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纤维(精选五篇)
宫颈纤维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0例, 全部来自我院妇产科门诊, 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和微波治疗对照组, 治疗组30例, 年龄25~30岁10例, 31~40岁13例, 41~50岁7例;病程0.5~1年7例, 1~3年12例, 3年以上11例;分度Ⅰ度7例, Ⅱ度1 2例, Ⅲ度1 1例。对照组30例, 年龄25~30岁11例, 31~40岁12例, 41~50岁7例;病程0.5~1年8例, 1~3年11例, 3年以上11例;分度Ⅰ度8例, Ⅱ度11例, Ⅲ度11例。2组病例的年龄、病程、分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1]慢性宫颈炎条下宫颈糜烂的诊断标准诊断并分度。
1.3 病例选择标准
常规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刮片检查, 选择子宫颈糜烂为研究对象。排除25岁以下和50岁以上病例和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癌病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0例给予bFGF (粉针剂, 4000U/支) 生理盐水稀释后宫颈口喷涂。给以总量4000U, 每次1000U, 每2天1次, 共4次。对照组30例给予微波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经阴道镜和肉眼观察糜烂面全部消失, 经组织活检被覆上皮为鳞状上皮, 白带减少, 腰骶部疼痛消失。好转:糜烂面大部分消失, 或减轻Ⅰ度, 白带减少, 腰骶部疼痛减轻, 无效:糜烂面未减少, 白带量无变化或增加, 腰骶部仍有疼痛。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3 bFGF对治疗组中不同分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
表2示:bFGF对Ⅰ度、Ⅱ度、Ⅲ度宫颈糜烂治疗效果相近, 3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4 讨论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 严重危害育龄妇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目前治疗该病常采用激光、微波等物理疗法, 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治愈率低, 且治疗后2~3周内可出现大量阴道排液, 创面易于继发感染, 反复发作, 这些疗法临床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寻找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无痛苦、方法简便的药物疗法, 我们进行了bFGF治疗子宫颈糜烂的研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 和其它细胞因子一样是哺乳动物和人体中一种非常微量的活性物质, 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早在1940年Hoffman等人就发现在脑和垂体提取物中富含能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2]。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许多组织和细胞上广泛分布着bFGF受体, 内源性和外源性bFGF与受体结合后进行一系列生理调控, 促进受损神经、血管、肌肉、皮肤的修复。bFGF不仅对神经组织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而且对纤维组织及上皮组织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3]。已成功地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口腔溃疡、皮肤烧伤、褥疮、膝关节创伤等多种病症,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子宫颈糜烂的病理变化即在宫颈口处, 源于外胚层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替代并有腺上皮和间质增生, 各种治疗的目的都是恢复宫颈口处的正常磷状上皮被覆。宫颈阴道部的磷状上皮源于外胚层, bFGF具有促使外胚层源的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的作用, 能有效地促进宫颈阴道部的磷状上皮增生而蔓延覆盖糜烂面, 恢复宫颈口正常的上皮被覆, 达到治愈宫颈糜烂的目的。本研究证明, 采用bFGF子宫颈局部用药, 能显著地促进子宫颈磷状上皮的增生, 治愈子宫颈糜烂。与现行方法比较疗效显著提高, 方法简单、无痛苦、无后遗症, 费用低, 病人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91~293.
[2]沈林南, 魏东芝, 俞俊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 1999, 19 (1) :25.
