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 在一些高职大学生中出现了诚信缺失、自私自利、拜金主义、物质唯上的思想意识, 折射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在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马克思注意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剖析入手, 试着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对策, 以期有所裨益。
1 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剖析
当代高职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后, 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同时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和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观念缺乏等问题, 究其思想现状引发的原因有5个方面:
第一, 科技飞速发展, 互联网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普及, 信息交流已跨越了地域上的阻隔, 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课堂上、会场上接受思想教育, 还受到来自社会上和国际上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不听、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
第二, 教育产业化和后勤社会化, 打破了原来高校学生上学不用缴学费、毕业不愁找工作的做法, 至使有些学生既要完成学业, 又要忙于勤工助学, 还要考虑毕业去向, 思想和心理压力很大。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变化, 顾虑重重, 有的甚至出现认识上的模糊, 行动上的茫然。
第三, 高校学生生源来自国企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增多, 因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引发的对社会的认同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 近年来在高校学生中也日益彰显。
第四, 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 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交往、思维的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 学习兴趣、生活兴趣更加广泛, 求知、求实、求乐的要求日益迫切, 竞争意识、自主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出对高校的基础设施、教学环境、物质条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对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价值观更注重个人的发展, 看重收入待遇, 看重施展才能的机会。
第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 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西方腐朽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显突出, 不少学生表现出思想认识矛盾。有的学生虽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问题认同度较高, 可在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学生人生价值总体趋向是积极进取, 可价值目标不高, 价值判断不够正确;有的学生比较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 却不顾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 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色彩较为浓厚。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 一些高职院校始终未能紧跟时代发展而明确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分层次或更有针对性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期未能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传统模式。思想政治课程常常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也往往是流于形式, 都未切实与解析大学生的思想热点、铸造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机结合起来, 以致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 教书、管理未能与育人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虽然思想政治课时和活动不少, 但实际效果欠佳, 难以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 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切实有效, 必须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有透彻地了解, 特别是不能忽视少数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必须在重视整体有效性的同时, 更多地关注个体有效性;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必须做到有所加强、有所改进、有所创新。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从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 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 分别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 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专业, 不同年级, 不同系别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同时要注重学生群体中各部分人内在的才能和品德、觉悟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 分别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 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把育人工作做到每个学生的心上。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实际, 对学生实施“五阶段五主题”教育, 第一学期为爱心教育, 第二学期为形象教育, 第三学期为责任教育, 第四学期为创新教育, 第五学期为创业教育。这样, 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符合莘莘学子的心理成长规律, 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造就2 1世纪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品质。
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 是对高职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是“两课”教学是否具有生命活力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其改革应从4个方面做起:一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核心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此, 要求“两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结合;二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教学方式的改革。“两课”教师必须有社会知识, 了解社会, 既能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联系热点问题, 还能根据教学内容走向社会。“两课”社会实践要明确主题, 有指导教师, 有学分;三是教学手段的改革。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要积极引进和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中应采取案例分析, 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和质量;四是考试方式的改革。考试不仅只是考核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 而且要检验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思想变化。减少死记硬背, 减少笔试成分, 增加口试和论文写作环节, 着重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 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确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针对招生规模的扩大, 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学分制、弹性学年制的实行, 以及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困难学生不断增多等新情况, 新问题, 新现象, 加强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高职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和心理, 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着重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方面加以指导和咨询, 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配备专兼职人员。要重视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支持、学习上给予方法指导的同时, 要注意加强他们的自强自立教育。针对后勤社会化, 校外住宿生时有出现的情况, 尽快修订完善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章制度。面对新情况, 要确定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措施,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学校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靠的是制订规划、完善措施和激励机制。首先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强、配足高校学生专职政工队伍。其次, 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培训。第三, 加大“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尤其要注重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 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 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 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用老办法是难以奏效的, 因此, 必须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工作新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继承与创新、加强与改进是辨证的统一。我们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 要继续坚持与发扬, 同时要有所创新, 有所发展。
要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关注、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善于在平等讨论和交流中沟通思想。
要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定要既讲道理, 又要办实事, 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 特别是注重解决好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困难学生和心理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
要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性。在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制度严格管理的同时, 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
要与创建良好氛围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利用校园里的学术活动、文化氛围、电视广播、绿化卫生、网络环境、周边治安等对大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创建整体育人环境, 借助环境氛围的渗透, 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 做到明荣耻, 树立大学生形象。
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 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和教育, 这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这样,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 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创新, 从而取得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
摘要:社会的变革和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 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分析高职学生思想现状出发, 提出新形势下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点有效对策, 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 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国教育报, 2004-10-15 (1) .
[2] 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1~93.
[3] 胡刘, 刁隆信.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调研报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5) :45.
[4] 郭秋光, 傅艺, 邹海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6 (6) :45~48.
相关文章:
高血脂患者医学护理论文02-19
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02-19
分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探讨02-19
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02-19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问题分析02-19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探讨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