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造(精选七篇)
全面改造 篇1
关键词:锅炉给水泵,改造,节能效果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大型煤化工装置, 年生产30万t合成氨、20万t甲醇、15万t二甲醚项目。由次高压给水泵为煤气化装置提供锅炉给水, 装置设计能力为8.0MPa、144t/h。原配置为流量155m3/h、压力7.88MPa的两台泵 (1开1备) , 但在实际运行中单台泵运行只能满足煤气化装置60%的负荷, 生产效率较低, 而两台泵并联运行成本很高。为保证煤化工装置能“安、稳、长、满、优”地连续运行, 决定对该泵进行技术改造。
一、泵参数及运行情况
1. 改造前泵的性能参数见表1。
2. 运行及维修情况
改造前该泵单台运行流量约96m3/h、出口压力6.95MPa, 远远低于该泵的设计能力, 需运行两台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成本高。而且煤化工装置在初始开车时用水量约10m3/h, 而回流管设计为直径32mm管道, 造成该泵初始开车时超过10h长期憋压运行 (见图1“红色”泵性能曲线图) 。引起泵的振动超标高达180μm/s、轴承寿命缩短、口环间隙磨损增大、出口温度上升气化、平衡盘磨损等问题, 导致泵的效率下降, 故障多发, 影响生产。
经统计该两台泵运行3年共检修12次, 平均每季度停车检修1次, 其中更换轴承多达9次, 更换机封为7次, 其他原因检修2次, 共产生维修及备件费为50余万元。
二、改造实施情况
1. 改变泵的性能参数
提高泵的扬程、流量和轴功率, 详细参数见表2。
2. 调整泵设计参数介质温度及对应密度的取值
改造前DG型泵为节段式多级离心泵, 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液体, 其设计允许介质温度为≤105℃。而实际运行工况的进口温度为158℃ (常温水密度ρ=1 000kg/m3) , 当介质温度为T=158℃时, 密度ρ=909.3kg/m3 (泵选型流量应为165m3/h) , 原设计泵流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 对泵的压力水头和轴功率都有影响。
3. 严格控制泵过流部位的间隙要求
改造前泵叶轮与密封环间隙较大, 叶轮直径为250mm, 最大允许直径间隙为1.5~2.5mm。加上转子其他部位的跳动允许值偏大 (表3) 。使得泵的机械损失和水力损失较大, 导致效率降低。
mm
改造后采用的DFJG型泵为两端支承卧式多级离心泵, 采用中心线支承方式。且严格控制各部位间隙, 泵体密封环与叶轮密封环间隙为0.5~0.58mm, 导叶套与轮毂密封环间隙为0.5~0.605mm, 且平衡套与平衡鼓盘的间隙为0.5~0.565mm。
4. 提高转子各部位加工精度等级
叶轮口环处对内孔的不同心度允差0.03mm, 端面对内孔跳动允差0.015mm。且转子静平衡试验许用不平衡力矩为1.8N·mm (1.32g) ;转子动平衡允许残余不平衡量 (ε) 8.01×10-3mm, 实际测试结果最大为4.55×10-3mm。
5. 改变最小回流控制方式
改造前设计采用直径32mm管道加双截止阀控制回流, 此结构回流管偏小且双截止阀阻力较大, 造成泵憋压运行。
改造后该泵出口安装最小回流阀 (自动再循环控制阀) , 有效保证泵在最小流量60m3/h时长期稳定运行, 为该泵提供最经济、最可靠的保护, 能使泵在低负荷运行时有小流量介质再循环, 保证泵的最小流量, 维持泵的稳定运行, 并具有止回功能, 防止介质倒流 (图2) 。
6. 改变联轴器的连接方式
改造前泵联轴器为刚性凸缘联轴器, 对中要求高, 易引起振动偏大。
改造后选用带间隔轴的金属叠片挠性联轴器 (图3) , 它具有补偿不对中能力和缓振性能, 使得泵运行平稳。
7. 改变机械密封结构及冷却方式
改造前采用双端面集装式机械密封, 外置工艺水冷却。这样, 机封结构复杂且备件贵, 冷却水进入泵内会污染锅炉给水。
改造后采用单端面机械密封, 引用锅炉给水经换热器冷却后返回作机封冷却水, 有效的保证了锅炉给水不受污染 (图4、5) 。
三、改造前后效果及节能比较
1. 改造前两台泵10天运行数据统计 (表4)
当负荷工况不变时, 运行10天向煤气化装置输送合格锅炉水39 563.7t, 耗电量209 189k W·h。其中, 每小时耗电量871.62k W·h, 平均输送锅炉水164.85t/h。平均每6个月检修1次, 维修及消耗备件材料约为5万元。
2. 改造后单台泵10天运行数据统计 (表5)
在相同工况下, 运行10天, 向煤气化装置输送合格锅炉水39 492.06t, 耗电量为132 123k W·h, 每小时耗电量为550.51k W·h, 平均输送锅炉水164.55t/h。
3. 泵改造前后性能曲线图比较
如图1所示:当流量Q=150m3/h、扬程H2大于H1, 轴功率与泵效很接近;当流量Q=180m3/h、扬程H2明显大于H1, 轴功率与泵效则是改造后优于改造前。再加上改造前泵的参数选择、加工精度等方面的影响, 造成泵实际运行参数明显低于设计参数。且改造后泵正常给水流量可达187m3/h, 轴承振值一直稳定在11μm左右、轴承温度为45℃左右, 该泵运行工况稳定良好。
四、结论
中山旧厂房全面改造实施细则试行 篇2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规范旧厂房的全面改造活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旧厂房”是指城镇建成区内,在国有或集体土地上建成较早、结构简易,用作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用房和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施,以及工业物资存储用房等。旧厂房用地主要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第三条 旧厂房改造遵循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原则,强化政策引导激励,优化产业配套环境,保障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合理保护利用历史工业遗迹。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四条 旧厂房改造的实施方式包括权利人自行改造和政府主导改造两种,并以权利人自行改造为主。
权利人自行改造,包括土地权利人(含集体经济组织)对自身用地进行改造;通过签订搬迁补偿协议(或合作协议),或者收购过户、作价入股将房地产权益转移到单一主体后由其实
第八条 对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复垦区的旧厂房用地,改造为工业用途的,经省批准使用省“周转规模”后予以优先保障。
第三章 改造类型与相应政策
