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关键词:

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精选十篇)

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篇1

1 移栽稻田杂草防除

1.1 秧田杂草的防除

1.1.1 催芽播种, 播前施药。

播前5~6d整好秧田, 使秧板达到平、光、软、细, 播前4~5d, 上水层3~4cm, 选择60%丁草胺乳油1 200~1 500m L/hm2、50%杀草丹乳油3 000~3 750m L/hm2、12%恶草灵乳油1 500~1 875m L/hm2等药剂中的1种, 对水450~600kg喷雾, 施药后保持水层3~4d, 再排水播种, 塌谷, 保持湿润育苗。播前施药适用于稗草发生严重的秧田, 掌握稗草萌发高峰期用药, 喷药要均匀周到。施药后防止漏水和串灌, 3d内不宜播种, 以免产生药害。播种后, 秧板保持湿润, 但不能有积水。

1.1.2 催芽播种, 随播随施药。

将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7.5~9.0kg/hm2对湿润细土225~300kg拌匀, 播种塌谷后立即将药土均匀撒施畦面;或在塌谷后晾晒半天, 待畦面略干, 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7.5~9.0kg/hm2对水450kg均匀喷洒, 秧板要整熟、整平, 促使稗草籽萌发整齐。播后至露青, 畦面切忌积水。施药要求均匀。但因为除草醚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故不再提倡大面积推广使用。

1.1.3 苗期施药。

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期, 稗草二叶期前施药。若施用杀草丹要求施药前先排干秧田水, 然后用50%杀草丹乳油3 000~3 750m L/hm2, 或50%杀草丹乳油2 250m L/hm2+20%敌稗乳油2 250m L/hm2对水450~600kg均匀喷雾。喷药后保持畦面湿润, 24h后灌浅水淹稗心。或用12%恶草灵乳油1 125~1 500m L/hm2, 拌300kg湿润细土, 秧田保持薄水层, 均匀撒施, 自然落干。宜在晴天露水干后施药, 以免烧伤秧苗。或在秧苗二至三叶期秧田保持浅水层, 用96%禾大壮乳油1 875~2 250m L/hm2对水450~600kg喷雾于水中, 或拌湿润细土75~150kg, 撒施水中。禾大壮对阔叶杂草无效。以上药剂施药后均不能灌深水淹没秧苗心叶, 以免产生药害。施禾大壮的秧田, 可随秧苗长高适当加深水层。

1.1.4 秧田期阔叶杂草的防除。

秧田期阔叶杂草发生较晚, 杀草丹、禾大壮的控制效果较差。因此, 在秧田阔叶杂草发生量较大时, 需在育秧中后期先排干秧田水, 选择20%二甲四氯水剂3 000~3 750m L/hm2、20%二甲四氯水剂2 250m L/hm2+20%敌稗乳油2 250m L/hm2、25%苯达松水剂3 750m L/hm2、25%苯达松水剂2 250m L/hm2+20%二甲四氯水剂2 250m L/hm2等药剂中的1种, 对水450kg喷雾, 喷药后再上水。天晴、气温高时用药效果好。二甲四氯适于在秧苗五叶期后施药, 施药后7~10d拔秧省力, 故可根据拔秧移栽时间安排施药日期。喷药时防止漂移, 喷雾器用后应认真清洗。

1.2 本田杂草防除

1.2.1 前期杂草防除。

插秧后杂草种子集中萌发, 此时用药封闭土表防效显著。药剂有: (1) 60%丁草胺乳油1 500~1 875m L/hm2, 或5%丁草胺颗粒剂15.00~18.75kg/hm2, 或10%丁草胺微粒剂7.5~9.0kg/hm2; (2) 25%杀草丹乳粉6.0~7.5kg/hm2, 或50%杀草丹乳油3 000~3 750m L/hm2; (3) 12.5%恶草灵乳油1 500m L/hm2; (4) 96%禾大壮乳油1 875~2 250m L/hm2; (5) 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7.5~9.0kg/hm2; (6) 50%莎扑隆可湿性粉剂4.50~5.25kg/hm2; (7) 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225g/hm2。在水稻移栽后2~4d, 用上述药剂中的1种, 拌湿润细土300kg, 丁草胺等也可拌化肥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4cm, 施药后保水5~7d。施药时注意提高整地质量, 保持水层, 提高草籽萌发整齐度, 掌握杂草萌发高峰期用药。田间水层深度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 严防漏水、串灌。莎扑隆对莎草科杂草有特效, 但适于移栽前混土5~10cm, 施药量不宜超过5.25kg/hm2。

1.2.2 中后期杂草防除。

此期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在水稻分蘖末期, 即移栽后25~30d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剂有:20%二甲四氯水剂3 750m L/hm2, 20%二甲四氯水剂2 250m L/hm2+20%敌稗乳油2 250~2 625m L/hm2, 48%苯达松水剂1 500~2 250m L/hm2+20%敌稗乳油1 500~2 250m L/hm2, 48%苯达松水剂1 500m L/hm2+20%二甲四氯水剂2 250m L/hm2。结合分蘖末期排水烤田施药, 选择上述药剂中的1种对水450~600kg, 采用针对性喷雾, 用药后即烤田, 烤田结束时上水, 按常规管理。

2 水直播稻田杂草防除

水直播稻田前期杂草主要有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节节菜、牛毛草等;后期杂草有扁杆簏草、眼子菜、瓜皮草、水莎草、鸭舌草、鲤肠等。禾本科杂草和牛毛草在播后7~10d形成高峰;异型莎草和大部分阔叶杂草在播后20~40d形成高峰。

2.1 播前施药

药剂有: (1) 60%丁草胺乳油1 500m L/hm2, 或5%丁草胺颗粒剂15.00~18.75kg/hm2, 或10%丁草胺微粒剂7.5~9.0kg/hm2; (2) 12%恶草灵乳油1 500~1 875m L/hm2。整地结束后上水3~4cm, 乳油对水450~600kg/hm2, 颗粒剂或微粒剂拌湿润细土300kg/hm2, 均匀喷雾或撒施。3~4d后排水播种。整地要精细, 无洼塘。一般上水泡田至施药间隔4~5d, 力求在杂草萌发高峰时用药。

