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释义

关键词:

四字成语释义(精选6篇)

篇1:四字成语释义

激浊扬清

【注音】jī zhuó yáng qīng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司空从事中郎牵秀好说大话,他说如果他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他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并没有那样去做。在“八王之乱”中,作为尚书的他见哪个王有势力就投靠哪个。

【出处】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尸子·君治》

【解释】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清除坏的

【近义词】彰善瘅恶、隐恶扬善

【反义词】讳疾忌医

【其它使用】

◎这些文章充满浓郁的政治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激浊扬清,入木三分,读者拍案惊叹。

批鳞请剑

【注音】pī lín qǐng jiàn

【成语故事】汉成帝时期,成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恃宠而骄,横行霸道,朝中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槐黔朱云上书汉成帝要求赐尚方宝剑斩佞臣张禹以正朝纲。成帝大怒说:“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出处】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

【解释】指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吾平生志在批鳞请剑,以忠鲠南迁。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三折肱为良医

【拼音】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部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很多人认为晋定公又要失败,有人认为范氏起兵属于反叛行为,民众不会支持的`,再说晋定公已经屡战屡败,只要好好总结经验,就像三折肱为良医一样,不会失败的。

【出处】三折肱知为良医。先秦·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

【解释】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经历多成专家

【相近词】三折股为良医

【成语举例】必不敢薄视公以后之史而以为不足学;三折肱为良医,而喟然三叹也。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规规矩矩

【注音】guī guī jǔ jǔ

【成语故事】贾宝玉上了几天的学后就在家里与众姐妹厮混,王夫人见贾环下了学,命他抄《金刚咒》,贾环拿腔作势地抄写。凤姐来拜见王夫人,宝玉也来了,滚到了王夫人怀里,搂着王夫人的脖子,规规矩矩说了几句话,贾环在一旁痛恨宝玉。

【典故】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

【解释】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正正规规

【相近词】老老实实

【相反词】有伤风化、不三不四

【歇后语】二小穿马褂

【英语】exactitude

【成语示列】

◎ 堆码得规规矩矩的油桶象顽皮的小学生听到解散令,四散开来,乒乒乓乓,乱跑乱撞。

◎ 他就象一个闯祸的孩子,规规矩矩地站在我们面前。

◎ 你这年龄自然规规矩矩的结了婚完事,是我不好,一时姑息着你,以后一切还是我来替你作主。

◎ 人民规规矩矩地按我制定的律法行事,依我的方式思想。

◎ 我实在听不了啦,就发了脾气,我一连踹了她两脚,她一惊,反而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了,这女人真是不吃好粮食。

改弦易辙

【拼音】gǎi xián yì zhé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酷吏张汤在担任御史期间,处理案件中每次株连处死很多人,最后自己因为个案被逼自杀。张汤的儿子张安世为人忠厚,谨慎用刑,得到汉武帝、昭帝、宣帝的重用。宋代王楙评价张安世像乐器换弦车改道一样救了他们家。

【典故】况商土瘠,商人贫,可以静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辙。 唐·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宋·王楙《野客丛书·张杜皆有后》

【释义】辙:车轮轧过的痕迹。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和态度

【相近词】改弦更张

【相反词】旧调重弹

【成语例句】

◎ 按照贺天健的方法要他彻底改弦易辙,是不现实的。

◎ 新生活当然要有新气象,何庆魁看准小品走红的时机,改弦易辙,转搞小品创作。

◎ 一些找不到弦师的男性西河大鼓艺人无法继续演唱大书,改弦易辙,专演只说不唱的短段,这就出现了只说不唱的西河评书。

篇2:四字成语释义

1.跋山涉水:

跋:翻。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2.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3.白璧无瑕:

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4.白驹过隙:

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缝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5.百川归海:

川:江河。百川: 指所有大小江河最后都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还比喻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6.百废俱兴:

