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沟通_作文

关键词: 密切配合 家长 沟通 学生

语言的沟通_作文(共9篇)

篇1:语言的沟通_作文

语言的沟通_作文

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匙钥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印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篇2:语言的沟通_作文

(前两天看网上一则报道:相亲时女教师这一职业最受欢迎。除了家庭条件、长相、性格等,职业也赫然成为人们考虑的重要内容。最受男性欢迎的女性职业前三名分别是,教师、医护人员、财务审计人员; “教师薪资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体面而且受人尊敬。”这是调查者给出的分析。从事着这么一份受欢迎的职业,做为女教师的我们,应该倍感荣幸吧O(∩_∩)O)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根是苦涩的,但其果实是香甜的。”他为教育诠释了苦里蕴甜,甜在育才的深刻内涵。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培训班老师,我的爱是微弱,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与责任做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我不敢说我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我想说,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在教师的岗位上,并且喜欢它。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根是苦涩的,但其果实是香甜的。”他为教育诠释了苦里蕴甜,甜在育才的深刻内涵。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会马上想到这样一些词语“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但我却深有体会“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一.教师要善于爱学生

老师情感魅力的核心体现就是爱心。你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爱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细节上的关心,学习进步的肯定,学习退步的激励,错误是的宽容。教师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宽容和帮助,绝不是粗暴的批评。把真诚的爱给予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怀相信他们,对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进步,都大加表扬,使师生间架起和谐的感情桥梁。

二.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真正爱学生。

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三、教师要公平的爱每个学生

种子的发芽有先有后,学生智力、才华的显露也同样有早有迟,应当看到所有的学生都普遍存在着成才的希望。正因为如此,所以作为教师显然应当公平地对待学生。

教师的爱要分给每一个学生,你不能只能爱某些学生,而冷落了其他同学,你的责任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有被关心被爱护的的权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

四、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爱学生。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五、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

何谓宽容?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试着去理解学生吧!正像赞科夫所说:“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时候,这样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你只要想想: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气就顺了,你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坚持用发展观点认识学生的重要要求。

六、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后进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学生的鼓励。学生在对社会,生活,未来还没有看清的时候,就在一句“放弃”,一句“不管”中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只有用更叛逆,用更恶劣的行径来表现他们对教师、对家长的不满,将自己的优点,善良深深的埋藏起来。这时候最需要家长、教师的一句问候、一次理解。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引导教育。切忌教育时使用反语,讽刺性语言代替你善意的劝导。可能教师本来想用“将军”的方式促使学生破釜沉舟,但却可能事与愿违。教师只有先融化他,才能塑造他。所以,任何一个学生,我们都不要放弃。

我们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热爱学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爱是理智公正。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二).爱要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的,不是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三).要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我深深感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为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愿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

篇3:语言沟通的魅力所在

一、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沟通技巧

随着广播电视媒体改革的深入, 电视节目也越办越活, 而主持人运用语言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在跟着变化, 如何能够体现主持人语言沟通的魅力,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依据节目的不同风格以及承办节目的不同宗旨而变化, 及时调整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

1. 受众所熟知的的播音员、主持人通常是比较端庄严肃的面对观众在播讲, 形式多是男女一人一条的“轮播”、“对播”, 对手之间没有沟通交流的关系。只是与想象的观众“沟通”, 虽在客观上存在与观众沟通交流, 但实际上并没有实体观众, 在这个时候沟通只是对观众的单程传递。是一种想象中的对象“交流”。2.

2. 另一种是通过对手搭档的语言沟通达到对听众观众的沟通, 我们称之为“间接交流”。主持人的语言沟通不仅要注重与受众的沟通, 而且还应注意主持双方必须要“交谈”起来。主持双方都要认真听搭档所表述的内容, 做到真听、真想、真思考, 如果一方没听、没想, 只是等着接自己的词, 就会让人感觉沟通不起来, 对话双方交流不起来, 观众就不会感兴趣了。这时候沟通对象不完全是想象中的了, 而是以通过与对手的沟通为主兼顾着观众。3.