2.2 随播随施药

整地后, 将稻种浸泡2~3h, 沥去水, 不催芽播种, 播后上水3~4cm。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7.5~9.0kg/hm2, 或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6.0kg/hm2+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0g/hm2, 对湿润细土225~300kg拌匀, 均匀撒施。保水2~3d, 当田间稻种80%露白时, 立即排水, 湿润出苗。

2.3 播后至秧苗期施药

在杂草萌发至二叶期, 用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195~225g/hm2对水600kg喷雾, 或拌300kg湿润细土撒药, 施药时田间水层3~5cm, 保水3~4d。若施用扫弗特除草, 要求稻谷浸种催芽, 播种后隔2~4d, 用30%扫弗特乳油1 500m L/hm2对水600kg喷雾, 或拌湿润细土300kg施药。施药时上浅水层, 施药后保水3~4d。若施用恶草灵除草, 施药时田间保持薄水层, 用12%恶草灵乳油1 125~1 500m L/hm2拌湿润细土225~300kg, 选晴天露水干后均匀撒施, 自然落干后按常规管理。禾大壮在秧苗二至三叶期施用, 田间保持水层, 用96%禾大壮乳油1 500~2 250m L/hm2拌湿润细土75~150kg撒施, 施药后保水5d以上。据灌南县水直播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协作试验结果认为, 在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水直播田应采取2次施药法, 第1次在秧苗一叶一心期, 应用50%杀草丹乳油3 000m L/hm2;第2次在秧苗五至六叶期应用20%二甲四氯水剂3 000~3 750m L/hm2。

3 旱播水管直播稻田杂草防除

旱播水管稻田由于旱整旱播, 其杂草发生种类和组合不同于水直播田。第1个发草高峰以禾本科杂草的稗草、千金子及马唐、狗尾草为主, 并有小旋花等阔叶性杂草。转入水管以后, 阔叶性杂草陆续发生, 如前期禾本科杂草控制得好, 则第2个高峰期主要是阔叶杂草;如前期用药未能有效控制禾本科杂草, 则田间单、双子叶杂草共同构成危害, 增加了防除难度。若播前施药, 可用20%克芜踪水剂1 500~2 250m L/hm2或10%草甘膦水剂3 750~4 500m L/hm2, 对水600~750kg对草喷雾, 施药后1~2d, 稻种不催芽直接播种。若播后苗前施药, 播种后灌“蒙头水”后, 在土壤湿润无积水时施药。用12%恶草灵乳油1 500~1 875m L/hm2或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7.5~9.0kg/hm2对水喷雾, 或用60%丁草胺乳油750m L/hm2+12%恶草灵乳油750m L/hm2配成毒土撒施。稻苗四叶期后开始水管, 田间杂草防除参照水直播田进行。

参考文献

[1]夏名海, 吴福泉, 周陶竹.山南农场稻田化学除草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4) :81.

直播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篇2

直播稻田杂草种类多、密度高、危害期长,如化除技术不到位或除草剂选用不当,不仅影响除草效果,甚至引起药害,严重影响水稻安全生长和产量,每年都有不少沉痛教训。因此选择优质安全高效除草剂,科学合理使用是直播稻田化除成功关键所在。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后土壤封闭

1、封清可湿粉:每亩用30%封清可湿性粉剂140克,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用药时间:浸种催芽落谷田,播种上水后1—4天用药;干籽落谷田,播种上水后3—4天用药,用药时畦面湿润无积水。

药后管理:落谷后至齐苗前畦面湿润无积水,墒沟半沟水(如遇雨天要排干墒沟水,遇干旱天气晚上灌跑马水);齐苗后至封行前畦面浅水层,浅水勤灌,水接水,以水控草。该配方要掌握在稗草1.1叶前使用,否则除草效果会下降。

特别提醒:用药后如长期缺水干旱,除草效果将明显下降,一些湿生、旱生杂草(如马唐、牛筋草、鸭跖草、扁秆藨草等)将会严重发生。

2、恶草·丁草胺:每亩用40%恶草·丁草胺乳油130—150毫升,干籽落谷窨水后1—2天用药,对水50公斤喷雾。用药后田间保持一定的湿度,但畦面绝对不能有积水,否则会出现不出苗等药害症状,积水时间越长药害越严重。秧苗2—3叶上浅水层进行水管。

特别提醒:直播稻落谷期雨水多的年份不要使用。

二、秧苗期茎叶处理

1、千金:该药对千金子、稗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于杂草2—4叶期,每亩用10%千金乳油50—6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杂草每增加1叶,则用药量再增加10毫升。该药不宜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对大龄稗草效果不理想。

2、稻杰:对稗草及部分双子叶杂草与莎草科杂草有较好的防效。稗草1—3叶期,每亩用25%稻杰乳油40—60毫升;稗草3—5叶期用60—80毫升;稗草超过5叶,再适当增加用药量。对水30公斤喷雾。

3、苯达松:对双子叶及莎草科杂草较多的稻田,在杂草2-4叶期每亩用48%苯达松300毫升(或60%苄嘧磺隆10克),对水30-40公斤喷雾。如杂草较大时(秧苗5叶期后),每亩用48%苯达松300毫升加56%二甲四氯粉30—40克混用。

为提高除草效果,无论是土壤封闭药剂,还是茎叶处理药剂,每亩都可加助友植物油助剂20毫升一起喷雾。

三、注意事项

稻田化学除草七要点 篇3

一、掌握稻田杂草发生规律

一般在栽后7~10天就出现第一次杂草萌发高峰,此批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栽后20天左右出现第二次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第一高峰期杂草数量大、发生早、危害性大,是防除的主攻目标。两期稻田化除都必须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要求在杂草三叶期以前施药。

二、合理选择除草剂

一是根据稻田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秧田、直播田、抛秧田、人工栽插田以及机插田,要区别对待,秧田、直播田和抛秧田不能选用乙草胺、甲磺隆,这些除草剂只适合于人工栽插稻田和机插田的除草。如果没有分清稻田类型,乱用除草剂,往往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必须按照除草剂说明书上规定的杀草范围选择对路的除草剂。有的除草剂只对单子叶杂草如稗草等有防效,有的除草剂只能杀死双子叶杂草如鸭舌草等,如: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除稗草、鸭舌草和三棱草等多种一年生杂草,但对眼子菜和四叶萍等多年生杂草无效;而丁草胺对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碎米莎草和牛毛毡等多种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效,但对鸭舌草、三棱草和节节草的防效差。因此,在进行稻田化学除草时,必须了解除草剂的杀草谱以及田间杂草的种类分布,切实做到对草下药。