俱:全部。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景象。

7.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集:聚拢。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百感交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无数感触交融汇集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比。交:一齐,同时。

8.百孔千疮:

比喻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

9.百炼成钢:

铁砂经过多次冶炼成为纯钢。比喻人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考验,才能成为坚强、有用的人。古为今用:弘扬古代的精粹,使之成为现今有用的东西。

10.百思不解:

解:理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也说百思不得其解。

11.百无聊赖:

聊赖:凭借,寄托。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指精神空虚没有依托,感觉什么都无意思。12.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回。

13.班门弄斧: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4.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15.半身不遂: 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16.半途而废: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17.包罗万象:

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8.报仇雪恨:

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19.抱恨终天:

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20.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21.暴殄(tiǎn)天物: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22.杯盘狼藉:

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23.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24.悲愤填膺:

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中。

25.悲天悯人: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26.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

27.背井离乡: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

28.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29.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把事物弄成反的。

30.比比皆是: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31.比肩继踵:

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32.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33.鞭长莫及: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34.标新立异:

标:检举;立:树立。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35.别出心裁:

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36.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精巧的心思。

37.宾至如归:

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

38.兵不厌诈: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39.兵临城下:

临:到达。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40.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41.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42.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比喻不分是非曲直。

43.不共戴天: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44.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45.不寒而栗:

栗:打颤,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6.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远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本佛教用语。

47.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48.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49.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50.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高傲,也不自卑。

51.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52.不可逾越:

逾:超过。不能超过或不能越过。

53.不伦不类: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54.不期而遇: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55.不容置喙:

容:容许,允许。置:安放。喙:嘴。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56.不爽毫发:

爽:差错。毫:细发。没有一点差错。

57.不速之客:

速:邀请。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58.不省人事: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59.不言而喻:

喻:明白、知道。不需解释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简单、明了。

60.不易之论:

易:改变。内容正确,不易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61.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62.不足为训:

不足:不值得;训:法则,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榜样。

63.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64.大声疾呼: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65.待人接物:

物:人们、别人。指跟别人往来接触。66.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67.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68.登峰造极:

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69.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70.掉以轻心:

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71.东施效颦:

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72.洞若观火:

洞:透彻。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

73.多多益善:

益:更加;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74.多事之秋: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75.咄咄逼人:

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76.尔虞我诈:

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虞,防备;诈,欺骗。

77.耳濡目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8.发号施令:

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79.反唇相稽:

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80.方兴未艾:

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81.防患未然:

防:防备。患:灾祸。然:如此。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82.防微杜渐:

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本作“杜渐防萌”。

83.放荡不羁:

羁:约束。放荡:放纵,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不羁:不受限制、拘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84.匪夷所思:

匪:同非,不是;夷:同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平常的。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85.分道扬镳:

道:道路;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才力相当,各有千秋。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86.纷至沓来: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因“至”和“来”意思相同,所以也常用作纷来沓至,意思一样。用来形容接连不断纷杂而来。

87.愤世嫉俗: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88.风尘仆仆: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89.风驰电掣: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

90.风雨如晦: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晦:夜晚.本义:风雨交加使得天色昏暗,就象在夜里一样。

91.风烛残年:

风烛:风中飘摇的灯烛,极易吹灭;残年:余剩的年岁。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92.锋芒毕露: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华等全都显露在外面,显得不成熟、骄傲,甚至盛气凌人。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93.扶贫济困:

扶:帮助。济:救济。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94.浮光掠影: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95.浮想联翩:

联:鸟飞的样子。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指许许多多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想到了许许多多。

96.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7.负隅顽抗:

负:凭借,依仗;隅:靠边沿的地方。顽抗:顽固抵抗。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

98.赴汤蹈火:

赴:奔向。汤:开水。蹈:奔向,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99.饥肠辘辘: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100.岌岌可危: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101.济济一堂: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102.既往不咎: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103.寄人篱下:

