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描写山西美食的说明文(共14篇)
篇1:描写山西美食的说明文
写特色美食的作文700字鲫鱼炖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全国各地的美食真是数不胜数:北京的烤鸭、山西的刀削面、四川的水煮鱼??在我们家也有特色关食,那就是我的最爱——鲫鱼炖蛋。鲫鱼炖蛋特别香,这可不是吹牛,家里一旦做了这个菜,我站在门外老远就能闻得出来。因为它散发着一种鸡蛋特有的香味,甜而不腻,香而不浓,还有鲫鱼的那种淡淡的奶香味,这两种香味融合在一起,简直是绝配啊!不仅闻起来香,看起来也很有特色:第一眼,你会看到一片黄色,像秋日里的稻海。这时,如果你用勺子把上面一层鸡蛋轻轻挖开,就会看见藏在下面的鲫鱼,它全身白色,就像穿了一件宇航服,随时准备做“鲤鱼打挺”的姿势??看得人垂涎三尺。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鲫鱼炖蛋,做起来并不难,听我给你说一说吧。首先处理鲫鱼,杀好洗净,准备好姜葱。接着拿出一只碗,在碗中打三个鸡蛋,用筷子搅拌均匀后,慢慢加入适量开水。这时,把事先准备好的鲫鱼放进蛋液中,再放入姜、葱和料酒,撒上少量细盐。这下,就可以下锅啦,你可以选择上锅蒸十来分钟,也可以选择在微波炉里面转个十分钟。等火候一到,先别急着
端出来,让它在锅里或微波炉里焖一会儿。最后,端出飘着香味的鲫鱼炖蛋,就大功告成啦!每次吃鲫鱼炖蛋时,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先舀到我的碗里,避免我吃鸡蛋时不小心吃到鱼骨头。我舀起一勺鸡蛋细细品尝,真鲜啊!这道菜里完全没放味精,是一种天然的鲜味。鸡蛋的口感非常细腻,只轻轻一抿,渗入了鲫鱼鲜味的鸡蛋就可以滑进肚子里,很快吃完了鸡蛋,我开始吃鱼肉。白白嫩嫩的鱼肉一缕一缕的,筷子轻轻一夹便掉下来了,放进嘴里,我忍不住陶醉地眯起眼睛。吃一次你就知道,一定还想吃下一次。
篇2:描写山西美食的说明文
学做一道山西菜山西,中国的面食之乡,在山西各地都有不同的美食风味。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晋东北——平城,感受一下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风味!平城,山西的产麦地区,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有名的煤都。当然,也少不了美食了。山药鱼鱼是平城百姓最喜爱的大众美食,它以筋道美味称着。暑假在姥姥家,我也体验了这道菜的制作过程。这道菜的首选原料是山药蛋,次选小麦粉。先把土豆蒸熟,之后要剥掉土豆皮,这个程序我拿手,我迅速剥了皮,几个白白胖胖的小土豆便在我面前了。姥姥说要把它捣成泥,这似乎更有趣些,被捣乱的土豆泥不是跳是跑,很不听话。姥姥告诉我,要把石杵那端正,这样砸下去,它就不会四处飞溅了。我又试了试,果然灵验。接下来就要用淀粉,白面与土豆泥和在一起,越筋道越好吃。但是面团太大了,我不得不用尽全身的力气,害的我满头大汗。之后要进行本菜的精彩环节——搓鱼鱼,为什么叫“鱼鱼”呢?因为大面团要撕成小块,小面团要用手搓成三分之一手指长的小面条,两头要细,中间粗,两头尖,中间圆,样子颇像一条小鱼。这个可要点技术了,像我这种初学乍道的小孩子根本掌握不了技巧,只能照猫画虎地一个个捏出来。一个小时过去了,盆里的小鱼鱼也仅此半盆而已,若没有姥姥的出手相助,我那心血来潮的热情恐怕要被时间的推移所磨灭了。搓好的鱼鱼得上锅蒸一蒸才行。最后一道工序是给它配蘸料,首选羊肉汤,因为羊肉汤在冬天是比较容易吸收的补品,吃了可以补足人体的阳气,而且,羊肉的味道很适合晋东北人的口味盛一碗热乎乎的蒸鱼鱼,浇一勺香喷喷的羊肉汤,既美味有筋道,而且温胃。即使在隆冬,吃完后也令人大汗淋漓。这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风俗和文化。山药鱼鱼将菜,汤,面食融为一体,体现了晋东北的传统与风情。
描写山西美食的说明文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风味小吃,那就是——山西的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风味独特,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因此而跻身于“五大西式名品”之列,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山西刀削面色、香、味、形俱全,是山西的风味小吃。 山西刀削面看相好。做好面时,面条又薄又宽,浸在散发着滚滚浓香的鲜美汤汁里,加上几块儿闪着小亮点的红烧五花肉,再将绿油油的小青菜,淡黄的豆腐皮,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间,着食时,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山西刀削面得名于它有非比寻常的做法——一刀削。搓面团时,必须揉匀、揉软,揉到表面光滑并且平整为止。下锅时,左手托着面团,右手持着特制的弧形削刀,一刀一刀削进锅中,最后煮好时,盛到碗里,加上熟了的红烧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 山西刀削面的味道更好,吃刀削面的时候还挺有意思呢!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条的“头”以后,“嘘”地一下吸进嘴里,真是顺滑顺口呀!吃红烧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时,我喜欢慢慢地嚼着吃,一口一口嚼着吃的时候,我感觉好吃极了!有一次,我吃面条时很急,吸面条时过猛,汤溅的满脸都是,弄得我狼狈不堪,爸爸、妈妈和妹妹看见我这样,都捂着肚子笑了起来。从那以后,我给山西刀削面取了个别名——“溅满脸”。 我已经介绍完了,是不是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其实,山西刀削面非常的好吃,用文字是不可能完全描述出来的,真正的味道还需要你自己去品尝,相信你品尝完以后,绝对会回味无穷!