三、抓住最佳施药时期

一是要选择在杂草对除草剂最敏感期用药,才能提高除草效果。二是要选择在水稻对除草剂抗耐力最强的生长期施药,才能确保禾苗安全。一般来说,杂草在种子萌发阶段以及幼苗期对除草剂最敏感,此时除草剂最易发挥药效作用;水稻在芽期和4叶期前对除草剂最敏感,容易产生药害,在这些生育阶段施用除草剂应注意药剂的浓度。任何一种除草剂的施用时间,必须与水稻移栽时间相结合,如扑草净防除稻田牙齿草,必须在水稻移栽后15~20天,当牙齿草叶子由红变绿时,施用效果最佳。如果是防除一般常规杂草,必须是水稻移栽后10~15天施用效果最佳。移栽稻田化除多以移栽后土壤封闭处理为主,通常在移栽后3~7天,拌土或拌返青肥撒施,防除稗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若使用二氯·苄,可以在移栽后2~3周,排干田作喷雾处理。

四、控制用药量,确保用药安全

不同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所需的药量差别很大,特别是一些用药量很少的除草剂,药量若用得不准,多了易产生药害,少了达不到除草的效果。为此,要严格按照各种除草剂的安全有效剂量与稻田的实际面积计算用药量,如:防除直播田杂草,以稗草为主,可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30克;防除阔叶草和异型莎草为主,可每亩用30%苄嘧磺隆或10%吡啶磺隆15~20克;防除移栽大田恶性杂草三棱草、水葫芦等,可用50%二氯喹啉酸20~25克,再加30%苄嘧磺隆或10%吡啶磺隆15~20克;防除抛秧、机播秧大田的稗草,可在抛秧或机播后3~7天,每亩用37.5%苄·丁90~120克;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抛秧田,一般于抛秧后5~7天,每亩用30%苄嘧磺隆或10%吡啶磺隆10~15克,拌10~20千克湿细沙撒施。

五、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稻田施用化学除草剂,常用的方法有喷雾和撒施两种,生产上要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进行。喷雾一般用于触杀型的除草剂,要求做到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撒施应采用两级稀释的方法,与细沙土或肥料拌匀后均匀地撒。施药后要按说明书上的要求管理田间水分。除草剂的剂型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如50%丁草胺颗粒剂宜作土壤处理,而60%丁草胺乳油则以田间喷雾为主,倘若将颗粒剂作喷雾处理,就会影响除草效果。草甘膦、百草枯属灭生性除草剂,喷施在植物茎叶上,通过吸收传导运输到植物各部位,使植物中毒死亡。此类灭生性农药没有选择性,对杂草和稻株都有杀害作用,因此,必须使用这类除草剂时,只限于在播种前和插秧前(或翻耕前)对杂草作喷雾处理,以免发生药害,伤害稻株。

六、注意施药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技术比杀虫剂的使用技术要求更高。使用化学除草剂的田要整平,保持3~4厘米深的水层,并要求在特定的时期施药,施药后3~4天仍需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的稻田,土壤对除草剂吸附作用强,用药量可酌情增加;在气温高时除草剂的药效易发挥,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反之则适当增加;露水未干时,不宜施药,特别是不宜撒施药土,以免禾叶上沾药过多导致药害。光照的强弱对除草剂的影响也很大,有的农药施药后若遇上几天强光照,可提高除草效果,而有的农药见光易分解,宜在阴天使用。

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施药肥混用

将苄嘧磺隆等除草剂与尿素等肥料混合使用,不仅能提高除草效果,同时还具有抑菌增肥效的作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在1993~1996年对稻田除草剂与尿素等肥料混合使用的增效作用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尿素和苄嘧磺隆混用,能使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速度大大加快,对敏感杂草矮慈姑的鲜重抑制率显著高于用苄嘧磺隆单一处理的。除苄嘧磺隆外,将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分别和尿素混用,在无芒稗萌芽期处理,对无芒稗主根长度的抑制作用也都显著强于这两种除草剂单用的抑制作用。除草剂与肥料混用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上得到较大面积的应用,特别是在水稻移栽田应用得较多。农民在水稻移栽活棵后,通常会施返青活棵肥,建议采用将丁草胺、禾草敌壮等除草剂与尿素等肥料混合撒施的方法,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以防除田间杂草。值得提醒的是,尿素吸湿性强,简单地直接将除草剂与尿素混用,容易造成除草剂混拌不匀,撒施后在药物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出现药害,所以使用时应先将除草剂与适量的土混匀,再加尿素等肥料并混匀后再撒施;另外,不是所有的除草剂都是可以与肥料混用的,盲目混用可能造成除草剂防效下降,有时还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药害。最为可靠和省事的办法是直接施用现成的药肥产品。

机插秧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篇4

2010年笔者对繁昌县主要粮食生产大户机插秧稻田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草害较重的田块在栽插后15、30、45 d杂草密度分别为168.0、564.6、2 435.0株/m2, 以鸭舌草、稗草、异型莎草为主。造成田间土壤养分大量消耗, 导致秧苗生长缓慢, 形成“草欺苗”的现象。现将其化学除草技术总结如下。

1 正确选择除草剂与使用方法

机插秧田的水稻在栽插时一般在秧龄20~25 d移栽, 此时叶龄约3.5叶, 苗高14~16 cm, 由于秧苗叶龄小, 抗逆性差, 此类田化除应禁止使用含有乙草胺和甲绿磺隆除草剂, 否则易造成药害[2]。每种除草剂, 其防治杂草普及防治时期各不相同。丁草胺使用上, 一般在平整稻田后, 用80%乳油1.5 L/hm2拌土撒施, 或用12%乳油2.25~3.00 L/hm2, 在整地后趁水浑浊时拌细土撒施, 保持水层3 cm。18%苄·乙可湿性粉剂使用上, 可在栽插后5~7 d, 用量450 g/hm2拌尿素均匀撒施, 用药后保水5 d左右。

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主要用在杂草草龄较大、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 用量为300~450 g/hm2对水600 kg进行喷施, 或保持3 cm水层拌适量的沙土进行撒施;20%氰氟·二氯喹可湿性粉剂主要用在以禾本科千金子、稗草为主的田块, 用量为1.80~2.25 kg/hm2, 对水600 kg进行针对性喷雾。