宫颈纤维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先兆早产并收入院治疗的孕妇102例。所选孕妇均为单胎初产, 孕28~34周, 有规律宫缩≥4次/h, 宫口扩张<2cm, 胎膜未破, 24h内无性生活史及其他阴道操作, 无严重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者。
1.2 方法
1.2.1 fFN检测方法
孕妇取膀胱截石位, 窥阴器扩开阴道并暴露宫颈, 将无菌拭子置于阴道后穹窿10~15s, 采集阴道分泌物。将拭子头插入缓冲液中充分混合10~15s, 采用ADEZA公司fFN快速检测条按说明进行测试。
1.2.2 宫颈长度测量方法
孕妇排空膀胱, 将阴道探头置入阴道, 轻轻接触宫颈, 转动至宫颈矢状面, 测量宫颈内口至外口距离为宫颈长度。
1.2.3 诊断标准
fFN检测结果阳性出现2条线, 即反应线和质控线。如反应线颜色很浅仍判读为阳性。阴性结果只出现一条线, 即质控线。如质控线没有出现, 则判定为无效测试。超声检测以宫颈长度≤30mm为异常。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fFN检测结果
102例先兆早产孕妇fFN阳性35例, 阳性率34.3%, 其中5例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fFN阴性67例, 占65.7%。102例先兆早产孕妇中发生早产38例, 其中28例为fFN阳性, 占80%;fFN阴性早产率为14.9%, 见表1。
14d内分娩χ2值为17.62, P<0.05;<37周分娩χ2值为22.36, P<0.05。
2.2 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
102例先兆早产孕妇在检测fFN的同时测量宫颈长度, ≤30mm孕妇有32例, 30例发生早产;宫颈长度>30mm的孕妇70例, 8例发生早产, 见表2。
3 讨论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和疾病的首要原因, 准确、及时地预测早产的发生, 尽早对先兆早产进行干预, 对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有很大帮助。fFN是一种糖蛋白, 产生于绒毛膜滋养细胞层, 在胎盘与子宫蜕膜的相互粘附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妊娠20周之前由于胎膜和蜕膜连接不紧密, fFN可出现于宫颈分泌物中。但孕21周以后, 绒毛膜与蜕膜的融合阻止了fFN的释放, 因此, 正常孕妇在22~35周时, 宫颈分泌物中含量极低。本研究发现35例fFN阳性组中有24例发生早产, 阳性预测率68.6%。67例fFN阴性组中有14例发生早产, 阴性预测率79.1%。
阴道超声能精确和客观地反应宫颈结构, 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 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由于fFN的阳性预测率较低, 因此, fFN与宫颈长度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早产的阳性预测值。国内时春艳等对50例fFN检测后的孕妇同时进行了宫颈长度的超声测量, 发现宫颈长度缩短与fFN阳性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检测fFN的同时进行宫颈长度的阴道超声测量, 32例宫颈长度≤30mm者发生早产30例, 阳性预测率93.8%。70例宫颈长度>30mm者发生早产8例, 阴性预测率88.6%。本研究显示, fFN检测联合测量宫颈长度可以提高早产的预测性。根据检测结果, 对于有早产风险的的孕妇, 临床上应积极干预, 提高早产儿生存率, 降低早产儿病死率;而对于fFN阴性且宫颈长度>30mm的孕妇, 则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治疗及过度干预。
参考文献
[1]王欣, 黄醒华.早产的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2) :70.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3.
宫颈纤维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产科门诊的先兆早产孕妇97例, 均为单胎初产, 孕周24~35周, 无任何早产高危因素, 无其他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1.2 标本采集
孕妇取膀胱截石位, 窥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 将专用无菌拭子置于阴道后穹窿处, 采集宫颈阴道分泌物10 s, 在取样前无其他阴道操作, 24 h内无性交史。
1.3 FFN检测方法
采用Hologic公司FFN快速测试条。将拭子头插入缓冲液中, 并充分混合10~15 s, 将FFN测试条下端插入缓冲液中准确放置10 min, 取出测试条并判读。
1.4 宫颈长度测量方法
一律经阴道超声检测。测量宫颈内口至外口的距离, 为宫颈的长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FN结果与早产发生率
97例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中, FFN阳性者17例, 阴性者80例, 阳性组在14 d内和37周内的分娩率与阴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FFN预测早产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见表2。
2.2 FFN与宫颈长度联合预测早产
对FFN阳性的全部患者测量宫颈长度, 对20例FFN阴性的患者测量宫颈长度, 以宫颈长度≤30 mm为异常。37例先兆早产孕妇中15例宫颈长度≤30 mm, 8例早产, 其中6例FFN阳性, 结果见表3。FFN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见表4。
3 讨论
FFN是一种糖蛋白, 主要由滋养细胞产生, 在胎盘与子宫蜕膜的相互粘附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孕21周以后, 绒毛膜与蜕膜的融合阻止了FFN的释放, 在正常情况下孕22~35周时, 孕妇宫颈分泌物中不能检测到[1], 宫颈分泌物中FFN的水平与早产的发生有很好的相关性[2]。Lockwood等最早开始应用FFN检测用于早产预测研究, 并发现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研究结果提示阳性者14 d内和37周内分娩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5.3%和47.1%,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和93.8%。FFN阴性预测短期内不发生早产的价值较大。此结论与当前国际国内上的结论基本一致[3]。因此FFN检测可以更准确的筛选出早产高危人群, 从而给予及时准确的干预, 预防早产的发生, 改善妊娠结局。
在早产妊娠中, 宫颈的缩短和漏斗形成可能开始于16~24周, 因此宫颈的变化与早产的关系密切。但宫颈的评价尚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和标准。Gomez等发现联合应用宫颈长度及FFN检测显著提高了早产的阳性预测值。但另有学者发现宫颈明显缩短而FFN 阴性者5 d内均分娩, 本研究发现在孕周24~35周的先兆早产孕妇中, 同时检测FFN及宫颈长度可以提高对早产的预测性。因此对于有早产风险的FFN阳性及宫颈长度≤30 mm的孕妇, 临床上应积极干预, 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fetal fibronentin, FFN) 及宫颈长度的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FFN快速测试条对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进行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FFN的检测及宫颈长度的超声检测, 追踪这些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二种方法联合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6.6%、81.8%、80%。结论 在先兆早产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FFN阳性对早产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意义。FFN联合宫颈长度的检测可以提高早产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宫颈长度,早产预测
参考文献
[1]Calda P, Cibula D.Fetal fibronectin in cervical-vaginal secretions all indicator of incipient premature labor using a membrane immt-moassay.Ceska Gnikol, 1995, 60 (6) :293-295.