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104.家给人足:

给:丰足,富裕。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105.家徒四壁:

徒: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106.假公济私: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107.坚持不渝:

渝:改变。坚持不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108.监守自盗:

监守:监管;盗:偷窃。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109.兼程并进:

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110.见微知著: 微:微小(隐约);著:明显;知:知道。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111.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异:不同的;新奇,奇特的。迁:改变,变动。

112.剑拔弩张: 张:弓上弦,:弓。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比喻书法矫健。

113.鉴貌辨色:

鉴:看。色:指脸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114.将信将疑:

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115.交口称誉: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116.矫枉过正:

矫:纠正。枉:弯曲。正:直。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117.解甲归乡 解:通“卸”,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118.斤斤计较:

斤斤:看得十分清楚。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细。过分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119.津津乐道: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120.尽心竭力: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认真。

121.近在咫尺:

近在咫尺的意思是说距离非常近通常与得不到连用 有点触手可及但又得不到的意思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形容距离很近。

122.泾渭分明:

泾渭:泾水与渭水(古人认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123.惊涛骇浪: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124.迥然不同:

迥:差得远 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似。

125.咎由自取:

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126.举世无双:

双:匹配,举:全。全世界仅仅有一个,多指极其珍贵的东西,形容无人可比。127.拒谏饰非:

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形容拒绝接受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128.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指琴声不和谐,换下琴弦,重新装上。比喻改变方针、计划和方法,以纠正偏差或错误。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129.感恩戴德:

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130.刚愎(bì)自用:

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131.高风亮节:

风:品德,节:节操。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132.膏粱子弟:

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粱,不能写作“梁”。子弟:①弟与子、侄等。与“父兄”相对:子弟亦何预人事。②年轻的一代。与“父老”相对:江东子弟。③弟子;学生:使其子弟为卿。

133.各抒己见:

抒:抒发,发表。己:自己。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见解,想法。

134.功败垂成:

功:成功;败:失败;垂:接近,快要;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135.苟延残喘:

苟:苟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136.孤陋寡闻: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137.顾此失彼:

彼:那个,哪方面。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138.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39.归真返璞:

璞: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140.诡计多端:

诡:狡诈。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141.含垢忍辱:

忍、含:忍受。垢:指耻辱。形容忍受耻辱。

142.含辛茹苦: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143.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成语,浃:湿透。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144.好高骛远:

好:喜欢;高:过高;骛:追求,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远:过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是个贬义词。

145.好逸恶劳:

好:喜爱;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146.鹤发童颜:

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47.鸿篇巨制:

鸿:巨,大。制:规模,规格。

148.后顾之忧:

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149.虎视眈眈: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50.华而不实:

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151.化为乌有:

乌有:哪有,何有。乌:虚幻;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152.化险为夷:

险:艰难险阻;夷:平坦、平安。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153.焕然一新:

焕然: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改变旧面貌,显得很光彩。

154.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也作“豁然大悟”。可以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155.回天乏术: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156.讳疾忌医: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57.魂不守舍:

舍:住所,人的躯体。亦作“魂不守宅”。谓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不集中。

158.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古时比喻夫妻、情侣别离,现在已经没有了夫妻、情侣的意思,多指亲人,朋友别离。

159.老骥伏枥:

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160.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161.老态龙钟:

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162.老羞成怒:

老:很,极。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163.礼尚往来:

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164.厉兵秣马:

厉:磨。形容做好战斗准备。也作秣马厉兵。

165.良莠不齐:

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166.聊以塞责:

聊:姑且。姑且应付一下,算是交代了责任。

167.寥若星辰:

寥:稀疏。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168.鳞次栉比:

比:排列。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169.络绎不绝:

相连续,前后相接;绎:连续不断;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70.落井下石:

看见别人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171.屡见不鲜:

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多次见到,并不新奇。

172.拈轻怕重:

