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阀校验程序文件

关键词: 描述语言 性差 语言 文件

安全阀校验程序文件(共6篇)

篇1:安全阀校验程序文件

中国农业银行文件安全校验码生成与核对程序操作指引

本指引向转帐委托方介绍如何生成文件安全校验码,并将校验码填写到委托转帐命令单上。银行通过核对校验码,可以有效判断文件在传输中途是否被篡改。

1、运行“委托方文件校验码生成程序.exe”程序,必须正确输入密码后,才可处理其他操作。初始密码:nhplsecu。登陆后,输入新的密码,按“改密码”,则修改成新的密码。

2、点击“选择文件”,出现如下画面,选择正确的批量转帐文件后,点击“打开”按钮,在文件栏出现相应的文件目录和文件名。

3、如下图,点击“生成安全校验码”按钮。

4、在“安全校验码”一栏显示对应所选文件的安全校验码后,双击(连续按两下鼠标左键)安全校验码栏,选中全部校验码,在黑底白字处单击鼠标右键,出现一个弹出菜单,点击“复制”。

5、用word程序打开委托银行批量转帐命令单表格文件,在左下面的“32位文件校验码”右边的空格内,单击鼠标右键,出现一个弹出菜单,点击“粘贴”,上一步复制的32位安全校验码被粘贴到了该单元格内。

6、校验码添写到命令单相应单元格上,如下图。保存和打印该表格。

篇2:安全阀校验程序文件

一、工程概述

安全阀是用在锅炉、压力容器、受压设备或管路上,作为超压保护装置,它能否正常按要求起跳,关系到上亿元投资设备的安全,大型装置的长期正常运行,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储罐的绝对安全。为了保证装置的安全、正常的运行及人员安全,国家法规要求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对专业设备的相关管理规定,需要定期对海上油田群及终端处理厂安全阀进行校验。

二、施工技术标准及规范

(1)GB/T 12241-2005 安全阀一般要求

(2)GB/T 12242-2005 压力释放装置性能试验规范(3)GB/T 12243-2005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4)API 576 泄压装置的检查

三、技术要求

1)校验项目应包括:外观检查、整定压力的校验和密封性能试验。整定压力按贵方提供的设定值进行标定,其余按现行的规范标准执行。

2)气密性试验,应符合GB/T 12242-2005《压力释放装置性能试验规范》的要求。3)铅封要求:标牌上至少应有校验单位名称、整定压力和下次校验日期等。

4)维修:根据实际情况对失效的安全阀进行维修,不合格的应进行报废申报及提交有关报告。5)维护:校验完毕后所有的安全阀进行维护,如清洁、除锈和进行刷漆等。应根据现场的原安全阀的颜色进行刷漆。

四、施工程序

为了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并尽可能降低安全风险,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分拆卸、校验、维修和回装四步完成。

对于每一个安全阀在校验时都应执行完整的校验程序。从现场拆卸安全阀后,将其运送到校验房进行校验。1.准备工作

1)人员:确保检定过程中有两名持证人员进行校验作业; 2)设备:确保校验设备完好,其检定用压力表在有效期内; 3)与业主确认安全阀校验数据单; 2.现场拆卸安全阀

A.隔离锁定阀门

在获得作业许可证后,由平台操作人员负责对需拆卸的阀门进行隔离,并详细填写隔离许可证、填写隔离日期、隔离时间、隔离人员姓名,同时每一个安全阀在隔离后还要对进出口阀门进行安全锁紧,以确保安全。B.拆卸安全阀

1)首先要确认清楚该安全阀流通的介质及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环境,隔离锁定阀门后,安全阀进出口必须由隔离人员泄压后方可拆卸; 2)在安全阀拆卸和安装期间要有一名监护人员;

3)对于无放空口的安全阀,先拆卸安全阀出口法兰再拆卸安全阀进口法兰,螺栓松动后,用撬杠缓慢撬开法兰泄压,看有无介质泄漏,确认泄压完全无压后再进行完全拆卸; 4)安全阀拆卸后,做好拆卸记录和现场标识并对安全阀进出口和拆卸端口法兰做好保护处理;

5)对于使用中的设备由平台制定专门应急措施,安全阀拆卸后由操作人员继续监控系统操作压力变化,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转。3.安全阀的搬运: 领队根据所拆卸安全阀的数量、大小、重量合理安排人力搬运.对于较大的安全阀应协调相关人员起重设备搬运。4.安全阀的校验

A.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主要包括检查部件腐蚀情况、沉淀物或其它情况等,检查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阀体有无裂痕、锈蚀;