3. 与间接交流相对的就是直接交流, 播音员主持人经常会有外出任务, 如采访、访谈等。此时不再是与想象中的受众沟通交流, 而是面对真人实实在在地交谈。这是播音员主持人返璞归真的好机会, 也是最能够体现主持人语言沟通的魅力所在。若是能拿着话筒站在不同人面前朴实自如的问答, 谈话得体又不失风度, 定会受欢迎。而对于那些经验不足或缺乏现场采访锻炼的主持人, 关在演播室与想象中的受众交谈沟通可以自如, 一旦真的与受众进行语言沟通, 很有可能会顾此失彼。由此可见, 播音员主持人应了解和适应各类不同节目形式的语言沟通需求。以体现语言沟通的魅力。比如, 时下广大受众非常喜欢的生活服务类帮忙节目, 节目本身不仅有自己的特点, 还有覆盖面较广的受众群体。而所帮助的群体绝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主持人可以采用站在当事人视角, 同百姓直接谈心, 把受众放在平等的地位, 多用商量、建议的口吻, 通俗的口语。讲政策时也应多采用对话等形式, 把道理讲清、说透, 让需要帮助的人听得清、听得懂、喜欢听。这可以说是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沟通方式。相对比较而言, 最能够体现主持人语言沟通的能力重在电视谈话类节目。我们所熟知的《鲁豫有约》、《超级访问》等都是制作精良的谈话类节目, 节目本身都具备十足的吸引力, 主持人通过巧妙的问答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于被邀嘉宾以及现场观众之间, 与嘉宾直接对话, 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录制。主持人不仅要注重访谈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与被访者和现场观众之间的语言沟通与交流, 从而带动整个现场的气氛, 使之能够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

由此可见, 主持人无论是想象的语言沟通, 还是间接沟通和直接交流, 这些非但不矛盾, 还可以相辅相成。主持人沟通的重点不在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还应注重以真诚认真的态度听取观众嘉宾的意见。主持人的专心倾听, 会使发言人增加谈话兴趣。当然, 在倾听过程中还要善于思索, 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当有人讲出重要见解时, 应及时重复引起注意。遇到冷场或不善于言辞的观众时, 能运用语言善于启发诱导, 点燃思维的火花。遇到离题又能委婉礼貌的巧妙切入主题。这就是主持人语言沟通的魅力所在。

二、电视节目现场嘉宾的语言沟通技巧

电视节目嘉宾作为电视节目的主要谈话者, 其语言的沟通技巧是否极具魅力尤为重要。电视节目现场嘉宾是否有“谈资”、“谈品”、“谈技”, 这些对于电视谈话节目的整体制作以及全方位的规划具有一定意义。时下, 江苏卫视非常火热的电视情感类大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持续性热播, 充分体现了嘉宾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于节目的重要性。该节目中的双方互动形式可以说突破了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 体现出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节目立足当下社会交友时尚、交友需求, 以单身族群为核心, 在快乐气氛开放式结局中, 搭建一个电视交友平台。其男女嘉宾双方的互动交流以及特约嘉宾对男女嘉宾的点评, 更是节目的一大看点。通过运用独特的语言沟通模式打破传统相亲节目的保守性制约, 从而造就了《非诚勿扰》风靡各大电视情感类节目。2010年开播至今为中国大陆收视最高的综艺节目之一。

三、电视节目中与现场观众的语言沟通技巧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直播或者是直播形态的录播完成制作, 在这类谈话节目当中, 现场观众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主持人包括嘉宾的沟通不容忽视, 现场观众的互动性问答可以为节目制造亮点。主持人在主持谈话节目时, 有些谈话节目设置现场观众, 一方面现场观众的出现可以增强谈话节目的现实感和真实性, 从而营造出现实的谈话气氛;另一方面, 现场观众的参与可以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而主持人与现场观众的语言沟通也需要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能使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感染力。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语言沟通能力的关键在于语言表达的内涵和技巧, 主持人可以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与现场观众进行不同形式的沟通。

总之, 无论是生活中的平民百姓, 还是政界的领导人物, 亦或是新闻事件的传递者。都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来沟通、来交流。而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讲, 更要深知有声语言表达的形式一定要与思想感情的真实运动相吻合、相贴切, 才能产生正确的沟通情感, 否则只是徒具呆滞的声音、形式美的外壳。只有确立正确的有声语言表达沟通形式, 才有可能成为称职的主持人。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2

[2]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

[3]史可扬.电视栏目和频道辨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医患沟通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心理过程。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也是医患互动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交际活动的工具,绝大部分的人际交往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如果患者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未知的陪岸,医者的语言则是通向彼岸的桥梁。

在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话对病人是有权威性的。如果医生在沟通中,坚持科学和审慎的原则,他的话和病人的主观感觉相符合,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病人对他的信任度将会提高,他指出的一切将会给病人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医疗用语的伦理原则和常用语言

