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午睡安全制度

关键词: 危险物品 午睡 幼儿 管理制度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午睡安全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幼儿园午睡安全制度

幼儿园幼儿午睡安全管理制度

禹居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午睡安全管理制度

1.幼儿午睡期间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如蒙头睡觉、憋气、玩危险物品进入口腔、鼻腔、耳朵等部位;上 、下床及在床上玩的危险,衣服缠着幼儿的脖子、手脖等部位等等有关给幼儿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险事故,都属于教师安全责任职责范围之内。

2.幼儿午睡时间12:40--2:20(冬天),12:40--3:00(夏天),午睡安全责任由保育员老师负责。

3.幼儿午睡期间,教师要每隔半小时对幼儿细致观察,看有无异常,并做好记录。

4.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要高度负责,严禁幼儿在床上乱蹦乱跳,要培养幼儿安静入睡的好习惯。

5.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须培养幼儿脱鞋、脱外衣、穿外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

6.保育班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幼儿午睡值班记录情况表。

第二篇:幼儿园午睡室安全管理制度4篇

篇一

1.午睡带班教师在幼儿午睡时不得离岗、聊天、接电话。

2.不大声训斥不入睡的幼儿,睡前可讲一些午安故事,对难以入睡的幼儿要多陪他一会。

3.幼儿睡眠时当班教师应15分钟巡视一次,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及时帮助幼儿盖好被子,以免着凉;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睡眠姿势,切忌蒙头睡、俯卧睡,以免发生危险。

4.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如发热、剧烈咳嗽、流鼻血、腹泻、呕吐、梦哭要立即采取措施、注意观察并及时通知保健老师。对患有哮喘的幼儿要注意特别护理,严重者劝其回家午睡。

5.对于班中体弱、服药、容易出汗的幼儿要特别关注。

6.午睡时必须脱掉外裤、外衣,根据季节和气温穿适当的衣裤入睡,把脱下的衣裤折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并且不要将外衣外裤当枕头。

7.教师要密切注意幼儿上下床的安全。

8.对于女孩的发卡等在入睡前由教师统一集中在教师处。

9.幼儿午睡时间为12:30以后,起床时间为14:50,教师帮助幼儿入睡、起床,帮助指导幼儿迅速有序穿脱衣裤和鞋子。

10.对本班幼儿午睡情况做好记录,注意发现并消除午睡时的安全隐患。

11、教师守睡时违反以上制度,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教师自行负责。

本制度自签订之日起有效,且长期有效。

教师签字:xxx

xx镇幼儿园

20xx年xx月xx日

篇二

1、午睡带班老师在幼儿睡眠时不得离岗、睡觉、聊天、干私事、长时间接电话发短信等,不能坐在幼儿床上。

2、值班老师不大声训斥不入睡的幼儿,睡前可讲一些午安故事帮助幼儿入睡,对难入睡的幼儿要多陪她一会,抚摸她的头脸,让其入睡。

3、幼儿睡眠时值班老师经常巡视幼儿,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及睡眠情况,及时帮助幼儿盖好被子,以免着凉;及时发现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切记让幼儿抱头睡觉,以免发生危险。

4、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如发热、剧烈咳嗽、流鼻血、腹泻呕吐等要立即采取措施、注意观察并及时通知家长或保健老师。对患有哮喘的幼儿要特别护理,严重者劝其回家睡觉。

5、午睡时必须脱掉外衣、外裤,把他们放在固定的地方,并且不要用外衣、外裤、当枕头。

6、老师要密切注意幼儿上下床的安全。

7、幼儿午睡时间为12:00以后,午睡起床时间为14:30,教师按时帮幼儿入睡起床,帮助和指导幼儿有次序穿、脱衣服,外裤和鞋子。

8、午睡后,一名老师负责组织幼儿活动,另一名老师及时整理好铺盖。

xx幼儿园

篇三

一、午睡时间:

12:00-14:30

二、值班教师要一步不离的坚守寝室,不得做与看睡无关的事情,且关注幼儿午睡的全过程。

三、值班教师应提醒幼儿睡前入厕以免尿床现象的出现;提醒幼儿进入睡室后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并在幼儿午睡前,引导幼儿脱鞋、脱外衣、严禁幼儿穿外衣外裤上床午睡。

