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

关键词:

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通用3篇)

篇1: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

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

通过2月、3月、6月铜陵农村民宅遭受雷击事例的分析,以现代农村雷电防护为理念,叙述当前农村新建民宅防雷及对已建成的`民宅雷电防护的补救措施,为农民自建房提供简明的防雷方案,以期将农村民宅遭受雷击灾害的事故率降到最低.

作 者:凌旺福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气象局,安徽铜陵,2441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7) 分类号:P427.32 关键词:农村民宅   雷电灾害   原因   防护措施   安徽铜陵  

篇2: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雷灾是一种不规律的自然灾害, 它给农村群众带来的伤害和对农村设施的破坏也不易预测。但是在与雷灾斗争的过程中, 可以进行观察研究, 并且总结出规律。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基于对现存农村防雷工作不足的现象, 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雷电灾害的破坏性以及农村防雷的重要性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破坏力惊人的灾害, 雷电产生时, 其通道内的温度会达到将近3000℃, 这是个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的数字, 这种温度足以熔化金属, 如果易燃物体处在这种温度环境内必然会因高温而起火。同时, 雷电产生时会带来一定的静电场和磁场变化, 以及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 各种电子设备和无线电的通讯会受到这些变化和辐射的影响, 无法正常工作, 严重时甚至会一定范围内破坏微电子元件设备, 继而引起火灾。雷电引发的火灾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雷灾的一个主要的表现方面。另外, 雷电电荷的产生过程中, 会出现很强的电流, 电流的强度一般会高达几万安培, 有时甚至会达到几十万安培的强度, 这种高强度的电流会带来几万伏甚至几百伏的高压, 完全足够结束掉任何人畜的生命, 还会毁坏一些建筑和设备。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的数据来看, 最近的10a之内我国因雷击造成了数字高达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同时雷灾还夺去了平均每年1000多人的生命。这些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中, 有10%在城市中出现, 而剩下的90%都发生在农村地区。这表明了农村的防雷措施十分的不健全, 而且体现了农民群众的防雷意识的薄弱和防雷知识的欠缺。由此可见, 农村是雷灾的高发地区, 雷灾伤害承受最多的群体是农民群众, 所以, 国家防雷工作的重点需要放在农村地区的防雷上。从实际情况来看, 农村的防雷工作的形势还十分严峻,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防雷措施不健全、农民的防雷意识不强以及农民群众的防雷知识不足以应对雷电灾害。所以, 解决农村防防雷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是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农村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

2.1 防雷意识和防雷知识的不足

农村是一个相对文化程度低、与外界交流少的区域, 所以广大农民群众在防雷意识方面有所缺乏, 同时他们的防雷和避雷的知识也十分欠缺。更大程度上, 就算有一部分农民群众有一定的防雷意识, 但是他们对雷击事件都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认为雷击不可能巧到直接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农村雷灾的特点是多发在田野中, 农村田野的面积很大, 而且土地较湿, 这样一来田野中的土壤电阻低。农民在田间劳动时一旦遇到雷雨, 第一选择就是找地方避雨, 农民避雨的地方都是树下或窝棚, 但是这些地方正好是雷雨天气中雷击命中率最高的地方。农村活动的人群的生活习惯也加大了受到雷击伤害的可能性, 比如农村学生在雷雨中上学或玩耍都是赤脚、雷雨天中农民外出劳动经常将金属制的工具扛在肩上等。

2.2 政策的缺失和技术的缺乏

农村防雷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视度, 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 对防雷技术的更新和完善等。而农村的防雷工作之所以如此无力, 由于农村负责防御雷灾的监管组织的不完善。一般来说防雷组织最基层的结构就是县一级的防雷组织, 如此一来基层的农村区域比如乡镇、村就会缺少相应的防雷机构和人员, 所以说农村的防雷工作现在还没有足够的领导力度, 基本上处于零散的自发阶段。此外, 农村的防雷设施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之前的农民自然村的建造、农民的建房设计等缺少政府的指引和辅导, 从而造成防雷设施不健全。

