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神经 突出 腰椎间盘 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是西医的诊断病名。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由于纤维环破裂、松弛, 髓核突出于椎管或神经根管, 刺激或压迫神经, 引起神经组织变性及功能障碍, 从而引起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严重可导致脊柱侧弯畸形, 然后就是脊柱活动受限, 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腰部压痛伴放射痛。长期压迫可导致下肢麻木、肌肉萎缩、肌无力, 压迫马尾神经可造成大小便失禁等。中医学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 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1], 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治疗组106例, 其中男63例, 女43例, 年龄36~70岁, 平均53岁;对照组103例, 其中男59例, 女44例, 年龄38~72岁, 平均55岁。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用方法)

患者选侧卧或俯卧位, 取穴:委中、环跳、阳陵泉、肾俞、夹脊、大肠俞、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太冲。操作:常规消毒后, 选用苏州华佗医疗仪器厂出产的毫针刺入肾俞、大肠俞、夹脊1.5寸, 环跳3.0寸, 委中、阳陵泉、足三里1.5寸, 昆仑0.5寸, 太冲1.0寸。加减:寒湿型配腰阳关、命门;瘀滞型配隔俞、血海, 肾虚型配志室、太溪、悬钟。针与皮肤呈80~90°角捻转刺入进针, 刺入的深浅以得气为度, 选用G6805Ⅱ型电针仪, 用疏密波, 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通电30min。每天1次, 10次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2.2 牵引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方法)

牵引是把胶布贴在皮肤上, 通过牵拉胶布进行牵引。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骼, 故又称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对肢体损伤小, 患者痛苦少。

1.3 统计学处理

2 组数据比较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2]

(1) 痊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恢复正常工作。 (2) 显效:腰腿痛部分消失, 无明显压痛点,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基本恢复正常工作。 (3) 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 直腿抬高可疑阳性, 部分恢复工作。 (4) 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 直腿胎高试验阳性, 不能胜任工作。

2.2 治疗结果 (表1)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 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 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成年人可能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 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 变脆以致最后断裂, 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 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 体位骤变, 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 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 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是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而造成的, 进而压迫和刺激椎管内神经及椎间孔神经根, 产生无菌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 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压和扭转等外力作用, 加之外伤风寒湿邪的侵袭, 是大多数患者患此病的原因。针刺治疗方法多取足太阳, 足少阳经穴。针刺委中、腰阳关、命门能强健腰膝, 疏通经络, 环跳祛风化湿, 悬钟益肾, 诸穴共奏祛风散寒, 通痹止痛之功。所以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了满意疗效, 且经济实用, 无副作用。针刺还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其取穴主要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其相应的下肢受神经压迫的区域循经取穴。如腰椎4~5节突出其下肢神经受压迫区域为外侧面, 相当于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因而取穴主要在腰椎4~5节临近的大肠俞以及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阳陵泉等。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寒凝经脉或瘀血留滞, 故针用泻法。综上所述, 说明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方法可靠,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治疗组106例用针刺取穴治疗与对照组103例用牵引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 显效30例, 有效24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0.57%。结论通过对患者正确检查并明确诊断后做出有的放矢的针刺治疗,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消除了腰腿痛症状, 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得到了临床治愈或基本治愈。说明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关键词:腰椎间盘,针刺,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孙方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 (6) :380.

[2] 王晓愿.穴位注射合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J].江西中医药, 2008, 39 (6) :7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治疗49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