拈:用手指拿东西。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指做事选轻松的做,怕做繁重的工作。

173.宁缺毋滥: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不要不顾质量,一味求多。

174.弄巧成拙:

拙:笨。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175.怒不可遏: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176.呕心沥血:

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 的艰苦。

177.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178.蓬头垢面:

垢:污秽。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179.披荆斩棘:

披:拨开,劈开。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180.否极泰来: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181.评头品足:

品:评论。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182.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83.破绽百出:

绽:裂开。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184.人微言轻:

微:职位低下,资历低。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185.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186.日薄西山: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衰微接近灭亡。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187.如火如荼:

荼:开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188.如丧考妣:

考:死了的父亲;妣:死了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189.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

190.再接再厉:

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191.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192.沾沾自喜:

沾:洋洋自得的样子。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193.崭露头角: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194.昭然若揭:

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后用“昭然若揭” 指真相或含义非常明显,显而易见。

195.振振有词:

贬义,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同振振有辞。

196.峥嵘岁月: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197.炙手可热:

炙:烤肉,本成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198.置若罔闻:

罔,没有;置:放,摆;若:好象。意为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听后仍然不予理睬。

199.众矢之的:

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200.壮志凌云:

凌:升上。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201.【诲人不倦】从不厌倦,多用于赞美教师。

20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203.【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赞美教师为学生用心的艰苦。

204.【德高望重】赞美教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205.【至圣先师】形容教师德高望重。

206.【不悱不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207.【不愤不启】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208.【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09.【得意门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210.【公门桃李】尊称老师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211.【高业弟子】学业优异的学生。

212.【高足弟子】成绩优异的学生。

213.【满城桃李】比喻学生很多。

214.【门墙桃李】称他人的学生。

215.【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

216.【门生故吏】指学生和老部下。

217.【立雪程门】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18.【入室弟子】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

219.【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

220.【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221.【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222.【桃李门墙】指他人的学生或所栽培的后辈。

223.【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224.【悮人子弟】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225.【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226.【宫墙重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

227.【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228.【经师人师】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229.【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

230.【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231.【老手宿儒】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232.【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233.【良师诤友】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234.【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35.【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36.【冰寒于水】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237.【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38.【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239.【圣人无常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240.【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41.【师严道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242.【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243.【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244.【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245.【学无师承】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点传授或未经名师传授。多作自谦之辞。

246.【一瓣香】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47.【一瓣之香】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4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

249.【严师畏友】要求严格的老师和朋友。

250.【研桑心计】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251.【严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252.【一字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253.【一炷心香】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254.【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255.【谘师访友】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256.【尊师重道】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257.【共枝别干】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258.【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259.【满堂灌】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

260.【苜蓿盘空】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261.【火传穷薪】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262.【薪传有自】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263.【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264.【衣钵之传】原指佛教徒师父把袈裟和食钵传授给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学问、技能的传授和继承。

265.【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265.【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266.【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6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68.【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269.【冬暖夏凊】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270.【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271.【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272.【冬温夏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273.【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274.【冬箑夏炉】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75.【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276.【火伞高张】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277.【集萤映雪】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278.【祁寒酷暑】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279.【祁寒暑雨】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280.【青衫凉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281.【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82.【盛暑祁寒】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283.【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84.【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285.【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286.【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287.【夏虫不可言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88.【夏虫不可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89.【夏虫不可语寒】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9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291.【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292.【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293.【夏雨雨人】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294.【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295.【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29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97.【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298.【冬暖夏凊】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比喻适合时用。

299.【冬日黑裘】冬天穿黑皮袄。比喻仅能御寒,不尚奢华。

300.【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301.【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302.【冬日之温】冬天城太阳的温暖。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303.【冬日之阳】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

304.【冬山如睡】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样。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

305.【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306.【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307.【冬月无复衣】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篇3:四字成语释义