 法兰盘有无明显的划痕、磨损及外观尺寸的变化;  进出口喷管内有无明显的污物、腐蚀;  弹簧的腐蚀程度、变形;

 如是波纹管结构安全阀,应检查波纹管工作状况;  阀座和阀瓣有无损伤;

 阀门其它配件是否产生变形、损坏或腐蚀等;

 对于先导阀,应对导阀进行拆卸解体清洗,检查各密封O圈是否损坏,导阀各引压管线是否堵塞,检查主阀内部情况。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对阀门进行正确的维修和保养,对于阀体有裂纹、阀芯与阀座粘死、弹簧严重腐蚀变形、部件破损严重并且无法维修的安全阀应该予以报废。B.安全阀整定压力校验

缓慢升高安全阀的进口压力,当达到整定压力的90%时,升压速度应当不高于0.01MPa/s。当测到阀瓣有开启或见到、听到试验介质的连续排出时,则安全阀的进口压力被视为此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当整定压力小于0.5 MPa时,实际整定值与要求整定值的允许误差为±0.015 MPa;当整定压力大于或等于0.5 MPa时为±3%整定压力。C.密封性能试验

整定压力调整合格后,应该降低并且调整安全阀进口压力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当整定压力小于0.3时,密封性能试验压力应当比整定压力低0.03;当整定压力大于或等于0.3时,密封性能试验压力为90%整定压力。

当密封性能试验以气体为试验介质时,可根据封闭式安全阀泄漏气泡和压力表压力下降值的关系,以相对应的压力下降值来判断。不能利用气泡和压力下降值进行判断时,可用视、听进行判断。在一定时间内未听到气体泄漏声或阀瓣与阀座密封面未见液珠即可认为密封试验合格。D.阀门维修

阀门维修和保养主要是对腔体清洗和配件的检查,要根据不同阀门的特点来进行解体操作。解体后,应对各个部件进行清洁(最好采用柴油),检查各个部件的磨损情况及腐蚀程度。维修中卸下的安全阀,不管其密封件是否损伤,原则上均应重新研磨,修复时可根据密封面损伤程度,依次进行粗磨和精磨,损伤严重的应更换新的阀瓣或阀座。粗磨采用W40或W20的研磨剂在粗研磨板上研磨。精磨则采用W1研磨剂在精磨板上研磨。

 密封面修复:对于损坏较轻的密封面采取研磨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检查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如在将继续使用否则报废更新;如果密封面损坏严重确认修复量将超过标准,对其直接采取报废更新。每个阀的研磨量将记录存档,以便在下次检修中检查对照。 阀门维修:清洗检查后润滑对应的部位,重新按序装配安全阀,并锁紧阀门的丝扣和锁紧部件,上下调节圈应放置在原来相同的位置,如没有特殊要求,不改变调节圈的齿条数,然后旋紧固定螺钉,使螺钉位于调节圈量齿间的凹槽内,但注意不要对调节圈产生侧向压力。安全阀调节螺母应尽可能调至靠近设定点压力值以便于调节设定点压力值。 所有安全阀完成维修后,重新进行校验,校验不合格的,继续维修,校验合格后再进行回装,若损坏特别严重,实在无法维修的则报废处理。E.校验记录和报告

 校验过程中及时填写安全阀校验记录;

 经检验合格的安全阀发给合格证书并重新铅封,防止调整后的状态发生改变;  铅封处应该挂有标牌,标牌上应该有校验机构名称,整定压力等必要信息;  对检定不合格的安全阀列出清单,通知用户购买以备检定后及时更换;  安全阀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 安全阀校验报告、单位进行审核签字盖章后交用户存档。5.安装复位

检验合格的安全阀进行铅封和挂牌,按拆卸记录和现场标识进行回装; 回装时应检查垫片是否完好,对于金属缠绕垫应每次拆卸后进行更换; 安装时先紧固安全阀进口法兰,再紧固出口法兰;

安装后由领队现场核对复查无误后通知甲方人员对安全阀解除隔离锁定;

恢复阀门(进出口隔离法都是隔离着)时,先打开进口隔离阀,检查安全阀是否正常,如无异常,再打开出口隔离阀,把安全阀投入使用中。

检查无误后,对安全阀的阀帽进行喷漆,以区别不同的校验年份。6.在线校验

对具备在线校验条件的,用氮气进行在线校验。校验过程中若有需要维修的安全阀再拆卸重复上面的步骤进行。

五、质量控制 5.1 合同审查

如果有不清楚或解决不了的问题,项目主管应向业主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资料或澄清。5.2 检验与试验设备