第九条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用地的规划用途,改造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保留为工业用途(简称“工改工”);
(二)改变为商业用途(简称“工改商”);
(三)改变为住宅用途(简称“工改住”)。
第十条 “工改工”改造项目,土地权利人自行实施改造,可享受以下鼓励政策:
(一)用地超过10亩及以上、建筑容积率达1.5及以上的,在竣工验收后,对项目总建筑面积按100元/平方米标准,由市财政通过镇区对实施主体(土地使用权人或承租人)进行奖励。对改造后用于兴办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的,经市经信部门出具认定意见,奖励标准再提高20%。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具体操作指引由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二)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按规定可分别按照容积率不大于6.0、4.0、3.0进行开发建设,对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的,不计收土地出让金。
(三)项目竣工验收后,允许土地使用权人按工业用地最高使用年限(50年)进行变更出让终止日期,按规定补缴土地
织制定包含交易条件、合作协议(文本)等内容的公开交易方案,经集体经济组织表决同意后,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选定。
(九)对面积达到10亩及以上,且2009年12月31日之前影像图上盖建筑物投影面积及现状上盖建筑物基底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均不小于30%(“三地”除外)的,未完善用地手续(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权利人,可通过对旧厂房用地进行全面改造,完善历史用地征收手续,并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按规定缴交土地出让金后,办理不动产权(土地使用权)证手续。
(十)对厂房建设年代较新,结构完好,因产能需要,在符合规划、建筑规范和满足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企业对原用地局部加建的,可按《中山市“三旧”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第三十七条规定给予财政奖励。
第十一条 “工改商”改造项目,鼓励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交由政府公开出让后享受土地收益补偿;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由土地使用权人申办改变土地用途手续后自行改造。
(一)鼓励将工业用地(含仓储用地)交由政府主导改造,享受土地收益补偿,具体如下:
1.由土地权利人向镇区政府提交申请,镇区报市政府批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和房屋按不动产权证载明用途的市场评估价补偿原土地权利人。
偿移交政府公益性用地或公益性建筑面积。
对“工改商”自行改造且达到连片改造标准(100亩)的,可参照《中山市“三旧”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按计容建筑面积的20%配置住宅建筑面积,但应通过编制改造单元规划、经批准并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后方可实施。
(三)改造为商业用途的,同等适用第十条第(八)
(九)项规定,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和未完善用地手续(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权利人,通过“三旧”改造和协议出让方式,办理不动产权(土地使用权)证手续。但应按《中山市“三旧”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无偿移交政府公益性用地或公益性建筑面积。
对集体经济组织将其集体建设用地通过自愿申请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交由政府组织公开出让的,可参照上述第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标准取得土地收益补偿。
(四)对厂房建设年代较新,结构完好,已取得不动产权证的旧厂房,在符合规划、建筑规范和满足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局部改造后可按《中山市“三旧”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于高科技等领域的服务业,享受按工业用途使用5年的过渡期政策,期满后经批准可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二条 “工改住”改造项目,鼓励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交由政府公开出让后参照第十一条第(一)项政策享受土地收益补偿。
第十五条 各镇区应加强动态跟踪,督促项目按时动工建设,并定期向市“三旧”办报送有关进展情况。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镇区根据本细则,应结合自身财力制定出台相关配套鼓励政策措施和操作规范。
第十七条
本细则由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8 年
月
全面改造 篇3
自筹经费5亿元,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按照《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2014年度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妈湾电厂3号机组低氮燃烧器改造需于2014年底完成,这也是深圳市民生实事工程,一直受到市民关注。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深圳市政府及深圳市人居委的具体指导下,深圳能源集团和妈湾电厂积极筹划,利用3号机组大修机会实施了改造,妈湾人冒着暴雨、酷热天气,在场地狭窄、改造部件体积大、施工难度高等不利条件下,精心组织、严控质量,历时73天,提前完成了改造任务。
妈湾公司降氮脱硝工程包括6台机组低氮燃烧器改造和烟气SCR脱硝技术改造,公司为此自筹资金5亿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全部改造完成后,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排放限值,也优于最严的国家排放标准。