1 文献综述

那么自《浮躁》斩获飞马奖以来, 与之有关的翻译研究状况如何呢?笔者借助CNKI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葛浩文”共有记录500条 (截至2015年6月份) , 其中硕士论文234篇, 博士论文6篇, 会议论文8篇, 期刊论文252篇。在此范围内输入关键词“《浮躁》”共有3 篇硕士论文。 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数都集中在莫言的《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师傅越来越幽默》《酒国》及姜戎的《狼图腾》、毕飞宇的《玉米》等作品, 专门研究《浮躁》翻译论文不过15 篇, 其中仅有6 篇期刊论文从语言细节的微观层次分析葛浩文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例如, 李颖玉、郭继荣 (2008) 的《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 于亚莉 (2011) 的《描述性称谓的文化语境与翻译——以贾平凹<浮躁>英译本为例》和 (2012) 《乡土文学翻译策略及其本质探析》及秦媛媛 (2012) 《葛浩文译文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文化透视》。因条件所限, 本次考察未必全面, 但这些数字至少说明关于《浮躁》的英译研究还有亟待深入, 成语研究就更欠缺了。本文拟就《浮躁》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加以分析。

2 四字成语的翻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 (第173 页) 对成语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 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和典故才能懂得意思, 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成语言简意丰, 使用得当, 可以使语言简洁, 增强修辞效果。那么, 葛浩文是如何翻译《浮躁》的四字成语的?按照上述成语解释, 笔者以2012 年作家出版社重印的《浮躁》为研究对象, 以1991年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出版社出版的葛译Turbulence为参照, 根据描述翻译学语境观分析成语翻译的充分性。笔者发现原著414页几乎每页都有成语, 四字成语足有378条 (频现成语如“目瞪口呆”“莫名其妙”出现一次算一条, 因在不同语境中译者可能用不同词语来译) 。笔者又按成语在原著中的不同功能分为三类:一、描写人物心理;二、刻画人物表情;三、描写人物状态。限于篇幅, 每一类型选取3 例, 例句下划线为本文笔者所加。

根据Toury的描述翻译学, 翻译研究不能脱离语境, 翻译研究的目的是要定量分析翻译过程并解释复杂的翻译现象。翻译研究即翻译产品研究、翻译过程研究、翻译功能研究 (product-oriented, process-oriented, function-oriented) 。描述翻译学所推崇的研究方法有:语料库分析法、个案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计量法、语篇分析法、访谈法、有声思维法等 (曹佩升刘绍龙, 2011:91-92) 。据此, 本文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 分析葛浩文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第一类: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1) 漫不经心地从一个小巷透视, 便可显而易见河南岸的不静岗。 (贾平凹, 2009:03)

Anonchalantglance down one of the small lanes brings Restless Hill into view (Goldblatt, 1991:01)

简析:在原文语境下, “漫不经心”描写小说中的人物移步换景随意一瞥即可轻松看到州河南岸的不静岗, 这是小说所描绘场所的惯常情景。作者轻描淡写, 却把位置点得清清楚楚。而译者用“nonchalant”来译是不充分的。金山词霸对“nonchalant”的解释是: (of a person or manner) feeling or appearing casually calm and relaxed; not displaying anxiety, interest, or enthusiasm。即 (人、态度) 漠然, 冷淡的;漠不关心的。正如描述翻译学所论述:译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把原文完整翻译, 翻译具有“不完整性”。

2) 半年光景, 新造的梭子船毁了八条, 使州河岸上的人胆战心惊。 (贾平凹, 2009:37)

Within six months, eight of the new skiffs had been destroyed, and this wasa powerful brake on the boldnessof the people who lived on the banks of the Zhou River. (Goldblatt, 1991: 47)

简析:“胆战心惊”仅一个词就把州河人在险恶的州河上讨生活的心理刻画出来。译者以改写的方法来婉转地表达“胆战心惊”之意。译者是在坚守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原则的同时, 进行创造性的改写。

