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是美国学者威廉·格拉塞所倡导、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教学法是把班上不同性别、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利用某种合作形式, 引导学生协同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好奇心, 培养创造意识与合作精神, 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促进智能的发展, 而且还能在讨论、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 使其学会尊重、理解、容忍不同观点, 为今后的团队工作和生活作准备。因此说, 这种学习过程既是提高学生创造力和素质的过程, 也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同时, 这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法体现了体育与健康的精神, 及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三维健康观。本文欲从实践和理念的角度, 对合作学习法在新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做一次探讨。
1 合作学习法的五个阶段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参与、探讨、转化、呈现和反思。
1.1 参与阶段
课例1:篮球单元教学第一课, 教师预先告诉学生基本功、基本技术、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并精心安排了如下练习:基本站位、移动方法、滑步、原地双手传接球、原地运球, 教学中学生开始还有些兴趣, 后来积极性明显下降, 课堂纪律开始松驰……
课例2:同样一节篮球课, 教师先讲解了二次运球、出界、走步违例等处理方法, 又提出了为使大家玩好, 进行限制性防守的要求, 接着就进行分组比赛。比赛采用师生课前自定的规则:篮球基本功差的同学投篮时, 能碰到篮筐就得分, 并根据不同水平, 设1分手、2分手……5分手等。结果一节课下来, 学生个个玩得大汗淋漓、非常投入。
以往的教学, 习惯以教材为中心, 研究教材如何循序渐进地教, 而忽视学生乐于怎么样去学。上篮球课学生心里想的是二对二、三对三、打全场。而课例1教的是徒手滑步、原地运球, 这样必然造成教与学之间的心理冲突。过慢、过细的教学步骤, 必然压制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而课例2, 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心理期望及其自身能力结合起来,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激发了他们的学练兴趣。而学生通过比赛实践, 又能亲身体验到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的重要性, 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 学习的参与感和针对性会大大提高。所以, 笔者认为,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首先要清楚该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否有利于该目标的达成?从而形成“参与”→“再参与”的良性循环。
1.2 探讨阶段
强调学生要对动作和信息进行加工。教师首先决定给学生多少的信息输入, 而将哪些信息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并通过鼓励学生运用如下过程:我已知道的知识→我想学到的知识→我将通过怎样方式来学, 并与其他成员一起共同实现目标→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如何评价自己已学到的知识, 并且将怎样运用→我怎样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成员分享或我从他人那里学到什么知识。
1.3 转化阶段
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通过组织、阐明、精加工和综合分析学习内容来重新组合知识, 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全组学生的参与, 根据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知识转化目标。
课例:复习分腿腾越技术时, 笔者设置不同高度的四组山羊。首先让学生自选适合自己的高度, 然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 先做分解练习后做完整练习, 依次进行。结果大部分学生基本越过了山羊, 但仍有6~8名学生无法完成动作。
1.4 呈现阶段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个小组表现的机会, 然后集思广义, 将各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汇总, 总结出更大的成果。
1.5 反思阶段
学生分析他们所学的知识, 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缺点, 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设性的意见。
2 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1 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要把握“四个度”
合作学习法能否顺利实施第一步, 关键在于如何分体育合作小组, 分体育合作小组必须把握“四个度”。
2.1.1 把握“均衡度”人人参与、公平竞争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教师在安排合作小组时, 应尽可能让各方面保持“均衡度”, 使小组之间有一定的竞争性。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能扮演小组中的各个“角色”。如让他们轮流做小组长、带操等。其次, 合作学习的规模应尽量地小, 以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尽可能地增加所学动作的练习次数和参与动作的评定。
2.1.2 把握“宽严度”, 制定小组目标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任务设计,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 先将该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小目标, 制定出达成小目标的程序, 逐一处理, 当这些小目标相继完成时, 教师设计的总目标便迎刃而解。所以, 必须制定严格的小组目标, 发挥各人的能力和专长, 团结协作, 从而实现预定目标。合作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一份责任心, 树立集体负责的精神, 克服“只管自己努力, 不管他人”的思想。懂得小组的胜败、荣辱和自己是息息相关的, 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使整个集体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2.1.3 把握“深浅度”, 进一步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或掌握一个练习或一项技能之后正处于高度兴奋时, 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 适当增加教材的深度,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求的欲望。让学生为达到更高的要求或掌握更深的教材而努力, 体验成功。但也应注意不能盲目追求“深度”, 因为过高的要求有时也会适得其反。
2.1.4 把握“评估度”, 实行评价激励