环保利民工程持续推进
电厂降氮脱硝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环保工程。2009年3月,妈湾电厂率先在国内采用双尺度低氮燃烧技术实施了1号机组锅炉燃烧器改造,成为国内第一台通过技术改造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至300mg/m3和降氮效率达到50%以上的机组,获得了国家环保部及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妈湾电厂低氮燃烧技术不仅获得了2011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而且成为电厂降氮脱硝首先技术,目前已在国内260余台锅炉上得到推广应用。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妈湾电厂又利用机组大修机会完成了4台机组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实施烟气SCR脱硝技术改造。2012年3月20日至 2013年6月26日,仅仅15个月时间,妈湾电厂就完成了6台机组的SCR脱硝改造,其中2号机组工期仅用时140天,创国内300MW机组脱硝改造工程最短工期记录。
“妈湾电厂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6台机组SCR脱硝工程,非常不容易,希望继续做好运行维护工作,为广东省大气环保治理做出贡献”。对于工程的改造,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大气处处长陈文涛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3年妈湾电厂全年脱硝投运率达97.2%,脱硝效率80.9%,氮氧化物年平均排放浓度78 mg/m3,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益。“现在空气明显好多了,电厂改造确实见到了实效。”2013年12月7日,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和广大市民代表走进妈湾电厂,实地参观了降氮脱硝改造工程,对改造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电厂优美的环境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效清洁电力供应,创造绿色能源新生活
长期以来,妈湾电厂秉承能源集团“安全至上、成本领先、效益为本、环境友好”的经营理念,实施“责任能源、实力能源、环保能源、和谐能源”的方针,打造国内环保示范电厂。电厂连续8年获得广东省“环保诚信企业”、双获深圳市“鹏城减废卓越企业”、广东省“节能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环境保护方面,妈湾电厂大力采用新技术,于1999年3月投入国内第一台烟气海水脱硫系统并在2007年底完成6台机组脱硫改造,2013年完成取消脱硫旁路工作。妈湾电厂作为本地重要的电源支撑,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电网尤其是深圳西部重负荷片区的供电安全,作为高效燃煤电厂,提供了比外送电力更经济的电力供应,真正做到了供电安全可靠、经济节能和高效环保的有效结合。
全面改造 篇4
2015 年12 月11 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文号为“环发[2015]164 号”的《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 (下称《方案》) , 要求全国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要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 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 (以下简称克/千瓦时) , 到2020 年, 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 克/ 千瓦时。各地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推动企业进行限期治理, 一厂一策, 逐一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做到稳定达标, 改造机组容量约1.1 亿千瓦。并落实电价补贴政策, 对达到排放水平的燃煤发电机组, 按照《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5〕2835 号) 要求, 给予电价补贴。
《方案》对于发电量也给予奖励。综合考虑煤电机组排放和能效水平, 适当增加超低排放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 原则上奖励200小时左右, 具体数量由各地确定。落实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要求, 将达到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列为二类优先发电机组予以保障。还要求落实排污费激励政策, 督促各地在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不低于每当量1.2元) 同时, 对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50%以上的, 切实落实减半征收排污费政策, 激励企业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
全面改造 篇5
今年以来,自强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着力动员部署精密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工程质量精品化,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危改户开工1523户,主体竣工512户,入住279户,做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抓科学谋划,安排部署在精密化上下功夫。一是调研规划细密。做到访民问需、访能问计、访贫问苦,建立健全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信息库,实行一户一档。通过协调会、评议会、听证会反复征求意见,制定了《自强乡农村危房改造十二五规划》。二是动员部署周密。实行四卡制度,签订责任卡、联系卡、协议卡、明白卡,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户。
