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海外投资收购的反垄断

关键词: 倡议 经济带 建设 提出

1“一带一路”概述

2013年,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并与同年10月份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由此“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应运而生, 并且国家为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 投入了400亿美元作为“丝路基金”, 以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这个战略目前是以中国为中心, 向周围辐射涉及亚洲, 欧洲以及非洲的60多个国家与地区, 经济总量庞大, 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29%。因此, 为我国企业更好的贯彻实施“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从提出这一战略开始, 我国的对外投资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就明显提升。从我国目前对外投资额来看, 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中国的对外投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 海外投资并购的反垄断

2.1 概述

(1) 海外投资并购。“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 通常简称为“M&A”, 兼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个企业或者公司, 通常由其中一个占优势的企业或者公司吸收其他的企业或者公司”。而收购则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证券市场交易, 利用其现金、债券或者其他方式购买另外一个公司股票的行为。而“海外并购”是指一国的企业、公司或者其他组织及个人通过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来并购一国境内的企业。海外并购是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一环, 同时也是企业进行“外部经济内部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反垄断。美国是最早制定反垄断法的国家, 美国称反垄断法为反托拉斯法, 世界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最早的反托拉斯法就是美国于1890年制订的谢尔曼法, 因此其相关法制也就比较完善和健全。目前美国有关反垄断的法律主要有四部, 分别是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法》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和1936年通过的罗宾逊-帕特曼法。这四部法律之间相互补充, 构成美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欧盟虽然在实践方面并不如美国那样丰富, 但是由于欧盟制定相关法律是国际商业已成熟的反垄断体系以及欧盟本身成熟市场竞争系统, 为欧盟制定相对完善和严密的反垄断法律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法反垄断法也许在内容上和程序上的规定各有不同, 但是, 各国的不同规定又有规律可循。

(3) 对海外并购的反垄断。东道国政府对海外并购中的外国投资者总会有诸多顾虑。因而大部分国家都制定了用来监管海外并购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分别针对外资的准入、运营和退出三个领域。目前世界各国反垄断的内容主体基本一致, 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垄断协议、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即使不同的国家对内容有不同的称谓, 但是其实质内容基本一致。而海外并购的反垄断审查主要涉及的就是经营者集中, 各国对海外并购的初步审查首先是企业的并购是否会对市场的自由竞争造成排除和限制的效果。反垄断申报分为强制申报和自愿申报。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强制申报, 但也有少数国家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

2.2 分析

一项海外并购交易, 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包括筛选所要收购的公司、编写相关的商业计划与可行性报告、签订合作意向书、谈判、合同签订、交割和并购整合等步骤, 而在这环环相扣的过程中, 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了拖延, 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并购交易。

3 我国的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一带一路”的新阶段, 海外投资也正处于上升期, 为保护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我国不仅要了解沿线国家尤其是欧盟的及有关国家的反垄断法律更加要完善我国《反垄断法》。

3.1 在海外投资方面

(1) 做好投资前的调查。作为一个合格的海外投资者, 在投资前对目标国家的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在跨国并购领域中经济分析已被广泛采用, 对“HHI”指数及市场范围的界定、效率等因素的分析都离不开数理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及产业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的支持。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我国凡是能够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实力必须相当雄厚, 而在我国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海外并购的一般只有国有企业。我们要加快国有企业以及产业结构的改革与调整, 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脱离国家的支持, 能够独立发展, 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 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参与市场的竞争, 厘清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使国有企业彻底独立。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应当从实践以及发达国家的反垄断立法中吸取经验, 以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下, 应对即将到来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要对欧盟的相关竞争法加深了解并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贵国.国际投资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 李明德, 黄晖, 闫文军.欧盟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应对政策措施评述 下一篇: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