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02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精选8篇)
篇1:202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班姓名成绩
2014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既属于商品农业又属于密集型农业的是:()A、亚洲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游牧业
2、大牧场放牧业中养羊业占重要地位的国家有()
A、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B、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美国、南非D、阿根廷、新西兰、南非
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只种植玉米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C、劳动力密集型D、商品谷物农场都是私营的
4、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是:()
A、航天工业B、采掘工业C、冶金工业D、服装工业
5、设置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接近消费市场B、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C、土地广阔,交通方便D、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集中
6、影响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
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劳动力资源充足C、靠近消费市场D、科技力量雄厚
7、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
A、食品厂----木材厂 B、汽车厂----化纤厂C、自行车厂----电视机厂 D、钢铁厂----水泥厂
8、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9、有关意大利新兴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为大中型企业 B、以轻纺工业为主C、资本集中程度高 D、分布以集中型为主
10、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 D.城市的规模较大,人口数量少,密度高
1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A.乡村B.自然风景区C.城市D.海洋
12、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3、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②河流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 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条风景线,并有利于防卫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4、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多少的地区?()A.800mmB.400mmC.600mmD.200mm
15、自然地理条件是通过影响下列哪些因素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A.农业的发展B.工业的发展C.人口的分布D.自然资源的分布
16、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指()
A.北京B.株洲C.郑州D.石家庄
17、日本新兴科学城是()
A.大阪B.仙台C.筑波D.福冈
18、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C.罗马、华盛顿、伯明翰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
19、以下各组城市中,符合“交通——宗教——资源”排列顺序的是()A、石家庄——大庆——拉萨B、株洲——麦地那——匹兹堡 C、伯明翰——麦加——郑州D、宝鸡——曼彻斯特——大同 20、分别以石油、煤炭和金矿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A.阿伯丁、曼彻斯特、约翰内斯堡B.阿伯丁、鹤岗、曼彻斯特C.匹兹堡、抚顺、约翰内斯堡D.玉门、匹兹堡、伯明翰
21、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B.起步晚,发展快 C.中小城市发展快,城市发展合理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2、下列不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的是()
A、农村劳动力过剩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C.城乡联系更加密切D.人口增长过快
23、世界城市化速度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以前B.一战后C.二战结束至今D.20世纪70年代以后
24、上海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在于()
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B.将市中心区的污染企业迁入 C.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
25、现在有些城市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想让公共汽车多挣点钱 C、抵制私人出租车发展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26、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主要是控制()
A、工厂规模B、住房规模C、人口和用地规模D、公共设施规模
27、世界城市化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界线是()
A、工业革命、一战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二战D、文艺复兴时期
28、下列国家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
29、与京九铁路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
A陇海线、兰新线B京哈线、京包线C浙赣线、京沪线D京广线、焦柳线 30、国际金融中心最多的大洲是()
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大洋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3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32、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和。
33、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回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逐步完善,它在国家已表现得特别明显。
34、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5、京九铁路途经京、津、冀、、豫、皖、、赣、粤9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长2538千米。
三、识图填充题(每项1分,共10分)
36、下图为钢铁生产的三个主要阶段,请按要求,填入相关内容:
四、分析资料,回答问题(每项1分,共5分)
37、资料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的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1)资料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国家,风们称这种现象为()。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资料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五、综合题(每空格1分,共12分)
38、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l)填出各区域的名称:
A__;B;C__;D_________;E_____________;F_________。(2)世界早期城市从地形与水文条件看,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上;从纬度位置上看,大多分布在______半球______纬度范围内。它们一般都有肥沃的______和方便的_________,成为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_________。
六、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
39、说明电子通信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0、上海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
42、鲁尔工业区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
选择题答案:
篇2:202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集合A={1,2,3},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2. ( )
3. 在下列图象中,函数 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4.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
A. B.
C. D.
5.若 ,那么等式 成立的条件是 ( )