2 根据田间杂草草相和数量确定防除方法

如果田间杂草较少, 一般可以参照水稻抛秧田杂草的化学除草剂类型, 尽量在机插秧后5 d时结合分蘖肥的施用将除草剂拌匀在化肥中撒施;如果田间杂草较多且以禾本科杂草为主, 可采取2次除草方法, 即在稻田平整时先用丁草胺、恶草灵 (农思它) 除草剂进行1次土壤封闭处理, 使杂草在稻田定板期间不能出苗, 在水稻返青施分蘖肥时, 适当推迟施药时间 (栽插后7~10 d) , 再进行1次常规方法施用除草剂;如果田间杂草以双子叶杂草为主, 可以在5~7 d施用分蘖肥的同时使用化学除草剂, 在水稻秧龄较大时, 再选用茎叶除草剂如二甲四氯、苄磺隆等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3]。

3 配合综合方法防除

田间杂草并排完全清除为好, 部分杂草还是稻田有益生物的寄主和栖息场所。采用综合防除的方法, 即防除杂草应掌握在杂草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情况下进行, 当水稻生长超过杂草冠面后, 一般低层杂草不会影响水稻最终产量, 相反杂草可利用太阳能量, 产生的植物体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一般田间杂草生长量与遗留在土壤中的种子量、营养繁殖体量相关, 掌握在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人工清除, 能有效控制后茬杂草生长。稻田平整是基础, 有利提高机插秧苗的质量, 既可确保分蘖发棵, 又能保证施药后的除草效果。

机插秧栽后的水层管理要求田平高低不过寸, 做到薄水活棵、浅水化除, 既不漫灌、串灌, 还需保水5~7 d以上, 对田间缺水 (或漏水) , 需缓慢补水。采取水旱轮作、单双子叶作物轮作, 针对不同作物选择不同的化学除草剂种类, 整体上提高了化学除草的效果, 能使田间杂草明显减少[4]。即在双子叶作物生长期, 使用对单子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的防除剂, 单子叶作物生长期, 使用对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的防除剂, 既能提高除草效果, 又增加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5,6,7,8]。

参考文献

[1]李涛, 沈国辉, 钱振官, 等.上海地区机插秧稻田杂草化除方案评价[J].杂草科学, 2008 (3) :40-42.

[2]庄春, 陈川, 陈宗明, 等.中小苗水稻机插田杂草化除技术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 2006 (6) :183-185.

[3]查勇, 张平, 顾民.机插秧田杂草化除技术的试验与研究[J].农业机械, 2004 (10) :55.

[4]吴照峰, 周翔俊.沿江稻区机稻秧大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除药剂筛选[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9) :62-63.

[5]徐海云, 郁春松, 李文良, 等.机插秧稻田病虫草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3) :119-120.

[6]庄春, 陈川, 孙春梅, 等.丁草胺插前化除对机插中小苗水稻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8) :2320-2321.

[7]唐国来, 武向文, 李涛, 等.浦东新区滩涂新垦区机插秧稻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初报[J].上海农业学报, 2010, 26 (3) :71-74.

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的应用论文 篇5

在当前林业育苗工作中除草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对苗木生长进行保障的一项重要基础。随着当前我国化学技术在林业育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了。同时在大量的实践中也表明,化学除草技术也是一项十分高效的除草方式,不仅能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行节省,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苗木的质量进行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也将对林业的发展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和影响[1]。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对于林业的整体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1在化学除草技术进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1合理选择化学除草工作的时间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将化学技术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进一步对除草工作的效率进行提升,首先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合理选择除草时间,通常情况下利用化学技术展开除草工作最好在早期进行,也就是在杂草为四个叶片前进行除草工作。在苗木最初的发芽过程中,最有效的一种除草方式就是毒土法,通过这种方式对苗木的发芽率进行全面提升。当苗木的生长正处于旺盛阶段时,则需要对化学药剂的用量进行控制,这是因为植物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对于除草剂等物质有着较为敏感的反映,因此一旦这个过程中的除草剂出现使用过量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苗木中毒的情况。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对化学除草时间进行选择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

1.2对化学除草剂的用量进行正确掌握

对化学除草剂进行科学的使用对于苗木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但是作为一种化学药物,对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也并不是越多越好的。一旦出现用药量过多的情况,就会对苗木的种子造成伤害,但是如果用药量太少也不能发挥出理想的除草效果,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就需要掌握用量的合理性。同时,当使用的化学除草剂为多种的时候,相关林业人员要正确的选择剂量,并对用药的各项环节进行合理配置,要求掌握苗木的特性和时间、杂草类型等,从而更好的实现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

2化学除草剂在林业育苗中发挥作用的相关影响因素

2.1植物的生长阶段

除草剂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不仅应该考虑到苗木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应该适当的和杂草进行适应,通过这种方式也将取得十分有效的除草效果。杂草在进行生长的初级阶段是相对比较脆弱的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利用除草剂对杂草进行处理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阶段。相反的,当杂草的生长到了中后期的时候,除草的效果就变得不再明显[3]。一般情况下,杂草生长到两个叶片的时候所取得的除草效果是最为明显的。一旦叶片生长到三个叶片的时候,杂草就将对除草剂出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当生长到四个叶片的时候,除草剂基本上很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2自然环境因素

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土壤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一项重要自然因素。同时,光照也是对其效用进行发挥的一项重要原因。比如有一种除草剂中含有二苯醚,所以在光照下才能对其作用进行发挥,但是如果在黑夜中或是黑暗的环境下,那么这种类型的除草剂将无法发挥作用。这也就是说,除草剂在发挥效用的过程中和光照的强度也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提升,除草剂所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4]。此外,风和雨等自然天气也将对除草剂的发挥作用造成严重影响。除草剂的使用一般需要在晴天下进行使用,同时通常还要尽可能选择无风天气,因为如果有风,除草剂很容易被大风吹走,有雨也会造成除草剂的稀释,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选择合理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除草。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光照,也就是要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只有温度在一定标准下,才能对除草剂的吸收效果达到最佳阶段,因此在对除草剂进行喷涂的过程中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到30摄氏度中。

3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化学除草剂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对化学除草剂进行应用,也给林业育苗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将取得十分显著的结果。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将云杉育苗为例,并且观察其除草效果。云山在育苗的.过程中通常为每年的四月份,当云杉的木种刚放入土中的过程中,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也要对周围的杂草进行研究,防止出现杂草对云杉的生长起到不利的影响和阻碍[5]。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杂草,那么就可以相应的采用西玛津一类的化学除草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和清水进行混合,并进行适当喷洒,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出现和诞生。

通过本文的研究,化学除草剂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产物,在实际林业育苗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的林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应用。在当前林业育苗工作中除草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对苗木生长进行保障的一项重要基础。所以在今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应该适当的对除草技术进行利用,进一步对育苗的整体质量进行提升,从而全面促进我国今后林业育苗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强.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36(18):154-154,155.