医患间语言的交流,认知的互动,不是随心所欲,信口雌黄,其背后必须有医学伦理观念和行为作为支撑点。我国现阶段医疗用语的伦理原则应该是:以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和医疗实践中的伦理原则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关爱、同情、保护和方便患者的观念,在医疗全过程中友善、科学、文明、通俗和谨慎地使用口语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以融洽医患关系,优化医疗过程,维护和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医生对患者不但要有问必答,且回答问题还应科学、准确、慎重和具有针对性。

为实现恰当的医患沟通,医德规范认为医生要善于使用五种语言:礼貌性语言,解释、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保护性语言,体态性语言。有的学者认为临床医学中的特殊语言要求是:善于倾听,避免刺激,适当鼓励,正确提问,细心观察,学会微笑,并指出上述要求应“凝聚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语言沟通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言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淡、少、专、硬、偏”。

所谓“淡”,是指某些医务人员对患者情感淡漠,缺乏关爱,见之于语言则呈“冷言冷语”。其根源在于有的医者陷入对各种病人均已“司空见惯”、“麻木不仁”的认识误区,在接诊时只是频于应付,似乎是机械地执行某种“程序”,完成某种“公事”。

所谓“少”,是指医者面对患者呈现出的少言寡语,惜言如金,不耐烦或不乐意回答病人问题的状况。患者多、医生忙固然是客观事实,但“时间就是金钱”的因素也不能排除。其结果,留给患者的只能是医生对自己不重视、不理解、不同情的就医感受和心理阴影

所谓“专”,是指医者直接使用十分专业的医学术语和医学概念进行沟通,使患者难以明白,沟通存在语言障碍。简单地将医学术语引入医患交往,讲话不看对象,超越了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所谓“硬”,是指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生、冷、硬、顶”问题。医患沟通中忽视了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甚至将自己的不良心理感受对患者宣泄。这种简单生硬的态度实为医患沟通的大忌。

所谓“偏”,是指医者偏离了平等待患、一视同仁的医德准则,居高临下的对待患者,或者戴着“衣冠取人”、“权势取人”、“金钱取人”、“相貌取人”等有色眼镜对待患者,语言傲慢,行动怠慢,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使其就医过程变成“受气过程”。

语言沟通的技巧

①语言艺术:一般说,医患沟通中医者应恰当地使用文明用语,劝导、安慰性语言,杜绝伤害性言词。儿童患者具有自身特点,对其应更多地使用鼓励和表扬性语言。②交谈原则:医患交往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交谈是零距离的沟通,是双方洞察对方内心世界的窗口。在这种沟通方式中医务人员要主动、真诚、中性化,防止冷淡或过于热情,以免造成病人的疑虑和不信任。并及时、巧妙地引导病人,直接或间接的提问、进行开放式谈话。③用心倾听:对病人述说的内容和过程要认真、耐心、专注的倾听,使病人感受到医者的重视,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信任感。对疾病造成的痛苦情绪应给以理解、同情和关爱,以增进病人交谈的兴趣与主动性。④采集病史中的引导原则:在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变化中,除应坚持用心倾听的原则外,还应巧妙、有分寸地使用导向性语言,引导病人讲述清楚病史的演变和病情的变化。

篇5:语言的沟通_作文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群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

语言是出征将士的倚天长剑,是匕首,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杀手锏,如果你用对了的话。是语言,让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心惊胆战;是语言,让诸葛亮说服东吴,使八十三万曹军葬身火海;是语言,让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一鸣惊人,使亚非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是语言,让水均益白岩松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使我们对央视有更高的评价„„语言是友谊的助推剂,语言是亲情的粘合剂,语言是关爱的爆器,因为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啊!