篇3:山西美食的传说(六)
在山西南端的临晋镇,流传着一种从宫廷里传出的“龙凤面”,据说在民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今成了当地的一种地方名吃。“龙凤面”是以小麦面粉为主料,加入鸡蛋、菠菜、香菜、虾米、胡椒粉、盐、香油、五香粉、辣椒油等佐料,以手工揉、擀、切而成。煮熟后的龙凤面呈白中有绿,绿中泛白,香辣适口,风味独特,几乎老少皆宜。由于它有一定的食补功效,营养价值高,颇受大众的喜爱。
相传,明朝天启四年,熹宗皇帝朱由校外出私访归来,途经潼关合阳渡过河,在河东吴王渡上岸后,主仆二人行至中午时分,感觉到饥肠辘辘,抬脚迈步都很艰难,只好随便找了一个人家声言讨口饭吃。这一家人只有母女俩,也正要准备着吃刚刚从锅里捞出来的“染亲面”,听到两位官人还没有吃饭,当即就把舀在碗里的“染亲面”敬让给他们吃。熹宗皇帝也是饿急了,不客气地接过饭碗和筷子,他先用筷子挑了挑碗里的面条,看见面条是外层白里层绿,觉得这种双色面条挺新鲜好看,也不问问是什么面就吃开了,结果是吃完了一碗还想再吃一碗,母女俩只好再和面、再擀面、再切面,做好又让熹宗皇帝吃了一碗,吃完,言谈之中,才知道他们吃的是当地人们非常喜欢吃的一种叫“染亲面”的传统面食。熹宗看见这家女子容貌娇媚,肤白面嫩,身段窈窕,就提出要把她们带到京城里去。老妈妈听了后不由得一脸不高兴,生气地责怪他们不该这样无礼,白吃了自己的饭,还调戏民女。朱由校这才将自己的身份实言相告,又掏出金印为证,立马下旨封小女子为贵妃娘娘。老妈妈听了后赶紧拉着女儿一起跪拜皇上,并答应送女儿进京。
朱由校把她们母女带到京城后,还时常让老妈妈为他做“染亲面”,但他嫌这个名字不好听,冲着自己半路上撞了个贵妃娘娘,便提出把“染亲面”改名为“龙凤面”,这样在熹宗皇帝的宫廷御膳中,又增加了一种新面食。后来,“龙凤面”又从宫廷里传到了民间,入乡随俗,使得至今当地人男婚女嫁时,新郎新娘动身时都要吃一碗“龙凤面”,这好象成了一种难以更改的规矩。但吃“龙凤面”时,必须讲究三大忌讳:一忌用醋,意为夫妻之间不能吃醋;二忌食蒜,意即夫妻之间不能算账;三忌食姜,意思是夫妻和合百年永不僵。
太后寿筵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作为乾隆盛世时的一道大菜,很难想象它能在山西安家落户,成为三晋大地上的一道食苑奇葩。相传,乾隆皇帝为了给太后钮祜禄氏庆贺六十大寿,着实下了一番苦心,为给老太太祝寿,他动工建造了大报恩延寿寺,并派人四处采集山珍海味,收纳奇珍异宝,又将新建的“清漪园”装饰一新,张灯结彩,彩棚高搭,可谓天下第一大气派。赶到了老太太寿诞的这一天,时辰一到,万寿无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器乐声响彻金碧辉煌的朝廷上下。首先是乾隆给太后祝寿,接下来是皇后、贵妃以及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排着长队一拨一拨地敬贺千岁千千岁。之后便是皇后到院子里放生,只见一百只小鸟盘旋在故宫的上空鸣叫嬉戏,仿佛它们也在为太后的寿诞而唱着祝词。根据乾隆的口谕,御膳坊仿照放生时的热闹场面,选用母鸡、鸽蛋、蟹黄等原料,制作成一道形似百鸟朝凤的寿筵菜肴,取名为“百鸟朝凤”,当皇太后钮祜禄氏坐在百鸟朝凤的寿桌前,仿佛天下的鸟儿都在围着她鸣唱似的,高兴得老太太真以为自己是一只凤凰呢。
篇4:描写一种美食说明文作文
我自小不喜欢藕,对它很反感。因为它生长在淤泥里。那种肮脏环境里的东西,一想起来就觉得恶心。初次尝藕,清脆的口感很得我心,可嚼碎后,一般怪味儿在嘴里扩散开来,味道像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世界各地的“泥巴大杂烩”。那味道萦绕在我的口腔,钻进我的脑海,颠覆我的肠胃。从此我敬而远之。
而尝过二爷爷亲手做的糯米藕后,我对藕的印象便彻底改变了,不再难忍,不再肮脏,只余香甜。
二爷爷把糯米藕摆上餐桌时,我的目光下意识地躲避,妈妈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执意夹了一块放在我的碗里,一定要让我尝尝。迫不得已,我只好极不情愿的啃了下去,可记忆中的那股怪味并没有突袭而来,敏锐的舌尖告诉我,它发现了惊喜:清凉的甜味取代了泥巴的怪味,糯米的香甜伴随始终,淤泥更是无影无踪。甜而不腻、清爽可口的糯米藕将我心中藕的黑暗形象驱赶得一干二净。转身便登上了我心中第一美食的宝座。我仿佛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我从未想到,童年时代的阴影竟一下子灰飞烟灰了。
藕,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根系。虽出自于尘泥,却全身清洁无垢;虽有泥土的芬芳,却香甜可人;虽全身开窍通透,却从不多言恼人。
