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安徽地质博物馆作文(共8篇)
篇1:安徽地质博物馆作文
安徽滁州天长博物馆 -资料
天长博物馆位于天长市区繁华地带,占地12亩,主楼高4层,庄重典雅,古色古香,主要陈列被列为“考古十大新发现”的“天长三角圩汉墓”出土文物。展品中心尤以环形玉龙、玉壁、云纹铁剑、木工工具、镂空柄青铜匕首、青铜熏香炉、漆虎子等最为珍贵,实为极品。其中木工具为孤例,云纹铁剑刃部锋利无比,寒光逼人。
天长博物馆系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筹建于1992年初,1994年底落成并对外开放,它地处市区中心石梁西路,占地11.3亩,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内设保卫、陈列、群教、保管等组织机构。
天长博物馆馆藏文物1358件,国家一级文物70件,二级文物92件,三级文物417件,这些文物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汉代漆器尤为突出,此外,还拥有一批高品位的玉、铜、铁器珍品。
《天长汉墓出土文物精品》为本馆的基本陈列,它按照突出地方特色、重点集中展出的要求,汇集馆藏汉代文物之精粹,以文物质地为单元分类陈列,调动多种陈列手法,多角度地昭示本地域汉代文明,反映了天长汉代先民们高超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能力。
天长市博物馆,地处天长市石梁西路,占地12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明三暗四仿古式建筑,
资料
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51名。馆内设有馆长室、办公室、保卫科三个行政科室和陈列群教部、技术保管部、考古征集部三个业务科室。
天长市博物馆是皖东地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博物馆。藏品丰富,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就有一千余件,仅鉴定过的国家一级文物就达七十件。
天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个部分。基本陈列有《天长汉墓出土文物精品》。主要展出的文物有三角圩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七十年代安乐北岗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和近年来在建设工程中抢救性清理发掘出的部分文物精品。展览按文物的质地不同可分为续厅、玉器厅、铁木器厅和陶、铜、漆器厅。玉器厅展出的玉器有礼玉、葬玉和饰玉三个部分,其中一件环形长须白玉龙质地温润琢磨精细,特别是工匠们应用了镂空透雕的手法增强了整件器物的立体感,使得整件器物更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漆木器是天长博物馆的主要藏品,目前馆藏漆木器就达400余件,相当一部分保存较好,其中四层月牙形彩绘银扣漆盒、彩绘云纹描金七子奁盒、彩绘银扣贴金七子奁盒、彩绘漆案、铭文耳杯等等都具备了典雅、淳朴、富丽、庄重的品格。被欲为又一个“马王堆”。天长博物馆馆藏漆器类别繁多应用广泛,分别有几、案、笥、盒、奁、匣、豆、杯、壶、梳、篦、木俑、虎子、剑鞘等等。
篇2:安徽地质博物馆作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地质立局、地质强队”发展战略,提高地质工作质量,规范全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局各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地质勘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等)、省地质勘查项目(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和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局地勘费项目和市场地勘类项目(含水工环、矿山环境治理、地灾治理、物探、测试等项目)。
第三条 根据“局为单元,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实行地质勘查项目分类管理。局参与国家和省重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和矿产勘查项目的组织协调,参与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对局地勘费项目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对市场类地勘项目局抽检,队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局(所属地勘单位)投资入股勘查的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参照局地勘费项目管理。
第二章 项目的立项和确认
第四条 项目的立项
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的立项要围绕国家和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和重要矿产勘查目标,按项目主管部门指南和要求进行。局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矿业权的经营进行,主要安排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和能开发利用的项目,对能争取国家地质勘查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支持,适当安排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地质研究,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拓展服务领域的地质环境类研究项目。
第五条 项目的申报
申报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须先报局总工办。由局组织 1
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对重复项目进行协调后方可上报。国
家或省自上而下部署的项目除外。
局地勘费项目的立项由局统一部署。局根据财政项目预算时间要求,下达立项指南或通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经局
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立项,列入下地质工作计划。
第六条 项目的确认
地勘单位根据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任务书组织编写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设计初审。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按要求报各主管部门审查;省地质勘查项目设计须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再按要求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设计审批后均
需报局一份备案。
局地勘费项目任务书下达后,各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编写设计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经局批准后实施。除局地勘费项目以外,其他所有项目合同签订后,应报局相
关处室备案。第三章 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完成设计的任务和工作量,并保证工作质量和进度;如有工
