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鹭散文范文
乡野白鹭飞优美散文
“两个黄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初读唐代大诗人杜甫这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佳句,并不能真正体味其明丽的色彩、开阔的画面和深远的意境,只是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儿时在苏北乡间见过的各种各样的鸟儿。那时,苏北乡野的鸟儿特别多,白鹭也是其中一种很常见的一种。在秧池、水田、荷塘边、芦苇滩前翩然起落、踯躅其间、寻鱼找虾的那种全身洁白、举止温文闲雅的水鸟就是白鹭。白鹭颈长、嘴尖、腿细,体形瘦长,浑身裹满初雪一般高贵的白色羽毛。修长必身轻,身轻则有益于飞翔。“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是《诗经》中记述白鹭高超飞行技术的句子,一个“振”字足见其飞行气势非同一般。白鹭常在晨光熹微中,滑翔于秧池上空,斯时晓雾迷蒙万籁无声,青嫩得令人心醉的秧苗像被牛乳洗过一般,白鹭就在这诗情画意中自由地飞舞,灵巧可爱的身姿或隐或现或露或
白鹭喜水,特别是刚犁好的田,灌足了水,银亮亮似一方明镜,天光云影共徘徊,映着金黄的油菜花和已经抽穗的绿色麦浪。这时水田间就有或走动或飞行的白鹭的优美身段了,它们或单腿落地凝然不动,或振翮翩飞悠然自得,或结伴同行情同手足。它们若是倦了,便飞到田埂上、牛背上、树梢上歇一歇。残阳西坠,白鹭便张开雪的翅翼,驮着暮色飞到金色夕光里去了……
白鹭是鸟中的隐士,它们悠然天外,择林而居,洁身自好,从不害人也无损五谷。然而,它又是不设防的弱者,任何大气水源的污染,任何人类的欺凌,都能将其置于死地。因为白鹭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人喜用它们来装饰服饰,再加上白鹭喜欢群居,因此很容易被人大量捕捉。以至有段时间,在苏北乡间,实属难得一睹白鹭的芳姿。其实,不论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是“漠漠水田飞白鹭”,白鹭双翅都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喜的是,今天的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通过一系列的保护举措,家乡鸟类的数目已逐渐有所恢复。
白鹭又飞回来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家乡骆马湖畔一座绿树掩映的村庄里,便陆续有白鹭光临“安营扎寨”,繁衍生息。那里河湖密布,林木葳蕤,岁岁葱绿,白鹭选择这一方“风水宝地”驻足停留,当作周游地球的驿站和休养生息的乐园,实在是“慧眼独具”。只见成群的白鹭或栖息树杈,或巢中孵蛋,或振翅飞翔,或水中觅食……风姿绰约,美丽动人。特别是村头那一片竹林和白杨树,成了白鹭栖息的天堂。树冠之上,点点白鹭千姿百态,雪片般点缀在黄绿的叶片之间,远远望去,像是白色芙蓉花开在枝头,为乡野增添了飒飒生气,更为人们的生活凭添了诸多诗情画意。
家乡人素有爱鸟、护鸟、赏鸟的雅兴,发现白鹭归来如获至宝,真诚地欢迎,认真地款待。政府为此还专门颁布了通告,并指定有关部门专人管理,鹭鸟栖息地的一草一木都不准擅自动用,更不用说鸟巢、鸟蛋、雏鸟和成鸟了,违反者将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和严厉的处罚。
现在,家乡的白鹭越来越多了……
第二篇:白鹭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鹭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白鹭阅读答案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题:
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方框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黑白长短B.长白短黑C.长短白黑D.黑短白长
2.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鹭、朱鹭、苍鹭的描述?(不超过25个字)
3.文章第五小节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何在?为什么?(不超过50个字)
4.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用两个字概括,不少于6个字,不超过10个字,包括10个字)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文章第四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E.文章倒数第二小节说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参考答案:
1.(2分)C
2.(2分)通过比较,形体适宜及其自然美的特点。
3.(2分)不同意。从文中可它真是望哨吗的疑问中可看出。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4.(2分)自然宁静悠然匀称和谐(能概括出意思类似的三个方面即可)
5.(2分)CE(提示:C应为由表及里,E泛指所有的歌,不仅指其他鸟唱的歌)白鹭阅读答案2
白鹭趣话阅读原文: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白鹭趣话阅读题目: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
2、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3、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
白鹭趣话阅读答案:
1、【要点提示】
①白鹭天生丽质;
②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
③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
④白鹭“林栖而水食”;
⑤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
⑥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
2、例一: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郭沫若的《白鹭》,不仅多方位多角度形象地介绍了白鹭美丽的风姿,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例二:引用诗文,可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进一步突出白鹭的特点,同时也增加文章的诗意和雅趣。如引用唐宋诗词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形象地说明了白鹭栖息地的特点,同时也使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3、【要点提示】
①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姿态优雅,可以联想到厦门优美的城市风貌。
②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姿态优美,可以联想到厦门人优雅的气质、闲适的生活态度。
③从白鹭“林栖而水食”,可以联想到厦门是一个滨海城市,厦门人临海而居,与大海感情深厚。
④从白鹭“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义,可以联想到厦门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⑤从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可以联想到厦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篇:《白鹭》教案
白鹭
民族中学王帅
教学目标:
1、仔细品读全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到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作者从常见的动物白鹭身上发现其独特的美,运用多种方法对其美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并讴歌这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论美》这是从人的美谈的,而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等,美是丰富多彩的。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草木林石无不蕴藏着各自独特的美,也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他们的美。于是有了许多咏物和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和散文。
投影杜牧的《白鹭》诗,让学生说出写的是什么鸟,(让学生观察后谈对白鹭的印象。) 师:白鹭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鸟,过去的人们能常常在水塘和田间看到它,因为环境原因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同学们能说说对白鹭的了解吗?(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介绍,后教师投影知识介绍)师说:白鹭因常见而使人忽略了它的美,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郭沫若发现了白鹭身上怎样的美呢。
二、整体感知 :
师:现在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在田间水塘边,专注地朗读散文《白鹭》,要求边读边找出文中作者对白鹭独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几个关键句子,用浪线勾画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感情。(要求学生概括在书上)
师点拨:为什么首尾都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诗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美,“如诗如画”)为什么结尾处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叹。)(注意概括的方法介绍)
描写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抒发对白鹭蕴涵的美的赞美之情。
(老师要注意的是:读文章要3-4分钟,问题1要让学生写出来,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常见——忘却的美——赞美)