对测量与试验设备做定期校验,确保其准确性,以满足使用要求,特殊设备的预检应按要求完成,确保施工项目中所使用的设备合格、完好。 施工准备

 人员准备

项目主管拟定项目组成员,并明确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设备及工具准备

项目主管负责组织准备施工设备、工具,并组织对设备、工具技术状况的检查,确保施工设备、工具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材料、备件的准备

根据业主委托要求,确定施工用料,编制采办计划,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按《采购控制与库房管理程序》执行。

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严格按制造检修工艺、施工验收规范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应使用合格的专业仪器,填写检验及试验表格,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应注意当后继工序掩盖前道工序或工作具有时效性时,应及时进行阶段检验检验发现不合格项,应在记录中注明不合格项目,由项目主管及仪表工程师组织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的具体实施。 完工要求

 项目主管组织完工资料的整理,确保完工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项目主管组织进行施工总结,以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施工质量反馈处理。

3)纠正与预防措施

目的就是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不合格项的预防

由质量监督组织进行项目分析,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确定质量控制点,制定预防措施预防不合格项的发生。 纠正措施

针对生产、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质量问题,由项目主管组织人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业主,由业主对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审核、跟踪实施情况,并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经跟踪验证认为纠正、预防措施有效,主管部门应将措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六、健康安全和环保计划

·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离开生活区后,一定要穿戴甲方认可的工衣、工鞋、安全帽、手套,并携带相应作安全防护用品及工具。

· 所有作业事先同中控及安全监督联系,确认可以作业后,方可进行施工,工作时严禁用重锤敲击,防止引起火花,造成火灾。

· 高空作业时,一定要搭设脚手架,挂好安全带,打磨砂轮和焊接时一定要配戴相应的保护眼镜。

· 蹬梯作业不得站在最高台阶上,梯脚要有防滑措施,人字梯下部应有两扇之间的连接装置,所登高用具使用前应先检查,确认无损时才能使用。· 油漆作业时应穿载好防护用品,油漆作业不得靠近火源。· 所有上平台作业人员必须具有“五小证″,特种工种证和健康证。·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要当天作业当天清理。

· 高空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带,并由专人看护。

· 高空作业用的工具、材料等必须放置稳固,必要时用绳索固定。

篇3:安全阀校验程序文件

文件完整性校验的优点:发现入侵行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一旦入侵者成功入侵,为逃避检测和方便下次入侵,一般会通过更改系统中的相关文件来隐藏他的活动;同时做一些改动,例如植入后门程序,保证下次能够继续入侵。这两种活动都能够被文件完整性校验系统检测出。同时,文件完整性校验系统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可以为系统中的所有文件或某些重要文件进行单独配置。

文件完整性校验的弱点:文件完整性校验的结论依赖于本地的数据库,而这些数据是可以被入侵者修改的。当入侵者取得管理员权限后篡改文件完整性校验系统,更新数据库,那么文件完整性校验系统就会失效。同时,文件完整性校验不能实时监控,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攻击行为并采取防御措施。因为文件完整性校验时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如果检测全面文件的话),所有进行一次针对所有文件的文件完整性校验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

而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文件完整性校验的速度。

1 关键技术及特点

1.1 文件完整性校验

用密码学的方法来检验文件的完整性是大多数软件的共同考虑。文件的特征码,也称校验和、数字文摘或数字签名,由文件内容通过Hash函数计算得出。不同的文件几乎不可能得到相同的Hash结果;同时Hash算法是一个单向函数,无法进行逆推。所以通过特征码进行文件完整性校验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方法。当文件一被修改,就可检测出来。因此,利用文件的特征码可方便地检测出入侵者对文件的修改。

1.2 网格技术的特点及其模型

网格是一种高性能计算平台,由分布在Internet上的各类资源组成。网格将所有资源虚拟为一台超级计算机,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计算、存储、访问等应用服务[1]。组成网格系统的资源是动态变化的,所有资源由网格统一管理。网格能够动态监视和管理网格资源,实现任务的动态迁移,从可利用的资源中选取最佳资源服务。

Ian Foster于2001年提出了网格计算协议体系结构,将网格技术的核心定义为标准化的协议与服务,并与互联网协议进行类比(如图1)。该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层次[2]:

(1)构造层(Fabric)

构造层的基本功能是向上提供网格中可共享的资源。常用的构造层资源包括处理能力、存储系统、网络资源、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计算机池、计算机集群等。构造层资源提供的功能越丰富,则可以支持的高级共享操作就越多。