作变动,需上报各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第八条 局地勘费项目承担单位应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承担单位除按项目主管部门要求上报工
作报告外,同时向局上报半年报和年报。
第九条 局对国家及省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对局地勘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第十条 局参与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的野外验收,组织
局地勘费项目的野外验收。
第十一条 国家和省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报局总工
2办,经局组织专家初审后报有关主管部门评审验收。局地勘费项目成果报告完成后先由地勘单位进行验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局总工办,局组织专家对成果报告进行评审验收。第十二条 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报告(含市场类地质勘查项目)经有关管理部门认定后,除按国家规定和有关部门要求汇交资料外,同时还应按局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向局科技与信息处上交资
料。
第四章 项目的经济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的经济管理是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按照政府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及财会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检查和监督,并通过绩效跟踪和专项审计对已完成的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经济评
价,从而发现问题、肯定成绩,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第十四条 局对地质勘查项目实行分类经济管理。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项目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实施经济管理;局入股的国家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局地勘费项目以及队和其他单位合资勘查项目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经济管理;市场类地质勘查项
目按照财会制度实施项目资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单位财务部门应参与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所有地
质勘查项目的合同或任务书须送单位财务部门备案。第十五条 各类地质勘查项目经费均应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按各地质勘查项目名称单独设帐,并辅助设置工作项目科目,独立核算,以反映各项目的真实成本和费用。项
目完成后应按项目进行财务决算和经济审计。
第十六条 各类地质勘查项目资金禁止采用简单经费切块包干管理制,应实行项目实施与经费控制责任制,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其主要指标有:成本与费用控制、质量控制、职工收入、3节约分成、安全控制等,根据完成情况的程度予以奖惩。每一项经费支出应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根据批准的项目设计预算使用范围和实物工作量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按项目的工作进度核拨经费,确保项目经费支出与工作进度和工作项目
相适应。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国家和有关部门要求和项目实施实际情况,规范合理使用项目经费,保证专款专用,严禁出现以下违规现象:扩大与项目无关的开支范围、提高与项目无关的开支标准、虚列或不列支出、挪用和挤占项目经费,随意转拨项
目资金等。
第十八条 局财务处负责对地质勘查项目的经济管理实行定期监督检查,对项目经费支出的预、决算进行审核,对完成的地
勘项目进行经济评价。
第十九条 局对地勘项目的效益实施绩效考评。项目考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项目成本控制是否合理、节约;项目质量是否达到验收规范和设计标准;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体现。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制度、规定和合同约定以及违反财务会计制度、规章的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责成改正。各单位对所有地勘类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局抽查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以
后申报项目依据。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制定项目经济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资金的管理权限、成本费用支出的审批权限以及对项目承担者的奖惩措施。
第二十一条 局矿产勘查类项目经费作为风险投入,允许地 4
勘单位出资与局合作进行矿产勘查,局对取得成果能进行转让和
转入开发的项目经费按局矿业权经营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局地地„2007‟263号文件印发的《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 办法》
同时废止。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解释权在局。
篇3:安徽地质博物馆作文
关键词:二叠系,向斜,断层,褶皱,海相沉积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方面煤炭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受成矿地质条件限制, 资源储备越来越少, 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 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找矿风险。为了增加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及我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煤炭资源勘查工作。
1 位置、交通及前人工作情况
萧县西部杜楼煤矿位于萧县———相山背斜西部之蒋河向斜的北部倾没端, 西边与河南省交界, 南起正在开采的淮北市刘桥一、二矿和刘东煤矿, 北至萧县黄口凹陷, 地理坐标为北纬34°01′26″~34°19′35″, 东径116°33′55″~116°53′30″, 南北长约40公里, 东西宽约20公里, 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矿区中心东距萧县县城约20公里, 南距淮北市约30公里。
矿区北部有陇海铁路, 东部有徐阜铁路和合徐高速公路, 连霍高速公路从矿区南部通过, 区内交通十分便利。
2 区域地质特征