A. B. C. D.
6.设a=0.92,b=20.9,c=log20.9,则( )
A.bc B.ba C.ac D.ab
7.设a0,将 表示成分数指数幂,其结果是( )
A. B. C. D.
8.已知 是一次函数, , ( )
A. B. C. D.
9.若函数f( )=x+1,则f(x)=( )
A. +1 B.x+1 C.ln(x+1) D.lnx+1
10.设f(x)= 则不等式f(x)2的解集为( )
A.(1,2) (3,+) B.( ,+)
C.(1,2) ( ,+) D.(1,2)
11.方程x+log2x=6的根为,方程x+log3x=6的根为,则( )。
A. B.= C. D.,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12.已知2a=3b=t(t1),且2a+b=ab,则实数t的值为( )
A.6 B.9 C.12 D.1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14.函数 的图象必经过定点 .
15.已知偶函数f(x)满足f(x+2)=xf(x)(xR),则f(1)= .
16.函数 的定义域为A,若 则称 为单函数.例如,函数 是单函数.下列命题:新课标 第一网
①函数 是单函数;
②若 为单函数, ;
③若 为单函数,则对于任意b B,它至多有一个原象;
④函数 在某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则 一定是单函数.其中的真命题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7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计算下列各题(本小题满分12分):
(1) -lg25-2lg2
18.(本小题满分12)已知 集合 , , , R.
(1)求AB, (2)求(CuA) (3)如果A,求a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不 超过4吨时,每吨为1.80元,当居民用水超过4吨时,超过部分每吨3.00元。若某月某用户用水量为x吨,交水费为y元。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
(2)若某用户某月交水费为31.2元,求该用户该月的用水量。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2x的定义域是[0,3],设g(x)=f(2x)-f(x+2).
(1)求g(x)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2)求函数g(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23、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3
21.(3-11班完成)(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对任意实数 都有 ,且 ,当
(1)判断 的奇偶性 (2)判断 在 的单调性
(3)若
21.(1,2班完成)(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对任意实数 恒有 且当x0,
(1)判断 的奇偶性;
(2)求 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
(3)解关于 的不等式
22.(3-11班完成)(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b,c均为实数),满足a-b+c=0,对于任意实数x 都有f(x)-x0,并且当x(0,2)时,有f (x) .
(1)求f (1)的值;
(2)证明:ac
(3)当x[-2,2]且a=c时,函数F(x)=f(x)-mx (m为实数)是单调的,求m的取值范围
22.(1,2班完成)(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f(x)=log2 .
(1)判断并证明f(x)的奇偶性;
(2)若关于x的方程f(x)=log2(x-k)有实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3)问:方程f(x)=x+1是否有实根?如果有,设为x0,请求出一个长度
为 的区间(a,b),使x0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篇3:202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Ⅰ . 听音, 选择 (listen and choose) 。 (共10分)
A) 选出你所听到的字母, 并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读两遍。
B) 选出与所听到的单词相符的图片, 并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读两遍。
Ⅱ . 听音, 圈字母 (listen and circle) 。圈出正确的答案A或B, 每小题读两遍。 (共6分)
Ⅲ . 听音, 判断 (listen and judge) 。 (共10分)
判断下列图片与所听对话的意思是否相符, 相符写“T”, 不相符写“F”。每小题读两遍。
Ⅳ . 听音, 涂色 (listen and Color)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将A, B, C, D, 四个矩形涂上相应的颜色, 对话读两遍。 (共4分)
Part2 Writing (笔试部分)
Ⅰ . 根据26个字母的前后顺序, 写出所缺字母 ( 大写和小写 ) 。 (共10分)
Ⅱ . 选出与所给图片属于同一类的单词, 并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共10分 )
Ⅲ . 在四线格内写出与图片对应的单词。 ( 共12分 )
Ⅳ . 看图填空。 (单词首字母已给出) ( 共8分 )
I’m K_________. This is my grandfather, Dan. That is my g_____________, too. He is Ben. This is my grandmother, S_________. That is my g_____________, too. She is May. My father is J__________. My m_____________ is Ann. Lucy is my s___________ and Danny is my b_____________. This is my family. What about yours?
