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旅游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流行 库尔勒市 情况

库尔勒旅游业发展情况(共6篇)

篇1:库尔勒旅游业发展情况

库尔勒旅游 -资料

库尔勒概况--库尔勒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维语中“库尔勒”的意思是“张望、眺望”,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中道的要隘,现在又是南部新疆的交通枢纽,而且这里还出产著名的香梨。在库尔勒的周围分布着不少世人熟知的著名风景点,有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湖、芦荡摇曳的`博斯腾湖、被称为“八百里绿色走廊”的塔里木河与塔克拉玛干游览区、焉耆盆地中最大的古城遗址——博格达沁故城、七个星千佛洞以及出现在陆游诗句中的轮台故城等,这些景点都很典型地代表了南疆的风景特色。

主要景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博斯腾湖-天鹅湖-罗布泊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巴音郭楞州和静县西部。地势平坦,水草丰盛。“巴音布鲁克”蒙语意为“丰富的山泉”,天鹅湖是由众多相通的小湖组成的湖沼地。每年四月前后,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雁鸥等珍禽鸟类陆续从南方飞回到这里繁衍生息,阳光下,天鹅、湖水、山峰、云影融成一片极为壮观的景致。区内建有观鸟台供游人登高观赏鸟类。

【博斯腾湖】位于库尔乐市以北57公里、焉耆盆地东南面,属博湖县辖,

资料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称“鱼海”,清代中期定为现名,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之一,湖面海拔1048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略呈三角形,总面积为988平方公里,容水95.9立方米.博斯腾湖中区东部一带有若干个直径10-30米的地下热水泉,冬夏喷出热水.湖水自西南流出,为孔雀河源头。

【天鹅湖】位于巴音布鲁克草原珠勒图斯山间盆地,海拔--2500米,是一个东西长三十公里、南北宽十公里的高原湖泊,一千九百八十六年被国家批为国家级天鹅湖自然保护区。每当春回大地之时大批天鹅从印度和非州南部成群结队飞越崇山峻岭,来到天鹅湖栖息、繁衍。当地蒙古族牧民视天鹅为贞洁之物美丽的天使。

【罗布泊】若羌县境东北部的罗布泊,海拔780米,面积大约占3000平方公里,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罗布泊在古代是西域最著名的大湖,烟波浩淼,鱼肥虾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到1972年,罗布泊最终干涸了。不过现在的罗布泊也并非完全是一片不毛之地,这里有胡杨、罗布麻、甘草生长,还有野骆驼、马鹿、野猪等动物。

篇2:库尔勒旅游业发展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符合免费服药条件精神病患者545例。其中族别:汉族290例 (53.21%) 、维族249例 (45.69%) 、蒙古族3例 (0.55%) 、回族3例 (0.55%) ;性别:男性269例、女性286例;年龄:18~27岁101例、28~37岁219例、38~47岁137例、48~57岁67例、>58岁48例;文化程度:文盲192例 (35.22%) 、小学144例 (26.42%) 、初中197例 (36.15%) 、高中13例 (2.39%) 、大学10例 (1.84%) ;婚姻:未婚300例 (55.05%) 、已婚171例 (32.48%) 、离婚42例 (7.71%) 、丧偶5例 (0.92%) ;诊断:精神分裂症220例 (40.37%) 、心境障碍21例 (3.85%) 、精神发育迟滞63例 (11.56%)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12例 (20.55%)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60例 (11.01%) 、其他37例 (6.79%) 。

1.2 方法

以545例库尔勒市各类贫困精神病患者为对象, 比较实行免费药物治疗2年 (2005~2007) 中, 在服药情况、不服药原因、病情变化情况、劳动能力以及因病所致的经济损失情况的对照、了解、分析, 在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及扶持下, 免费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药服务, 所产生的综合效果。