杜楼煤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 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徐淮地层分区。地层按时代由老至新可划分为上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区域上多为第四纪沉积物覆盖, 仅在区东部边缘出露寒武纪地层, 奥陶纪地层, 其它地层主要见于淮北市以东至灵璧县九顶山一带。
区域上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强烈, 均为岩浆侵入活动, 形成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侵入岩。燕山中期侵入岩有基性岩和中酸性岩两大类。基性岩为辉绿岩—辉长辉绿岩—辉长岩组合, 以辉绿岩为主。呈岩床状产出。中酸性岩类主要为 (石英) 闪长 (玢) 岩—石英二长闪长 (玢) 岩—花岗闪长斑岩, 大部分为隐伏岩体。燕山晚期侵入岩也有基性岩和中酸性岩两大类。超基性—中基性岩类包括黑云母闪长岩、辉长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和橄长岩。橄长岩是铜镍矿体的主要母岩, 辉长岩次之。酸性岩类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岩石属陆壳改造型浅成花岗岩类。
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印支期褶皱和断裂均为北东向展布, 燕山期受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作用影响, 总体向南逆冲滑移, 形成一套新的断裂、褶皱系统:新生的断裂大多呈北北东向, 断层面几乎毫无例外地倾向东。自喜马拉雅期以来, 受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的影响, 断块作用强烈, 剧烈沉陷形成断陷盆地。
3 煤田地质特征
杜楼区发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山西组 (P1s) :厚110~140米, 含C、D两个煤组, 均位于该组下部。该组底部为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薄煤层 (C煤组) , 含植物化石, 与石炭系为连续沉积。D煤组下部发育一层浅灰~深灰色条带状细砂岩, 条带由泥质、粉砂质显示, 其中含菱铁矿结核, 局部为D煤层直接底板, 其沉积特征代表了潮间坪相环境。下石盒子组 (P1x) :厚98~130米, 含F、G、H三个煤组, 均位于该组中下部。底部由浅灰~绿灰色铝土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组成, 含大量菱铁矿鲕粒, 局部含紫斑, 铝土泥岩为区域性标志层K2, 其底界为该组与山西组分界, 与山西组为连续沉积。中下部为浅灰色~灰色中粒、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粉砂岩、煤层及炭质泥岩, 砂岩中局部含菱铁矿, 其中的G煤组常有分叉现象。上石盒子组 (P2s) :厚620~700米, 下部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细———中粒、粗粒砂岩与紫色~灰色厚层粉砂岩泥岩互层, 泥岩中含紫斑, 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 局部含泥质包体, 具大型交错层理, 与下伏地层冲刷接触。底部一层中粗粒砂岩为标志层K3, 下距G煤层170米左右, 其底界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中部岩性为紫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浅灰色细粒砂岩, 泥岩、粉砂岩中含有紫斑及赤铁矿结核, 上部为浅灰~灰白色中粗粒、含砾粗砂岩夹灰色含紫斑泥岩、粉砂岩。石千峰组 (P2sh) :厚度大于750米, 下部为灰绿~灰白色含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灰~灰紫色泥岩、粉砂岩互层, 中部为肝紫~灰紫色泥岩、粉砂岩夹灰紫色薄层细粒砂岩, 上部为灰紫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紫~紫色泥岩、粉砂岩。新生界第四系:区内全为新生界覆盖, 据邻近钻孔资料揭露, 矿区新生界第四系厚度大于150米。
矿区褶皱构造发育, 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东南边缘之鲁西隆起南端的淮北凹褶断带内, 矿区总体上为一轴向北北东的向斜构造, 南端抬起, 北端倾没, 向斜东翼边部沿淮北相山一带地层产状较陡, 局部直立, 甚至出现倒转。向斜轴部地层产状有变平缓趋势。矿区西部为区域性断裂构造丰涡断层, 另有规模次之的张大屯断层, 东部有刘套断层、赫集断层, 中北部有黄口断层和赵庄断层。区内断层走向均为北北东向, 据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区内尚发育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
从邻区已有资料看, 西部张大屯、张庄寨矿区钻孔揭露见微粒花岗岩和辉绿岩, 东部岱桥、汤庙矿区钻孔见闪长玢岩和石英斑岩, 均对煤层产生局部的破坏作用, 有岩浆岩侵入的地段, 煤层变质程度增高, 甚至变质为天然焦。
本区二叠系含煤地层均被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 松散层厚度170~260米。根据现有收集的资料分析, 松散层自上而下一般可分为三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其中第三隔水层 (底隔) 厚度适中, 分布稳定, 隔水性良好, 是区内一重要的隔水层。由于它的存在使其上部的一、二、三含水层地下水与下部基岩各含水层地下水之间失去水力联系。
4 可采煤层及煤质
从矿区周边已采矿山及已获地质勘查资料综合分析, 区内可采煤层有D、F、G、H四层, 主要可采煤层为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的D煤层和下石盒子组下部的G煤层。D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 上距K2标志层60~80米, 下距K1标志层约40米, 原生沉积稳定, 厚度变化不大, 据已取得资料, 平均厚度2.5米左右, 煤层结构简单, 有时见局部分叉现象, 属较稳定~稳定煤层。G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 下距K2标志层30~45米, 原生沉积较稳定, 厚度具一定变化, 平均厚度2.0米左右, 煤层有分叉尖灭现象, 属较稳定煤层。
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D、G煤层均属低灰、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煤, 煤变质程度主要受深成变质作用及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控制, 在无岩浆岩侵入或远离岩浆岩侵入的地方煤变质程度一般为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 在受岩浆岩侵入影响地段煤变质为贫煤、无烟煤, 甚至变为天然焦。
参考文献
[1]皖国土资[2004]185号关于编制2004年拟实施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施工设计书的通知[Z].
[2]国土资源部.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2003-3-1.
[3]325队.安徽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报告[R].1990, 12.
[4]325队.安徽省萧县张大屯——张庄寨煤田初步普查地质报告[R].1984, 6.