[2]Leitieh H, Kaider A.Fetal fibronectin how useful is it in the predic-tion of preterm birth?BJOG, 2003, 110:66-70.
宫颈纤维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在门诊就诊160例宫颈糜烂患者,年龄19~51岁,平均32.6岁,其中未生育67例,已生育93例,近期未采用其他方法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LEEP刀治疗;观察组:80例,采用LEEP刀联合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阴道分泌物常规+细菌性阴道菌检查,液基超薄细胞检测,排除手术禁忌证。向患者交待病情,并签手术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根据高校妇产科学教材第六版慢性宫颈炎诊断标准:按糜烂面积划分:(1)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2)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3)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按糜烂深浅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2]。
1.3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3~7d,禁止性生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以0.5%碘伏消毒外阴、阴道,放置窥阴器后,充分暴露宫颈,碘酒擦拭子宫颈,在碘阴性区外,根据子宫颈形态,病变面积和程度选择适当规格的LEEP刀头,调整切除功率为35~45 W,凝血功率为40~50W,范围超过病变外1.5~2mm,深约1~3mm,按先上后下、从左向右,由内向外的顺序,直至糜烂面变成淡黄色或乳白色为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病变范围及表面形态的改变分为:①痊愈: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②显效:由Ⅲ度转为Ⅱ度,Ⅱ度转为I度,糜烂面缩小>1/2;③有效:Ⅱ、Ⅲ度糜烂面缩小,但好转不足I度或I度糜烂面缩小<1/2,或糜烂面无缩小,而乳头型转为颗粒型,颗粒型转为单纯性;④无效:糜烂面无变化或有发展。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件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宫颈糜烂面积与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关系见表2。宫颈糜烂程度与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关系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注:两组比较:均P<0.05
注:两组比较:均P<0.05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白带异常增多,腰酸腰痛,易引起外阴瘙痒不适,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3,4],宫颈糜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各种炎症如细菌、病毒、变态反应及过早性生活及人工流产等。近年来宫颈病变率逐年增高,而慢性宫颈糜烂又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一般认为宫颈炎的病理机制为:宫颈外口表面因炎症而丧失鳞状上皮,由颈管的柱状上皮所覆盖,致宫颈黏膜的防御能力不完善[5]。慢性宫颈炎在治疗方面,传统以局部治疗为主,主要采用阴道上药,激光、微波等治疗。但治疗后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有不规则出血,还可引起宫颈狭窄、粘连,甚至不孕等,且物理疗法可使宫颈组织纤维化,故弹性降低,日后影响分娩及宫颈扩张。目前临床应用的LEEP刀是近年来妇产科开展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对宫颈糜烂的治疗非常有效,它是一种超高频波,在接触组织的瞬间,产生生物热效应,使宫颈表面及其下3~5mm的组织细胞内外水分丧失,蛋白质凝固,细胞变性,组织坏死[6]。此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尤其对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子宫颈区域血管丰富,术中创面容易出血,止血效果较其他物理疗法更好。
纤维蛋白封闭剂是一种新型医用生物材料,主要成分有纤凝血酶、维蛋白质、Ca2+、Ⅷ因子等。凝血酶激活Ⅷ因子,激活的Ⅷ因子在的Ca2+作用下催化各纤维蛋白单体间两条r链的谷氨酰胺残基和赖氨酸的ε-氨基形成共价键,最终形成稳定的网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封闭创面,达到止血作用,同时防止细菌的感染,同时,各因子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各单体自发聚集成无桥键相连的多聚体;防止组织粘连、纤维蛋白网提供基质和间皮趋化活性物质,纤维母细胞长入,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本资料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8.6%;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流血情况:单纯性的宫颈糜烂术后比颗粒型和乳头状型的流血少,流血时间短,愈合时间短,考虑与LEEP手术深度浅有关。I度的宫颈糜烂比Ⅱ度和Ⅲ度的阴道流血少,流血时间短,考虑与LEEP手术的范围有关,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创面修复时间明显优干对照组(P<0.05),加上辅以纤维蛋白封闭剂能达到止血,促进创面结痂,预防感染,术后并发脱痂出血少,创面修复快,宫颈无疤痕,愈合后宫颈恢复自然状态[7,8]。总之,采用LEEP刀联合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宫颈糜烂,阴道流血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创面修复快。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J.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2-266
[2]黄毓媛.LEEP刀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8):10-11
[3]姜伟.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1):57-58
[4]卢琴,王世秋,张秀萍.利普刀治疗50例宫颈糜烂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4):40-53
