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丰子恺是20 世纪优秀的艺术家与教育家, 他的创作题材主要表现民族化生活、儿童成长生活、宗教精神弘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独特的绘画风格表达了对人文的关怀。丰子恺在接受东西美学思想的互证后, 把自己的美学理论与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 进而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一、丰子恺绘画风格与美学教育思想之间的联系
由于丰子恺生活在特殊的时代, 处于新旧社会的变更时期, 一边接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 一边接受西方现代思想, 东方与西方美学观点的相互融合与辩证使得丰子恺的艺术作品与美学思想有了创造性的转变, 不仅开阔了视野, 又让美学思想与与创作实践相紧密的联系起来。
丰子恺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题材的生活化与平民化, 人物景致提炼简化概括, 国画风格的提款运用灵活等。这些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历史与经历有关, 童年生活的美好印象, 师范院校老师李叔同与夏丏尊的影响, 日本留学期间艺术家作品的启迪, 加上新旧社会的特殊变更时期等原因, 都促使丰子恺的美学思想日渐成熟。从他的艺术作品来看他的美学思想理论, 基本内容表现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心”为教育目的, 拥有“艺术的生活”态度, 让美术教育在儿童的生活相联系, 提倡学生去写生, 去感受“内心的生活”。
1、“艺术心”的培养
丰子恺认为艺术是用来启发人的, 学习美术的目的即是启发艺术的心与眼, 陶冶人们的心与情操。“艺术心”包括“真心”、“悲悯心”、“审美之心”, 他倡导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连即是因为儿童的心就是真心, 真心能传达事物自己本来的面目与事实, 还原其独立的状态。真心的表达容易培植悲悯心, 有了对事物的真实了解, 会接纳包容事物本来的样子。真实地表达使得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的观察, 发现生活中的美, 培养他们的审美之心, 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不是放任自由。如丰子恺自己所说“教以美的鉴赏力与创作力的, 以养成美的感情, 使受用于其生活上。”美学教育即是美的教育, 就是情感真善美的教育。
丰子恺创作漫画是始于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与表现, 《阿宝两只脚, 凳子四只脚》的画面中表现了儿童想象力与创造的趣味;《花生米不满足》则是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纯朴;用古诗与新画结合表现儿童的“情”与“趣”, 用传统文化中的“简”字来表现造型, 不在乎表面写实的描写, 突出率真的情感为主, 显现出“忘形得意”的风格。
2、“艺术生活”的启发
“艺术的生活”是希望把美的态度运用到生活当中, 把生活的环境与日常用品艺术化, 在生活的情景中体味出艺术的味道。把人生艺术化, 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特征之一, 在现实的社会中用审美的态度生活, 与道家的人生态度相通。丰子恺的绘画艺术是在观察活动中阐释艺术的真相, 阐述事物本来的面目。
丰子恺的绘画作品大多数是在表现日常生活的琐事, 人们习以为常的内容被他简洁的表达出来富有人情味, 反对绘画一味的猎奇与夸张, 脱离生活。他的生活就是艺术的生活, 把“琐事”拟人化, 赋予万物以生命, 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体会到美, 从不放弃对美的追求, 也不放弃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丰子恺的绘画作品不仅丰富且具有教育意义, 常能使平凡之物变得不平凡, 赋予一种奇特的美感。如丰子恺所言“他要唤醒心灵, 使它认识到日常习惯所造成的麻木状态, 引导它看到我们面前的世界的可爱与新奇。”
二、传统艺术对丰子恺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丰子恺的艺术作品中, 形式语言不免运用传统的艺术手法, 是得自于他传统文化的修养。自小喜欢画画但没有学过传统的国画, 主要靠临摹《芥子园画谱》来学习, 传统的民间艺术彩伞、花纸也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千家诗》时把每一页中的人物都描了一边, 这些学习经历形成了他现在的绘画风格。丰子恺的作品犹如民间木刻一般, 线条粗细均匀、有力、墨色变化不多、笔法相似, 色彩设置也如年画一般, 画面设色简单、人物平涂罩染、颜色不多、浓淡变化不明显。运用传统美学思想中的“简”与“空”来表现, 寥寥数笔勾勒出有趣的人物形象或情景。
这些特征都来自于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 也是丰子恺美学教育思想产生的来源, 他的作品中将文人画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 给古诗配上新的画面, 赋予画面新的意境, 其中有些源于他自身的生活体验, 不仅使画面生动有趣、简洁明了, 且意境深远, 画面上的题诗、落款与景物描绘相互呼应、补充, 使得诗画两者相映成趣。从学习传统绘画到学习西方素描与速写, 在历史、理论语境转变的过程中探索教育思想的渊源, 在内容与形式上对传统绘画予以继承与学习。
《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的作品中, 不仅体现小中见大, 且感觉弦外有余音的效果。透过窗棂, 桌子上放着简洁的茶杯与茶壶, 弯弯的月亮与诗句围绕在四周, 画面的中心位置留有大片的空白, 与国画中的留白相似, 让空间流动的同时使画面产生一种娴静又深远的效果。画面中黑白块面对比强烈, 线条疏密有秩, 大量的空白提升了诗人在朋友散去后的空荡心情。
综上所诉, 丰子恺的一生经历了和平与动荡的年代, 接受过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的美学思想, 这样特殊的时代与经历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 他的绘画风格呈现出一个由借鉴传统版画到速写式再到传统写意的变化历程, 绘画题材由古诗新画、儿童漫画、护生画集等几个部分组成, 在表现其对人生与生活关怀的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美学教育思想, 促使他成为我国现代优秀的画家与美术教育。
他的绘画作品真实、淳朴、简洁, 犹如他的生活一般, 体现其内在的心灵。艺术家的经历与生活产生了他的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决定了他的艺术创作风格以及教育理念。我们通过丰子恺的绘画作品来研究他的美学教学思想, 同时研究其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作品。通过分析探索丰子恺的美学教育思想与绘画两者之间关系, 不仅能发现我们的“艺术心”, 还能使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艺术”。
摘要:丰子恺是教育家、艺术家兼文学家, 一生中进行创作的同时又致力于教学工作。他的作品通过对喜闻乐见之事客观有趣地加工, 从而改善大众的苦闷际遇, 进而也是对民众进行的美术启蒙教育, 丰子恺的创作是在其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其独特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来源, 展现丰子恺“艺术心”与“艺术生活”的教育思想, 探索丰子恺美学思想与其绘画创作的鲜明特征, 以及在当下艺术教育与创作中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丰子恺,美学教育思想,传统艺术,宗教艺术
参考文献
[1] 丰子恺绘, 葛兆光选评.《丰子恺护生画集选》[M].北京:中华书局, 1999年出版
[2] 丰一吟.《我的父亲丰子恺》[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7年出版
[3] 王文新.《丰子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008年
相关文章:
设计中必要的常识与多余的美学02-09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02-09
艺术与美学 论文题目02-09
语言美学与表达艺术02-09
关于美学与艺术的研究论文题目02-09
《周易》与美学的若干思考02-09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02-09
艺术设计中汉字形态的美学功能02-09
景观设计的美学思考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