(2)连接层(Connectivity)

连接层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网格共享资源间便利安全的通信。它定义了核心的安全通信、网络资源处理与认证授权控制等协议。通信协议允许在构造层资源之间通过传输、路由及名字解析等机制进行数据交换和授权认证、安全控制。

(3)资源层(Resource)

资源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单一资源共享。资源层主要定义了资源共享间的安全握手、资源初始化、资源运行状况、统计与付费等使用数据。该层建立在连接层的安全通信和认证授权控制协议之上,通过调用构造层函数来访问和控制局部资源。

(4)汇集层(Collective)

汇集层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各种资源。该层将资源层提交的受控资源汇集在一起,供虚拟组织的应用程序共享和调用。汇聚层对来自应用的共享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资源代理、资源监测诊断、网格启动、账户管理、协同分配管理、数据复制服务、负载管理控制、软件发现服务等多种功能。

(5)应用层(Application)

应用层是是网格上用户的应用程序,在虚拟组织环境中存在的。应用程序通过各层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相应的服务,再通过服务调动网格上的资源来完成任务。应用程序的开发涉及大量的库函数,需要构建支持网格计算的大型函数库。

2 基于网格的文件完整性校验的特点

目前在文件系统校验建模方面的研究很少.Shlomo Hershkop等人曾采用PAD(Probabilistic Anomaly Detection)算法开发了基于Unix的文件系统的异常检测器FWRAP,但是他将文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由于文件系统的数据量较大,数据的存贮和运算带来较大的系统负荷,因此它不能处理大容量的训练数据[4]。而数据的存贮和运算恰恰是网格的优势所在。

网格是一个异构、动态的计算平台,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协同工作。在网格环境中所有的组件都是虚拟的,通过定义一组核心接口来动态的调用网格中的各种资源,实现所有的服务。在进行具体服务时以底层资源组成为基础直接对虚拟组织进行资源管理。因此基于网格的文件完整性校验具有如下特点[3]:

共享性:网格将多个结点的资源集成起来,提供动态、跨结点的资源环境,解决大容量数据的存贮问题。各种资源通过网格技术有效的提供给网格中的任意合法结点。各个结点通过资源共享,完成用户提交的各种任务。

协同性:网格提供一个协同管理的环境,能够在动态组成的系统中解决大容量数据的运算问题。网格将来自不同管理域、不同管理平台、具有不同能力的结点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不仅可以使用单个结点提供的功能,而且能够使用多个结点的聚合资源。网格资源结点根据不同的任务,动态组成不同的服务,通过彼此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动态性:网格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支持结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网格对这些结点进行有效管理和分配,以保证结点退出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结点加入时立即被系统发现并且可用。

3 基于网格的文件完整性校验平台框架

框架模型见图2。

基于网格的LINUX文件完整性校验平台主要由2部分组成:

网格管理控制平台:它是基于网格的文件完整性校验平台的集中控制管理单元,通过该平台的集中统一控制,使得新建的文件完整性校验平台子系统通过统一的规范,与原有子系统实现互通、互联和互操作,在网格管理控制平台的统一协调控制下发挥出系统的最优化效用。

文件完整性校验网格:在基于网格的文件完整性校验系统下,可用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是无限的。该网格为本地文件完整性校验系统提供透明的数据计算和存储接口,使本地主机能够容易的实现网格中的资源共享。该网格通过动态的利用整个网格中强大的计算资源,为本地主机用户提供远远强于自身的运算能力,最大限度的缩短文件完整性校验所需的时间。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LINUX文件完整性校验模型,该模型通过利用网格技术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借助不同网段不同平台主机的整合计算能力,极大的缩减单机进行文件完整性校验时所需要的时间。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该模型不需要源文件、大规模训练数据,通用性和易用性好;

(2)该模型能大大缩短文件完整性校验所花费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3)抵抗攻击的能力更强,漏报率更低。

摘要:文件完整性校验是一种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入侵者对主机文件的非法修改。针对目前文件系统完整性校验中存在的运算复杂性问题,结合网格技术的应用背景,提出一种基于网格的文件系统完整性校验的应用模型,并对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应用平台、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目的是实现网格虚拟环境下提高文件完整性校验的速度。

关键词:文件系统,完整性校验,网格,入侵检测

参考文献

[1]徐志伟,冯百明,李伟.网格计算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4,2,23.

[2]Ian Foster,Carl Kesselman.The Grid: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Foster I,Kesselman C,Nick JM,etal.Grid Servic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 Integration[J].Computer,2002,35(6).