Ⅴ . 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图片, 并将选项填在题前括号内。 ( 共10分 )
( ) Happy birthday!
( ) Good morning, Miss White!
( ) Look! It’s a cat.
( ) Have some bread.
( ) Look at my bag. It’s big.
Ⅵ . 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答语, 并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共12分 )
Ⅶ . 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图片, 请将句子与图片连线。 ( 共8分 )
篇4:202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Ⅰ.单词辨音(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A、B、C、D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1. oceanA. pleasantB. pleasureC. pressureD. professor
2. existA. excellentB. example
C. expression D. explain
3. courageA. shoulderB. pronounce
C. southernD. anxious
4. thusA. arothmeticB. thread
C. mathematicsD. mouths
5. magazineA. seizeB. realC. medicine D. build
Ⅱ.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I’d appreciate ____ if you could lend me a hand with my homework.
A. soB. itC. thatD. you
2. Mary is a top student in the class. You cannot speak ____ highly of
her.
A. veryB. wellC. muchD. too
3. ——Would you care for tea or coffee?
——Neither, ____. I’ve just had some tea.
A. thank youB. of course, please
C. yesD. no, please
4. His father ____ a soldier in World War Ⅱ, didn’t he?
A. wasB. would beC. must beD. used to be
5. He made a mistake, but then he corrected the situation ____ it got
worse.
A. untilB. whenC. beforeD. as
6. He is such a great scientist ____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show
respect for.
A. thatB. asC. soD. who
7. I hate ____ when someone calls me up in the middle of night.
A. oneB. thatC. itD. which
8. ____ either of your parents come to see you in the last two weeks?
A. HasB. HaveC. HadD. Will
9. You can’t imagine that rats eat 40 to 50 times ____.
A. in weightB. by weightC. of weightD. their weight
10. Jane had a high fever. Tom felt ____ his duty to look after her.
A. thatB. itC. thisD. /
11. The kidnapper threatened ____ his only son if Tom didn’t manage to
send him one million dollars in a week.
A. to killB. killing
C. and killedD. to have killed
12. It was midnight ____ I finished ____ the book.
A. when, to readB. that, reading
C. at which, readingD. when, reading
13. We reached the seaside at 6, ____ the sun began to set.
A. whereB. whenC. tillD. from which
14.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____ from school for nothing has made him mad.
A. His son is absentB. His son being absent
C. His son’s being absentD. His son’s being absence
15. The boy was caught ____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and he was later
punished for doing so.
A. cheatB. cheatedC. cheatingD. to cheat
Ⅲ.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Mr. Gray travelled a lot on business. He sold machines of different kinds to farmers.
He had a big car, and usually __1__ driving it long distances, but he was quite satisfied to go by __2__ sometimes too, especially when the __3__ was bad.He was a little afraid of driving in rain or snow, and it was __4__ tiring to sit comfortably in a train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without being worried about how __5__ was going to get to the next place.
One of Mr. Gray’s problems was often __6__ to stay when he reached some small place in the country. He did not __7__ great comfort and wonderful food, but he found it annoying(使恼火) when he was given a cold room, and there was no hot water or food after a long and __8__ day.
Late __9__ winter evening, Mr. Gray arrived at a small railway station. The __10__ by train that day had not been at all interesting, and Mr. Gray was cold and tired and __11__.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a simple __12__ satisfying meal by a brightly burning fire. And then a hot bath and comfortable bed.
__13__ he was walking to the taxi rank, he said to a local man who was also __14__ there. “As this is my first visit to this __15__ of the country and I was in too much of a hurry to __16__ about hotels before I left home, I would very much like to know __17__ you have here.”
The local man answered, “We have __18__.”