[2]张凤权,王海英,侯毅等.简析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62(12):106-106.

[3]王跃文.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实践[J].北京农业,2014,57(33):89-89.

[4]陈作良,徐晓东.关于化学除草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39(20):159-159.

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篇6

一、油菜播种(移栽)前除草

油菜播种(移栽)前7~10天,每667平方米(1亩)用20%百草枯150~200毫升或20%克芜踪100~150毫升或10%草甘磷水剂500毫升。兑水40~45公斤均匀喷雾。可以消灭老草。

二、苗前除草,芽前封杀

油菜播种后立即将除草剂喷洒在土壤表面,待杂荜萌发出苗即可被杀死。直播油菜可在播种覆土后1~2天内用药,移栽油菜在移栽前1~3天用药。667平方米用35%一锄禾可湿性粉剂60克或50%乙草胺75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进行土壤处理,封杀杂草。

三、苗期除草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2~4叶期,每667平方米可选用5%精喹禾灵乳油45~60毫升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0~25毫升;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杂草2~4叶期,667平方米用30%好实多乳油50毫升或50%高特克浓乳剂30毫升;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在杂草2~4叶期,667平方米用17.5%块刀乳油90~120毫升或21.2%油草狂杀悬浮剂50毫升进行防治。以上药剂均兑水40~50公斤喷雾。

四、注意事项

无公害水稻栽培除草技术研究 篇7

试验地点:青口镇贺岗村。

参试品种:连粳6号。

1.1 试验设计

在2014年试验基础上进行。设4个处理:处理1, 移栽后5天施稻糠100g/m2;处理2, 移栽后5天施稻糠200g/m2;处理3, 化学除草 (CK1) 施50%丁草胺100ml/667m2对水30kg喷雾;处理4, 不除草 (Ck2空白区) 。不设重复, 大区对比试验, 每区面积20m, 要求稻糠处理后保持水层7~8cm10天左右, 之后管理同一般大田。栽插规格7×3寸。

1.2 试验概况

5/2日落谷, 湿润育秧。6/17日栽插, 规格7×3寸, 每穴2~3苗。6/23日进行除草处理。8/28日抽穗, 10/10日成熟, 10/13日收获。分别于处理后5天、10天、15天、20天、30天、40天调查田间杂草发生情况, 于处理后10天、20天、30天、40天取样考察杂草鲜重, 干重, 以计算除草效果。并考察茎蘖动态, 产量构成及实产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除草效果

不同处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见表1。表1表明, 处理C (丁草胺化学除草) 在处理后5天、10天、15天的田间杂草发生量为0, 除草效果为100%。药剂处理20天调查, 有一定数量的杂草发生, 说明化学除草的有效期为15天。处理A、B在处理后5天的杂草发生量较处理D (CK2) 分别少70%和90%, 15天的杂草发生量分别较CK2少53.8%、69.23%, 20天的杂草发生量比对照2少35%、55%%。说明稻糠处理对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 有效控制时间为15~20天。比较A、B二种不同稻糠处理的除草效果可知, 随稻糠用量的增加, 除草效果明显提高。

2.2 产量与产量构成

不同除草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影响 (结果见表2) :以处理2实产最高, 产其次为处理1, 平斤, 处理3 (CK1) 产量居第三位, 平均亩产千克。处理1、2、3分别比处理4 (CK2) 增产10.09%、15.34%、7.82%。说明稻糠除草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而稻糠除草与化学除草产量差异不明显。表明施用稻糠除草有一定的除草效果, 并且与化学除草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 无公害稻米栽培, 为控制农药用量, 减少农药残留, 可菜用稻糠除草技术。两年试验结果表明, 以施用稻糠200g/m2, 增产效果最佳, 除草效果较好。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稻糠处理可以达到除草目的, 除草增产效果与化学除草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移栽后5天用稻糠, 控制有效时间约20天, 除草效果可达50%以上, 有效控制时间与化除效果差异不明显。

利用稻糠除草, 适宜的施用技术。移栽后5天, 施稻糠200g/m2, 处理后保持田间水层5cm以上10天左右。可以达到除草增产的目的, 从而为实现水稻无公害栽培的除草技术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摘要:为研究无公害栽培稻田除草新技术, 在2014年试验的基础上, 2015年继续进行稻糠除草试验, 获得了较理想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除草

参考文献

[1]宋庆乃.稻糠稻作, 农业生产的一大飞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 (一) [J].中国稻米, 2012, (1) :40-41.

[2]宋庆乃.稻糠稻作, 农业生产的一大飞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 (二) [J].中国稻米, 2012, (2) :40-42.

麦田化学除草技术要点 篇8

一、适期范围及早防治

麦田化学除草在11月上旬~12月中旬, 2月底~3月中旬, 均可进行, 前者是小麦冬前分蘖期, 为冬前除草, 效果最好, 后者是小麦返青期, 为春季除草, 是除草补充期, 效果也不错。无论哪个时期施药, 越早越好, 施药早可避免或减少杂草造成的危害损失, 有利于麦苗健壮生长, 同时杂草苗龄小, 耐药力差, 且小麦未封行, 对杂草遮掩少, 除草效果尤佳。

二、明确防除对象、正确选择除草剂

冬前除草可选择骠马乳油、巨星、盖阔等;春季除草可用二甲四氯、巨星、苯磺隆等。防治野燕麦、看麦娘和其它单子叶杂草可选用6.9%骠马乳油, 防治播娘蒿、荠菜、繁篓、猪秧秧、野油菜等双子叶阔叶杂草可选用巨星、二甲四氯、苯磺隆等, 盖阔可防除多种杂草。