3) (金狗) 一时灰心丧气, 痴呆呆地站在那里。 (贾平凹, 2009:102)

Feeling suddenlydepressed and frustrated, he stood there like a simpleton. (Goldblatt, 1991:130)

简析:金狗发现田中正与豹子女人通奸, 怒火中烧, 本想揭发其丑行, 但苦于没有证据。他既灰心又丧气。译者准确把握了这一成语, 用depressed和frustrated两个词来译这一成语, 很贴切。

由描述翻译学观之, 译者往往不是简单采用或直译或意译, 或归化或异化这样极端的翻译策略, 也并非笃信完全的“对等”。通过对翻译产品即译文的研究, 人们可以间接地窥探译者对原文语义的理解与把握。译者并未被原文成语束缚, 而是发挥译语优势创造性地改写原文, 使译文可读、耐读, 既传递原文基本信息, 又保留原文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但无法回避的现实是, 汉语成语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在译文中踪迹皆无。

第二类:刻画人物表情

1) 七八个汉子跳下河去摸。斜对岸的水里就冒出金狗, 嬉皮笑脸锐叫:“我在这儿!” (贾平凹, 2009:07)

Seven or eight men dived in just as his head popped above the surface near the opposite shore.“Here I am!”hegiggled. (Goldblatt, 1991:09)

简析:“嬉皮笑脸”把金狗从水中冒出来脸上的得意之情、他的顽皮刻画得淋漓尽致。金山词霸对“giggle”一词的解释是:laugh lightly in a nervous, affected, or silly manner. 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to laugh quietly and often like a child, because something is funny, or because you were nervous or embarrassed。显然, 译者用“giggle”译“嬉皮笑脸”是不完整、不充分的翻译。恐怕译文读者只会读出“笑”, 但却读不到“嬉皮”, 这部分遗憾只能靠读者发挥想象力去弥补了。根据描述翻译学的观点, 译者更在意整体段落意思的表达, 目的是让读者接受译文, 因此采取灵活变通的策略。

2) 就在这婆娘揭开了孝巾稍稍向旁边一瞥, 瞥见了远处目瞪口呆的金狗, 哭声一住, 立即又撕肠裂肚地号啕, 低声却催抬棺人急步去了墓地。 (贾平凹, 2009:11)

When they moved to the side of the road and parted their hoods slightly, they saw Golden Dog standing off in the distance, his eyes staring blankly, his jaw hanging slack. After a momentary pause in the wailing, they really let loose, and under their breath they whispered to the pallbearers to hurry the coffin to the graveyard. (Goldblatt, 1991:14)

简析:译者用现在分词复合结构充分表明译者的翻译主张:第一, 忠实于原文;第二, 突破原文格局, 用英文改写而再现原文。译者的翻译策略是立足于上下文语境的。用英文改写汉语成语, 使上下文文气贯通。译者强烈的语境意识和改写策略值得关注。

3) 众人皆目瞪口呆, 不知发作什么事体, 但既然主人不再款待, 也就牢骚一通“越有钱越吝”的话, 怏怏散去了。 (贾平凹, 2009:30)

Thestunnedlooks showed how disappointed the people were, but since their host wasn’t going to regale them, all they could do was grouse, “The more money people have, the stingier they get, ”and head home. (Goldblatt, 1991:38)

简析:同一个四字成语, 译者只用了一个过去分词“stunned”来译, 并且从整句来看, 译者是根据上下文对句子进行了改写, 并没有拘泥于原文。就是说语境观在译者翻译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如果译文紧跟原文似应译作:The stunned looks showed that the people did not know what had happened. 如这样翻译, 很容易切断与下文的联系。实际情形是:人们先是不知原委然后才失望, 表情变化在瞬息间完成。译者直接翻译了结果, 省略了过程, 便于读者理解。译文表明译者发挥了创造性。描述翻译学强调语境分析是不无道理的。