2、抓规范管理,项目推进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一是对象核定精确。实行贫困户、贫困村、重点对象先行,确保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对象住上最基本的安居房。二是工作调度精心。健全完善调控、协作、扶助三个平台,加大对建房户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度。目前,各乡镇广泛开展爱心活动,已募集资金60多万元。三是质量管理精细。把好设计关、材料关、施工关,定期巡查工程质量情况,确保建房户住上放心房。
3、抓特色特点,工程建设在精品化上下功夫。一是创新观念抓品质。农村危房改造在重点保安居的基础上力求与
全面改造 篇6
新华网济南近日, 山东省财政厅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的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改造“1127工程”基本完成, 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将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为整体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从2005年底开始, 山东省全面实施“360工程”, 先后投入近4亿元, 基本完成对全省36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改造升级,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乡镇中心卫生院在医疗用房、设备配置和培养技术骨干等方面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 山东省财政又安排资金启动实施了“1127工程”, 对全省其余条件较差的1127所乡镇卫生院进行全面改造。
全面改造 篇7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危房改造
笔者于2015年8月随调研组一同前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丘北县曰者镇出水寨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调研,实地走访了该村12个屯,获取了第一手的调研资料。该村地处大山深处,石漠化现象严重,生态脆弱,民族成分较多。
一、危房的表现及特点
(一)危房普遍存在,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
出水寨村下属各自然村危房现象普遍,每个自然村中均有危房存在。具体来说,房屋墙壁倾斜、墙体出现裂缝、房屋漏雨透风等问题较多。大多数危房建筑材料简易,几乎是就地取材。石头砌成墙墩上面覆盖未经烧制的土砖,或者直接是土墙,屋顶铺一层瓦片,是当地危房普遍的形态。这种房子在屋中可以看到屋顶透光,每逢下雨就会造成“外面下大雨,屋中下小雨”的状况。有些房屋墙体用木板拼接而成,无法防风御寒。
(二)居住条件差距较大,危房与较好的自建房并存。
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观念的不同,经常会看到同一个自然村存在居住条件差距较大的状况。在同一自然村中,有的人家外出打工,赚钱之后回家修建新房,一般在房屋形式上更加洋气,房屋质量上也更好。当地外出打工者喜欢修建二到三层小洋楼,房间宽敞且房间较多。当地传统建筑一般为两层土木结构或者石木结构的两层传统民居,与打工者所建洋房形成较为鲜明对比。
(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房资金占收入比较大,建房资金缺口较大。
出水寨村所处位置,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区。该片区是全国14个片区中扶贫对象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所辖县数最多、民族自治县最多的片区,扶贫任务艰巨,难度巨大。
(四)地处山区且石漠化严重,建房难度较大。
出水寨村石漠化现象十分突出。据当地村民介绍,石漠化是由于村民大量砍伐山林树木所致。所砍伐树木既拿来建房,也拿来当柴烧,久而久之,形成了石漠化的严重后果。而石漠化也给当地村民建造房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主要是选址困难,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山高坡陡,平地较少,地基较难打牢。
(五)人畜混居普遍存在,卫生条件较差。
出水寨村群众饲养的主要牲畜是鸡牛羊猪,部分群众养了马,人畜混居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养牛羊的群众,家中必然是人畜混居。一般群众的家中就是将牲畜关在厅堂的一侧房屋。据当地村委干部介绍,牛羊是群众最重要的财产,一般群众都认为,只有将牛羊关在自家屋里面,才感到安全。实际上,没有多余资金修建羊圈牛圈才是主要原因。目前也已经有些群众在住房的旁边新建了羊圈牛圈,实现了人畜分居,但大多数的情况依然是人畜混居,这也带来健康隐患的问题。
二、危房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生态条件恶劣。
出水寨村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平地较少,石漠化严重。可以说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无法保持,人居环境较差,人地矛盾较为突出。这些现实存在的自然条件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出水寨村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
(二)思想观念保守。
由于出水寨村地处落后山区,长期与外界封闭隔离,百姓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造成了当地群众生活习惯上不太重视房屋质量和卫生状况多,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保守,加上受中国人长期以来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许多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安于现状不愿意作出改变。