四、值班教师在幼儿上床前检查幼儿口袋里有没有危险品,避免午睡过程中玩危险物品进入口腔、鼻腔、耳朵等部位

五、午睡的前半小时要不间断的巡视,要能保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到达发生意外的幼儿处,保证无论哪位幼儿发生突发情况都能及时发现。

六、幼儿午睡半小时后,教师要每隔10—15分钟巡视一次,对幼儿细致观察,看有无异;帮助幼儿盖好被子,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姿。

七、教师在幼儿午睡期间要高度负责,严禁幼儿在床上乱蹦乱跳,要培养幼儿安静入睡的好习惯。教师要用暗示的方法、悄悄话的形式或爱抚的手段鼓励幼儿安静入睡,造成一种安谧的午睡局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休息,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下午的各项活动中去。

八、起床后要引导幼儿及时穿衣服,以防止感冒;同时要提醒孩子不反穿鞋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四

1.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必须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年龄越小需要睡眠时间越多。幼儿一昼夜总的睡眠时间是:3-4岁需要12-13小时,5-6睡需要11-12小时。寄宿制或全日制幼儿园中午一般安排2-2.5小时午睡。

2.下午班教师要认真与上午班老师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接(交接班记录),清点人数,了解幼儿特殊情况,对生病、二倍体药幼儿多加照顾,对行为或情绪反常的幼儿要及时询问有何不适,给予相应处理。

3.幼儿睡前教师和保育员进行午检,仔细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小棒、玻璃、扣子、硬币以及有尖角的刀刃的东西,以免责任幼儿或宗族鼻内、,吞入气管或肺内。

4.午检、入厕后, 老师和保育员组织幼儿有秩序地上床,避免幼儿之间打闹、推搡,发生意外。

5.幼儿午睡期间,老师和保育员要每隔20分钟全面检查一次,为幼儿盖被子、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姿等;对预先知道的病儿要将其床位安排在明显位置,便于照顾;对午照顾;对午睡中有异常表现的幼儿(如脸色发青、呼吸急促、躁动不安等)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不得延误病情。

6.夏季午睡时,寝室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冬季午睡时,要有良好的取暖设备,温度保持在18℃左右;要让幼儿脱掉外套睡,教师和保育员不得嫌麻烦,避免幼儿感冒。

7.对午睡期间入厕幼儿,教师和保育员要及时协助上下床,不得让幼儿自己下床,以免摔伤。

8.寝室和卫生间不一体的幼儿园,午睡期间不允许幼儿独自到寝室外厕所进行大、小便,应很差安排在室内小便或由教师陪同去,以免冬季着凉、丢失孩子或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9.看护午睡期间 ,教师和保育员不许睡觉,不许离开寝室,不许做与午睡无关的任何事情,避免幼儿自行上下床发生意外。

10.午睡期间幼儿园要有值班领导,并开通对外电话,能及时呼叫120等,一旦有险情,教师或保育员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值班领导并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11.午睡起床时,保育员和教师要照顾好幼儿起床,指导帮助穿好鞋袜,认真检查幼儿穿戴,发现有 穿错鞋或扣错纽扣的及时帮幼儿整理好。

12.午睡起床后,教师要再一次清点人数,对幼儿的异常情况要特别交代,防止发生意外,然后按要求整理好被褥。

13.班主任和保育员要经常检查幼儿小床失手、梯子是否牢固,电器等设施设备是否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维修或更换,对内幼儿能触摸到的插座或灯具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三篇:幼儿园午睡管理制度

一、做好睡前午检工作,认真清点人数,了解幼儿身体、精神状况,特别是女孩子的发卡、皮筋等物品要集中放置,防止幼儿口含异物入睡。

二、午睡时要注意适度开窗通风,值班教师要保持寝室的干净、通风、无臭气、霉味。

三、严格贯彻午睡巡视制度,幼儿午睡时值班教师全程看护,做到“一听”、“二看”、“三摸”、“四做”:“一听”是听听幼儿的呼吸是否正常;“二看”就是看看幼儿的神态,并纠正幼儿的不良睡姿,严密注视幼儿的举动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摸”就是摸摸幼儿的额头的温度;“四做”就是对个别踢被子的孩子要亲自为其盖好。

