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个案研究 ——以青海省L中学民汉合班四名学生为例
摘要: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的状况既关系到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关涉到我国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关切到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由于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民族文化环境中,致使他们在民汉合校的学校中遇到不少学习困难,学习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因而,关注民汉合班少数民族初中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既是学生融入学校和社会的需要,也是民族教育发展的要求。本研究深入L中学,选取四名学习适应不良的民汉合班少数民族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学习态度适应、学习习惯适应、学习方法适应和学习环境适应四个方面全面剖析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的现状。调研发现,学习适应不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点:学习态度适应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对待课程和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对学习环境适应意识不强;学习习惯适应方面,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还未形成、学生作业质量有待提升;学习方法适应方面,学生学习缺少计划、学生未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学生答题技巧欠缺;学习环境适应方面,学生家长监管不到位、学生校园人际关系不佳。根据现代社会生态理论,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实证反映出来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对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微观层面而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高、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就中观层面而言,学校教学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教师的教育观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家庭结构异化、家长思想觉悟低、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家长教育观念功利化;就宏观层面而言,传统思想的熏陶、网络媒介的不良影响。针对上述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和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如下改善对策:微观层面,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提高自制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中观层面,学校要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学校完善家校沟通合作、做好学生心理关怀与辅导,学校改善管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家长加强与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宏观层面,政府加强教育重要性宣传、强化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学术界应丰富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的对策研究。总而言之,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问题必须通过微观层面的学生、中观层面的学校和家庭及宏观层面的社会多方综合治理才能得到有效改善,才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才能为学校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提供思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融入学校和社会,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局面。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个案研究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
(一)学习态度适应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2.学生对待课程和教师不够重视
3.学生对学习环境适应意识不强
(二)学习习惯适应
1.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还未形成
2.学生作业质量有待提升
(三)学习方法适应
1.学生学习缺少计划
2.学生未掌握有效学习方法
3.学生答题技巧欠缺
(四)学习环境适应
1.学生家长监管不到位
2.学生校园人际关系不佳
三、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微观层面: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3.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高
4.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
(二)中观层面:学校和家庭因素
1.学校教学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
2.教师的教育观固化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4.家庭结构异化
5.家长思想觉悟低
6.家长文化程度有限
7.家长教育观念功利化
(三)宏观层面:社会因素
1.传统思想的熏陶
2.网络媒介的不良影响
四、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改进对策
(一)微观层面
1.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2.学生提高自制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中观层面
1.学校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2.学校完善家校沟通合作、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3.学校改善管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4.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5.家长加强与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三)宏观层面
1.政府加强教育重要性宣传、强化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2.学术界丰富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适应的对策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文章:
和谐环境高校体育教育02-18
追求和谐幸福的教育02-18
基于和谐理念的道德教育论文02-18
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02-18
音乐的诗歌创新02-18
和谐教育的价值追求02-18
面向和谐教育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02-18
和谐教育功能02-18
和谐环境高校体育教育论文提纲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