如果失去共同语言,如果人人都不会正确使用语言,难以想象地球将是怎样一个糟糕的世界,人的心灵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世界,是失去摩天大楼,失去良田好稻,失去四大发明,失去现代文明,失去古代辉煌的洪荒社会。那样的心灵,是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赞赏,失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生死契约,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情的不毛沙漠。语言是何等的重要!语言是何等的必需!语言能连结千古,让古代的文明在沟通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铸成现今的辉煌。语言能跨越时空,让苏格拉底、柏拉图、莎士比亚、仲尼、太白和鲁迅与我们有无声的沟通,有心灵的对话。

语言在情侣的沟通中,是浪漫神奇的鹊桥;语言在师生的沟通中,是坚实耐用的阶梯;语言在父子的沟通中,是朴实无华的船桨;语言在朋友的沟通中,是忠实诚恳的邮票。语言为沟通添色加彩,沟通在语言中辉煌灿烂。

让语言成为沟通的最亲密朋友吧!正确而共同的语言,乃是沟通加速度。

【点评】

文章以“语言—沟通的加速度”为题把握住了,“语言与沟通”这一话题的精髓,直点二者的关系,且以“语言为沟通的加速度”贯穿全文,这为全文切合话题奠定了基础。整篇文章构思缜密,脉落分明,思路开阔。行文以动物的和鸣起笔,引出语言对人类的重要,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在阐释中,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入手,运用典型事例与优美的诗文向人们展示了正确运用语言的利与不能正确运用语言的弊,言辞之中,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给人以震憾。文章内容充实,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皆有涉猎,且所选事例精当。在事例的叙述中,作者用语精炼,摆脱了一般人冗长交待的写法。如写苏秦合纵、诸葛亮说吴、周恩来外交、水均益白岩松演播,六个人的事例仅一百多字。语虽简,意却丰。同时本文语言的运用更显作者语文的功底。整散句的交叉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它不是

篇6:语言的沟通_作文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篇7:语言的沟通_作文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witnessed a phenomenal advancement in Internet technology, leading our traditiona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to a brand new era: E-communication.It has great impact upon our life.To begin with, Internet communication enables people to break though the limitations of distance, strengthening social network.Moreover£¬unlike post offices, Internet service with its convenience helps people engage and converse real time with their parents, soul mates, friends though emails, IRC, Twitter, Facebook anytime, anywhere with a network terminal, without suffering the long and painful wait for a reply.In addition to that, Internet exchange excels telephone in that it saves money and lets people see each other¡¯s facial expressions when video chatting.Last, such online communities as Twitter, Facebook are well under way and becoming the most dominating platforms for on-line social activities.These communities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us to make friends with those we like and even those celebrities.It is also a platform for us to share and obtain information and keep up with on newes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Internet today is virtual space where we live, where we learn, where we speak, and where we communicate.

篇8:语言的沟通_作文

商务沟通是指商务活动中的交流和洽谈过程,其效果涉及个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应变能力、亲和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公司实力等诸多因素。其作用在于加深双方商务的友好往来以及促进商务经济的发展,商务沟通是利益化的基础。商务沟通的目的在于知己知彼,找到切入点,与客户良性互动,从而与客户建立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商务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多渠道的过程,它包括特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商务沟通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商务沟通的语言基于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但又具有其独特的语言范式与表现内容。其特点之一是商务沟通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商务语境和社会文化元素,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如下特点:

1)商务沟通语言的用词严谨、准确。在商务沟通中,尤其在书面沟通中,意思含糊不清或有多种意思的词语避免使用,以免产生商务纠纷,造成经济损失。如:As to the steamers

2)商务沟通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实用性和客观性。在商务会议、打电话和讨论的情景中,人们多使用客观性语言,词语表达多倾向于中性,避免使用主观性或带个人色彩的语言。例如,在介绍产品质量时,我们不必说“我方产品优良”或“质量一流”之类的话,我们只需直接向客户介绍我方产品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客户自己去感受我们产品的高质量,给客户一个实实在在的感觉。sailing from Hong Kong to San Francisco,we have bimonthly direct services.在英语中,bimonthly可以有两种解释,(1)一个月两次的;(2)两个月一次的,因此上述句子会使对方产生歧义。所以,当我们想要表达“我们每月有两次从香港到旧金山的直达轮船”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式把意思表达清楚:We have two direct sailings every month from Hong Kong to San Francisco.这样表达对方就一定不会产生误解。

3)商务沟通的语言注重语言表达策略即表达要礼貌、得体。例如,在商务沟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对方提出我们难以达到的过高要求,此时如果我们直接说“不行,我们做不到”的话,会使磋商陷入僵局,同时也没有商量的余地。此时如果我们能采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情况就会好得多。例如,我们可以向对方传达这样的信息:“如果我们满足了贵方的要求,贵方是否愿意承担相关增加的费用(Would you willing to meet theextra cost if we meet your conditional requirements)?”,显然,这种说法能够避免产生不愉快的效果,同时又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4)商务沟通的语言言简意赅、专业性强、且易被信息接受者理解,以使商务信息传递过程全篇浑然一体,进而达到实施商务沟通的目的。商务沟通的语言中包含大量专业词汇、带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或复合词以及缩略词等。例如:CIF=Cost insurance,freight到岸价;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4C代表customer need,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4P代表product,price,place promotion,等等。