篇4: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源泉博物馆是一座江南徽派园林式博物馆,收藏本土记忆,讲述自己的故事,漫步其中,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体验徽州民居的古雅、品味徽州三绝的美妙……感受徽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幸福。
“孙家鼐”宝婺星辉匾额
年代:清 光绪 征集地:安徽寿县 尺寸:195×81厘米
此匾“宝婺星辉”由清朝大臣孙家鼐所题写,匾额上款:“钦点翰林院修撰大学士管理学部事务大臣孙家鼐、为”。下款“汪世培之妻沈氏七秩(秩:十年)荣寿。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冬月榖旦(榖旦:吉利日子)立”。楷书“宝婺星辉”四字骨力内涵,风姿洒脱。是他送给他的朋友汪世培的妻子七十大寿的寿匾。“宝婺”之“婺”,即星宿中的婺女星,二十八宿之一。婺女星的星象在北方的方向,整个星群组合状像个“女”字,同时还像个簸箕的形状。旧时,妇女一般在家中用簸箕簸五谷杂粮,去其糟粕,留取精华。这里就是赞美汪世培的妻子沈氏勤劳的精神。用“星辉”比喻汪世培沈氏能够与日月同辉。
此匾长195厘米,宽81厘米,采用的是沥粉金漆的工艺,制作精美,寓意丰富。通篇饰以重重吉祥图案,其祥云寓意着“福从天降、洪福齐天”;其字与字之间共有五只蝙蝠、上下各有一个圆寿,寓意着“五福捧寿、福寿双全”;其匾额四角绘刻有石榴、柿子、桃子、橘子,分别寓意着“多子多福、事事如意、长命百岁、福善吉庆”;同时匾身中间四周分别绘刻有暗八仙的法器,同样有歌颂长寿之意。
孙家鼐(1827—1909年)是安徽寿县人,咸丰九年状元,光绪皇帝的老师,曾在戊戌维新时期孙家鼐提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兴旺,首先要开办学堂”的主张,并奏请光绪皇帝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礼部尚书、太子傅。慈禧太后非常信任他,曾在西逃时一直带着孙家鼐。寿县百姓称寿县为“孙半城”,因当时孙家鼐家世显赫,寿县有一半都为孙家的。此寿匾华贵典雅,是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珍品。
“谕葬”石碑
年代:清代 尺寸:98×95×14厘米 征集地:桐城
这块汉白玉材质的上书有“谕葬”二字的石碑是于2011年12月征集于有“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美誉的张英、张廷玉故里安徽安庆桐城,碑文中央以阴刻手法刻以隶书大字“谕葬”二字,谕葬意思为圣上发旨的葬仪,表明此墓的为皇帝御赐恩准,象征碑主人的崇高身份地位。周边为浮雕双龙戏珠纹饰,左上角部分缺损。“文革”期间,桐城张英墓冢两次被炸,墓地装饰物遭摧毁,断碑碎石流散全村,此碑可能是当时墓地被炸时所毁。
张廷玉墓 位于现在安庆市桐城市城西北龙眠山,今属龙眠乡双溪村。张廷玉历事清康、雍、乾三朝,先后充任礼户、吏部尚书,文华、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卒后配享太庙。墓与其妻合葬,距其父张英坟约两公里,原占地1200平方米,墓葬规格,石制祭具墓饰,亦与其父相同。1968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墓上装饰物均遭毁坏。
其父张英墓 也位于桐城县城西北7.5公里的龙眠山,系张英与其妻合墓。其父子的墓地仅隔两公里,坟地原面积2000平方米,九级台阶,上为拜台,设石制供桌、烛台、香炉祭具。台下对称排列高大的石雕翁仲两对,石雕狮、马、羊各一对。前沿立四柱牌楼石坊一座,正中横梁上刻阳文“恩荣”大字。属于牌坊的第二个等级了,由皇上颁旨,地方财政出资为其家族修建的石牌坊了,足见其等级之高。康熙、乾隆御赐碑二方,分立于牌坊后。墓地两旁各有一溪(名双溪)。“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冢两次被炸,墓地装饰物遭毁。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一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桐城人,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叁藩,军书旁午,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天官赐福门神
门高3.1米,宽2米,为宗祠的大门。
画面以文官门神为主体,二人身穿蟒袍、手持如意。身后各有一名武将侍从。身挎大刀,手持雉扇,以示威仪。
此门有四大亮点:工笔重彩、沥粉金漆、水晶薄片和画中画。
一、工笔重彩:大门底色是黑色,这和古代的等级制度有所关联,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大红色是很尊贵的颜色,只有皇宫才可以使用;黄色是宰相家用的,所以“黄门”也代指宰相;普通的官宦人家用的就是黑色了。门神画上的色彩就是工笔重彩,蟒袍上赤色、青色、绿色是大片运用,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传统的年画色彩。
神蟒袍上的吉祥纹:在蟒袍装饰图案上装饰有五爪龙,江牙海水纹,寓意吉祥绵续,国土永固;吉祥的蝙蝠和祥云图案寓意流云百福。
二、沥粉金漆:画面上突出的线条就是沥粉金漆,也就是沥粉画的工艺,从五爪龙、如意和蝙蝠上都可以看得出,当时沥粉画工艺已相当成熟,它要求工匠师傅的技艺非常高超,这个线条流畅、一气呵成,不能断裂,画面流畅而富有灵动之美。
三.水晶薄片:稚(zhì)扇以及帽子上镶嵌的闪闪发光的就是水晶薄片,它的作用一是美观,其二就是发挥了照妖镜的作用,相传妖怪看到自己丑陋的模样就吓跑了。
四、画中画:在整幅门神画像的右下方能清晰地看到出现了一双脚的图画,这便是“画中画”,说明在这幅画之前还有一幅画因为时间久远剥落了,后面的人在此基础上刷了底色又作了这么一幅画。由此推断,之前的这幅作品可能是明朝时所作的。
门楣上突出来的两个与门楣垂直地面平行为户对,户对也是成对出现,它也反应等级制度,皇家用九个,取九鼎至尊之意;一品用八个;二品用六个;三品用四个;普通官宦人家用的就是两个。与户对相对应的抱鼓石又叫门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么个说法,从门当的形状也可以看出一户人家的身份,圆的门当是放在武官家门口的,文官家门口方的是像砚台一样的方形抱鼓石。
唐代石刻“朝天吼”
年代:唐 材质:花岗岩
征集地:徽州地区状元县休宁
尺寸:60×42×53厘米
置于祠堂或者寺庙当中用来护法的瑞兽。传说观音菩萨的坐骑就是朝天吼。
朝天吼为龙的第二个儿子。龙生九子,习性各有不同,朝天吼有守望的习惯。朝天吼两眼向上看意为上通天意,而大嘴则是对天咆哮,向上天诉说人们的愿望。除此之外,大嘴还寓意为吸财纳福之意。这尊朝天吼:体态威严,粗壮大气。这也是再现盛唐的盛世强国的威严。