2 结果

2.1 服药情况比较

在免费“送医送药”随访治疗2年中, 病人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在545例患者中能按医嘱服药的人数从1年前的150例, 提高到226例, 增加了14%;同时间断服药的患者从1年前的93例, 减少到41例, 下降了56%;不服药的患者从前1年的76例, 减少到24例, 不服药率下降68%例 (P<0.01) 。

2.2 病情变化比较

545例患者中, 病情稳定的人数从1年前的208例, 提高到306例, 增加了47%;不稳定的人数从1年前的89例, 减少到43例, 不稳定率下降了51.7%;复发病人从1年前的68例, 减少到33例, 复发率下降了51.5% (P<0.01) 。

2.3 劳动力情况比较

在实行免费“送医送药”随访治疗2年中, 病人服药率提高, 复发率下降了, 致使患者在劳动能力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劳动能力患者从1年前的168例, 增加到218例, 提高了29.8%;无劳动能力患者从1年前的103例, 减少到55例, 下降了46% (P<0.01) 。

2.4 因病所致的各种经济损失

从调查的545例患者中, 就因病误工费用和因病所花费的门诊及住院医药费等两项费用的损失就从前的1年10464000元, 减少到245000元, 患者家庭的经济损失就下降了97.65%,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为防止病人在“春季和秋季”会出现病情不稳定及复发, 每年2次在疾病高发期, 实行免费“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及时为患者诊治及调整用药。通过上述这些方法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率, 又能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率是减少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有效办法。

调查结果证实, 在2年的劳动力情况的比较中, 无劳动能力的患者就下降46%, 这对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 效果将更加明显;提高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率, 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是发展经济建设的有效保障。在2年的调查中, 就患者家庭负担的因病误工和门诊医药费等费用支出就减少了97.65%, 明显提高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调查结果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 需要来自国家、政府社会及家庭方方面面的重视、关心和参与, 营造人人都来关爱精神病患者的氛围, 精神病的社区康复工作将会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K].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3:库尔勒旅游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多元文化 融合 发展 优势 劣势

近几年,库尔勒市在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旅游规划力度,加强宣传促销工作,规范旅游市场,不断加大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力度和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库尔勒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发展的空间巨大,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越快,市民在旅游方面的需求也就越高,旅游业能体现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是体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晴雨表,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现针对库尔勒市旅游产业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库尔勒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

1.旅游基础设施较好。我市现有宾馆住宿单位近300家,二星级以上宾馆24家,是目前除乌鲁木齐市以外星级宾馆最多的城市,能同时为5万人提供食宿,已经能满足游客食宿需求;现有农家乐风情园、生态园42家,成为普通市民节假日休憩和娱乐的首选之地,极大的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现旅行社13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为出入境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库尔勒市已具备发展多种形式旅游业的基本条件。

2.区位优势明显。我市现已形成以库尔勒市为中心的旅游景区精品带,市区周边现已有3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7个2A级景区,可依托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部分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资源不断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巴音布鲁克草原、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罗布泊、沙漠公路、塔里木河及胡杨林公园、古丝绸之路和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的诸多古国遗址称为我市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此外,在库尉旅游协作区内,尉犁县拥有古城、沙地、古村落等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和准备开发的旅游项目很多,可与库尔勒旅游基础设施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成一个高档次的旅游目的地。

3.城市品牌优势。库尔勒市经过多年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城市建设、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等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为库尔勒市赢得了西部五省区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优势,为我市对外宣传吹响了号角。随着我市多年来的大力宣传,及众多宣传的口口相传,我市城市品牌效应已经形成。

4.政治经济优势。我市是巴州的首府,是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农二师、巴州军分区所在地,中央、自治区、自治州都对我市给予大力扶持,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央援助新疆发展战略、自治区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意见都预示着我市旅游业将迎来新的春天,为我市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基础。另外,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尤其是农牧民收入的增加,使我市旅游业拥有了稳定的消费基础,旅游业的财富聚集效益也越来越好。