第三类:刻画人物动作状态

1) 金狗早闻紫荆关三教九流人多, 便听那青衣人手持竹板, 口若悬河叫卖起来:“列为父老, 乡亲姐妹, 小伙不才, 却又报效国家之心, 目下太平盛世, ……” (贾平凹, 2009:70)

Golden Dog, who was aware that you could find just about any sort of person you wanted in Purple Thistle Pass, heard the man in black clothes outside bang two pieces of bamboo together andbegin his spiel:“Listen up, elders, townspeople, all you ladies. I’m a man of few talents, but with a heart bent on service to my country...” (Goldblatt, 1991:89)

简析:此处译者得原文成语之意, 而忘其形, 以美国俚语翻译中国成语,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描述翻译学角度来看, 这无疑是译者对原文的操纵, 而这种操纵的结果是使译文易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2) 先前金狗并不晓得这其中原因, 在一顿吃饺子时, 金狗狼吞虎咽吃下两碗, 石虎先端了一碗包谷漏鱼儿吃, 他说他最爱这漏鱼儿, …… (贾平凹, 2009:173)

Golden Dog hadwolfed downtwo bowfuls, and Stone Tiger had gone to fetch some corn noodles and fish, which he said he loved. (Goldblatt, 1991:217)

简析:汉语以虎狼饕餮之姿形容人类大快朵颐的样子, 十分形象逼真。译者准确把握了这一点, 用“wolf”一个词译汉语“狼与虎”的共同形象, 贴切得体, 使译文与原文一样具有可读性。

3) 小水笑得前俯后仰, 说:“大空哥, 你都算是能人呢, 日子就过成了这样?” (贾平凹, 2009:210)

Water Girldoubled overwith laughter.“Elder Brother Dakong, ”she said, “you’re quite the fellow. Is this how you’re planning to get through life?” (Goldblatt, 1991:260)

简析:客观而言, “double over”只译出了“前俯”之意。金山词霸的解释为: (double up) bend over or curl up, typically because one is overcome with pain or mirth, 即 (因剧痛或大笑而) 弯身子。相比较而言, 原文成语比英语要更形象。但结合上下文, 读者不难体会到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姿态。

以上案例分析说明:第一, 译者以忠实于原文为翻译原则, 尽力传递原文信息;第二, 译者着力从语篇整体再现原文, 既关注语言文字细节, 又不为小节所敷, 采用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第三, 译者有强烈的语境意识;第四, 译者在个别情况下以改写为策略, 但不影响译文整体效果, 因而其译文存在翻译、改写相结合的成分。第五, 译文并非完美无缺, 原著成语文化信息的丧失是现实, 值得深入研究。

3 结束语

本文以文本细读、逐页统计的方法量化《浮躁》四字成语, 按成语在原文中的功能分类, 以描述翻译学语境观为理据分析葛浩文对《浮躁》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 发现译者对汉语四字成语主要采用关照语境、灵活变通、翻译与改写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曹佩升, 刘绍龙.描写翻译研究方法论[J].中国外语, 2011 (1) .

[2]贾平凹.浮躁[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

[3]李颖玉, 郭继荣.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J].中国翻译, 2008 (3) .

[4]秦媛媛.葛浩文译文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文化透视[J].海外英语, 2012 (1) .

[5]于亚莉.描述性称谓的文化语境与翻译——以贾平凹《浮躁》英译本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

[6]于亚莉.乡土文学翻译策略及其本质探析[J].文史纵横:理论导刊, 2012 (4) .