朝天吼又名望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在天安门的蟠龙柱上就有朝天吼。传说中龙生九子,其中有的说法把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段祺瑞“劭农笃祜”匾额
年代:民国十四年(1925年) 尺寸:200×66×7厘米
上款:希幹先生寿言 下款: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一月段祺瑞
“劭农笃祜”这块匾额,是段祺瑞1925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时,为他的好朋友希先生过寿时所题写的一块寿匾。(1924年11月15日,张作霖、冯玉祥等公推段祺瑞为临时总执政。临时执政内阁成立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24日。成立当天段祺瑞正式任临时总执政。)匾额的左侧有直书“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一月段祺瑞”正楷小字,联文为“劭农笃祜”,右侧为“希先生寿言”正楷小字。正中上方钤朱文首印“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印”,匾中的大字、小字均为金色阳刻。匾文中“劭”为高尚美好之意;“农”通“”为浓郁而美好之意;“笃”指品性忠诚、厚重;“祜”则为福之意。赞扬了希先生品德高尚,并且祝福希先生福寿无边。希先生现在已无具体史料可以佐证为何人。板面整体朱漆金字,层层叠叠地披麻、油漆,做工十分考究。四周边框采用锦地万字纹为底寓意“福寿无边”,边框的中间各雕有富有吉祥寓意的戏曲人物图案,给人感觉异常的古雅、庄重、大方。段祺瑞的一生,可以说是戎马一生,位列北洋三杰”(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冯国璋),皖系军阀首领。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号称“六不理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做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他存世的匾额少之又少,能藏得此匾,实为难能可贵。
刘安石刻“天禄”
年代:西汉 征集地:安徽寿县
尺寸:150×75×30厘米㎝ 材质:青石
天禄为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院馆的镇馆之宝。为汉代时期的一件藏品,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青石材质。58年整治淮河时出土。2002年征集得来。天禄是帝王将相级别的神道旁的瑞兽,普通官员不能享用。在寿县的历史上西汉时期有个淮南王刘安,据考证这件天禄便是淮南王刘安神道旁的瑞兽。
工艺: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里这件件天禄魁伟雄壮,挺胸昂首。身躯直立,似有起步之势。尾部矫健,浑厚;四肢与两侧的双翼可以看出天禄有腾空欲动之势,给人一种一往无前的力量和气势。雕刻手法概括简练,粗狂质朴中彰显冷峻威严属典型汉代石雕的特点。
“张謇”敦厚堂匾额
上联:大清光绪二十九年 下联:通州张謇 联文:敦厚堂
匾额“敦厚堂”落款处书写着题匾人——通州张謇。此匾是于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即1903年题写。“敦厚”一语出自《礼记.经解》中“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一般指人的性格诚朴宽厚,这里作为堂匾的联文用于教育族人,与人共勉。通体匾额采用传统的披麻灰与髹漆工艺相结合,匾额色泽鲜艳古朴,耐热,耐酸,耐碱。张謇字季直,号啬庵,生于江苏省南通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实业家,他的一身极富传奇色彩。
作为教育家,他的一身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其中不乏当代许多名校的前身,例如1905年在上海吴淞地区与马伯当创办的复旦公学即现在复旦大学的前身,海事大学,同济大学等。此外,他还开创了中国十个第一,如1905年在江苏南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首次在自己创建的博物馆中大规模的陈列展览民俗文物,它比我们的故宫博物院还早了近20年。开办了中国第一所聋哑人学校第一家纺织类学校等,是我国早期著名的纺织业大亨。
作为政治家,他的前半身虽然是声名远扬,政见得到了当朝大臣李鸿章张之洞等的赏识,但却在科举道路上跌跌撞撞的走了26年,出入考场20多次。直到其41岁那年才得中一甲状元(即1894年),极具戏剧化的是中状元的喜讯传到家乡不久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按照律例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不得在朝为官,再加上恩师翁同龢在百日维新中被罢免,光绪帝被囚,西方列强的侵入,深知官场黑暗的张謇决定远离官场走向实业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中国早期商业经济领域的教父级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为中国现代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毛泽东在回顾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时曾经说过,我国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化学业的范旭东,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和搞纺织业的通州张謇。
天平天国军石刻造像
在安徽源泉徽文化博物馆里有一尊极为罕见的太平天国军石刻造像,这尊石像征集于肥西县三河镇。
从服饰上,太平天国军对服饰的选择十分严格,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军服饰和清朝普通百姓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尊太平天国军战士没有辫子,留满额发,用整幅的缎子当英雄巾包住头部,样子非常英武。他们鄙视清朝衣冠,剪辫留发,士兵平时只允许扎巾而不能戴冠。且士兵的衣服都只是过膝盖下方未摆齐脚面,太平军首领一律穿长袍,下摆齐脚面,按品级分蓝、红、黄等好几种颜色,其中以黄色最高贵,只有最高首领或者是封王的人才有资格穿黄袍。