“And which would you __19__ me to go to?” Mr. Gray asked him.
The local man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then answered, “Well, it’s like this: Whichever one you go to, you’ll be __20__ you didn’t go to the other.”
1. A. consideredB. practisedC. imaginedD. enjoyed
2. A. trainB. carC. himselfD. plane
3. A. businessB. conditionC. roadD. weather
4. A. leastB. mostC. lessD. more
5. A. ifB. oneC. thatD. she
6. A. whereB. howC. whatD. when
7. A. knowB. needC. expectD. like
8. A. comfortableB. tiringC. niceD. special
9. A. thatB. oneC. theD. a
10. A. journeyB. experienceC. travelD. distance
11. A. unhappyB. sleepyC. angryD. hungry
12. A. butB. andC. orD. however
13. A. UntilB. AfterC. BeforeD. While
14. A. walkingB. looking onC. waitingD. visiting
15. A. townB. stationC. landD. part
16. A. talkB. thinkC. moveD. find out
17. A. whatB. which oneC. how manyD. how
18. A. threeB. oneC. noneD. two
19. A. wantB. allowC. adviseD. expect
20.A. sorryB. satisfiedC. amusedD. comfortable
Ⅳ.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A good teacher is 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In my own experience, the people I respect the most and think about the most are the teachers who demanded(要求) the most discipline(纪律) from their students.
I miss one teacher in particular that I had in high school. I think she was a good teacher because she was a very strict person. I remember very vividly (清晰地) a sign over her classroom door. It was a simple sign that said, “Laboratory—in this room the first five letters of the word was emphasized(强调), not the last seven.” In other words, I guess, labor for her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oratory, which means making speeches.
She prepared her work very carefully and demanded us to do the same. We got lots of homework from her. Once she had broken her arm, and everybody in the class thought that maybe the homework load would be reduced, but it continued just the same. She checked our work by stamping her nam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pers to show that she had read them.
I think sometimes teachers who demand the most are liked the least. But as time goes by, this discipline really seems to benefit(有益于) the student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a good teacher by the writer?
____.
A. A patient teacherB. An honest teacher
篇5:202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语文试卷(A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
1.A(譬如pì)
2.C(A.完璧归赵;B.雕梁画栋;D.刎颈之交。)
3.A(B.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C.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D.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穷困或俭朴。)
4.D(A主语残缺。B改成“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日、尾厅五部分”或“由序厅、抗倭、抗英、抗日、尾厅五部分组成”。C.“此”指代不明。)
5.B
(④②衔接密切,④承题干首句②启下;③⑤⑥①是对“至理”的阐释。其中③⑤是 一假设,一实际,正反论证关系;⑥①是一问一答,设问关系。⑤句中提到“奋斗成功而得 的快慰”,⑥句紧承设问;①句和题干最后一句联系密切。所以选 B。)
6.C(描写的是贾宝玉。)
7.C(其余为宾语前置句,C是定语后置。)
8.D(所:大约)
9.A(是:均作代词,“这”。B乃:副词,才/副词,却。C其:代词,其中的/推测语气,大概D之:动词,到/音节助词,凑足音节。)
10.D(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不符合文意)
11.(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赋分点:“博学”,“而”,“参”“省”句意1分,)(5分)
(2)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或“后果”)。(赋分点:“均”,“之”,“宁”,“负”,句意1分)(5分)
12,C(3分)(“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13,(5分)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以花喻青春,以折花喻珍惜青春;对比,花开与无花,莫惜与惜取;直抒胸臆,劝君莫惜,劝君惜取;反复(或回环反复),劝君,折,花。写对一种并简析正确给2分,写对两种并简析正确给5分。
14.(8分,每空1分)
(1)犹抱琵琶半遮面
(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丛菊两开他日泪,白帝城高急暮砧
(5)揾英雄泪
(6)凄凄惨惨戚戚。
15.小学的一位普通女老师、米店的老板胖女人、大街上衣衫褴褛的中年人、中学代数老师。(4分)
16.○1强调这些人都是普通人、平常人○2突出他们虽平凡却伟大,为作者带来对诚实守信、互助关爱、无私助人等问题的思考。○3写出了作者对真善美的感悟,表达了人与人
之间需要诚信互助的主题。(6分)
1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几位普通人的脸比喻成晴空,将现实世界的某些美德缺失比喻成雨季,揭示出他们折射的精神价值和意义,以及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不可或缺。(3分)
(2)运用借代、对比的修辞手法,皮鞋指代穿皮鞋的人,美丽的是外表,丑陋的是心灵,通过美与丑的鲜明对比,写出了行人虽多却无人对弱者施以援手的现实。(3分)
18.需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分)
示例:本文从女教师、米店老板和数学老师等普通人常见的行为中,发掘出真诚、敬畏与无私助人等可贵品质,又从“我”对待衣衫褴褛路人的患得患失心理活动中,洞悉到人本心的迷失,作者在对凡人小事的褒扬与叩问中,表达出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催人反思、促人猛醒和导人向善的力量。
19.(1)我市首届“美德少年”开评(2分)
(2(4分)
答案示例:
美德至上,少年先行。
开启美德明灯,照亮人生前程。
弘扬传统美德,创建和美校园。
中华美德传千年,忠孝礼仪记心中。
手拉手怀揣梦想,心连心践行美德。
美德为心灵添彩,少年为社会增色。
20.(6分)
(1)(2分)近半数学生最讨厌上课时同学说话,(或上课说话高居同学最讨厌行为首位)
(2)(4分)对老师:加强纪律教育,加强班级管理
对同学:严格自律,加强自身修养(言之成理即可)
21.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译文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
篇6: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地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D.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2分)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D.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
B.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丢失。