莲,有美丽的花朵,清香的荷叶,香甜的根茎,她将自己的全部都贡献给人们,哪怕是淤泥中的根系都要倾身以付。她的全部生命,她的全部生机,她的全部生气,无私无畏,无惧无悲,一颗甘于奉献的心成就了她的美满一生。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支清荷,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清香的荷叶,结出香甜的莲藕,赠予人类,心有余悦!
篇5:描写山西美食的说明文
刀削面看上去朴实无华。一根根白白扁扁的面条纵横交错在碗中,像一座座山岭,而点缀其中的绿绿的青菜,就像一道道万里长城了。
虽然刀削面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做起来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每次我去吃刀削面,都会看到师傅做刀削面的整个过程:
首先,师傅从橱柜中拿出一大块面来,放在桌子上,揉了又揉,搓了又搓,然后将揉平的那一面捧在手上(底下一个工具撑着),一手抄起一把削面专用的刀,在上面可就削开了。只见师傅拿着刀,从面的上方往下方一削,看上去也没用什么劲,那面条就乖乖地跳进了锅。紧接着师傅越削越快,“刷刷刷刷刷”,一根根面条可就进锅了,烫了一会后,师傅又把面条捞起来放入另一个锅里,抓一把青菜,烧了几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就做好了。
在吃面的时候,我喜欢把面“拦腰”搛起,一股脑送进嘴里,然后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它的味道。吃青菜时,我喜欢把根部连在一起的先分开,然后藮一点汤,细细咀嚼。刀削面的汤很纯,也很好喝,用来解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篇6:家乡的美食说明文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1
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就以独特的美食闻名于世,什么八大菜系呀,什么蒸煮烹炸呀,中国的美食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青睐。不必说香酥可口的北京烤鸭,也不必说味美肉嫩的南京盐水鸭,更不必说肥而不腻的上海酱鸭,在我们繁华美丽的上海就有一道远近闻名的地方小吃——南翔小笼馒头。
我想外人听了也许会不以为然:“不就是小笼包吗,有什么稀奇!”哎,你们可说对了。这小笼馒头确实是平凡,不过它在平凡中体现出了自己的奇特。且听我慢慢道来。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小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做成的,50克面粉可以包8个,100克一笼。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内的有名风味小吃之一。
正是由于这样,南翔小笼馒头才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同时,南翔小笼馒头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在,上海几乎所有的早点摊子上都在做南翔小笼馒头,而且有些摊子大胆创新,还发明了蔬菜汁皮的南翔小笼馒头,销量也不错。
听了我的介绍,我相信不管有没有吃过南翔小笼馒头的人一定会喜欢它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上海的南翔小笼馒头也会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让那些老外也赞美一声Very Good!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2
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第一是美食,第二个才是文字。
——题记
美食,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伤和迷惘,将你敏感而又自卑的心房蓦然照亮。
之于这匆匆而逝的,尝过了无数道玉盘珍馐,可无奈山珍海味沉浮,任尔芳鲜无数,迷失在味蕾绽放间每一道短暂的光阴。会在考试之后拉上三五好友风风火火地去街边逛小吃,各式各样的小食投入眼帘,繁多复杂,惹人欢喜。却在不知不觉中隐隐透射出一种孤独的味道,一种只有我才能体会到的孤独。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记忆中的马卡龙犹带着初识的甜蜜与邂逅的欢喜,在味蕾的卷轴里点点晕染,慢慢绽开。
初识马卡龙,是在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时。走进大厅里便赫然看见了一个大型的马卡龙蛋糕。走上去,混着咖啡和奶油的香甜气息扑鼻而来,就着醇厚女音吟唱的香颂,迎面遇见油画里的埃菲尔铁塔,仿佛穿越到夜巴黎的街头,带了懵懂的冲撞在眼睛里洋溢着模糊的柔光。