从武器上看可以看到,这尊太平天国军造像手中所持武器是当时而言非常先进的武器:洋枪。众所周知,清末政府腐朽无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闭关守旧,固步自封,但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一直推行开放正当的对外贸易,特别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上,太平军将士亲眼看到洋枪洋炮的巨大威力,因而在对外贸易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外国的武器并想法设法突破清廷的种种封锁从西方列强手中购置先进的武器以用于和清廷的武装斗争。从这点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比清政府还是比较开明开放的。
清代老宅“崇善堂”
来自于古徽州婺源县的崇善堂始建于康熙年间,建筑面积260m2,为二层木结构的官宦住宅,正屋前后各有一个天井,共12间房,未婚的女子住在二楼(小姐楼),是由张姓为官人家所建。崇善堂,寓意“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积德行善,崇善堂第三代主人张嘉言,清乾隆恩进士,张家世代为官,显赫一时,为光宗耀祖、不惜重金,故此宅“砖、木、石三雕”多为太狮少狮和鲤鱼跃龙门、它集上马石一只、状元石一套、抱鼓石一对、鱼池一个、旗杆座一对、门坊石刻匾“彩云集庆”、天井石、马头墙等为一体,其木构门坊为徽州古宅的千分之一,极为罕见,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解放时土改分给了当时最穷的五户贫农,直到2003年偶然的机会由我馆进行拆迁保护,使其死里逃生,再现生机。
此宅自策划、拆迁、搬运、修整、异地重建,耗时五年,其核心主构件栋梁拆房时被盗,3年后再建时又不惜重金找回,按当地风俗 “栋梁不卖”。它使用了1900块木构件,5000块砖瓦,150件石雕,修旧如旧,外墙加以改造,内部恢复原貌,室内二楼陈列品真实再现了主人当年的生活状况,徘徊其间,摩挲这三百多年前的老屋上每一根雕梁,每一扇窗扉,颇象是老友重逢,你会感到空气中弥漫着古徽州特有的文化风韵和气息,仿佛又回到了康熙盛世。这其中还有很多要讲的故事····
这两座老宅为异地搬迁重建的老宅,四周均有高墙围起。外墙为我们重建,徽州地区高高的外墙之上点缀少量的极小的窗户,主要起防盗的作用。因为徽州男子大多外出经商、做官,留在家中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所以这样的建筑风格起到很好的防盗和保护作用。
天井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徽州建筑深墙少窗户,光线不足。可是留有一方天井,通天接地。上通天,可通风、换气、采光作用。使居住的环境中不断的新陈代谢,循环流转。
篇5: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国土资源通讯英文刊名:NATIONAL LAND & RESOURCES INFORM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关键词:
篇6:安徽地质博物馆作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根据《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全额投资和合作投资的矿产勘查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第三条 基金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共同管理。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受委托负责基金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基金项目以预查和普查为主,煤炭勘查项目可以做到必要的详查。
第二章 基金项目立项管理
第五条 根据全省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编制发布基金项目立项指南或通知。第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地勘单位和有关单位根据基金项目指南或通知,编写基金项目立项建议书(编写提纲见附件),向国土资源厅提出立项建议。
第七条 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对提出的立项建议进行筛选,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入选基金项目库。
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从基金项目库中提出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并发布公告。
第九条 具有甲级固体矿产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可以根据发布的项目公告编写项目申报书(申报书格式另行制定),向国土资源厅申报。
第十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评审论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基金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项目建议的勘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承担。基金项目招投标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省国土资源厅对招投标情况和评审论证结果在省国土资源厅网站上向社会公示。
第十二条 根据公示结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批准立项,下达基金项目任务书。
第十三条 承担单位收到项目任务书后,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写勘查设计,经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初审后向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提交项目设计书。
第十四条 矿业权人利用已勘查登记的项目申报基金项目(不含原省地勘专项费项目),由矿业权人委托具备乙级以上固体矿产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按照立项有关要求,编写立项申报书(申报书格式另行制定),明确合作意向和投资比例,经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论证、批准,矿业权人进行矿业权评估,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后,编写勘查设计向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提交项目设计书。