[4]Shlomo Hersbkop,Ryan Ferster,Linh H.Bui,Ke Wang and Salvatore J.Stolfo“.Host—based Anomaly Detection Using Wrapping File Sys tems”.CU Tech Report April,2O04.

[5]Eleazar Eskin.Probabilistic anomaly detection over discrete records using inconsistency checks.Technical report,Columbia UniversityComputer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2002.

[6]Sufat rio,Roland H.C.Yap.Improving host based IDS with argument abstraction to prevent mimicry attacks.Proceedings of RAID 2005,Springer,Germany,2006

篇4:安全阀校验程序文件

1“受保护的视图”探源

“受保护的视图”是Office 2010一项安全性改进。当你打开一个网络上的Office文档时(.doc、.docx、.xls、.xlsx、.ppt和.pptx等),Office2010会自动进入只读状态,同时最顶部标签栏会弹出一个红色提醒,告知文档可能存在的威胁。这项功能与杀软界中普遍使用的“沙箱”模式非常类似,就是当检测到要打开的文档属于网络下载时(或者其他禁止范围时)或者是使用其他软件(如WPS Office)编辑过的Office文档时,会自动开辟出一个“虚拟空间”,然后将文件调入虚拟空间中打开。这样即便文档中包含了恶意代码,也不会直接感染主机。

2编辑“受保护的视图”文档

要编辑在“受保护的视图”中打开的Word文档,请在“受保护的视图”窗口,单击“请单击查看详细信息”处,然后单击“启用编辑”。此时,该文档即进入可编辑状态,而且当你下次再打开该文档时,Word2010将不再对该文件进行安全校验。

3关闭Word2010文件校验功能

或许有的用户感觉这个文件检验功能有些草木皆兵,为用户编辑文档设置了妨碍,那么以下的操作可以将该功能关闭:

1.单击“开始”菜单,再单击“运行”,在“打开”框中,键入“regedit”,单击“确定”按钮,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窗口。

2.在“注册表编辑器”窗口左侧窗格,定位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mOffice14.0WordSecurityFileValidation”分支,然后在右侧窗格的空白处,单击右键,指向“新建”,单击“DWORD值”,将新建DWORD值命名为“EnableOnLoad”。如果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Office14.0Word下没有SecurityFileVaHdation项,请参照创建DWORD值的操作创建这两个项即可。如果要关闭Excel或PowerPoint的文件校验功能,请将上述分支中的Word改为Excel或PowerPoint即可。

3.双击刚刚建立的“EnableOnLoad”,在弹出的“编辑DWORD值”对话框中,确认“数值数据”框中的值是数字“0”。0表示关闭Word2010的文件校验功能,如果是要打开文件校验功能,请将0改为数字“1”。

4.关闭“注册表编辑器”窗口。

篇5: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要点

1.新员工培训:共72学时

公司级:12学时

车间级:24学时

班组级:36学时

同时要进行3—6月的见习指导期,由单位指定师带徒。

2.员工日常安全教育:

(1)公司级每年进行一次全员的安全教育

(2)车间级,每月举行一次不少于2学时

(3)班组要求每周举行一次。班组安全教育的内容:a、国家法律法规。b、安全文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c、典型的事故案例,吸取其中教训。d、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紧急处理和应急演练。e、班组安全讲评、总结交流经验知识。f、其他安全活动。

3、要求:车间、班组活动要有记录(人员签名、时间、内容)

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程序》

1.特种作业:是指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2.特种作业包括:电工、焊工、制冷工、压力容器操作工、锅炉工、起重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岁(一般作业人员年满16岁即可),学历高中(包括技工)以上学历、经培训取证人员。

4.特种作业人员变动工作时要由相关处室提出意见报人老场处批准方可。

5.特种作业操作者违章造成严重后果或违章操作记录在3次以上的不得再进行特种作业。

三、《供应商审核管理程序》

1.劳保用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采购时要队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

2.特殊药品剧毒品、易制毒品、危险化学品的供应商需提供a、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b、安全生产许可证。c、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d、道路经营运输许可证。e、易制毒化学品备案书。

四、《剧毒化学品管理程序》

1.“五双”管理: 双人验收、双人管理、双人发货、双锁、双本帐。

2.不得私自带离使用和储存岗位。

五、《治安管理程序》

1.各单位根据岗位特点建立各项治安保卫制度。

2.生产工段、班组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工段长、班组长负责,做好仪器设备、菌种、技术资料、文件等的管理,防止泄密。