5.旅游交通优势。库尔勒市拥有完善的立体交叉交通网络,现有铁路、高速公路直通南北疆和西安等内地大城市,新扩建的库尔勒机场开启直达北京、石家庄、成都等城市的直飞航线,有218、314国道通往南北疆主要旅游地,综合交通条件较优越,是南疆地区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极大的方便了我市居民的出行,也使我市与全国各地的沟通变的更为快捷,越来越多的游客,借助各种交通工具穿梭往来于库尔勒市。

二.制约库尔勒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市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经营已初具规模,但主要旅游客源地仍然停留在北京、上海等一线特大城市,对内地及沿海二、三线城市游客吸引力较少,经对旅游景区实地调研和对游客问卷调查,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以下几点:

1.缺少吸引内地及海外游客的旅游文化。目前,新疆许多城市旅游产业都有自身发展的文化优势,比如阿勒泰的冰雪文化、吐鲁番的葡萄文化、喀什的维吾尔民族文化。

2.缺乏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在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专业的执法队伍等硬件建设方面缺少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全州各县市中,只有我市与且末县、若羌县没有执法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外行管理内行的局面,影响了我市旅游产业的规范化日常监管工作。

3.缺少游客电子服务指南。现在我市虽然有一定的旅游基础设施,但缺乏涵盖巴州的游客服务调度中心,对来我市旅游的旅客无法给予直接有效的指导帮助和规范管理。对游客的吃住行以及购物都带来诸多不便,有待于尽早建立游客电子查询系统。

4.对景点、景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服务设施落后。我市现仅拥有一家3A级景区铁门关,因受制于铁门关水电站,长期投资不足,变化不大,经济效益不佳。周边景区、景点也没有打造出疆内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对来我市旅游的游客吸引力不足。

5.缺乏与疆外、国外城市的交往。我市尚未建立与疆外、国外城市的交流渠道,对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手段不多,宣传不足,急需与国内外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以方便扩大我市旅游市场竞争力。

三.坚持多元文化的挖掘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库尔勒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差较大,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温度、色彩有明显的区别,全市聚居着汉、维吾尔、蒙、回等23个民族,民族文化丰富,适宜打造民族文化和荒漠绿洲文化融合的多元旅游文化。

1.打造湿地文化。市域周边的莲花湖及西南小湖区内河道曲折蜿蜒,港汊四处密布,每到夏秋季节,蓝天碧水,翠苇丛生,睡莲盛开,水中有鱼跳跃,空中有飞鸟,一派南国情调,可是到了隆冬时节,这里水面封冰,银光闪闪,冰平如镜,又是一派北国风光。目前,对莲花湖区的旅游开发基本到位,旅游设施基本齐全,只需在旅游宣传上多下功夫,加大在电视媒体、报刊杂志上的宣传,同时加强和内地省份的旅游资源交流,建立3-5个旅游客源交流城市,互派旅游团队,增加莲花湖区旅游景点的影响力。

2.打造荒漠文化。库尔勒周边的沙漠公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景区,蜿蜒数百公里沙漠公路能从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穿过而不被吞食,沿路的胡杨林数月没有降水却能生长,为荒漠文化的探险旅游和科考提供自然资源。

3.打造舞蹈文化。库尔勒市有23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各民族有着丰富的乐舞底蕴,以民族舞蹈节为契机,大力推广库尔勒民族舞蹈旅游资源。丝路形成后,西域乐舞对周围地区尤其对中原的乐舞有着深远的影响。汉、隋唐的宫廷中曾采用作为宫廷乐舞的组成部分,西域乐舞又经内地传到朝鲜、日本等地。目前,库尔勒市域内各民族舞蹈已经较为成熟,但普及面却非常有限,仅有巴州宾馆、楼兰宾馆等四、五星级宾馆拥有歌舞表演,观看人数和弘扬民俗文化的范围有限,达不到文化宣传和文化普及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以农家乐、生态园等大众消费场所为依托,打造3-5家具有民族歌舞表演和民族乐器演奏的涉外民俗风情园,推广和宣传归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底蕴。