三、严格掌握用药量、适当增加用水量

6.9%骠马乳油亩用药量为40~60毫升, 20%二甲四氯水剂亩用量是250~300毫升, 75%巨星干燥悬乳剂亩用量为0.9~1.4克, 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亩用量为6.7~13克, 盖阔的亩用量为1~1.5克, 不能随意减少或加大剂量, 以免除草剂对小麦产生伤害。土壤墒情好, 灌溉的麦田亩用水量为30千克, 土壤商情不好又未进行灌溉的麦田亩用水量不得低于45千克。

四、选择合适天气、正确用药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篇9

1 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不好, 土壤高低不平, 或有坷垃, 无法使药液均匀喷施, 杂草幼芽出土时遇不到药膜就不能被杀死, 影响除草效果。

2 用药时间

根据不同除草方式选择适当施药时间, 以保证除草效果和避免药害发生。

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 首选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 不但除草效果好, 对玉米的安全性也高。玉米播后苗前至三叶期以前、杂草二叶期前, 充分利用玉米三叶期前对除草剂耐性强、杂草幼芽对除草剂最敏感时期, 此时施用除草剂除草效果好。采用土壤封闭除草, 应选择阴雨天或浇水后, 土壤潮湿时喷施, 有利于药膜形成, 提高防效。为避免玉米田以外其他作物药害, 宜选择无风天施药, 并将喷头压低, 以防雾滴远距离飘移[1,2,3]。

玉米四至五叶期后应选用茎叶处理剂, 杂草出齐时, 实行保护性喷雾。将除草剂直接喷于杂草茎叶, 并注意行间定向喷雾, 在喷雾器喷头处放置保护罩, 喷头压低, 顺垄喷于杂草, 尽量不使药液飞溅在玉米植株上。喷雾要周到, 不重喷, 不漏喷, 不随意增加药量。

3 土壤湿度及地温要求

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杂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杂草幼芽与幼根的吸收, 抑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 致使杂草死亡。一定的土壤湿度, 有利于提高杀草效果。如在用药时遇到持续干旱天气, 除草效果会大大降低, 应适当加大用药量[4]。土壤温度低不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要适当加大用药量。

4 施药技术

目前, 玉米田化学除草大多采取农用车喷雾, 车速一定要慢, 而且尽可能要匀速行驶, 有风天不能喷施, 以保证除草效果。

另外, 农药喷施需雾化良好。使用土壤处理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 要求雾滴细、水量足、喷布均匀, 才能在土壤表面形成药膜, 从而抑制杂草幼芽出土。喷布不匀, 杂草幼芽出土时遇不到药膜就没有效果。因此, 用水量在800 kg/hm2以上, 均匀喷布于地表;而使用茎叶处理剂, 为了在杂草茎叶上形成足够浓度的药膜, 使杂草中毒死亡, 就要适当减少用水量, 地用水量不超过500 kg/hm2, 换用雾化喷头, 均匀喷布于杂草整个植株[5,6]。

5 注意药害

选好品种, 严格用药量, 适时施用, 避免漂移药害。如用20%百草枯水剂等灭生性除草剂除草时, 对玉米保护不好, 通常将草、苗一并杀死。若将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 对玉米的药害严重, 对杂草的防效却很差。反之, 将茎叶处理剂用于土壤封闭处理, 除草效果较差。另外, 制种田和特种玉米田, 对除草剂相对敏感, 要减少用药量。

6 常用除草剂种类

6.1 不同防治对象除草剂种类

6.1.1 主要防除一年生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

72%异丙甲草胺1 500~3 450 m L/hm2, 48%甲草胺4 500~5 250 m L/hm2, 90%乙草胺1 500~2 250 m L/hm2。

6.1.2 主要防除一年生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

20%氯氟吡氧乙酸 (使它隆) 750~1 050 m L/hm2, 于玉米二至五叶期茎叶处理;38%莠去津3 750 m L/hm2, 或50%莠去津3 000 m L/hm2, 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33%二甲戊乐灵3 000~4 500 m L/hm2, 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

6.1.3 灭生性除草剂。

玉米田行间除草可用20%百草枯2 250~3 000 m L/hm2, 但玉米必须在10片叶以上, 打药时喷雾器喷头处要有防护罩[7]。

6.2 不同防治时间除草剂种类

6.2.1 播后苗前除草。

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 首选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 用90%乙草胺1 500~2 250 m L/hm2 (或72%异丙草胺1 500~3 450 m L/hm2) +38%莠去津3 750m L/hm2 (或50%莠去津3 000 m L/hm2) ;也可用40%异丙·莠悬乳剂4 500 m L/hm2、60%异丙·莠悬乳剂3 750~4 500 m L/hm2、63%乙·莠·滴 (封到秋) 悬乳剂3 450~4 200 m L/hm2。

6.2.2 玉米出苗后至玉米3片叶以前除草。

用60%异丙·莠悬乳剂3 000 m L/hm2、63%乙·莠·滴 (封到秋) 悬乳剂3 000m L/hm2。

6.2.3 玉米二至五叶期除草。

用20%氯氟吡氧乙酸 (使它隆) 750~1 050 m L/hm2, 对玉米田鸭跖草等难防杂草防效突出, 在土壤中无残留, 不影响后茬, 药效迅速, 施药后2~3 d见效, 无漂移药害。

以上3种方法, 在单子叶杂草多的情况下, 可以加4%烟嘧磺隆悬浮剂750~900 m L/hm2;杂草出齐且多为5 cm左右株高时, 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1 200~1 500 m L/hm2对水375 kg/hm2茎叶喷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除草剂品种都含2, 4-D丁酯乳油, 不含2, 4-D丁酯乳油的品种农民为了增加除草效果也会添加, 势必造成2, 4-D丁酯乳油的大量挥发, 对周边果树、蔬菜将造成很大药害, 对后期出苗的花生、大豆也会产生漂移药害。因此, 要确保方圆1 km以内没有经济作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以免造成漂移药害。

参考文献

[1]李妍.玉米田草害的化学控制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6) :10.

[2]庄炳彦, 张建峰, 王君玲, 等.论渭北旱地春玉米田杂草化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弊端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 :113-115.

[3]王少伟, 由静.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 2008 (6) :24-25.

[4]张吉福.玉米除草剂药害的成因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180.

[5]高虹, 谢丽华.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发生现状与缓解技术探讨[J].现代化农业, 2012 (3) :1-2.

[6]刘春燕.玉米田除草剂的使用及药害处理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 2013 (4) :25.

春季农田化学除草技术问答 篇10

问:山西省农田杂草发生防除的现状与趋势?

