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关键词: 教育学家 设计 教学系统 教学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加涅对教学设计作了这样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1]。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之间的差别在于:教学设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着眼于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而传统备课, 则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对如何上好这堂课而做的准备。从“备课”到“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重心的转移。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中学化学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以下三个环节:

1 对教学目标、对象、内容的分析

第一学习目标分析。化学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多个维度。学习目标要做到必要可行, 落到实处, 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燃烧和灭火》课题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制定: (知识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了解防火、灭火的有效措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 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品质, 同时有意渗透防火意识的培养。

第二教学对象 (学情) 分析。冯·格拉斯菲尔德认为:“如果教育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理解, 那么教师就必须从他们所观察到的来推测孩子们的观点是什么, 以及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只有在诸如许多假设的基础上, 教师才能设计路径和方法去引导、指导或修正孩子们心理思维。”[2]。对学习对象的分析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学习者当前性能水平 (知识、技能和态度) 和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构成了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 特别是学习风格, 被认为严重影响学习者学习的要素。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另起炉灶, 从外部装进新知识, 而是要把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并不是头脑一片空白的走进课堂。在接受正式的化学科学教育之前,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 通过十四、五年的生活、学习和经验积累, 已形成了对事物最朴素的认识。这些原有认知对新知识的学习将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之前, 准确定位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会帮助教师把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时机、尺度和角度等。

第三学习内容 (知识结构) 分析。对于教学设计者来说, 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是必要而有效的, 它不仅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熟悉, 又有助于教学设计的决策。学习内容分析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 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解决怎样安排学习的问题。

2 问题情景的构思

情景创设是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问题情景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原有经验的唤起和学生知识建构的成效。它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引发剂, 是开启学生乐学大门的钥匙”[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景, 这是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问题情景的创设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其次, 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这跟我们常说的“摘桃子原理”有相通之处,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桃子太高没希望也就没动力, 挑子太低没挑战也就没兴趣。

问题情景的创设应该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主题” (或“基本内容”) , 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的创设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第一, 身边的化学现象。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 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选用身边的化学现象来创设情境,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第二, 化学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是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其直观性, 常常成为问题情境创设的切入点。第三, 重大化学事件。重大化学事件贴近生活, 情景真实, 而且因为其重大影响, 更容易诱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第四, 化学典故、故事。中国传统上有很多涉及到化学的典故、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国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首言物明志的古诗将石灰的生成过程描述得形象贴切。

3 教学活动细节设计

“教学设计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系列化, 还包括教学事件设计, 媒体

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给于学生充分的自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减少, 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比传统备课复杂得多, 很多的细节需要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否则不仅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课堂也将会变得混乱不堪。上课之前首先要考虑选用那些媒体来协助自己的教学, 是选用实物模型、幻灯还是投影?在什么时候使用?同时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相关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盘的考虑。就拿建构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小组讨论”而言, 我们应该考虑哪些教学内容适合这一组织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我们应如何处理在“小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困难或问题, 如学生在一起聊天, 学生的讨论经常偏离主题, 等等。

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对于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要在教学设计中贯彻建构主义理论,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上三个环节下工夫。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包含三个环节:对教学目标、对象、内容的分析, 对问题情景的构思, 对教学活动细节的设计。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问题情景,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加涅, 布里格斯韦杰煮.皮连生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大卫·杰纳马丁著;于力华等译.走进中小学科学课——建构主义教学方法[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3.151.

[3] 张燕.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计[J].科学教育2007 (3) :28-30.

[4] 杨开城, 杜立梅.基于活动的教学设计理论中学习内容分析和活动设计方法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8) :20-2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纪委书记谈心谈话 下一篇:如何进行一年级入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