第十五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设计书的审查,向基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设计审查意见。
第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基金项目预算建议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报省财政厅。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省财政厅批复的项目预算,编制、下达基金项目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
基金项目预算和计划一经批复,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 基金项目预算和计划批复后,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项目,委托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与承担单位签订勘查施工合同;与地勘基金合作投资的项目,还要签订合作投资合同。承担单位按合同约定组织施工。
第十八条 经论证批准立项的全额投资项目和纳入省地勘基金管理的原省地勘专项费续作项目,委托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统一办理勘查登记,领取勘查许可证;已登记矿业权的合作项目(不含原省地勘专项费的合作项目),按合作投资合同约定办理勘查登记。
第三章 基金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基金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对基金项目进行全过程监审。
第二十条 承担项目施工单位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基金项目的勘查质量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一条 基金项目实行季度、半年、报告制度。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向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报告项目实施情况,重要情况应随时报告。
第二十二条 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工作地区、目标任务、工作周期、工程布置、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使用等确需调整的,必须由承担单位正式行文,报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初审,省国土资源厅批复调整意见。
第二十三条 基金项目结束野外作业(包括各专项勘查结束野外作业),转入下一个勘查程序和阶段工作之前,必须经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组织专家(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参与)到现场进行野外工作验收。
第二十四条 基金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承担单位要及时编写地质勘查报告,报省地勘基金管理机构,由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其组织进行成果审查验收;探求到包括333类以上资源储量且达到小矿规模下限以上的地质勘查报告,由承担单位向矿产储量评审机构申请资源储量评审,并以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的评审意见书为验收依据。
第二十五条 基金项目地质勘查报告验收和评审后,承担单位按规定印制和汇交成果地质资料,并按有关规定保管原始地质资料与实物地质资料。
第二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汇交成果地质资料后一个月内提交项目经费竣工决算报告,报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机构,省财政厅会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审查批复。
第二十七条 基金项目完成后,对不能取得矿产资源量、没有进一步勘查意义的,按规定注销探矿权。能取得矿产资源量或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由省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合作投资项目按项目合同约定处置矿权和分配其权益。
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省国土资源厅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收回已拨项目经费、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罚。情节严重者,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 管理机构有关人员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造成恶劣影响的,按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
第四章 附则
篇7:安徽地质博物馆作文
安徽省高速公路沿线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
纵观多年来对省内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的施工,围绕解决路基沉降失稳、开裂以及路桥连接处跳车现象,已先后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文章通过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的论述,为高速公路的不良地质处理方式提供一些科学的施工方法,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延长高速公路使用期限的.目的.