在合作小组中, 以小组为评价单位, 但不能只注重小组的目标, 因为最终目标是学生的“人人进步”。既要注意培养体育尖子, 更要重视体育差生的转化。如果小组为了追求比赛的胜利而把体育差生放在一边, 那么合作小组就失去了意义。任何一人, 只要通过不断努力, 相信肯定会有所突破。当体育差生有了一点一滴进步时, 小组成员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
2.2 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2.2.1 合作学习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首先, 合作学习法有较强的兼容性。古代教育学家昆体良 (Quintilian) 的“探索学习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JSBruner) 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法”, 以及“交际法”、“学生为中心法”、“扶差达标法”等, 都能在合作学习法中找到其影响。因此, 合作学习法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法, 我们可以根据体育课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运用。其次合作学习法有较强的互补性。它便于与其他教学策略配合使用以弥补其他策略的不足。小组合作对时间的使用和控制也常常比大班授课效率更高, 在大班讨论和授课时, 配合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能得到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的效果。
2.2.2“收”与“放”的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滔滔地讲, 学生静静地听, ”教师容易控制纪律, 整堂课感觉“收”得很好。而合作学习法突出的一个特点在于: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大胆地、尽情地自由交谈, 有时交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的热烈状态中进行。这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情景, 常常使得我们会有些顾忌, 就怕放得太开收不拢, 不如安静有序的课堂来得稳当、保险。因此, 要实施合作学习法, 笔者认为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 拿出勇气, 树立体育与健康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解放学生, 激发学生, 搞活课堂教学。
2.2.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在合作学习中, 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还应始终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在备课方面和专业技能方面, 对于如何把握时机和方法, 如何加以有效地干预, 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因此, 该方法的应用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有较扎实基本功, 较丰富的知识, 较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需要更多的付出, 进行更多的尝试。在这活动中, 老师既是组织者、指挥者、参与者, 又是评判者和辅导者。
3 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 即使是组织能力很强的教师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如果组织不当, 结果可能是“一团糟”。笔者所在学校是五、六十人的大班, 刚开始实行体育合作小组时, 也曾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通过不断地尝试学习和总结, 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了合作学习的涵义, 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把合作学习法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尤其在优差生之间的关系上, 学生群体意识、协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有其特殊的作用。
(1)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以前, 首先要考虑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该任务是否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实施?
(2) 在上课前应使学生清楚,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应当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只有当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自始自终地明白自己在每一步需要做什么, 需要其他成员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 以及应给别人什么样的支持, 才能保证合作的成功。
(3) 在上课前应向学生解释活动的步骤, 说明教师将给予的帮助和辅导, 检查和评估学生的活动及学习成果的标准。
(4) 可根据教学任务列出学习指导纲要和活动的要求。在首次使用该教学方法时可协助学生将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小项, 将各人需要完成的事项一一分配清楚。当学生熟悉了该方法后, 则要求他们通过小组讨论, 自行分解学习任务, 用分工合作的办法来逐步完成, 教师应防止学生因个人冲突影响进一步讨论。
(5) 应准备适当的和公平的评优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测验的手段和评分的标准必须既能反映出小组合作的成就, 又能体会出小组各成员的贡献。采取相应的奖励方法促进小组共同努力。
(6) ) 应考虑建立各小组合作成果的记录档案, 以便今后考查和改进。在总体安排上, 事先考虑好各步骤所需要的时间, 以备活动后的总结之用。
摘要: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生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文从实践和理念的角度, 阐述了合作学习的五个阶段, 以及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为更有效地利用合作学习法, 促体育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1:45~90.
[2] 中国学校体育.2003 (1) (2) .
[3] 试教通讯.2002, 30131.
[4] 邵伟德、王恬, 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 (7) :947~949.
[5] 金晓峰, 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24 (2) :16~18.
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02-21
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02-21
分组教学在中职美术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2-21
教学中的合作02-21
分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02-21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应用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