4.打造西域文化。以考古和查阅文献档案为依据,组织编撰库尔勒地域内的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将库尔勒打造成新疆具有历史背景的文化名城,力争建设以展示古西域三十六国建筑、人文、民俗、传说故事为主,集电影电视制作、旅游参与、片场体验、情节重现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铁门关景区是库尔勒唯一具有历史内涵的旅游景区,目前景区建设和宣传注重自然景观建设,缺少人文景观建设,特别是缺少对历史内涵的挖掘,有利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重点对公主坟等历史遗迹进行修缮,编辑故事内容,赋予更多文化色彩,争取早日将铁门观景区打造成为国内历史文化名关和古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节点。

5.打造城市旅游文化。在打造城市品牌中,努力使库尔勒市成为花园型、商贸型、文化型城市。目前,库尔勒市城市规划布局合理,三河贯通工程基本完工,逐步建成城园合一的城市,城市周边环境明显改善,花园型城市初具规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力度逐年增加,周边人口不断流入,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明显提高,朝商贸型城市不断迈进;历史文化遗迹得到有效保护,科普知识不断普及,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底蕴不断增强,朝文化型城市又迈进一步。库尔勒已经吸引南疆四地州游客来我市旅游,但仅局限在城市观光,停留时间较短,需建设一批类似“青年旅舍”的家庭宾馆,以最少的租金为游客提供最大的享受,具备住宿和烹饪等功能,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游客能长期停留在库尔勒度假和养生,达到建设休闲城市的目标。

6.打造农村旅游文化。努力实现生态农村,旅游农业、文化农民的目标,以产业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为龙头,由专业旅游企业牵头,农民、村集体、企业多方合作,多重形式共同参与旅游产品经营,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休闲度假综合服务,通过提高农民发展自我的能力,形成休闲产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充分发挥“香梨”的品牌效益,打造兰干路梨园民街旅游品牌,使该项目成为集观光吃住、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农家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型农家民俗风情园精品带,为市民及游客提供特色明显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并以此带动我市乡村游的集约化发展。

7.打造生态旅游品牌。距库尔楚园艺场五十余公里的天堂大峡谷,地势险峻,悬崖峭壁,峡谷的平均深度都在七八百米,水的落差层层叠叠,形成了多个百米高的大瀑布,一条羊肠小道在峭壁上蜿蜒的通向谷底,是天然的生态旅游场所。在做旅游规划时定位为生态旅游景区,无污染、纯天然,景区内不设任何生活设施,游客旅游时自备干粮和饮水,开辟2-3处帐篷区,可供游客宿营;做旅游宣传时可效仿云南会泽县的亚洲第一裂缝,最大限度的把天堂大峡谷的区域优势先传出来,吸引更多户外运动者参与生态旅游。

篇4:库尔勒旅游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分析

1 库尔勒市香梨腐烂病发生情况

1.1历年流行情况

据1960年新疆农科院园艺室调查,库尔勒市香梨树体腐烂病发病株率高达89.9%。从1965年始,新疆农科院林科所刘振坤对腐烂病进行专题研究,摸清了腐烂病的病源、病菌分布和流行规律。1984年库尔勒沙依东园艺场近200hm2梨园,因受冻害导致腐烂病大发生,死株率高达16.3%,第2年发病率达85%,两年累计死树21166株,主枝死亡162021株。自1967年以来库尔勒市香梨经历了6次腐烂病大流行,即1967-1968年、1976-1977年、1984-1985年、1995-1996年、2002-2003年,2011-2012年吴芳等于2011年5-8月在库尔勒市的香梨园调查病株率达100%。

