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竞争益发激烈, 现代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亦随之增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 尤其是教育界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而在特殊教育学校, 聋哑孩子的心理问题比健听孩子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聋哑孩子因为听力残疾导致口语丧失,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他们比健听孩子更容易受到心理冲突的干扰。听力残疾所造成的后果, 就是给聋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他们因生理的缺陷怕被别人歧视, 强烈的自尊心后面隐藏的是深深的自卑, 内心的不平衡导致他们不能勇敢的正视现实, 常此以往, 心理变得愈加脆弱, 难以正常的健康发展, 致使有些聋生的情感活动产生异常, 情绪受到困扰,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如何维持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缺乏组织纪律性, 没有群体意识, 意志品质薄弱。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体育课中利用各种游戏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挫折与磨难,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认识自己的价值, 树立勇于面对现实, 战胜困难, 完善自我的信心,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开朗的性格。
一、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群体意识、集体主义教育
由于听力残疾的影响, 聋生的自我意识较强, 群体意识及集体主义思想较弱, 多数聋生在学校及家庭生活中表现得有些自私。为了提高聋生的群体意识, 培养集体主义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运用《老鹰捉小鸡》《蹦蹦跳》《8自接力跑》《行动一致》等游戏, 对聋生进行群体意识及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这些游戏要求各组成员互相帮助, 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胜利。游戏中, 程度好的要照顾差的, 如果一味的只顾自己向前冲, 最后本组的成绩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不让程度差的聋生参加游戏, 由于聋校的班级人数少, 剩下的聋生根本无法完成游戏。在经过一至两次的实践和老师的提醒后, 各组成员均会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会主动讨论下一轮比赛要选用的战术及对程度差的聋生应如何帮助, 最终配合最为密切, 成员间互帮互助的小组成为游戏的取胜方。
在多次的同类型游戏后, 聋生由最初的只顾自己, 盲目的自我为中心, 到后来听完游戏要求分组后, 开始自发的讨论如何团结起来, 互相帮助, 共同努力来取得游戏的胜利。说明他们开始具有了一定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 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是大于个人的。
二、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守纪律的教育
任何游戏都有它的要求与规则, 学生必须在游戏前了解这些情况, 但是由于听力残疾, 他们有时听不完游戏规则就开始议论纷纷, 导致无法完全了解游戏规则。这时, 老师采取强硬的态度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提高讲解的趣味性是方法之一, 但有时我们要让学生按他们的理解来完成游戏, 当游戏进行不下去时, 对学生提出听完游戏规则的要求。这样, 发生了几次类似的情况后, 学生开始明白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同时也从一次次的失败中体会到守规则的重大意义。另外, 还有一些专门的游戏可以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守纪律的教育。如《报数比快》、《快快集合》、《看信号进军》等。
三、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由于听力的残疾, 在他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他们怕被别人歧视, 强烈的自尊心后面隐藏的是深深的自卑, 内心的不平衡导致他们不能勇敢的正视现实, 长此以往, 心理将变得愈加脆弱, 难以正常的健康发展, 致使意志品质薄弱。
体育本身就是一项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品质的良好工具, 利用游戏对聋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既发挥了体育的健身作用, 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使聋生更易于接受。
在体育教学中, 还可以运用《单脚跳接力》、《挑战应战》、《冲过战壕》、《快快冲》、《跳起来》、《攻关》、《斗鸡平衡》、《过独木桥》等游戏对学生进行了机智果敢、沉着冷静、坚持到底、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的教育。
四、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其他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不畏艰苦、热爱劳动、勇于竞争、做事认真、诚实自信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挑战应战》、《播种与收获》、《巧搬运》、《过独木桥》、《传口令》及《青蛙过河》等游戏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综上所述、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教师要坚持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 特别是利用体育游戏, 既有教育性又有娱乐性的方式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相关文章:
体育游戏的选择02-14
“利用乡土材料进行体育游戏”子课题活动情况小结201312002-14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02-14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02-14
小学体育课的游戏教学02-14
体育课的游戏作文02-14
体育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02-14
论初中体育课游戏的选择与运用02-14
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02-14
影响体育游戏的小学体育论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