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招致。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无才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8.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9.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B.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C.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D.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E.“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12.小说第④段写到妻子和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3.主人公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4.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4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B.有人多次为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D.针对盲目出国留学的乱象,留学专家尹航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出国前务必要殚精竭虑,做严格的选择和必要的规划。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大多数人只有拥有了健全的精神、独立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意识,整个社会才可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获得长远的良性发展。
B.黄庭坚在书法方面擅长行书、草书、楷书都能卓然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三人一起被誉为“宋四家”,拥有无数的追随者与研究者。
C.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D.李光耀是深谙东西方文化的政治家,他将东方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的法制、民主思想融合,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发展模式。
17.下列语段各个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
②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③《鸿门宴》中对这种座次的排列情况有详细的记述。
④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
⑤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⑥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
⑦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A.⑥①⑤④②⑦③ B.①⑤④②⑦③⑥
C.⑥⑦③①⑤④② D.①⑤⑦③④②⑥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每条不超过8字。(4分)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世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19.仿照例句的形式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与例句一起构成排比句。(6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五、写作(3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很难达到某种高度,但绝不能放弃最后的底线。可以忍受贫困,不能丧失人格;可以追求财富,不能背弃道德;可以发表异议,不能拨弄是非;可以不做君子,不能去做小人;可以接受平凡,不能容忍庸俗;可以没有学位,不能没有品位……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底线”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1.D(“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是“中”而不是“中庸”)
2.C(这是孔子倡导“中庸之道”的缘由)
3.A(B.句末应该加上“之一”;C.“根本原因”属于无中生有;D.因果关系颠倒)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4.(2分)B(佚:安逸,舒服。)
5.(2分)D(正确标点:“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2分)D(从原文看,虞集认为他小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7.(1)(4分)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译出大意给1分;“伺”(“等候”“候望”“等待”“等着”等)、“卒”(“完成”“完毕”“终了”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译出大意给1分;“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有以”(“有……的办法”“有办法”“用……的方法”等)、“间”(“离间”“使……隔阂,疏远”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4分)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
9.(4分)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4分)A、B(选对一项给2分。本题综合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C.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准确;D.小说第⑤段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E.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12.(4分)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第④段写妻子女儿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以此衬托“他”的“大急”,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4分;“作用”2分,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
②后来是接二连三地“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 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
③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①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顾、反思人生的过程;千叶瓶由“一般”“素白”到“雅致秀美”,则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升。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千叶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会反思和自省,才能让心灵避免混乱和芜杂,获得滋养和提升,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融洽。②犯了过失,不应逃避,自欺欺人;也不应漠视,置之不理。要勇于面对,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更和谐。③即使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减少损失,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教训为财富。(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2分)A
16.(2分)D
17.(2分)C
18.(4分)①人物形象鲜活;②历史感厚重(真实体现城乡发展历史);③叙事风格直接;④故事节奏沉稳(一点1分)
19.(6分)示例: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非议,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篇7: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2
一、积累•运用(31)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归省(xǐng)行辈(háng)
棹着(zhào)晦暗(huì)戛然而止(jiá)B.颦蹙(cù)嗔视(chēn)阴霾(mái)疮痍(chuāng)尽态极妍(yán)C.颛顼(xū)呓语(yì)吞噬(shì)虫豸(zhì)叱咤风云(zhà)D.羸弱(léi)荫庇(yīn)砭骨(biān)荷笠(hé)毛骨悚然(sǒng)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谛 遒劲 妇孺皆知 识破天惊 B.羸弱 羁绊 变换多姿 叱咤风云 C.疲倦 蜷伏 踌躇满志 略胜一筹 D.怪诞 嗔视 躹躬尽瘁 义愤填鹰 3.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母亲的山歌________,妹妹的山歌________;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________;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________。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以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音。