拿起一块,表面光滑,无坑疤,在灯光照射下泛着轻轻浅浅的光泽,饼身下缘还会出现一圈漂亮的蕾丝裙边。轻轻放入口中,咬一口,层次感分明,酥脆如薄雪,绵腻却有如羽毛般清新飘渺,加上又软又绵密的内层,这样外酥内软的别致口感,犹如阳光般瞬间温暖了我小小的心房。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马卡龙缤纷的口味与鲜艳的色彩下包裹着世上最甜蜜醉人的滋味,使我每天都想换一种口味,期待生活也会像马卡龙一样充满缤纷的色彩。在咬下一口马卡龙的剎那,便立刻被征服,连连而来的惊艳让我无法思考,就像正在经历一段甜蜜与冒险交织的梦幻旅程。
这便是美食在味蕾上的绽放,是美食的真谛,美食的意义:美食,不是逃避,不是躲藏,不是获取,不是记录,而是在想象之外的环境里,不经意间照亮你,从此慢慢改变心中真正觉得重要的东西,成为自己所期许的模样。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3
清明放假这一天,晴空万里,天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我们一家人要去宁溪游玩。
我们坐着车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我们走在热闹的宁溪街头,一下子就被一家店的广告牌吸引住了。广告牌上写着“柴火豆腐”四个大字。我好奇地问老板:“老板,什么是柴火豆腐?”老板自信地说:“柴火豆腐就是用柴火烧起来煮豆浆的,而且我们宁溪豆腐是用山泉和优质黄豆做的,绝对是最好吃的豆腐。”我心里嘀咕着:老板这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
我们再看看摊位上的豆腐四四方方的,好像洁白的枕头一样。豆腐是乳白色的,就像我最爱的老酸奶一样。豆腐表面看上去有些皱皱的,跟老奶奶的脸一样。这时,有人来买豆腐,老板切下一大块豆腐,只见切开的这一面既平整又光滑。我怎么看,这宁溪豆腐跟平常豆腐也是一个样的。我们半信半疑地走开了。
很快就到中午了,我们来到一家饭店。正巧,这家饭店的特色就是用宁溪豆腐来制作各种菜肴。饭店里坐了很多人,看来生意非常好,我们赶紧找了位置坐下。爸爸点了四五个菜,才一会儿功夫,服务员就把菜上齐了。其中我最喜欢吃三鲜豆腐了。三鲜豆腐颜色鲜亮,光是看起来就让人很有食欲。雪白的豆腐,鲜红的虾仁,还搭配着香菇和小葱,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赶紧拿起勺子舀了一块豆腐,放到嘴边吹了一会儿,一口把豆腐吃进嘴里。豆腐的滑嫩,带着虾的鲜,香菇的香,实在是太好吃了!宁溪豆腐果然名不虚传啊!
我们回家之前,还特意去买了许多豆腐,准备带回去让朋友们也尝一尝。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宁溪豆腐被称为台州特色美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4
我的家乡有各种各样的美食,样样都是美食中的极品。无论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还是又大又胖皮薄馅大的饺子;或是在铁板上与鸡蛋共舞的冷面,都是那样美味。但在我眼中,最好吃的还数集麻、辣、香为一体的麻辣烫和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
刚一进麻辣烫的店门,就能感觉到一股热气袭来,等麻辣烫下入锅中,就能闻到香味,随着时间流逝,这香味越来越浓,让你躲也躲不过。把麻辣烫夹到碗里,放上辣椒,汤的颜色由白色的骨汤变成了鲜红的辣汤,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绿色的菠菜,黄色的玉米面,棕色的牛肉丸,白色的冷面,黑色的木耳,都在辣汤里,色泽亮丽,让人垂涎欲滴。夹一个丸子出来,咬上一口,那Q弹的口感,那又麻又辣的味道,简直就是对你味蕾的一次挑战,让你吃了还想吃,让你吃了三生难忘。
要是吃完麻辣烫感觉有些腻,那就要请你品尝我家乡的另一个美食—冰糖葫芦了!看那一个个又大又圆的山楂串在竹签上,上面裹了一层橙黄色的冰糖,本身就红透了的山楂,加上那层淡淡的橙黄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起来好吃极了。咬一口山楂,酸酸甜甜的口感会让你回味无穷;闻一下,那淡淡的糖香和山楂的酸味会让你吃了还想吃;嚼一下,那有些软有些脆的感觉,更会让你无法忘怀,这奇妙的感觉仿佛是有小精灵在你的舌尖舞蹈似的。
我家乡的美食数不胜数,刚才那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我的家乡还有无数的美食,你想不想来尝一尝呢?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5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东明县,那里风景宜人,民风淳朴,家乡的美食也是一绝,有王炳乾的牛肉,靳家粉肚,东明集的大西瓜,家喻户晓的西瓜酱……真是数不胜数。不过我更喜欢家乡的西瓜酱。