2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商务沟通及范式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莱特(Bright)说:“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或者说联系社会研究语言。”[2]也就是说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特别是通过考察各种语言变体形式与社会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来揭示言语行为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模式

语言作为一种载体主要用于交流,在商务沟通活动中,商务沟通语言是开展商务活动的一种媒介,在跨文化的商务沟通中,为了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参与者用固定的文化价值模式进行商务沟通,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沟通言语范式。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3]商务沟通自身独有的言语范式为社会语言学对其进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点。

“商务活动是指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提供商品或劳务为内容的盈利性的经济活动。商务活动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1]商务沟通是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为其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商务沟通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4]韩礼德指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制约;语言形式的选择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环境的制约。[5]商务沟通常常是在跨文化语境下进行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从而表现出其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首先,商务沟通的语言范式具有浓厚的社会语境和文化特色,因此,跨文化语境下的商务沟通语言无论在措词上,还是在意义表达上都体现出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例如,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我方经常会表达这样的意思“如贵方大量订货,我们不胜感激”,这句话如果不考虑双方的社会文化因素,简单地直译成“If you give a large order,we will be thankful”,则会引起外商的不满。他们会认为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他们大量订货,我们会非常感激,如果订货量不大,我们就不表示感激了”。在了解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基础上,如果我们把上面的话译成“We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it in case that you sent a large order”,情况则大不一样,这句替换掉了上面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突出强调了感激之情,因此,更易被外商接受,从而更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其次,商务沟通的语言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因此,要确保商务沟通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的说话方式。例如,当德国人和美国人进行商务沟通时,他们常常不能够理解美国人所说的“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试一下。”在德国人看来,既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又怎么试呢?而当我们真正地了解了美国人的说话方式时,我们就会知道,美国人的真实意图是夸大地强调困难,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保证,事情还是能够办成功的。

由此可见,良好的商务沟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更多的是对于沟通双方的言语环境与文化背景的了解。因此,对商务沟通语言进行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阐释,不仅有利于国际商务交流,同时对探讨语言学范围内的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言与文化

在某一社会,文化是由该社会独特的风俗、信仰和艺术构成的。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文化”[6]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语言反映并影响文化,文化也影响并制约语言。“语言是整个文化系统的符号、反映、积淀、滤色镜,等等”[7]。语言在商务沟通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门特殊语境下的专门用途语言,商务沟通语言一方面受沟通双方各自文化背景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反映出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冲突问题。

举例来讲,在美国俚语中,“柠檬”有“次品”的意思。“lemon market”是乔治·阿克尔洛夫于1970年在其著作《“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提出来的,但在中文里却并没有“柠檬市场”的说法。因此,应根据其文化内涵将其译为“次品市场”。

从社会和文化意义上来看,商务沟通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它的言语表现形式也受到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8]文化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文化障碍将导致语言障碍。[9]在跨文化语境中,商务沟通必然要涉及到双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内涵的制约与影响,因此,选择准确恰当的商务沟通语言范式对促进跨文化中的商务沟通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

总之,商务沟通语言的使用体现了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与差异,商务沟通的语言具有浓厚的社会文化特色,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对商务沟通语言的特点进行研究,致力于商务英语语言变体形式与社会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言语行为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模式。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现代商务活动日益频繁,高效的商务沟通是现代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宪光.商务沟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Bright W.Sociolinguistics:Proceedings of the UCLA Sociolin-guistic Conference[C].The Hague:Mouton&Co,1966.

[3]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5]Halliday M A K.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刘丹青.科学精神: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紧迫课题[M]//.邵敬敏.文化语言学中国潮.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8]王军,郭静怡.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语言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2).