(三)经济能力有限。
出水寨经济方式单一,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且不成规模。由于石漠化严重,农作物出产率较低。三七、半夏、万寿菊、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种植面积有限。养殖业也主要以家庭或者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家庭为单位,养殖数量少,无法形成产业优势。再加上山路泥泞崎岖,进出都有困难乃至危险,外地商家不愿进山来收购,本地农户出山贩卖也比较困难。这也造成出水寨的群众在重建或翻新住房这方面可以承担的支出非常有限。
(四)国家补贴较为有限。
按国家对民居危房鉴定标准和改造的相关经济援助办法,根据危房等级不同,国家对百姓给予不同级别的补贴,但仍另需百姓自己承担一部分。2012年户均补贴达到了7,500元。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省份之一,云南自2003年起就启动了以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为重点的扶贫安居工程,随后又相继实施了民居地震安全、游牧民定居、易地扶贫搬迁等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补助仍然较为有限,对生活在连片特困地区的群众来讲,依然是杯水车薪。住房翻新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而当地群众也多无力承担。
三、解决危房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自然环境。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仅仅是危房改造、住房翻新。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石漠化导致的种种问题并不会就此消失。因此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环境的问题。只有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某些地区还需要封山育林,才能彻底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不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种种问题。另外。要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契机,在改造实施过程中同时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如水网铺设、公路建设等配套工程等。
(二)改变思想观念。
一方面要保证学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初中学习,保证其完成义务阶段的教育。鼓励家长继续支持子女完成高中乃至大学的教育。对结束义务教育阶段外出打工的人员,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村民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牛羊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教育。
(三)提高经济能力。
经济条件是影响危房改造的重要因素。针对出水寨村已经形成的三七、半夏、烟叶、万寿菊等种植传统以及牛羊养殖的传统,地方政府都应予鼓励和支持。动员尽可能多的群众加入进来,使其形成产业规模,吸引外商进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加出水寨村群众的实际收入。提高经济能力,才能彻底根除危房存在的基础。
(四)增加国家补贴。
建议中央继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方面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投入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加大直接财政补助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机制,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农户农村危房改造的贷款。引导各地建立和完善以中央补助资金为引导,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政府贴息贷款、社会捐助援助、农民自筹等组成的农村危房改造筹资体系。经济刺激在民族地区危房改造中已经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经济的确困难的必须采取政府兜底。
四、结语
危房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历史上古已有之,长期以来之所以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主要是生态和经济双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危房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加强外来援助,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村民自身致富水平的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整合资源、集中解决民族地区危房问题,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高宜程.我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基本政策和主要做法[J].小城镇建设,2012,12:81~83,97
[2]云南农村危房五年减半改造后农村民房基本经受住地震检验[J].老区建设,2013,19:6~7
[3]高宜程.农村危房改造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J].小城镇建设,2013,1:92~98
相关文章:
全面改革02-17
家电策划活动总结02-17
高一化学其中考试试题02-17
电子厂新员工转正工作总结02-17
目标的英语作文范文02-17
全面发展02-17
全面风险02-17
全面建设02-17
全面质量02-17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论文题目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