家乡的西瓜酱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可想而知多有名吧!每天的吃客都络绎不绝。西瓜酱不仅味道鲜美,看相也不差。光滑而又不腻的油浇在上面,一粒粒金黄色的大豆伴着一颗颗白嫩的花生,又黑又亮的花椒籽散落其间,如果想让西瓜酱更加美味,加上适量的大葱是最好的选择。做好之后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其实西瓜酱的做法很简单:每年七月下旬,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将黄豆挑选后洗干净,在大锅里煮至八分熟,用一个竹帘或凉席均匀摊开,上盖纱布(温暖、弱光下自然发酵,约7——10天后,豆粒上密生1——2cm长白色菌丝),让每粒黄豆都长出一层土黄色醭。先将西瓜去皮抓碎,姜切片,煮开盐水后加黄豆、姜再烧开一次,冷却后加西瓜入缸发酵。在城市里,也可以用广口的玻璃瓶,瓶口用洁净的纱布密封以利透气。每天早晚用筷子上下搅拌,充分发酵,半个月后酱体不再产生泡沫时可加入姜丝,一个月后酱香浓郁即可食用。食用之前盛出适量,在锅里大火过一下油,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浇上一些红红的辣椒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西瓜酱就做成了。
吃西瓜酱时我喜欢用馒头夹住一些后大口吃或用馒头沾着吃。有一次我吃西瓜酱时用馒头夹住一些后大口地吃起来,结果油流满了我的嘴角。从此,我给西瓜酱起了一个别名——“满嘴油”。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来尝一尝这美味佳肴了?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6
我的家乡在慈溪,这里风景优美,还有许多特产美食,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黄泥螺。
黄泥螺,学名叫“吐铁”,因为它们会吐出沙泥。黄泥螺长得像一只迷你拖鞋,体内有淡淡的墨色,背着一个小壳。它们的壳非常脆,轻轻一捏就碎了。别看黄泥螺长得小,它们的头盘非常大,远远超过了壳,裸露在外面。
黄泥螺一般生活在海边的滩涂上,朝去暮回。它们是成群结队的,只要找到一个,就大丰收了。要是在滩涂上看见了深色的小黑点,那就一定是黄泥螺。龙山的黄泥螺最好,而我的外公就是龙山人,他跟我说,以前的黄泥螺很多,非常好抓,只要退潮的时候去,抓几十斤绝对不成问题。放学的.时候,外公和朋友们经常跑到海滩上抓黄泥螺,回到家,就可以吃上美味的泥螺了。黄泥螺小小的,身体很滑溜。有的人还特地学了好几年抓捕技巧,抓黄泥螺时,要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它,然后甩掉泥浆,放进竹筐,满载而归。
黄泥螺的肉味道鲜美,肉嫩多汁。尤其是桃花时节和桂花时节的泥螺,个头大,肉多,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每年桃花季节,泥螺肚内的“铁”吐尽,肉质鲜美。黄泥螺的营养功效很多,《本草纲目拾遗》中也记载:泥螺,有补肝肾、润肺,明目、生津之功效。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葱油泥螺”,这种烧法很简单,只要先把黄泥螺表面上的沙泥和黏液去掉,然后把水倒入锅中烧开,接着把黄泥螺放入,再准备点蒜泥和葱铺到泥螺上,淋点酱油,最后热锅下油烧熟,浇在黄泥螺上,一道美味的葱油泥螺酒烧好了。只要有这道菜,我就可以吃上好几碗米饭。
黄泥螺真好吃,大家来慈溪游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品尝哦!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7
我的家乡位于徽州区的一个古镇——岩寺镇。镇上有一条老街,石板路、木板门、雕花木格墙,充满徽风古韵。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老街仿佛从沉睡中苏醒。他的报春者——燕子又回来了,它们为老街衔来了春天的阳光,给老街拾起了描绘春色的画笔,为老街增添了生机。当春天的阳光照进老街时,那几位来沐浴阳光的客人——小狗早已找好位置,懒洋洋地睡下了。街边,有很多卖各种水果的摊子,不时地响起孩子们互换水果、嬉戏打闹的声音。
夏天,枝繁叶茂、烈日当空,而老街却是一片幽静凉爽。走在凉凉的石板路上,不用担心太阳会晒到你,因为有高高的马头墙。漫步在街上,时不时的,微风里还夹杂着一股臭豆腐的诱人香味。这时,你也差不多走到店门口了,你可以买一份,吃进嘴里香喷喷、软软的。吃完后,你也差不多口渴了,你会听到卖冰棍的声音,你只要追上他,买下一根,放进嘴巴,嗯,甜甜的汁水流进喉咙,舒服。如果你留心观察,还可以发现,有些老人找一个没有太阳的地方,摇着扇子,躺在椅子上,很是惬意。