六、《禁烟、禁火管理程序》

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如火炉、油灯、电焊、气焊、火柴与烟火等。

1.严禁火种带入防火防爆区岗位.2.穿防静电工作服、不得穿钉鞋、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操作工具。溶媒装卸要轻装轻放,防止震动、撞击、重压摩擦和倒置。

3机动车进入防火防爆区时必须安装机动车排气火花熄灭器,减速行驶,排气管的一侧不准靠近可燃物

4.厂房、办公室装修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确需使用可燃材料的面积不得

超过房间面积的10%。

5.防火防爆区内的电气线路、开关、灯具、电器设备等应达到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

6电气焊人员必须持有资格证书。

7.禁烟、禁火管理要纳入每日防火巡查检查内容中。

七、《消防安全管理程序》

1.新进员工要求进行三级消防安全教育(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程序文件》)

2.车间义务消防队为群众性的自救消防组织,队员10—15人,年龄18—35岁

3.据实填写《防火巡查记录》

4.消防器材、设施应保证完好、清洁(防止锈蚀、脱漆、部件老化)。不得随意挪用、占压。消防器材按照有效期年限进行更换。岗位应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

八、《安全生产会议管理程序》

1.公司安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参加的安全生产会议。出现重大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召开安委会会议,解决存在的问题。

2.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参加人员主要为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科管理人员、各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3.各生产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4.各班组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

5.公司各类专门的安全生产会议,必须建立签到记录,并形成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中应记录对上次会议中安排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本次会议的活动内容。

九、《安全生产考核管理程序》

1.每年年初,生产计划处负责起草制定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书。

2.责任书实行月度考核,每季度兑现,进行奖惩。

3.各单位内部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并逐级签订。按照考核细则进行考核纳入经济责任制,与奖金挂钩。

4.外来施工人员实行安全风险金制度。

5.实习人员由人劳处制定并按照安全管理考核细则负责进行考核。实习人员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50元/人缴纳至接收单位,期满实现安全生产的给予退回,违反安全规定的给与没收,并及时补充。

十、《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管理程序》

1.公司成立考评组每年进行一次内部考评。

2.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后,由公司安全负责人牵头组织一次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审查体系运行情况,消除不符合项纠正管理偏差

3.安全标准化证书有效期三年,外部审核每年一次。

4.安全考评按照安全标准化细则(10个A级要素)进行考评

5.外部审核标准:二级企业:70分(含)以上90分 以下,且每要素60分以上。

内部审核考评:一级单位(优秀):安全标准化得分90分以上

二级单位(良好):得分70分(含)以上90分以下且每要素60分以上。

三级单位(及格):60分以上70分以下。

十一、《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对适用的法律法规要建立台帐,每年要进行评审(主要针对专业主管部门)

篇6:安全阀校验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最终产品达到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资、施工过程、施工工序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工程部

⑴负责检查工程项目部不合格品控制情况; ⑵组织严重不合格品处置工作。3.2材料管理中心

负责构成工程主体的不合格物资的处置。3.3工程项目部

⑴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⑵负责不合格物资的判定和处置工作。⑶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工作。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不合格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分为:不合格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工序、最终产品,工程交付后或开始使用,在保修期内发现的不合格部位。5.1.1不合格采购产品

⑴材料品种、规格、尺寸、公差、质量证明文件等项不符合标准或采购合同规定。⑵受潮、受损、变质及过期的产品。⑶采购产品的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5.1.2不合格中间产品、工序

⑴轻微不合格品:指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工序,经作业班组及时 修整后,通过验收达到质量评定标准要求的产品。

⑵一般不合格品:指工程质量未达到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但不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经过修整返工处置后,可达到质量评定合格标准要求,不影响使用功能的产品。

⑶严重不合格品:涉及主体结构安全、造成永久性缺陷、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不合格品。5.1.3不合格最终产品:不符合验收标准,经甲方监理及监督部门验定为不合格的单位工程。5.1.4工程交付后或开始使用或发现的不合格部位。5.2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2.1不合格物资标识、隔离、记录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材料人员对已进厂的物资,发现不合格时,应用红色“不合格”标牌进行标识,必须与合格品隔离码放。5.2.2不合格品的标识

⑴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质检人员对发生的轻微不合格品的标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记录》。⑵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在不合格品周围做出明显的标志,如:在其两侧标上桩号等,通知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和工号负责人。并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中不合格事实一栏。5.3不合格品的评审

5.3.1轻微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人员进行纠正,质检员进行复查,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记录》。

5.3.2一般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自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案,制定纠正措施,并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报公司工程部,工程部进行核实。