答:在大田生产过程中, 杂草不但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 而且有些杂草还是农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加快病虫害的蔓延。受气候、耕作制度改变以及一些除草剂的长期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山西省农田杂草发生呈明显加重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草害发生面积大, 全省玉米田、小麦田草害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0%~90%以上;二是田间杂草密度高, 草相趋于复杂。如小麦田节节麦、雀麦、猪秧秧、打碗花等主要杂草持续重发, 局部地区婆婆纳、荠菜等发生有上升趋势。麦家公、打碗花等杂草防除难度加大。玉米田宿根性杂草如旋花科杂草、芦苇的比例上升, 危害加重。由于农田草害的不断加重, 以及农村劳动力减少所带来的土地向种粮大户流转等情况, 农田杂草人工防除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人们对化学除草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由于除草剂种类多、针对性强、用量严格, 在使用中稍有不慎, 就会造成严重的药害, 所以, 开展化学除草, 一定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 避免药害的产生。

问:目前山西省小麦普遍进入返青生长阶段, 有些地块杂草相当严重, 如何科学进行防除?

答:冬前未进行麦田除草的, 在春季对杂草密度低的麦田, 可结合田间管理开展中耕除草, 以达到增温、保墒、除草的作用, 促进麦苗生长, 抑制杂草发生。对杂草密度高的麦田, 应进行化学除草。当前, 麦田杂草草龄小, 小麦对杂草的重叠遮掩少、药液易喷透, 正是麦田杂草补防的关键时期, 为确保防治效果, 防治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除草剂种类的选择

除草剂的选择要视草而定, 以播娘蒿、婆婆纳、离子草、麦家公、猪秧秧等阔叶类杂草为优势种重发生田块, 可选用质量分数为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 或72%的2, 4-D丁酯乳油防治;以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重发生田块, 可选用质量分数为3.6%甲基二磺隆 (世玛) 悬浮剂予以防治, 防除野燕麦, 可用质量分数为6.9%骠马浓乳剂;阔叶杂草与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田块, 应选用质量分数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 (阔世玛) 水分散粒剂喷雾防治。

2.注意施用剂量或浓度

除草剂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因此, 在施用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其施用剂量。剂量小, 对作物安全, 但起不到除草效果;剂量大, 则容易产生药害, 造成作物减产。因此, 在施用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杂草多、密度大的田块, 适当增加剂量或使用配合制剂合理用药, 保证除草安全有效。药液浓度要因药而异, 一般质量分数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用量为10 g/0.067 hm2, 浓度为3 000倍液;质量分数3.6%甲基二磺隆 (世玛) 悬浮剂用量为20~25 m L/0.067 hm2, 药液浓度为1 200~1 500倍液;质量分数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 (阔世玛) 水分散粒剂用药量为20~25 m L/0.067 hm2, 药液浓度为1 200~1 500倍液较为安全。

3.注意配药方法

不管哪类除草剂, 都要严格按照每0.067 hm2用药量、兑水量科学配制, 首先配制成母液, 然后进行二次稀释, 不可以放入药筒直接加水。施药时, 除草剂要随配随用。

4.注意喷药时期

春季是小麦化学除草的补防时期, 一般以小麦返青期—拔节期为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 过早效果不好, 过晚容易产生药害, 在山西省南部一般为3月上旬—中下旬。但要掌握在小麦拔节前喷施化学除草剂, 小麦拔节后只能采取人工除草, 以避免产生药害。

5.注意喷药时机

选择晴天、无风, 白天温度稳定在10℃以上, 而且4 d内无霜冻和大雨时施用, 喷药时间以9时—16时为宜。

6.注意药械选择

麦田春季化学除草选用药械时应注意3点:一是喷过灭生性除草剂的药械不要用;二是跑冒滴漏严重的药械不要用;三是雾化不好的药械不要用。喷施2, 4-D丁酯必须使用专用器械, 喷药时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到邻近其他作物上, 以防产生药害。

7.注意天气状况

大风天气不能用药, 以免药液飘移, 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用药, 避免麦苗自身产生药害。

8.注意药后浇水时间

施药后5 d内不可大水漫灌麦田, 以免产生药害。

问:以上是春季麦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主要种类有哪些, 如何开展化学防除?

答:玉米田常见的杂草有30多种, 其中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莎草、反枝苋、葎草最为普遍。目前玉米田化学除草主要是采取玉米播后苗前进行除草剂土壤封闭处理和苗期茎叶处理。

问:什么是土壤封闭处理?

答:土壤封闭处理指在玉米播前或已经播种还未出苗 (即播后出苗前) 将特定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拌入土壤中, 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 当杂草萌发后, 除草剂可被其根、芽鞘或上下胚轴等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其中部分品种对刚出土的1叶龄—2叶龄杂草有防除效果。但是随着叶龄的增大, 防除效果会降低。常用药剂有:莠去津、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氰草津等。土壤封闭处理时, 除草剂只有在土壤墒情好且地面平整时, 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如果土壤干旱, 必须先浇灌, 提高墒情后再施药。

问:什么是茎叶处理剂?

答:该类除草剂是在杂草出苗后, 草龄尚小时, 一般在杂草分枝或分蘖前, 将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或地表, 通过触杀以及杂草茎叶和根的吸收与再传导, 到达杂草的生长点及其余没有着药的部位, 致使其死亡, 达到防治效果。茎叶处理剂又分为两大类:

1.选择性茎叶处理剂

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有时只能杀死农田中某类或某种杂草, 而对作物影响较小。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属于这类除草剂, 如:甲基磺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2, 4-D丁酯等。

2.灭生性茎叶处理剂

可将作物和杂草统统杀死。这类除草剂根据作用方式又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传导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 如草甘膦, 该类药剂喷洒后, 可通过茎叶吸收传导到植物各部位, 致其死亡, 故该类除草剂对宿根性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另外一种是触杀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 如百草枯。此种除草剂主要是作用于叶绿体, 阻止叶绿素合成, 从而阻止植物光合作用。所以只要是绿色的茎叶组织, 接触到药液就退绿枯死。没有内吸传导作用, 它对无叶绿素的老化茎组织, 以及未着药部位和根部等没有作用。

问:如何正确使用茎叶处理剂?