秋天,五谷丰登、秋风习习,如果你这时去,那你可该带个袋子啦。秋姑娘不知为什么,总喜欢把各种各样的落叶带到老街来。如果你想做植物标本,来这儿可算是来对喽。如果你这时饿了的话,这里的美食可就太多啦。清明粿,外面吃起来糯糯的,有股草药香,里面有肉、笋,别提有多香啦。如果你觉得还不够,老街还有梅干菜肉饼,酥脆可口。街上也不会很安静,看呀,孩子们正围着老人们听他们讲故事,如果你看到了,不妨也去听一听,我猜那一定很有趣。
冬天,树木凋零,可老街却仍保持着那份热闹。街上又多了叫卖糖葫芦的,这时你可以去买上一根,酸酸甜甜,吃完了甜的,你还可以去包子店里买一个热乎乎的肉包子。早晨,来到老街,你可以选择一碗可口的粥或饺子,或者来一份网红灵山酒酿煮汤圆,再上一笼小笼包和豆浆便可满足。
我爱老街,爱它的朴实,爱它的纯真,更爱它的无私。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8
我出生在江西抚州的一个小县城,是外婆把我带大的。我在这里生活了快六年,父母才把我接回杭州读书。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早餐店的江西米粉了。
江西米粉虽然没有云南过桥米线那么有名气,但也美味非凡。县城的每个早餐店基本上都有这道小吃,它的卖相虽然不怎么好看,但味道却很好。
早晨起床洗漱好以后外婆便带我来到一家早餐店,此时老板正忙得不亦乐乎。外婆给我点了一份米粉外加一小碟麻辣小肠,据说这是上班族的标配。不一会儿,米粉就端到面前,白乎乎、圆圆细细的米粉配上浓香的汤汁,上面撒了些葱花、香菇碎片和肉沫,看上去让人很有食欲。我用筷子夹起几根米粉,再用勺子舀了一口汤送进嘴里,合上葱花和肉沫,那滋味令人不能自己。再来一口麻辣小肠,又滑又辣,接着又感觉到舌头麻麻的,这时候再喝一口汤就可以缓解一下这种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江西米粉的做法也很讲究,丝毫不亚于云南的过桥米线。米粉必须是当地出产的,这样才地道。生的米粉须在前一天晚上煮熟,捞出来放在冷水里面凉透,然后放在沥水的簸箕里面,上面盖一层干净湿润的棉布防止米粉表面水分蒸发,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汤也要凌晨起来熬制,否则不新鲜,口感也会大打折扣。材料也是要精心挑选猪的大骨头,先冷水下锅加料酒焯水去腥,然后加调料再用文火慢慢熬制。这样的熬出来的汤才有灵魂。
早上客人来了以后,老板就抓一定量的米粉放进盛满高汤的锅中,大约煮三分钟左右就可以捞出,上面撒些葱花和佐料,喜欢吃辣的可以叫老板加些辣椒。冬天的早上醒来就能吃上这么一碗热气腾腾又有营养的早餐,别提有多幸福了。
江西的米粉虽然比不上其它有名气的小吃,但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是让我记忆最深的一道美食,它让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9
我的家乡在重庆江津的一个小镇——白沙古镇,它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我最喜欢吃外婆做的腊肉和汤圆了。每年寒冬季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头猪,准备过年。我每次看到外婆家灶台上方挂着那黑漆漆的、黄黄的腊肉,就问个不停,这肉怎么不放在冰箱里呢?它不腐烂吗?……外婆告诉我,它不会腐烂的,因为它是用盐腌制过的,然后放到火炕上烟熏,并且现在气温又不高。你看每家每户都有,这种的肉做出来的菜吃起来非常香,可以炒来吃,可以直接蒸来吃,也可以炖来吃,无论怎样吃,都是人们所喜爱的菜肴。所以我常常让外婆给我弄腊肉、炖腊猪蹄、腊排骨来吃。
每次只见外婆把黑黑的腊肉取下来,用金丝球在表面上抹来抹去,再用热水反复冲洗,此时的腊肉与悬挂着的真是天壤之别啊!经过外婆的厨艺,满桌的以腊肉为主的各种菜肴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儿放入嘴里,啊!满口的香味儿沁人心脾,回味儿无穷。我想:我也要跟外婆学做腊肉,让我的子子孙孙都会做腊肉。
每逢春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离不了吃汤圆,并且还取了个美名——元宝。传说:正月初一吃了元宝,一年到头都财源滚滚,如果吃到了红色的元宝,那他一年都红红火火。大人们还经常在元宝里包上苹果粒、硬币、枣子等,如果吃到了这样的元宝,都会有不同的好运。因此,每年初一,我很早就起床,看看大人们是怎么做元宝的。只见他们熟练地把汤圆面和好,掐一小团在手里搓,然后把它压成一块圆形面,再包一点儿馅儿,丢到烧开了的水中,隔了一会儿,那些圆圆的元宝就浮出水面,大人们说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尝了一个,又甜又香。有时还有惊喜——因为吃到了包有硬币或苹果的元宝。甭说有多高兴啊!