5.3.3严重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制定处置方案,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报公司工程部。由工程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进行评审,处置方案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实施。5.4不合格品的处置和验证 5.4.1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⑴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⑵经有关授权人批准,合同规定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⑶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如降级使用或报废)5.4.2不合格物资的处置

⑴进入现场的物资,经验证或复检不合格时,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应立即对不合格物资进行标识、隔离码放,以防误用。

⑵材料管理中心采购的构成工程主体的物资出现不合格时,现场材料员应立即通知材料管理中心采购员,材料管理中心针对不合格物资进行处置。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自行采购的物资出现不合格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的采购员负责和供方联系,采取退货或更换。

5.4.3轻微不合格或一般不合格品,均应返工,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5.4.4让步接受

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功能,工程项目部与顾客、监理、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协商,在共同认可的情况下,可按让步接受处理。5.4.5经过返工的产品,必须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

5.4.6工程交付后,在保修期内,工程质量发现不合格时,工程部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并进行组织维修,保证满足顾客的要求。

5.4.7对不合格品处置中形成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规定予以保持。

6、相关文件

6.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3《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7、质量记录

7.1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

(十七)-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针对生产过程和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事故、事件、不符合,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不符合的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不符合的控制。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5.2条款;GB/T24001-1996 4.5.2条款;GB/T28001-2001 4.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检查工程质量、施工环境的不合格、不符合,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2发展部

检查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不合格项,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3材料管理中心

检查物资采购、运输、贮存工作及供方的服务质量和环境因素的不合格项,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4安保部

检查公司安全工作中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跟踪验证安全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4行政部

检查公司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环境不符合,检查防疫/职业 健康 管理工作的不符合,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5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针对本单位/部门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3.6管理者代表

负责监督协调各单位/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识别不合格

5.1.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5.1.2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⑴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品并重复发生;

⑵走访或与甲方、工程监理座谈,结果对工程质量不满意,并有具体事例比较严重时; ⑶收到工程监理反馈的质量不合格的记录; ⑷顾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

⑸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相关方对环境表现投诉时; ⑹出现安全、职业健康事故、事件、不符合时; ⑺供方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⑻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⑼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 ⑽其它。

5.1.3公司相关部门、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应对以上不合格项进 行监控。5.1.4当出现5.1.2中⑴、⑵、⑶、⑷、⑸、⑺、⑼项时,公司工程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工程部审批后实施,工程部负责跟踪验证。

5.1.5当出现5.1.2中第⑸、⑼项时,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审批后实施,并负责跟踪验证。

5.1.6当出现5.1.2中第⑺、⑼项时,材料管理中心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同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5.1.7当出现5.1.2中第⑹、⑼项时,公司安保部、行政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安保部、行政部审批后实施,安保部、行政部负责跟踪验证。

5.1.8当出现5.1.2中第⑻项时,由审核组填写不符合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5.1.9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生产过程、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过程中,检查发现有5.1.2中各项情况时,应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应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同时,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备案。5.2原因分析

5.2.1不合格品(项)、事故、事件的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事 实,组织人员对产生不合格品(项)、事故、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⑴未执行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⑵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不恰当或无规定; 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或不正确; ⑷工序控制不当; ⑸施工、环境、安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⑹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⑺缺少人员培训; ⑻生产作业环境不良;

⑼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⑽责任分工不明确; ⑾责任心不强; ⑿其他原因。

5.2.2不合格原因的分析要具体到可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的程度,填入《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原因分析”一栏。

5.3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确定并实施。

经过不合格原因分析和评价后,责任部门尽快根据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内容应包括:实施部门(人员)、工作内容、完成日期、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字。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制定的纠正措施,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主管质量、环境、安全工作的经理审批,针对内审外审中产生的不符合制定的纠正措施由管理者代表审批。5.4纠正措施的验证

纠正措施实施后必须跟踪验证,落实纠正措施是否真正执行,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后所达到的效果,责任部门应提供达到效果的证据。对于执行纠正措施效果不明确的,验证部门应要求责任部门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

5.5由纠正措施实施引起的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6重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十八)-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过程及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预防措施的控制。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5.3条款;GB/T24001—1996 4.5.2条款;GB/T28001—2001 4.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负责工程质量、施工环境因素预防措施的审核并监督实施。3.2发展部

负责公司管理体系预防措施实施的跟踪验证。3.4安保部

负责公司安全管理预防措施的审批并跟踪验证。3.5行政部

负责公司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环境预防措施和职业健康预防措施的审批并跟踪验证。3.6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针对本单位/部门出现的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识别潜在的不合格