1.2腐烂病分布特点

吴芳等调查表明,腐烂病发生从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主要发生在下层主枝,上部枝发病率明显低于下部枝,枝的阴面发病率重于阳面,在同一水平不同方向的枝发病情况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类型的枝上表现为主干发病率很小,主要发生在侧枝和主枝上。教科书中介绍,腐烂病病斑以在一次及二次分枝的粗干上发生为主,主干及小枝则较少受害,病斑一般在西南向,并且多数在枝干向阳的一面,树干分叉的地方也是容易发病的部位。郑仙蓉在山西太谷经过3年的连续调查得出,梨腐烂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基部,其次在主枝、侧枝、骨干枝杈处,在细弱枝上较少发生;从方向上调查腐烂病多发生在向阳东南、南、西南方向,即向阳面发生多。经实际调查,库尔勒市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的分布特点同以上结论基本一致。

1.3危害特征

腐烂病危害梨树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的树皮,使树皮腐烂。危害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症状类型。溃疡型主要表现在病皮外观初期红褐色,稍隆起,用手按压有松软感,常渗出红褐色汁液,有酒糟气味,发病后期表面密生小粒点,为病菌的子座。枝枯型主要表现在病部边缘界限不明显,无明显水渍状,枝条树皮腐烂,造成上部枝条死亡,病皮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座)。腐烂病菌少见侵害果实,初期病斑圆形,褐色至红褐色软腐,后期中部散生黑色小粒点,并使全果腐烂。

1.4发生时期与条件

病菌在树皮上越冬,翌年春暖活动,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先在树皮的落皮层组织上扩展,条件适宜时向健康组织侵袭。该病有两个发生高峰期,春季盛发,夏季停止扩展,秋季再次活动,但较春季轻。王兰研究表明腐烂病菌丝在20~30℃的条件下生长较快,低于10℃或高于35℃均不利于菌落的生长;菌丝生长适宜的pH值为4~5,随pH值的增加,菌落生长受到抑制。

2 腐烂病发病原因

2.1品种原因

根据中国农科院果树所(1984年)调查表明,秋子梨系统基本不发生腐烂病,白梨、砂梨系统发病较轻,西洋梨系统发病最重。杨槐俊、邹乐敏等、辛培刚等、王丙旭、Teng等、王斐等多位学者采用不同研究手段得出,香梨的亲本之一是西洋梨系统的品种。因此,品种遗传特性决定了香梨树体抗腐烂病能力偏低。

2.2外部因素

冻害是香梨树体腐烂病大范围流行的重要原因,每一次腐烂病大流行都与冻害密切相关。香梨优斑螟为害后易引发病害,此虫在梨树主干、主枝的韧皮部、木质部之间串食,产生伤口,引起腐烂病发生。树势衰弱易引发腐烂病,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盐碱重、板结及果园管理粗放、负载重、肥水投入不够、偏施氮肥等因素可造成树势衰弱,易导致病害发生。幼树虽能受害,但发病很轻,七八年以上的结果树及老树发病较重。不恰当的修剪方式造成大面积创伤,易引发腐烂病。嫁接部位过低,嫁接部位埋入土中,易引发腐烂病。

3 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预防冻害,当预报出现-22℃以下低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主枝干捆废旧大棚膜、编织袋、作物秸秆等。做好香梨优斑螟的防治,由于此虫有世代重叠现象,且蛀食韧皮部为害,喷施农药防治效果不佳,可于4月下旬至9月下旬悬挂糖醋液或杀虫灯诱杀。搞好疏花疏果,防止过量结果。对修剪造成的锯口、大剪口要及时涂抹杀菌剂保护。对嫁接部位低于根颈部的梨树要扒开树盘晾晒,保持树基干燥通风。

为增强树势,应提高营养水平,增施腐熟有机肥,盛果期梨园每年667m2施有机肥2000~4000kg,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严格控制浇水量,尤其是8-9月,浇水不能过量,以防徒长。