家乡的美食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总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家乡的美食,我要把它传承下去。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10
我的家乡在方城,这里有很多特色的美食,博望的锅盔,小史店的粉浆面和懒豆腐,但是有口皆碑的当属方城烩面了,家乡有一句俗话说:“好饭吃遍不如方城烩面”,只要你是方城人,无论你身在何处,当你回到家乡时,第一个想要品尝的肯定是方城烩面。
方城烩面的美味源于它地道的食材。甘甜清冽的江淮水是方城烩面汤鲜味美的基础,而在特殊地理位置出产的方城优质小麦制作出的烩面片儿滑润筋道。最最有特色的就是烩面的汤了,烩面的原汤烹制的方法很独到,传统工艺也很独特。方城烩面分为烩派和生炝派,烩派就是先将羊肉煮熟,再下入面片儿,而生炝派却是将生牛肉炒一炒再下面。无论是用哪种做法,汤的味道是不变的,喝一口汤,满口留香,吃一口面,筋道又滑溜。让你吃了这一碗,还想下一碗。在等待吃烩面的时候,我们的烩面师傅拉面的场景更精彩,把面放在案板上:一捋、二板、三拉、四摔、五扯、六悠、七撕、八抖、九甩、十抛,这十个连续的动作,就像是在表演杂技。
目前从事方城烩面的商家多达2800家,而且方城烩面已经走出了方城,遍布了全国各地,成为全国知名的餐饮品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遍了各地的烩面,也觉得没有家乡的烩面好吃,家乡的烩面有着一股浓浓的家乡味儿。
方城的烩面以色、香、味俱全,搏得了人们的认可,成了家乡地道的美食。
关于家乡的美食说明文11
我惦念的那座城,不是北京,不是成都,不是西安,而是我的故乡兰州。
兰州的面是拉面。无论何地,我走在街上寻找中午的吃食,总能闻到那扑面而来的香味。美丽朴实的回族老板娘倚在门口向我笑嘻嘻地说道:“姑娘,天冷,来碗热腾腾的面暖暖胃!”那戴着回族帽子的回民小伙在大锅旁,把一根面条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那面条在兰州甘冽的泉水中煮过后,配在牛肉汤中,辅以葱花、白萝卜,正如同做人,一清二白,两袖清风。
闻!那面条已端在你面前,那醋香与辣香,那面汤与拉面的味道像调皮的小精灵般钻进你的鼻子,入口,那鲜香在你的口中回荡,久不消散。耳边似乎又响起了老板娘的话,是啊,真的暖和了呢……
兰州的水果最多的是苹果。每到秋收时节,街上随处可见各种苹果。最多的是红富士,又大又红堆在推车上,仿佛四五十个就能堆满整辆小车。
红富士的红,是鲜红与黄色结合起来的红,红得灿烂,红得惊心动魄,又红得温柔。红富士的香气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宁静却沁人心脾,仿佛包含四季,又仿佛通晓岁月……
我在成都想着故乡的云,念着故乡的人,感叹“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吃着那从甘肃远道运来的苹果,品味那清爽的甜,品味那惆怅而甜蜜的乡愁。
兰州的特产是百合,来兰州玩的人多半会带回一箱百合。一听到这名字,你可能立即会联想到美丽的百合花。看到它你可能会失望:它看起来与大蒜没什么区别,还带着泥土,实在和“美丽”二字搭不上边嘛!
可是当你用清水把它们洗干净,露出它们原本洁白的皮肤,剥好后放到碗里,你不禁吃惊,碗中这晶莹剔透的白玉片是刚才那个丑八怪吗?让你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呢!把它们放在锅中蒸熟,揭开锅盖,满屋香甜,你不顾烫抓起一片放在口中,会忍不住咂舌道:“这玩意儿这么好吃?”
百合既是一种美食,又是兰州带给全国人民的温暖与祝福,百合百合,百家团圆!
