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历史文化

关键词: 时应 继往开来 生命力 历史

1 教师在选取历史材料时应正确把握政治方向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的生命力, 是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的。这种传统是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1.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了团结统一, 国家就强盛富庶;相反, 分裂割据, 必然就会弱小挨打。所以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1.3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中华民族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明清以前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 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四大发明、张衡的地动仪、祖冲之的圆周率及丝绸瓷器等。不仅远远领先于世界, 而且还被世界各国长期推崇。只是到了近代封建社会制度逐渐没落, 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抛在了历史车轮之后。国力衰落, 内忧外患, 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 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从1 8 4 0年到1949年, 这百年之间,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仁人志士, 抛头颅、洒热血, 矢志不渝、英勇牺牲, 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懈的探索和追求。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拿起马列主义这一思想武器,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新时期, 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努力奋斗, 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4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总的来说,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生活的社会, 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国家和社会对他的培养和影响。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岳飞“满江红”所流露的壮志未酬的悲愤;文天祥国之危亡“过零丁洋”的叹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奋勇。正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国之危亡之际, 挺身而出,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2 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华千百年来的灿烂文明史中, 蕴含着无数可歌可泣, 被后世传诵的英雄事迹。这些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 在爱国主义教育领域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诚、感人、可信。通过形象、具体的人物事迹去感染、熏陶人, 在潜移默化中能够使人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渲染和升华, 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历史素材,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1 通过历史上先进的杰出人物事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华历史上, 任何一个站在时代的前列、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 无一例外都是爱国的, 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当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处在危难之时, 他们都会以天下为己任, 不畏艰险, 挺身而出, 关键时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利益, 这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千百年来, 从古至今,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的伟大赞歌。“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坚定信念, 不畏权贵, 最终在放逐中投江殉国;汉代名将霍去病具有“匈奴不灭, 何以为家”的英雄气概, 这才铸就其“茫茫大漠, 追亡逐北, 河朔漠南, 复归汉庭”的伟大成就;汉代名臣张骞历时十几年, 出使西域, 这是中国通向西亚丝绸之路的发端, 被当时誉为“凿天拓荒”之举;汉代名臣太史令司马迁历经几十年, 发奋注书, 终于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难能可贵的是司马迁敢于在书中记述当朝武帝的得失。此书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南宋名臣文天祥,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 仍率军顽强抵抗元军, 在兵败被俘后, 慷慨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所有这些, 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 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对自己祖国一种深厚的感情, 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 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当代学子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2.2 通过参观学习历史人文景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人文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叠加了文化物质而构成的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就是历史人物的活动, 而赋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的色彩。中国漫长的历史为今天的世人留下无数的文化古迹,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始建于2 0 0 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其工程之浩繁, 气势之雄伟, 堪称世界奇迹;敦煌莫高窟, 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莫高窟现存的4 9 2个石窟, 分布在崖壁上三、四层不等, 壁画总面积45000平方米, 彩塑2100多身, 其艺术造诣精深、想像丰富实为壮观;秦始皇兵马俑, 是由一号、二号、三号兵马俑坑组成, 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 0 0 0个, 排列成阵, 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弓弩俑、马俑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国古代手工技艺的高超, 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行军列阵的实际情况, 突出表现了当时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以此为证可以使我们透过历史的面纱更加清楚的了解秦皇横扫六国, 海内一统时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参观活动, 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我们古代先民智慧、勤劳、勇敢的伟大品质, 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内心中培植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使它随着知识和心灵的成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综上所述, 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员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必须紧紧抓住民族历史文化的主旋律, 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过去懂得历史, 一个人只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自己的祖国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摘要:众所周知,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本文将以历史层面为背景, 分析指出了爱国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利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历史素材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下一篇:继承爱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