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关键词: 妄图 导火线 影响 课标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精选4篇)

篇1: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五四运动经过和影响

难点:五四运动影响

教学过程:

一、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二十一条”:妄图变中国为殖民地)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二、经过:

1.爆发:时间:

口号:

2.两阶段:

①第一阶段:中心:;主力:

②第二阶段:中心:;主力:

高潮:“三罢斗争”

3.结果:初步胜利

① 免去的职务

② 拒绝在上签字

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三、历史意义—五四精神

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精神和牺牲精神。

2、是一场广泛传播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和精神。

34、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2: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意义时提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除了五四运动以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还有哪些?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她的诞生有什么意义?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么,她成立的阶级条件应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她有自己的指导思想。那么请问,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她的思想基础应是什么?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回答。

[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一个过程。请问她成立的组织条件和干部条件是怎样具备的?

[学生回答]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工人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故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种结合又促进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教师小结]我们用板书来表示一下。

[教师过渡]在上面三个条件都具备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2.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关于中共一大的内容,找出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并回答]„„

[教师板书]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内容:a.通过党的纲领

b.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c.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教师讲解]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共产党时,共产国际派俄共维经斯基等人来到中国,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先进分子讨论了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维经斯基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帮助陈独秀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秋,上海早期党组织成立。不久,北京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接着,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各地党组织建立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还进入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就诞生了。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对中共一大的内容作一个简单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教师分析]

命纲领,给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又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把我国逐步引向繁荣。

因此,用“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来形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毫不过分。

小结:

作业:

篇3:五四爱国运动

如火炬穿透黑暗。

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这就是20世纪初爆发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时光如梭,岁月如烟。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穿越时光隧道,走进20世纪初的旧中国,感受这段难忘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1915年,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使命,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它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出了代表团参加,并提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等七项条件和取消二十一条以及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陈述书。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勾结,中国北洋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帝国主义根本不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反而无理地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而且对日本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二十一条置之不理。消息传来,全国震惊,人们群情激昂,义愤添膺。一个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五四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等14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集会在天安门广场,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

5月7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广州、重庆等地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运动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6月,上海工人举行罢工,罢工人数由两万人发展到六七万人之多,罢工风潮迅速波及全国各地;

随后,工商业资本家也加入了斗争行列,举行罢市。

爱国运动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

6月28日,中国留法学生和工人包围了中国代表的寓所,代表团被迫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直接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它树立了一座推动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它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五四运动后,接受了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投入到工人运动中。1920年,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广州、天津、杭州、济南等地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终于冲破种种障碍,从胜利走向胜利。

如今,历史已进入崭新的时代,21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不再是20世纪初的中国,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昂首阔步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深入人心,正在逐步贯彻落实;《反分裂国家法》已由全国人大正式通过,祖国领土和主权不容任何势力分离。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新的时代赋予当代青年新的崇高的责任,激励着当代青年继续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继往开来、奋发进取,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才、学、识、勤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断建功立业。

篇4:1.16五四爱国运动

1.16五四爱国运动

1.(1999全国)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有大文科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03江苏)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D.一二九运动时期

3.(20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4.(2005北京春)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5.(2005江苏)“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袁世凯称帝D.五卅惨案的发生

6.(2007重庆)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办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

A.反对北洋政府B.追求民主自由C.反帝反封建D.抨击专制皇权 7(2007广东理科基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填空选择知识点整理 下一篇:五四爱国运动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