A.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B.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C.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D.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B.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C.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从 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人们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 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阳光中学在2014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B.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同领 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C.那烟雨迷蒙的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D.《童年》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人的光辉事迹。
7.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使大家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调研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分)()
(1)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必要性。(2分)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 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2)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
五谷杂粮壮身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3)请你结合第(1)、第(2)两小题中的材料,向全班同学发出健康饮食的倡议。(4分)8.古诗词名句填写。(5分)(1)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3)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在《论诗》中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这一主题。
二、阅读•理解(39分)(一)古诗阅读。(6分)论 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分别指谁?第四句中的“风骚”又指什么?(2分)10.诗中采用 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4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 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1.用“∣”划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12.解释下了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屠自断其股
________(2)顾野有麦场
________(3)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4)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15.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1分)(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1分)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饺,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 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⑥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值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⑦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 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 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自: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16.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画线的短语,完成填空。(4分)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她在____________ 中,她在 ______________ 里,她在______________ 中,她在______________里。
17.第②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⑥段写听豆荚炸裂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1)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19.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4分)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20.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5分)
三、作文(50分)21.根据要求作文。
你认真地望过一朵云吗?认真地唱过一首歌吗?认真地品过一句话吗?认真地爱过一个人吗?认真地追过一个梦吗?„„认真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吧!请以“认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500字(如写成诗歌,则要求不少于1 6行);③错别字满三个扣1分,不满三个不扣分,重复错误不扣分,2分扣完为止;④标点使用错三处扣1分,不满三
处不扣分,2分扣完为止;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
1.D 2.C 3.C 4.D 5.B 6.C
7.(1)要点:①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②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2)示例:青菜萝卜保健康
(3)略。要点:①称谓;②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③反对不良饮食习惯;④倡导健康饮食 8.(1)杳杳钟声晚(2)谁家玉笛暗飞声(3)更上一层楼
(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9.李白 杜甫 《诗经》 《离骚》
10.古今对比。古今之人与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11.(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
12.(1)大腿(2)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3)像狗一样(4)打洞 13.(1)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2)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1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菜地的葱行 秀才的诗行 豆荚的笑声 蛐蛐的琴音 17.(1)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2)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18.运用了拟人(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葱行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意。排比句式的运用,表现了菜地里的葱整齐优美,把作者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19.“固执”一词在这里是“执著”的意 思,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不舍,表达了父亲及世代农民对乡村田园的热爱、依恋。
篇8:202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Part1 Listening ( 听力部分 )
Ⅰ . 听音, 选择 (listen and choose) (共10分)
A) 听音, 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将选项写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读两遍。
B) 听音, 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将选项写在题前括号内。每个单词读两遍。
( ) 6. A. breakfast B. bathroom C. bedroom
( ) 7. A. fifty B. fork C. forty
( ) 8. A. slippers B. sheep C. shorts
( ) 9. A. garden B. goat C. gym
( ) 10. A. parents B. playground C. potato
C) 听音, 选出与你所听句子内容相符的图片, 将选项写在题前括号内。每个句子读两遍。
Ⅱ . 听音, 标号 (listen and number) (共10分)
A) 听音, 给下列句子排序, 按英文字母 (A, B, C, D, E) 的顺序标号。每小题读两遍。
( ) 16. Yes, please. A pair of sandals for my daughter.