5.1.1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5.1.2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信息来源: ⑴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监督部门; ⑵社会相关部门;

⑶顾客的需求、期望、意见和满意度; ⑷审核报告、管理评审的输出; ⑸数据分析的输出; ⑹过程和产品测量的结果;

⑺关于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的建议;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各相关部室应及时了解体系运行过程的有效性,了解过程、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等趋势及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在日常对体系运行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以上各方面反馈的信息。5.1.3确定潜在不合格、不符合原因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应对发现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潜在不合格、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5.1.4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技术、质量、环境、安全工作会,分析施工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安全工作情况及施工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现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原因。5.2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评审

5.2.1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利于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高顾客和相关方满意度为目的。

5.2.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相关部室针对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在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

5.2.3有关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环境因素控制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工程部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5.2.4有关安全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安保部审批后实施。

5.2.5有关办公区域、现场生活环境控制、职业健康的预防措施,报公司行政部审批后实施。5.2.6与体系运行有关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发展部,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5.2.7当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是由于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不完善所致时,应对修改相关文件的必要性进行评审,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3预防措施的实施

5.3.1负责审核、审批预防措施的公司相关部门,应在“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上签名确认。5.3.2制定预防措施的单位/部门具体实施,负责审核、审批预防措施的公司相关部门监督实施,记录实施效果。

5.3.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应记录本部门/单位各次措施发出的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效果。逾期未能完成者,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5.3.4管理者代表在预防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负责配备必要的资源并监督实施过程。5.4重要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

(十九)-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目的

最大限度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并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本程序包括GB/T24001—1996 4.3.1条款。

3、职责 3.1发展部

负责组织编制本程序 3.2工程部

⑴组织公司各部门/单位对环境因素进行初步识别; ⑵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初步识别与评价。3.4管理者代表 审批重要环境因素。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对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

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a.正常状态:指正常活动的。

b.异常状态:指关闭、启动、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对环境造成较大影的。三种时态:

a.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b.现在: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将来:原材料的来源与生产过程,考虑到产品实现以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还有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5.1.2环境因素的识别以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施工过程对公司涉及到的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的排放、土地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社区环境的影响等环境因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5.2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5.2.1每年一季度或工程开工前,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参加,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工作。5.2.2工程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发至相关部门/单位,各单位/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范围、生产过程、活动和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5.2.3进行环境因素调查时,应注意到物资供方、工程分包 方、劳务供方等相关方。

5.2.4工程部根据公司活动、产品、服务的具体变化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修改补充公司环境因素调查表。

5.2.5工程部组织对汇总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判定重要环境因素。5.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5.3.1对有关大气、水体、土地污染、噪音、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因素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A、影响范围:

⑴全球范围5分;⑵周围社区4分;⑶场界内3分; ⑷员工10人内2分;⑸操作者本人1分。B、影响程度:

⑴环境影响严重5分;⑵环境影响较重3分;⑶环境影响一般1分。C、发生频次:

⑴经常发生5分;⑵不经常发生3分;⑶偶尔发生1分。D、持续时间:

⑴持续不间断5分;⑵有明显的间歇3分;⑶影响时间短1分。E、相关方抱怨:

⑴抱怨很多5分;⑵抱怨较多3分;⑶很少有抱怨1分。F、可改进程度

⑴加强管理见效5分;⑵改进工艺见效3分;⑶较难节约1分。5.3.2对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A、消耗利用频率

⑴每天发生5分;⑵每周发生4分;⑶每月发生3分;⑷每季发生2分;⑸半年以上发生1分。B、消耗规模

⑴很多5分;⑵较多4分;⑶一般3分;⑷较少2分; C、管控状况

⑴无管理措施,浪费严重5分;⑵有效管理,符合自定指标3分;⑶较难改进1分。5.4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4.1采用5.3.1评分法,当A、B、C、D、E、F任何一项为5分或总分∑=A+B+C+D+E+F≥15分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2采用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当A、B、C总分∑=A+B+C≥10分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3公司的环境因素若出现影响全球范围、社区强烈关注、客户的合理抱怨、对公司整体形象有影响、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

和行业规定等任一方面时,都要将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4工程部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发至有关部门。

5.5环境因素的更新

5.5.1一般情况下,每年初由工程部组织,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和评价。5.5.2当发生下述情况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和更新: ⑴与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⑵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⑶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 ⑷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 ⑸环境因素识别有遗漏时; ⑹管理评审要求时; ⑺发生其他变化时。

5.5.3环境因素的重新识别与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6、相关文件

6.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7、记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阀校验工作总结 下一篇:安全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