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班班通”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课程内容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广泛, 包括:社会生活、地理、历史、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十分有限, 生活经验不足, 那么在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班班通的魅力, 恰当地运用班班通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通进行直观教学, 用动态的音、形、画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起到变复杂为简单, 画龙点睛, 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利用“班班通”,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班班通”的运用, 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课前准备中, 我让学生根据预习的要求, 利用合适的网络技术, 上网查询、收集不同的信息资源, 来加以解决, 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 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还能帮助教师解决一些不为自己所熟知的新闻性、知识性和理论性难题。使学生不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还能接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样就有效的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

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单元时, 我和学生们在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课堂上我先播放了一段介绍《涪陵》和《建峰化工》的视频。看着自己熟悉的地方在视频里出现, 学生们都说这个地方我去过, 那个地方我知道,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随后, 我又利用班班通播放全国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先让学生猜猜看是否知道, 然后, 再附上解说词, 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然后我根据学生自己说的老家情况, 马上收索四川、河南、上海、黑龙江、西安、杭州等地方的图片, 让学生随着同学的介绍一起到他的家乡看一看。这样, 学生不但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了解, 更对祖国各地有了更多的认识, 激发他们长大后建设美丽家乡建设富强祖国的决心, 中国梦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本堂课有效地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 增加了课堂容量, 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通过使用“班班通”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

二、巧用“班班通”,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 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就会聚精会神, 努力追源, 并感觉乐在其中。“班班通”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 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 求知欲会更加强烈, 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这一课时, 我播放了含有汽车奔驰, 火车轰鸣, 轮船航行, 飞机翱翔等影像资料, 那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就连平时学习兴趣不浓的孩子此时也特别活跃。教学过程中利用班班通创设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学生以一种宽松的、愉快的、好奇的、探索的心理进入课堂的学习, 吸引了注意力, 激发了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

三、借用“班班通”, 实现师生互动

“班班通”的使用, 使课堂气氛轻松了, 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 互相论证,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这样就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例如, 教《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课时,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行业之后, 我出示了录像:“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 从大车上卸奶, 装到小车上;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 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 保安查他的证件, 允许他进入小区;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环卫工人清理垃圾;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运菜的人在赶路;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 洒水车在洒水, 清洁工在扫街道。”学生面对一幅幅的画面, 马上唤起了回忆, 侃侃而谈。我马上引导学生: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 假如有一天, 他们都停止了劳动, 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激活了, 他们纷纷想到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感谢所有的人, 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很明显, 学生已把自己的心融入到了新课的活动中, 一切水到渠成, 课堂上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中“班班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 我们能得到优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充实课堂;我们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提高上课效率;我们能选用精美的画面, 摆脱时空的局限, 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 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我们能播放优美的音乐, 激起学生的共鸣。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 积极合理地利用班班通, 促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往课本外延伸, 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形象, 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能最终促进品德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摘要:本文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德育实效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班班通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只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 积极合理地利用班班通, 促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往课本外延伸, 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形象, 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能最终促进品德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丰富,激发,实现,提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议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