三、精读理解:
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赞美常见的白鹭是一首诗,表现白鹭具有诗一般的美处,那么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美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找出了文中描写白鹭美的句子或段落,加以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师:根据我们找出的句段,请同学们来概括作者在这些句段中表现了白鹭哪几个方面的美?
投影展示,请学生根据画面和文字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文字中所表现的美。(生读感受) 老师示范:和谐美(三个字
抓住关键词: 嵌、镜匣)
①外形美(
2、5节)--------能看出的美
②和谐美(6)------------------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③神态美(7 安稳、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④动感美(8活力美
黄昏
乡居)----------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答案灵活不求全一致。老师板书)
师总:白鹭是一种平凡的动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抒写了它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这么多的美。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
师生共读:罗丹语
老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品读全文,感受到了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完成了我们今天的两个任务中的一个。(可以安排学生质疑,主要是第9节的理解)
四、探讨写法
师: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了《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等咏物课文,回忆一下作者在描写海燕、白杨、石榴、马等事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对比、烘托、象征、细腻的描绘等) 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学生可以找出对比、夸张的手法,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本文在描写白鹭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老师引领:出示工笔与写意画各一,指出二者的区别。出示《石榴》描写片段,与之比较,让学生发现本文状物抒情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师生朗读全文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描写自然界常见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现其独特的美。
2、恰当运用作者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读课本上《散文家谈散文》。了解作者的观点。
板书
常见
被人忘却的 美
赞美 白鹭
诗
(散文诗)
韵
外形美
在 和谐美
骨 神态美
子 动感美
里
平凡
独特的感受
独特的认识
教学反思:美是客观存在的,美的表现形式也是 多样的。因此,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优美的文字去描绘美。
第四篇:白鹭阅读题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 修养。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年级白鹭阅读题答案 ,欢迎阅读。
《白鹭》阅读答案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参考答案:
1.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统领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2.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 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就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4. 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适宜;恬淡、悠然的内心。
5. 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答:可以理解为乡居的生活中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了生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具有生命活力。
6. 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答: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创作风格。
7. 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答: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黄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第五篇:白鹭教学设计
《白 鹭》教学设计
―――南阳市鸭河工区皇路店镇中 李刚生
教学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给红色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喙( ) 镜xiá( )
kēng qiāng( )
suō( )毛 清澄( ) shì( )好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
(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 “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些,太不寻常.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
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 (1)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空间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3)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反“望哨”一词用在白鹭上,是把它拟人化了。可是作者却提了一个问题:白鹭真的在“望哨”吗?并不作回答,留给咱们想像。 (4)晚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七、自学指导(二) : 合作探究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实质在歌颂什么? 答: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相互交流一下。
①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多少次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他们,那些默默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多少次人流穿梭的街巷里,看到汗水和着灰尘流淌,那么闪烁晶莹。料峭的寒风里,马路上早出现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他们干着平凡的事情,可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和高尚啊!
②教师,园丁――崇高的称号,枝头绽放的鲜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老师整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禾苗茁壮成长。
八、当堂训练: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巧”体现在:①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②它的存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
①别人认为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②白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③白鹭不会唱歌,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从文中看,作者认为白鹭在望哨吗?为什么?
作者不这样认为。因为“望哨”给人紧张的、“不是安稳”的感觉;而作者却感受到的是白鹭的悠然,这是一种诗意美。
九、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十、布置作业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歌颂身边被人忽略了的美。<注意:不能以话题为题目> 十
一、板书:
16 白鹭
郭沫若
美
精巧的诗
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相关文章:
XX镇团委工作报告01-19
知音三万行活动小记01-19
202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01-19
2024年造价工程师考试重要公式概括总结01-19
2024年度庆阳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考试题(B卷)答案01-19
2024年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01-19
2024年度水利工作会议主持词01-19
领导用人与激励艺术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