( ) 17. They’re nice. How much are they?
( ) 18. They’re thirty-fi ve yuan.
( ) 19. How about this pair?
( ) 20. Can I help you?
B) 听音 ,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给下列图片按数字 (1, 2, 3, 4, 5) 的顺序标号。每小题读两遍。
Ⅲ . 听音 , 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圈出正确的图片A或B。每小题读两遍。 (共5分)
Part2 Listening ( 笔试部分, 共70分 )
Ⅰ . 字母与单词 (Letters and words)
A) 根据26个字母的前后顺序, 写出所缺字母 ( 大写和小写 ) 。 ( 共8分 )
Aa 31. Cc Dd Ee 32. G g
H h Ii 33. K k 34. Mm Nn
Oo Pp 35. Rr Ss 36. Uu
37. Ww Xx 38. Zz
B) 选出与所给字母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选项。 ( 共5分 )
C) 根据提示补全句子与短文, 每空一词 ( 首字母已给出 ) 。 ( 共16分 )
Ⅱ . 句子 (Sentences) 看图补全问题, 并把相应的答语抄写在横线上。 ( 首字母已给出 ) 。 ( 共10分 )
60. H_________ m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are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 What t________ i_________ i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I________ i_________ your T-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H__________ m___________ are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A___________ t___________ rabbi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are eight yuan.
No, they aren’t.
o. it’s not.
hirteen.
It’s seven o’clock.
Ⅲ . 情景会话 (Dialogues)
A) 选择恰当的句子完成对话, 并将选项填在题后横线上。 ( 共8分 )
B) 根据所给情景, 选择恰当的句子完成对话, 并将选项填在题后横线上。 ( 共8分 )
Ⅳ . 阅读理解 (Reading comprehension) ( 共15分 )
A) 读一读Wu Yifan的时间表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对的画“√”, 错的画“X”。 ( 共10分 )
( ) 73. Wu Yifan has Chinese class at 8:00.
( ) 74. His favourite class is English.
( ) 75. He is in the music room at 11:10.
( ) 76. He goes to art class in the morning.
( ) 77. He has red sneakers.
B) Chen Jie is going to Harbin. It’s cold and snowy. She’s going shopping. What is she going to buy? 请你为Chen Jie选出要买的2件服装, 将相应单词及价格写在横线上, 并计算出总价, 完成购物单。 ( 共5分 )
相关文章:
最新法律风险代理合同纠纷案例 风险代理合同纠纷(三篇)01-19
最新全风险代理合同签的 风险代理合同(实用16篇)01-19
2025年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战略合作意向书(模板18篇)01-19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两汪小学四年级数学考试试卷分析01-19
最新风险代理委托合同 风险代理的委托代理合同(9篇)01-19
2024水利局年度工作计划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