作 者:杨洋 Yang Yang 作者单位:安徽路桥集团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22 刊 名:安徽建筑 英文刊名:ANHU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16(3) 分类号:U416.1 关键词:高速公路 不良地质 路基处理篇8:对安徽省丫山地质遗迹保护浅谈
安徽省丫山省级地质公园地处安徽省东南部, 长江南岸, 地理位置为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为了更好的进行开发和保护, 已编制《安徽省丫山地质遗迹保护设计书》, 以便对丫山地质遗迹实施保护治理。
1 地质遗迹类型
丫山地质公园是以典型的岩溶地貌为景观, 集洞、湖、崖、林、瀑、泉于一身, 是安徽省岩溶地貌体系最完整、岩溶地貌景观最美的地点之一, 同时分布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大量的地质构造活动痕迹和三叠系南陵湖组标准地层剖面。按地学类型和保护价值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地质旅游资源, 即:奇特造型的石牙、石林、洞穴等岩溶景观;地下河、岩溶湖、瀑布、泉等水文地质景观;有地学研究价值的岩溶洼地、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观。
1.1 石牙群、石林地貌景观
丫山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岩溶石牙、石林而闻名于省内外, 石牙是由于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流, 沿着层面或裂隙流动, 长期刻蚀、溶蚀, 而形成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石牙。园内石牙、石林的形状可谓千姿百态, 怪石嶙峋, 似禽似兽, 形象逼真, 或憨态可鞠、或凶猛异常、或如仙矗立、或似农夫耕耘。园内怪石遍布各处, 如大神龟、蟾蜍观天、犀牛望月、百猴朝圣等更是妙趣横生。
1.2 洞穴景观
丫山地质公园溶洞密布, 大小有90多处, 初步查明29处, 其中较著名的有神仙洞、燕倪洞、海王宫、海龙洞、蛤蟆洞、冷风洞等, 他们的发育受地层岩性, 断裂构造制约。洞内岩溶堆积物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等千姿百态, 惟妙惟肖, 成为一道道壮丽的景观图画。
1.3 岩溶地下河
龙井:龙井位于渭湖村西北侧, 海拔187.5m, 由于民间传说该暗河为龙井怜悯该地村民无水之苦, 自岩石间涌出该暗河, 故名龙井。该井水清辙透明, 长年流淌, 泉水淙淙如古琴轻弹, 悦耳动听。更为奇妙的是随着天气的变化, 一天涨潮数次。龙井四周植被较好, 入洞口顶有三棵挺拔的梓树, 树龄有百余年, 当地人称三柱香。
1.4 瀑布
三叠瀑、珠帘瀑、九华初步 (瀑) 。
1.5 南陵湖
南陵湖位于南陵湖自然村的北侧, 为一典型的塌陷湖, 海拔高度212m。湖泊占地面积20995m2, 水质清澈, 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 群山环绕, 林木葱郁。
1.6 泉水
龙潭泉、珍珠泉、太白泉。
1.7 岩溶洼地
公园内岩溶洼地较发育, 主要沿北东、北西向两组裂隙呈串珠状分布。
1.8 化石
丫山二叠系、三叠系化石极为丰富, 对研究丫山一带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有些产于特殊地段的化石, 其本身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如分布于二叠系地层中的菊石化石 (图2) ;在燕倪洞、海王宫洞穴内中挖掘出的第四纪哺乳类动物化石等。因此, 燕倪洞可能成为又一个地质考古的宝库。
2 地质环境条件
区内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是: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 秋季降温快, 夏热、冬寒, 气温季差大, 区内光、热、水资源丰富。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5.6℃。清晨空气凉爽。这种特殊的气温特征, 为旅游区开发夏季避暑度假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分析
丫山地质遗迹主要为喀斯特地貌景观, 石牙、石林、岩溶洼地、溶洞、落水洞、漏斗、地下暗河等分布范围广, 同时, 旅游区是著名的“牡丹之乡”, 牡丹种植面积近万亩, 省内外誉有盛名。景区内资源组合较好。旅游区牡丹与石林的有机结合, 是当地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从而形成了花中有石、石中有花的独有资源特色, 此情此景堪称中国一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石、花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丫山的开发得到了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中也增强了保护意识。2007年2月13日, 丫山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 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同时, 保护工作也列入了议事日程。虽然丫山地质遗迹保护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但是, 在开发与保护方面, 人们往往重视开发而忽略保护, 使一部分地质遗迹未能更好地得到保护, 甚至造成一定的破坏。
4 地质遗迹保护方案
充分收集调查区地质遗迹资料, 开展园区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资源调查, 查清各种地质遗迹的类型、分布范围及所处的地质背景条件, 建立地质遗迹保护数据库。根据有关地质遗迹调查的资料, 在丫山省级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规划, 根据地质遗迹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从全局出发, 统筹安排, 将地质遗迹划分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的保护区 (表1) 。
5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评价
开展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可以使人们充分认识、了解地质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珍贵性, 并激发人们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意识, 协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达到支持和保护丫山地质公园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 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具有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及科学教育的场所。因此, 丫山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实施, 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随着丫山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 目前, 公园内的旅游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因此, 随着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实施, 丫山的旅游经济将呈现快速的发展, 也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 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 实行分级保护的措施, 可以较好的调整园区的布局与建设, 控制新景区的无序开发, 为建立公园良好的生态保护区, 加强公园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景区的绿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 通过地质遗迹的保护, 有利于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 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园地质遗迹点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使公园的山更青、水更绿, 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另外, 公园内的相关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满足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同时, 通过科普教育及地质遗迹保护知识教育, 使人们自觉保护地质遗迹及各类景观, 推动了旅游业的开发和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琴, 卢志明.剑门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保护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5) .
[2]张春慧.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相关文章:
安徽省小升初作文02-04
1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02-04
发展农村经济_建设和谐农村(安景景)02-04
教师国旗下讲话青春02-04
写作教学对策02-04
安徽作文高中700字左右02-04
个人简历体育自我评价02-04
国庆安徽游趣事作文02-04
游安徽作文02-04
安徽游500字作文范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