答:在玉米及杂草出土后一段时间内, 即玉米2叶期—8叶期, 杂草3叶期—6叶期, 喷洒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杂草防除。根据除草剂是否具有选择性分为定向喷施和非定向喷施2种方法。

1.非定向喷施

烟嘧磺隆为当前首选出苗后非定向喷施除草剂, 可防除玉米田内大部分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且对玉米较安全。定苗前喷施, 一般可实现全生育期1次化学除草。可用于苗后非定向喷雾的还有乙·秀合剂、硝磺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唑嘧磺草胺等。要注意尽管非定向喷施的除草剂允许喷施到作物上, 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药害, 施药时尽量避免喷洒到作物上。

因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单剂存在杀草谱窄的缺点, 市场上销售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大部分都是二元或三元复配除草剂, 只需按说明使用即可。为更好地发挥除草剂药效, 一定要保证喷施的药液量, 即每0.067 hm2加水不能少于30~45 kg, 而且要均匀喷施于杂草茎叶上, 不可重喷或漏喷。

2.苗后定向喷施

玉米进入拔节期后, 田间杂草草龄偏大, 数量偏多, 可采取灭生性除草剂定向喷雾防除。常用的灭生性除草剂为百草枯和草甘膦等, 施药时喷雾器用扇型喷头外加防护罩进行玉米行间定向喷雾除草。注意避免将药剂喷洒到玉米植株上, 大风天切勿施药。

问:玉米田化学除草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玉米田化学除草应从4个方面注意。

1.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使用, 防止药液飘移

无论使用任何除草剂, 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避免出现问题。当风速超过3 m/s时, 不能在田间喷施任何除草剂, 防止药液飘移到其他作物上产生药害。施用过除草剂的器械, 要及时用碱水洗刷干净, 残液不能随意乱倒, 要妥善处理。

2.使用土壤处理剂时, 要保证土壤平整, 墒情适宜,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使用茎叶处理剂要掌握施药时间在玉米苗期2叶期—8叶期, 杂草3叶期—6叶期。因为玉米苗在2叶期前, 苗小体弱, 抗逆能力差;8叶后, 进入拔节期, 细胞分裂快, 玉米生长迅速, 对除草剂的敏感度明显增加。所以在这两段时间内使用除草剂, 都易产生药害, 包括一些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隐性药害。杂草进入3叶期时, 大部分杂草都已出苗, 而且对除草剂敏感度高, 这时使用比较经济, 而当杂草进入6叶期后, 开始分蘖或分枝, 抗药性成倍增加, 药效明显降低。

3.施药时要避免将药液喷洒进玉米喇叭口

因为药液进入喇叭口中存留时间过长, 容易产生药害, 所以施药时喷头要尽量避开玉米心叶。在连续高温干旱时, 一定要保证水量, 掌握好药液浓度, 用水量必须达到30~45 kg。施药时间应安排在早上10时之前, 下午5时之后, 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药。施药时要均匀喷雾, 不能重喷、漏喷。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 必须使用防护罩定向喷雾, 而且在玉米苗12叶期左右进行, 一定不要使药液飘移至其他作物, 以免产生药害。

4.严格控制除草剂当季的使用量和次数

当季作业一般使用1次除草剂, 越冬作物可以春季补施1次。要严格控制单位面积用药量。如莠去津, 用量低于150 m L/0.067 hm2。另外, 有些玉米品种对某种或某类除草剂敏感, 容易产生药害, 要谨慎使用。如烟嘧磺隆在甜玉米、爆裂玉米上禁用。

问:以上提到了很多玉米田常用除草剂种类, 按照化学成分, 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大类的防除对象和代表种类有哪些?

答:玉米田常用化学除草单剂种类主要有四大类:

1.酰胺类除草剂

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 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这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 可以为杂草芽吸收, 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代表品种质量分数50%乙草胺乳油:选择性出芽前除草剂, 用量100~150 m L/0.067 hm2, 可有效防除狗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 对反枝苋、蒺藜、马齿苋、龙葵等也有一定防效。或质量分数72%异丙甲草胺乳油 (都尔) :该药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在玉米播后出苗前, 用量80~120 m L/0.067 hm2, 兑水40~50 kg, 均匀喷雾。使用时要求土壤墒情好, 地面平整, 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如土壤干旱, 必须先浇灌, 提墒情后再施药。沙质土用药量较低, 黏质土用药量较高。

2.三氮苯类除草剂

代表品种有莠去津、氰草津、西玛津、扑草津等, 可以有效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以杂草根系吸收为主, 也可以为杂草茎叶少量吸收, 其中以莠去津使用较多, 对玉米较为安全, 活性最高, 但莠去津宜与乙草胺等混用以降低用量, 提高除草效果和对后茬作物安全性好。

3.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代表品种有2甲4氯钠盐、2, 4-D丁酯。主要用于玉米出苗后防治阔叶杂草和香附子, 其中2甲4氯钠盐广泛用于玉米田防治香附子, 但使用时期不当易产生药害。

4.磺酰脲类除草剂

烟嘧磺隆、砜嘧磺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噻黄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

另外, 由于一些除草剂杀草谱较窄, 且作用方式单一, 对一些杀草谱外的杂草和不同草龄的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 且有施药时期的限制, 使得一些除草剂在除草效果和适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市场上多利用2种或3种类型除草剂进行复配, 制成二元或三元复混除草剂, 扩大了杀草谱, 提高了对不同草龄的防除效果。

问:举例说明市场上常用混剂的种类有哪些?在防除对象和使用上分别有哪些特点?

答:使用特点可分为五大类:

1.乙草胺和莠去津1∶1混剂

该类除草混剂最早生产的是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 可以用于玉米播后出芽前、玉米出苗后早期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安全。相似的产品有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异丙草胺+莠去津等。

2.乙草胺和莠去津2∶3混剂

这种除草混剂可用于玉米播后出芽前、玉米出苗后早期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对玉米安全;在特别干旱年份可能降低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性能相似的品种有绿麦隆+乙草胺+莠去津混剂, 大大提高了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 但不可以用于玉米出苗后。

3.扑草津和莠去津混剂

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玉米播后出芽前施用除草效果稳定, 受墒情影响程度较小, 但雨水较大时, 淋溶较多会降低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 遇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可以诱发玉米药害。

4.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混剂

是一种理想的除草剂混剂, 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一年生杂草, 而且可以防治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施用方便, 对玉米和后茬作物安全。但该类除草混剂价位较高。

5.乙草胺、莠去津和百草枯混剂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宽带接入行业研究报告 下一篇:宽带接入方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