[5] Keith LG,钱丽娟宫颈炎是盆腔感染的先驱[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0;4:235-236
[6]宋晖,李金怡,王艳,等宫颈粘膜诱导凝胶在宫颈射频治疗后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 1;24(3):803-804
[7]夏星.LEEP治疗宫颈糜烂9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0):2417
宫颈纤维 篇5
关键词:阴道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宫颈长度,联合预测,早产,研究
早产是指妊娠28~37孕周发生的分娩。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死亡率在国内为12.7%~20.8%。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提高新生儿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相关研究认为在孕22~34+6周对阴道分泌物中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n,f FN)含量进行检测,以及阴道超声波检验子宫颈的长度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孕妇早产进行预测[1,2]。本研究选择孕22~35周,有不规律宫缩,或有早产高危因素的12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阴道分泌物f FN与宫颈长度测量联合应用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现将材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孕22~34+6周诊断为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的孕妇121例,孕龄22~34+6周,产次为(2±1)次。均为单胎。对所有患者检测其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 FN,同时B超测量宫颈长度,比较其临产的时间及孕周情况。
1.2 诊断标准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下腹痛为晚期先兆流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现至少10 min1次规律宫缩,伴宫颈管缩短,为先兆早产。
1.3 纳入标准
入院诊断为先兆早产,需要住院保胎治疗的孕妇121例。患者无继续保胎治疗的禁忌证,予保胎治疗。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在研究期限内能接受各项检查、治疗措施者。
1.4 排除标准
中度及重度阴道出血、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有妊娠合并症、24 h内有性交者。
1.5 研究方法
1.5.1 fFN检测
常规术前准备,患者取截石位,将无菌拭子放置于阴道后穹隆10~15 s,采集样本时避免被润滑剂、消毒剂等污染。将采集标本插入缓冲液中,并充分混合10~15 s,采用固相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fFN试剂盒来自于美国Hologic公司。测试条于缓冲液中放置10 min后取出判读。两条线为阳性,一条线为阴性。阴性者(-)20 min后再次判读作为最终结果。阳性者其样本f FN浓度>50 ng/mL。
1.5.2宫颈长度测量方法
采用阴道B超或腹部B超测量子宫颈内至外口的距离,即宫颈长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宫颈长度≤3.0 cm为阳性,>3.0 cm为阴性。
1.6 观察指标
对本研究患者常规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临床观察与追踪:比较7、14 d内分娩患者在1周内、2周内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真阳性/患者总数;特异性=真阴性/健康总人数;阳性预测值=真阳性/阳性总数;阴性预测值=真阴性/阴性总数。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同时行宫颈长度超声测量与f FN检测的121例先兆早产孕妇中,82例孕妇的宫颈长度≤3.0 cm,其中57例f FN呈阳性,25例呈阴性;39例宫颈长度>3.0 cm的孕妇中,4例f FN呈阳性,35例呈阴性。见表1。
注:宫颈长度≤3.0 cm、f FN(+)与宫颈长度≤3.0 cm、f FN(-)比较,χ2(1)=22.46,χ2(2)=28.58,均P<0.05;宫颈长度≤3.0 cm、f FN(+)与>3.0 cm、f FN(+)比较,χ2(3)=22.46,χ2(4)=28.58,均P<0.05;f FN: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2.2 fFN联合宫颈长度对7、14 d内分娩的预测价值
fFN阳性对7 d内分娩预测的敏感度为75.44%,特异度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100.00%。宫颈缩短(≤3 cm)者7 d内分娩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44%、100.00%、100.00%;二者联合7、14 d内分娩预测敏感度明显高于f FN检测和宫颈长度测测量(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称为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两种,自发性早产包括未足月分娩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性早产为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而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如何预测和早期诊断早产,从而积极处理,减少早产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是产前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3]。
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无论对有症状、无症状低风险、有高危因素者,均能预测早产。宫颈长度>30 mm阴性预测价值高,80%~100%孕妇不会34周前分娩。有宫缩者,宫颈长度≤20 mm,20%~50%在7 d内分娩,>60%在35周内分娩。宫颈漏斗的发现并不能增加预测敏感性[4]。子宫颈的正常长度为3.8~4.0 cm,若长度在2.5 cm以下便属过短,占2%,短于2.5 cm以下者,10个孕妇中有1个会在怀孕34周前早产,机会较一般孕妇增加10倍。子宫颈松弛是一个过程,先是子宫颈变短,然后扩张[5]。以往用窥阴器张开阴道作肉眼检查子宫颈,仅能观察得子宫扩张,但发现扩张时已太迟,阴道超声波则能看到子宫颈的直切面,及早发现子宫颈变短的问题,这项检查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