篇9:与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一、真诚待人,不说“虚伪之话”

家长对班主任的语言,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沟通语言选择接受的程度,决定于家长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家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教师真诚的态度时,才愿意回应给教师同样的真诚和接纳。教师对家长的真诚是本身工作的职业道德,也是沟通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不管面对怎样的家长,教师都应该以诚相待,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只有通过真诚的语言沟通,家长才能真实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教师相应的配合。

二、语气委婉,不说“训斥之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即使教师的话完全正确,但有些家长却可能会因为碍于情感而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就不太好。试想,假如孩子犯了错误,教师也不管家长是否正在上班干正事,一个电话就通知他马上到学校来,劈头盖脸一通训斥,历数孩子的过失,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既拉远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又对孩子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但当学生犯错误时,假如教师不向家长进“真言”,后果恐怕更不堪设想。

那么,教师如何既说真话,又让家长觉得容易接受呢?“委婉”便可在这时大显身手。如果把话磨去一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家长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被尊重,他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教师可以先对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肯定,然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让家长感觉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偏见,只是就事论事,真心地帮助孩子。例如我班上的小捷古道热肠,哪里需要帮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但他生性调皮好动,上课时经常招惹其他同学跟他说悄悄话,既耽误了自己学习,也影响了他人听课。我在跟小捷的家长沟通时,先热情地说:“你家孩子呀,可热心了,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他肯定是第一个冲出来帮忙的,可讨人喜欢啦。”等家长笑逐颜开给我讲述孩子自懂事以来就乐于助人的典型事迹后,我便把话锋一转,遗憾地叹息:“这小家伙,假如他能把这股热心用在学习上就好了,可是他上课时常把热心用在别的事情上,他身边的同学都察觉到这一点,向我诉苦呢。” 经过我真诚的表扬和委婉的“投诉”,小捷家长明白了我的用意,心悦诚服地表示一定会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三、动之以情,不说“冷漠之语”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哪个家长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如果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家长考

虑,在细节当中表现出对学生的疼爱和关心,那么家校沟通的效果就会比较显著。

例如,有一学期,正值寒冬之时,部分孩子由于没带水瓶来学校喝水,嘴唇出现干裂的迹象。我见状马上给家长发去温馨提示:“最近天气干燥,而孩子却不带瓶子来校喝水,以致嘴唇干裂严重,请您记得提醒孩子出门前带水瓶哦。” 天气变冷,个别孩子因着凉生病而请假,我及时给家长发去问候的信息:“孩子好点了吗?请代我问候他。孩子生病,当妈的最操心,您也要多保重,别累着了。” 期末考试临近,我知道很多学生复习得相当用功,同时也会伴有紧张心理,于是给每个家长打去咨询电话,了解孩子的复习情况,同时对孩子进行一番鼓励:“只要以平常心对待,不紧张,不粗心,考试一定没问题,我对他很有信心。”一个温馨的提示,一声短短的问候,一次衷心的鼓励,于教师而言,根本就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却是最动人的话语。家长为教师的“良言”而感动,配合与支持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晓之以理,不说“敷衍之话”

美国的威连·华顿柏认为:“人在团体中所表现的行为可能和个人独处时不一样。班级团体能创造自己的团体动力,强烈地影响同学。” 既然团体动力是影响团体中个人行为的心理力量,那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原理,争取家长的力量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我曾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这一观点,并告诉家长:“班级团体的成就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反过来,学生的荣誉感强也能为班级增光添彩。我会与孩子们一起努力创建一个班风良好、积极向上的集体,请大家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时时给孩子们打气。”把道理讲清以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便特别到位。当孩子们在校运会上获得接力赛第一名时,我给家长们报喜,让家长们与孩子们共同分享团体成功的喜悦;当整个班级的学习取得进步时,我也会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力图使家长对班级所取得的成绩有所了解,并以此为契机来鼓励孩子在这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中继续努力。时刻向家长汇报班级的团体情况,通过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实际上能间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强烈地影响学生个人的行为。这得益于家长会上说明的道理。当家长觉得教师说得有道理,从心理上接受,他们就会时时配合教师的工作,用这些道理来影响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的“编外教师”,给家校合作带来许多帮助。

五、因人而异,不说“通用之言”

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校有不同的表现,而同一个学生在校的表现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更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家长的性格、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特点,把“良言”说得恰到好处,说到家长的心坎上。对于一些容易沟通、文化程度较高、比较配合教师工作的家长,沟通时,应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使家长有力地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古怪、对自己的孩子比较袒护、对其他孩子要求却很高的家长,沟通时,要努力表现出自己对家长的真诚和对孩子的关心,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委婉地提出其不足,同时强调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使家长在心理上能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于一些忙于工作、放任孩子不管的家长,沟通时,应该委婉地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家长明白,孩子没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对其一生造成多大的影响,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注程度,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供一片合适的沃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高三作文-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下一篇:非语言沟通在门诊分诊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