四、特殊幼儿特别关注,生病及体弱幼儿午睡时多留意幼儿体征,并提醒按时起床。

五、如果孩子胃口好,吃多了,或者孩子饭后入睡有些困难,教师千万千万不要强迫孩子立即入睡!!!允许他们在老师身边叠纸、看图书等,食物消化一会儿身体舒服了情绪也培养的差不多,入睡也就容易了。

六、要对晚睡早起,中午不想睡觉,精力还特充沛的幼儿,把孩子午睡时间推迟几分钟,允许他们在老师身边叠纸、看图书、玩玩具等,让兴奋神经系统慢慢安静下来,使周围安静的气氛勾起他的睡意,自然也就睡了。

七、值班教师要保持寝室午睡时的安静,不能擅自串班、离岗、接听电话、玩手机、睡觉、凑堆聊天,不做与幼儿午睡无关的事情。

八、幼儿午睡期间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如蒙头睡觉、憋气、玩危险物品进入口腔、鼻腔、耳朵等部位;上床和下床玩耍、衣服、枕巾缠着给幼儿造成人身安全危险事故,都属于值班教师的安全责任。

九、值班教师认真填写幼儿午睡记录情况表,加强巡视,注意发现并消除午睡时的安全隐患,坚决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第四篇:幼儿园午睡交接班制度

一、为保证午睡的顺利进行,上午班和下午班的老师必须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接记录本。

二、当班老师应及时认真完成当班的各项任务,并对幼儿的健康等情况做好记录。对当班时所发生的问题妥善处理。

三、上午班和下午班的老师 要互相沟通,配合一致地向幼儿进行午睡,及时交换情况,研究解决的办法。

四、要求交班老师排队清点人数,认真填写交班记录,接班老师认真检查每一个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人数与交班记录相符,方可签上自己的名字,谁签名谁负责;如接班人未签名,发生事故由交班人负责,交班人应要求接班人在核对完人数、检查幼儿身体后签名方可离岗。

五、交班记录内容如下:

(一)幼儿基本情况如:人数、情绪及健康状况、带药及服药(药的名称、剂量由家长填写)情况及对体弱儿照顾等。

(二)故发生(包括小伤、破皮情况)。

六、如因交接手续不清引起的事故,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七、无论任何情况,交接班程序不能简化,交接班记录不能漏写或补写。

八、交接班记录本每学期末上交存档,平时要随时抽查。

第五篇:幼儿园午睡安全预案

星月幼儿园幼儿午睡突发安全事件 应急处理预案

午睡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为防范幼儿午睡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午睡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园实际出发,特制定此应急处理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午睡事故是指幼儿在园午睡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幼儿在午睡时摔伤,异物进入口腔、鼻腔,突发非传染性疾病等事故。

二、预防措施

1、组织幼儿午睡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衣着,以及手、口、鼻等处是否有异物,将可能对幼儿身体产生危害的物品清除,将女孩的发卡等小物品进行统一保管。

2、值班老师在幼儿午睡期间不断巡视幼儿的睡资、睡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保健室、园长室汇报并及时采取措施。

3、在幼儿穿脱衣时随时关注幼儿所在位子,防止幼儿在穿脱衣时摔伤。

三、组织机构

组长:赵英 副组长:赵霞

保健医生:余涛 成员: 蒋玲 保安及当事老师 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一旦发生事故,由安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由园长赵英担任总指挥,园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赶到现场的,由赵霞担任临时指挥。

四、事件处理步骤

1、一旦发生幼儿在园午睡事故,值班老师和本班老师作为幼儿安全第一责任人及时做好应急抢救,全力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同时报告保健老师、园安全防治小组成员、园领导。

2、保健老师对事故的情况作出判断,并作出应急处理,如事故情况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救护电话,及时将受伤的幼儿送到医院抢救、治疗。