农村雷灾损害居高不下也有技术欠缺的因素存在。由于政府没有在农村设立相应的防雷组织机构导致农村地区的防雷规划极度地欠缺, 加上政府的引导不利导致农村缺乏一定技术高度的防雷标准和方案。由于农村的设备欠缺, 也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雷电监测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预警信息没有传输的渠道。这样一来农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雷击灾害来临时就显得脆弱无比。

2.3 基础设施的防雷性太弱

农村经济的落后注定了农村防雷设施的欠缺。同时, 农村民房的电源线、电话线等生活必须的接线一般存在交错杂乱、乱接严重的现象。在城市中的这些生活用线都是被埋入地下或藏在墙体当中的, 这样不但美观而且安全。但是在农村, 由于技术的不足或思想的不重视, 这些线路都裸露在各种地方, 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危险。山区的农村都会将电视接收信号的天线架设在屋顶, 甚至用竹竿进行加长和支撑, 这样一来一旦遇到雷雨, 接收信号的天线就成了最好的导体, 将雷电电流接进房内造成室内设备损毁以及人员伤亡。

3 农村防雷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

可以采取各级气象部门利用雷灾的典型事例, 通过各类媒体宣传防雷的相关知识的方法,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雷意识。重点要放在宣传农民提升防雷的自我意识, 培养自救互救的能力。

3.2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

农民群众的防雷意识原本十分薄弱, 这就更加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督促, 使农民群众在建房和架设设施时注意到防雷效果的重要性, 减少雷灾带来的损害, 保证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 结语

雷灾带来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 农村经济本来就较为落后, 如果再多次遭受雷灾的打击将会更加延缓经济的发展。防雷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更要宣传防雷的意识和知识, 这样才能长久有效地将农村防雷工作进行下去。只有动员可以动员的所有力量, 团结起来, 预防为主并致力于排除雷灾隐患,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雷电灾害对农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李银生.浅析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2 (05) .

篇3: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

1 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村作为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 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 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 农村雷击灾害约占雷击灾害总数的3/4左右, 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因此, 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 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2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 发现导致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东山县地处东南沿海, 丘陵山地多, 是雷电高发区, 农村受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易遭受雷电灾害;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2.1 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山区和平原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 农村有些房屋本身就建在雷电多发区, 容易遭受雷击。农民大多长期在空旷的田野或山坡生产劳作, 不可避免要遇上雷雨天气。同时, 由于现有的田野或山坡基本没有安装相应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可供躲避, 很难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 农民常在空旷的田地里成为“制高点”, 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2.2 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2006年4月10日, 诏安县梅岭、悬钟、下傅、下河等5个自然村供电线路遭雷击。此次雷击造成500多台电视机损坏, 损失约10万余元。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 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 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 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 遇到雷雨天气, 雷电流会沿着天馈线进入屋内, 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 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 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 甚至人员伤亡。

2.3 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 经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 犯了避雷的大忌, 很容易遭受雷击, 从而酿成悲剧。

2.4 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

农村相对比较广阔, 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 通讯设施相对落后, 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 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 很可能使农民群众遭受雷击。

2.5 防御雷电灾害管理不力

为节约建设资金, 大部分农民都有意逃避管理, 不愿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同时, 由于多方面原因, 雷电防御主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工作未完全到位, 措施未完全跟上。

3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

3.1 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福建省气象条例》、《福建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 增强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2 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

把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努力转向广大农村, 对于农村新建 (构) 筑物, 要从新建 (构) 筑物基础抓起, 做到防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3 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 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3.4 建立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

在乡镇、农村建立兼职的雷电灾害气象信息员队伍, 通过加强对信息员队伍防雷减灾基本知识和避灾自救的基本能力培训, 发挥其在农村防雷减灾科普宣传中的作用, 提高农民群众雷电防护知识和防雷避灾意识, 增强个人现场急救自救能力;同时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及时向气象等相关部门报告, 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谈铜陵有色人才公寓超前钻探工程 下一篇:铜陵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