3.2化学防治

篇5:巴州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分析

1巴州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现状

1.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到2011年,全州香梨总面积约4.9万hm2(含农二师),总产量49万kg,产值20亿元。元公害生产基地1万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33万hm2,出口注册果园86个0.34万hm2,有机食品果园正在认证当中,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1.2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全州从事香梨生产、贮藏、加工的较大规模企业40余家,大型冷藏库近百个,贮藏保鲜能力40万t。全州香梨贮藏保鲜率达到80%以上。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占年产量的85%,已在北京、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上海等70个内地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在国际市场上有“中华蜜梨”、“梨中珍品”、“果中之王”、“梨后”、“梨中王子”的美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是巴州出口最早的果品之一。

1.3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果

开展了库尔勒香梨品种选育,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新梨1号、新梨6号、新梨7号、香酥梨、新香梨等优良品种;运用芽变育种方法,选育出沙01、新梨2号、芽变6号、芽变9号等品系。开展了矮化砧木选用研究,密植栽培研究,树形研究;同时开展了苹果蠹蛾、介壳虫、叶螨、春尺蠖、梨木虱、树干腐烂病、梨叶黄化病等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制定了《库尔勒香梨标准体系》。这些科研成果对提高香梨品质和综合生产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1.4品牌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1996年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库尔勒香梨原产地商标;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中国香梨之乡”。曾连续获“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优质产品”奖、第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中华名果、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最佳果形奖”、“优质产品奖”、第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名优果品、中国驰名商标、有机食品认证等多项认证及荣誉称号,创出了“沙依东”、“艾丽蔓”、“2+8”、“东方圣果”、“天梨之乡”等10余个名牌产品。

1.5香梨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据调查,香梨主栽区香梨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36.6%,香梨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库尔勒市阿瓦提乡4大队果农司马义种植的5.3hm2香梨园,2008年667m2产量达到2.8t,667m2经济效益7200元,总收入57.6万元,去除生产成本纯收入达到39万元,较2007年增收7万元。

2巴州香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产管理不到位,品质和效益下降

一是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差。大风、沙尘、低温冻害、花期高温、霜冻频发,造成果树减产或绝收。农民种植香梨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冻害造成的损失。据研究资料记载:自1967年以来,库尔勒香梨产区发生过7次较大冻害,每一次冻害后均会引发腐烂病大流行,致使果树死亡、伤残,难以恢复,产量效益下降。农民在应对这些自然灾害过程中,缺少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预防措施不到位。

二是间作、施肥、灌水不合理。氮肥施入量大、施入时间晚,磷钾肥比例低,造成果树徒长,木质化水平低,抗冻性下降。在香梨生产实际中,梨农为了增加前期收入,普遍采用“棉梨间作模式”,这种模式对香梨生长非常不利,香梨水肥需求规律是“前促后控”,而棉花后期大肥大水,造成枝条贪青旺长,冬季和早春很容易遭受冻害。

三是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虫害、病害逐年增加,仅从20世纪80年代后,库尔勒产区香梨上就增加了5种害虫,如香梨优斑螟、梨小食心虫、梨喀木虱等。与此同时,腐烂病、黄化病、药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造成树势衰弱、果品质量降低,甚至使果品丧失商品性,造成极大损失。

四是果园防护林网建设不完善。由于片面追求土地效益,香梨产区农田防护林体系落后于基地建设,大多数果园防护林面积占农田面积低于要求的12%,林相不齐,防风效果较差。库尔勒地区春秋两季5级以上大风频率较高,灾害性8级及以上大风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对香梨的生产危害较为严重。花期遇干热大风,降低授粉率。采前大风,造成落果减产,重者绝收。而目前果园林网化程度较低,小网格、窄林带模式还不健全,小气候还未完全形成,对香梨抵御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五是种植区域布局有待调整。从历年冻害分析,除北四县种植香梨风险大外,库尔勒周边的兰干乡、上户镇、28团、29团、30团、绿宝农场种植带,每逢冻害年份,重灾区均分布在这一区域.因此种植应慎重,有待调整。