3、园长和相关负责人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解决事故,使幼儿得到及时救护。

4、在进行救护的同时,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共同救治。

五、突发事件症状及其处理方法

(一)鼻腔异物

幼儿园午休时,常有一些睡眠比较困难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把小纸团、被子里的棉花,小珠子、豆粒、果核等东西放到鼻孔里。时间长了就会引起鼻塞发炎。 预防及处理:

1.检查。上床前逐一检查孩子是否因为“好玩”而携带了以上物品,教育孩子懂得把这些物品放入鼻腔会引发危险。 2.加强巡视。年幼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睡不着时,被子里的棉花、枕巾上的线头都会成为玩具。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就会避免危险发生。

3.若发现孩子将异物塞进鼻孔,可当即嘱孩子用手按紧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象卫生纸、棉花之类比较表浅时也可以用镊子夹出,但是如果是圆形的 小珠子、豆类,镊子夹不住异物,却会使其越陷越深,还有可能会落入气管引发危险,这时必须到医院用专门取异物的工具取出。

(二)外耳道异物

有时孩子还会把这些物品放入耳朵里,如果是卫生纸、棉花之类,可以用镊子轻轻拨发;如果是豆类,可以让孩子把身体弯向有异物的一侧,然后单脚跳跃,异物可被排出;如果是昆虫入耳,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诱昆虫爬出。切记不能用尖锐的物品向深处捣挖异物,以免捅破鼓膜。

(三)喉、气管异物

如果孩子睡觉时把小豆豆或者玻璃球、钮扣等含在嘴里,不小心会落入喉部、气管引发危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午休时加强检查,加强巡视,不能掉以轻心。

判断呼吸道异物有以下几个特征: 1.呛咳,脸色发紫。 2.不能说话。 3.不能呼吸。 4.双眼流泪。

处理:速将幼儿抱起,头低脚高,拍背,有时可使夹在喉部的异物咳出。

(四)高热惊厥

1.幼儿在体温达到38.5度以上,特别是39度以上时突然出现抽风现象,这就是发生了高热惊厥,惊厥多为全身性,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双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头后仰,四肢抽动或呈强直状,口角或和面肌也可抽动。面色青紫或苍白。持续时间短,一般少于10分钟。

2.惊厥均发生在高热开始24小时,特别是12小时内,体温骤升时。 3.惊厥后意识恢复快。

4.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惊厥多仅发生1次,热退后不再发作。

在幼儿园午休时发生此状况,教师不必惊慌,紧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

(1)针刺或拇指按压:人中、百会、合谷。

(2)积极降温,松解衣被,用毛巾沾冷水擦浴(颈侧、腋窝、大腿根部)。

(3)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幼儿保持侧卧体位,以防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导致窒息,这是幼儿发生惊厥时最需要注意的。

(4)患儿尚未牙关紧闭时,用手帕、布垫折成条或裹勺柄置于上下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5)经过简单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高热惊厥常能自动缓解,最需要的是教师及时的护理,防止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其次不能使劲拽幼儿发生痉挛的肢体,以防发生骨折。加强晨检,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午休时加强巡视,注意患上感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幼儿的发热迹象是避免此病的关键。

(五)小儿癫痫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细胞群的超同步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突发性、一过性脑功能紊乱。由于异常放电的部位及类型不 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惊厥和意识障碍。患病的幼儿会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发过即苏,醒后一如常人。突发突 止及反复发作是本病的共同特征。

发作急救:

1.不能强行制止患儿的发作或按压患儿的四肢,以免引起骨折。 2.患儿发作的时候,要有专人守护,应立即用一双筷子缠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间,以防止咬舌致伤;解开上衣,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3.大多数患儿可在短时间内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断,或15分钟后仍未清醒,呼吸困难或身体受伤,则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

4.如果班级中有这样的孩子,平时要留心观察,摸索规律,注意避免促成患儿发作的原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进食过量、高声、强光、感冒等。午休时更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有许多癫痫疾病常在睡眠中突然发作。

午休是孩子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教师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要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值班中去,为幼儿午睡时的安全保驾护航。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工作述职 下一篇:幼儿入园情绪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