篇4:两个成语释义质疑

一、无时无刻≠时时刻刻

该词典第747页把“无时无刻”解释为“时时刻刻”,并附例句:她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就好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一样。显然,解释与例句相矛盾。如果把“她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恋着剑波”用肯定句表达,意思就是“她的心中时时刻刻都在恋着剑波”。单独分析“无时无刻”,就会发现它属于联合结构,又是互文,作为否定语素的“无”虽然有两个,其实只是一重否定,并非双重否定。若把“无时无刻”当“时时刻刻”讲时,例句中的“无时无刻不”的意思就成了“时时刻刻不”,显然不合语境,把话说反了。实际上例句中“无时无刻不”才是双重否定,意思是“时时刻刻都”。该成语可解释为“每时每刻无”或“没有时时刻刻”。它的习惯用法就是常与否定词搭配使用,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该词条下所举例句便是这样。

《现代汉语词典》对“无时无刻”没有作单独解释,而是把它与否定词连起来进行解释——“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我们~不在想念着你们。这个解释把“无时无刻不”看做双重否定是完全正确的,也印证了“无时无刻”只能是一重否定,并且说明该成语跟否定词搭配起来使用已经约定俗成。

二、“望其项背”是赶得上,还是赶不上

《汉语成语多用词典(增订本)》第717页对“望其项背”的解释是:项背,指脖颈和后背。~指只能望见他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远远落后于人。【例】他在文学史研究上造诣精深,我们只能~而已。

“远远落后于人”即是“赶不上”的意思,这样解释“望其项背”正好理解反了。《咬文嚼字》2009年第2期登载郭蕴生的文章《“望其项背”与“望尘莫及”》,该文认为“望其项背”和“望尘莫及”是一对反义词:表示距离远、赶不上的是“望尘莫及”,表示距离近、赶得上的是“望其项背”。该文还认为要用“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就必须使用否定句式或反问句式。我认为该文观点非常正确。据此,词典例句可用下面三种句式表达。

其一:他在文学史研究上造诣精深,我们很难望其项背。

其二:他在文学史研究上造诣精深,我们哪里能望其项背?

其三:他在文学史研究上造诣精深,我们只能望尘莫及。

该成语脫化于“望其肩项”,清代汪琬的《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再通过几个例句探究其用法:

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莎士比亚的伟大,鲜有作家能望其项背。

莎士比亚的文字确实打动了世界,这方面没有哪一位作家能望其项背。

这些句子中的“望其项背”都是跟否定词联合起来,才表示“赶不上”的意思。如果去掉例句中的“不是”“难以”“鲜有”“没有”等否定词,“望其项背”就不再是“远远落后于人”或“赶不上”的意思了。

其实在理解该成语时应当想到,当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脖子和后背的时候,就应当是快要赶上了。成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赶得上、比得上”,不过习惯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使用时常把它跟否定词或疑问词搭配起来,“难以(不能、无法、不敢、不是、很难、没有、岂能、怎么能、哪里能)望其项背”都表示“赶不上或比不上”的意思。把“望其项背”放在肯定句中来使用,常是把它误当做了“赶不上”的意思。这种用法是不恰当的、不合语言习惯的。请看下面例句:

这本杂志风靡全球的气势,令无数同类杂志望其项背。/中国人的敢想敢干连西方人也要望其项背。

第一句的意思是“无数同类杂志”比不上“这本杂志”的流行趋势;第二句的意思是“西方人”赶不上“中国人的敢想敢干”。这两句都把“望其项背”当做“赶不上、比不上”的意思来使用,显然是错误的。非要用这个成语,就应该用否定句式或者反问句式来表达:

这本杂志风靡全球的气势,令无数同类杂志难以望其项背。/这本杂志风靡全球的气势,无数同类杂志哪里能望其项背?

中国人的敢想敢干连西方人也不敢望其项背。/中国人的敢想敢干,西方人岂能望其项背?

常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的成语还有“善罢甘休”“等量齐观”“等闲视之”“同日而语”等,使用时应符合语言习惯,防止把意思说反了。

篇5:《桃花源记》里的四字成语及释义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无人问津: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篇6:东野巴人成语释义

【成语出处】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百科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四字成语字典 下一篇:中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