六是采摘抢青造成品质下降。香梨总体产量小,销售企业为竞争产品。不到成熟季节就提前收购。部分果农为提高产量,在采摘期灌水施尿素,造成果实耐贮性变差,黑心比例增大,品质下降,风味变淡,影响了品牌信誉。

2.2科技支撑薄弱,制约香梨发展的技术瓶颈尚未得到真正解决

由于研究机构人员、手段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发展中许多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品种退化、品质下降,龟背果、宿萼果、畸形果多,石细胞多.果心大,贮藏期黑心病等问题,新品种选育、配方施肥以及香梨有机果品生产技术尚未成熟,深加工开发等问题有待突破。

2.3产业链不完善,转化增值能力低

一是产后处理落后。产后果品清洗、分级、打蜡、包装跟不上,果品参差不齐,缺少精包装,没能体现出优质优价,始终没有跳出“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也影响了香梨的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形象。

二是物流基础薄弱。远离国内消费市场,导致出疆果品运输成本非常高。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果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现代化冷藏贮运基础设施滞后,特色果品冷链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全疆还不到10%的鲜果在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鲜果在运输过程中腐损率较高。

篇6:库尔勒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 库尔勒香梨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香梨精深加工的能力匮乏

解放初期,库尔勒香梨种植面积为20.6公顷,产量为6.7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梨外销市场不断扩大,香梨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猛增。截止2008年10月库尔勒香梨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0%,香梨已成为库尔勒市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经济支柱。库尔勒香梨产业近五年的调查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库尔勒香梨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香梨的加工产业发展缓慢,基本停留在初始状态。这已经违背了林果产品的合理的产销结构,按正常的林果产品的加工产量应占总产量的40%的比例,最低不得少于30%,从上表中可以算出库尔勒香梨的加工产量只占到总产量的5.84%。

(二 )香梨加工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少

目前,巴州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72家,其中龙头企业31家,占全疆龙头企业的三分之一。正是这些企业带动了巴州林果业的大发展,并且有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先后列入自治区扶持企业,但是在这些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香梨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香梨的深加工,即香梨酒的生产,由于诸多原因,香梨酒的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其他的两家有关香梨深加工的企业,规模也较小。经过调查如下:

由上表可看出,在我区的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香梨的产业链条短,没有实现精深加工,前向带动和后项带动能力均严重不足,致使每年约有40%二等品以下的香梨无法推向市场,被浪费、损失严重。

(三)香梨加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少,高技能人员更少

在我区的三个香梨加工的企业中,虽然香梨股份有限公司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使加工产品(香梨酒)的市场销售不景气,目前的从业人员不足70人,应用性的高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高级证的获取率)不足5%。而其他的两个香梨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更少(上表可反映人数),应用性的高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高级证的获取率)不足2%。

(四)加工产品的品种单调,档次较低

我区香梨加工产品的品种单调,档次较低,大部分是初级工业原料,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包装粗糙,没有档次,如香梨酒,其他有中小企业生产,加工产业整体基础薄弱,产业链短,特色优势并不显著,技术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少,能够直接面对市场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少。

二、 库尔勒香梨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 着力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攻克技术难题

目前香梨加工中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发展香梨加工产业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利用我周的香梨科研单位及林果产品开发的专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原来的初级产品、半成品、粗放式的加工转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适合香梨精加工、深加工的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 政府政策吸引非农资金投资林果产品加工业

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农业发展,形成香梨加工产业群,龙头企业采取合同契约制、股份制或合同制的形式,与果农建立“公司+基地+果农”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注册果园全面做到按订单组织生产,从而形成生产有产品销路,加工有原料供给,。以企业带动基地,用基地促进企业生产地经营格局,从传统的“以产促销”初步实现“已销促产”,不仅能增加果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高果品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带来销售市场,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三) 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抓好香梨加工企业的商标注册工作和产品宣传工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谈安康文化发展繁荣问题 下一篇:发展道德经济,保障人人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