保持充分距离, 避免机器行走时浮舟接触地面;④田间作业补充秧苗时, 将变速手柄置于“中立”, 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固定”位置;⑤去除夹在插秧爪的小石块等杂物时, 请务必断开主离合器, 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栽插”以外的位置, 然后关闭发动机后进行;⑥作业时, 不要接触旋转部件、运动部件以及高温部件;⑦补充秧苗时, 请将变速手柄置于“中立”, 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固定”位置。
机械插秧要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 必须与农艺技术紧密结合, 使田地和秧苗的状态符合机插要求。水稻机械插秧应满足以下农业技术要求:①株距、行距、插深应符合当地要求, 株距可调节;②机插要求泥烂田平, 耕深适当, 田块软硬适宜;③机插所用秧苗为棚室培育的中苗和小苗, 符合机插秧苗标准;④每穴株数达到要求, 并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⑤插直、插稳、均匀一致, 漏、漂秧率低于20%, 勾、伤秧率低于15%。
1.3 适合SPW-48C插秧机作业田块及秧苗
如果田块、秧苗的条件不适合插秧机作业时, 会导致插秧机作业效率降低和秧插后作物生长产生障碍等现象, 所以要使插秧机作业时, 必须将田块和秧苗调整到合适的作业状态[5]。久保田SPW-48C手扶式插秧机作业时对田块及秧苗的要求如下:
1) 泥脚深度范围为10~30cm;
2) 田块平均水深为1~3cm;
3) 田块的沙质程度、土壤黏度及硬度要适当;
4) 避免田块经过耕耘后让有大量割茬、秸秆、杂草等露在地表;
5) 苗床厚度范围2~3cm;
6) 避免苗床砂质过多, 容易出现溃散, 不利于插秧爪取苗;
7) 秧苗高度范围为10~18cm;
8) 每盘苗床的播种量为100~250g催芽种;
9) 秧苗叶龄为2~4.5叶;
10) 所用秧苗为带垫秧苗。
2 SPW-48C插秧机的调整
水稻插秧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应对机器的作业部件性能进行调整和维护, 以保证插秧机正常工作, 延长插秧机的使用寿命。正确的调整可以充分发挥机器的效能, 确保插秧质量[6]。
2.1 发动机V型皮带的调整
调整检查的标准:①用5kg力下压皮带时, 皮带的下陷量为10~12mm;②两个皮带轮中心线左右偏差不能超过±2mm。
调整方法:松开发动机底座4个螺母, 松开发动机上部油箱的固定螺栓, 拆下发动机右侧皮带轮铁罩壳, 即可前后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
2.2 株距的调整
株距的调整是通过更换齿轮来选择的。更换齿轮时, 要按以下要领进行:将变速手柄置于“中立”;将发动机置于“停止”;将栽插离合器手柄置于“固定”;将主离合器手柄置于“合”。调节共分为5个挡位:12, 14, 16, 18, 21 cm。分3组齿轮调节:两个15齿的齿轮组合控制12~14cm株距;14齿和16齿的齿轮组合控制14~16 cm的株距;12齿和18齿的齿轮组合控制18~21cm株距。更换和安装齿轮时没有记号要求, 齿轮上的齿数刻字应一致朝外, 齿轮安装时应分清大小位置, 安装好后涂抹适量黄油, 如图2所示。
2.3 横向传送量调整
根据秧苗的种类 (幼苗、中苗) , 可调节载秧台的横向传送量。调节共分两挡:20次和26次, 出厂时齿轮设定为取苗26次, 更换时分为4个步骤:①启动发动机, 将载秧台移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附近停止。②关闭发动机, 用手拉动启动拉绳, 将载秧台移动到纵向送秧推杆动作一次结束后, 立即停止拉动启动拉绳。③打开横向传送齿轮的盖板, 与此同时观察第二个插秧臂 (由左向右数) 的曲柄臂平键的中心线是否与插秧部供给箱的放油螺栓的中心线重合。如不重合, 则继续轻微拉动启动拉绳, 使其二者重合;此时即可更换齿轮。④齿轮上的刻字应一致朝外, 更换后请涂抹适量黄油。
2.4 标准取苗量调整
SPW-48C插秧机纵向取苗量共分为7~17mm (9挡) 可调。标准取苗量调整具体步骤:①将载秧台移动至中间位置;②将取苗量调整手柄放在最“多”位置;③将量规正确的放在取苗口位置, 插秧臂旋转到取苗口;④将插秧臂向上提在向下压, 观察插秧爪的爪尖是否能够对准量规的第一刻度线, 如果对准, 那么无需在调;若不对准, 可松开插秧臂下端的固定螺母, 使爪尖对准量规的第一条刻度线, 然后紧固螺母即可, 4个插秧臂需要一起调整。
2.5 插秧深浅度调整
若栽插的秧苗出现浮秧现象, 栽插深度过浅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时可以对插秧深浅度进行调整。主要调整的方法是调节插秧深浅度调节手柄至相应的位置即可, 共有0.7~3.7cm 5挡可调。如果调整至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话, 则可以进一步调整3个浮舟后端的安装插销孔的位置, 一共3个插销孔, 分别是:最上端为“浅”, 中间为“标准”, 最下端为“深”。3个浮舟必须一起调整, 插销孔安装位置也要一致。
3 结束语
久保田SPW-48C手扶式插秧机具有省工、省种、低投入的优点, 因此该插秧机在我国江苏、江西、安徽等省应用较为广泛。另外, 我国也根据自身国情对手扶式插秧机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了研究。水稻插秧机今后向着高速、高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及高操作性能趋势发展。总之, 水稻机械插秧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对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宝珍, 安龙哲, 李会荣.水稻插秧机的现状及发展展望[J].农机化研究, 2009, 30 (7) :237-238.
[2]韦壮.SPW-48C型手扶式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9) :46-47.
[3]秦龙杰.浅析我国水稻插秧机现状和发展前景[J].农业机械, 2005 (2) :42-43.
[4]田冰.久保田SPW-48C型手扶式插秧机的调整和维护保养[J].浙江农村机电, 2008 (3) :42-43.
[5]傅雷鸣.高效高速插秧机中的秧苗与田块[J].江苏农机化, 2004 (4) :25.
相关文章: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论文提纲02-11
插秧解释及造句02-11
晚稻机插秧02-11
机插秧育秧技术02-11
《插秧》优秀教学反思02-11
插秧机的使用与调整02-11
第一次学插秧02-11
使用水稻插秧机的注意事项02-11
关于插秧的农业技术论文02-11
多重测光模式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