篇7:世博会美食溯源——山西汾酒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已蜚声于世。
传说很早以前,在奔腾的汾河岸边,吕粱山脚下,有个红杏簇拥的小村庄,名为“杏花坞”。杏花坞的人大都以酿酒为生,世代相传。进村来,只见各家酒旗高挂,酒肆林立,生意兴隆。每逢春日,柳丝婆娑,杏花吐艳,文人骚客云集杏花坞,都要到村中酒店吟诗作赋,买酒看花。其中一家酒店因店主人辛勤劳作、童叟无欺,获得非常好的口碑。
一年冬天,从村外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直奔这家酒店。店主人见他衣不蔽体、浑身发抖,没等他开口就舀了一大碗酒给他喝。那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就喝干了。喝完,感激地点头笑了笑,抬脚便走。店主人的儿子见那老道分文未给,十分恼火,便追上去讨问酒钱。店主人忙将儿子拉回来说:“看他衣不蔽体,哪有钱付给我们?算了,让他走吧!”
第二天,大雪继续下个不停,路上行人很少。店主人忽听门外有叩门声,便开门望去,见一位“雪人”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仔细看才认出是昨天那个老道。店主人急忙扶住他,吩咐老伴快去烫酒热菜。过了一会儿,酒菜端了上来。老道顾不得多说,片刻就把两大碗酒喝光了。吃罢酒菜,老道身上暖和多了。他连声道谢,起身就出门了。
第三天,老道又到店里,一气喝了三大碗,终于玉山倾倒,烂醉如泥。店主人把他搀扶上炕,端汤喂水,一直守候在他身边。老道醒来之后,十分感激。店主人怕他摔倒,双手搀他出了店门。经过门前水井时,老道问:“做酒就用这井里的水吗?”点头说:“是。”那老道酒气上涌,随着响亮的嗝声,一股白色酒气直冲井底,霎时就见井水涌动,美酒的香味从这口井中飘散而出,香飘十里。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了芬芳郁冽的美酒。
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赶来看看这口神井,品尝这井中美酒。从此酒店随着那老仙人而得名“醉仙居”,买酒的人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传说中的那口“神井”,至今犹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著名的诗文书画大师和医学家傅山先生亲笔题书的“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如今仍镶嵌在井边的墙壁上。
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美名天下;晚唐时期,唐代大诗人杜牧家喻户晓的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杏花村汾酒飘香千家万户。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第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举当时全国知名酒类五十余种,其中推汾酒为首。
篇8:美食的作文说明文
每次去外婆家,我都会提前给外婆打电话:“外婆,外婆,我要回来看你啦,我想吃你烧的大蹄髈!”电话那头的外婆用她那吴侬软语回应着:“好葛,好葛,妹妹快点回来,好婆烧蹄髈畀嫩吃哈……”挂完电话,我想:外婆肯定要去菜市场选猪蹄了,然后回家洗净蹄髈,备好酱油、八角、桂皮等料,开始烧制这道美食。要做好这道菜,不是件容易的事,火候、配料都很讲究。煨煮要适度,煮的时间久了,肉质过烂;煮的时间不够,则油不离肉,吃口较腻。外婆在做这道菜时,经常先将猪蹄放入开水中煮至五成熟,然后擦干表皮上的水,趁热抹上糖色,再将蹄髈放入滚油中炸到微红,再取出放到土灶中,加入佐料、料酒等,开始慢火煨煮。其间还得添柴添水,马虎不得。
万三蹄虽然没有红烧肉那么精致、好看,但是依然阻挡不了我对它的热爱:酱红色的猪蹄浸在棕红色的肉汤里,再加上几瓣西兰花作为点缀,令人垂涎三尺。它的吃法很有讲究,吃之前先从蹄髈里面把那根小骨抽出,以骨代刀,将万三蹄破开,将蹄髈的皮、肥肉、瘦肉分别再浸一下浓郁的汤汁,就可以招呼大家开吃啦!我一般会先夹一块瘦肉,一口咬下去,肉质酥烂,咸甜适中,香嫩美味,伴随着浓浓的酱香,肉的香味立即在口腔里面释放出来。然后再来一块带着肥肉的猪皮,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真的是做到了皮润肉酥,口齿留香,让我根本停不下来。或许,人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也不过如此吧!
说起万三蹄的由来,这里还有故事呢。明太祖朱元璋到沈万三家做客。宴席中有一道酱烧蹄髈,朱元璋问沈万三这道菜的名字,沈万三意识到“猪”与“朱”谐音,要避讳,立刻改口叫万三蹄,把自己的名字做菜名,让朱元璋找不到茬,避免了杀身之祸。这就是万三蹄的由来。
篇9:介绍美食的说明文
我特别爱吃,尤其爱吃小吃,至今最令我怀念的是泡菜,四川泡菜。其实四川的美食多的很,誉满全国的有担担面,夫妻肺片,麻辣烫,赖汤圆,凉面,凉粉,豆花。可我最喜欢的就是泡菜。
四川的泡菜和其他地方的咸菜有所不同,他制作的过程非常讲究,特别需要干净,不能有一点的油性。菜要洗干净,手要消毒,就连筷子,碗碟都必须用开水烫过,总之,过程非常繁琐。我爸爸曾经拜四川人为师也没学到精髓,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但我又特别爱吃这口,无奈之下,只好要别人家做好的。妈妈的同事王老师是个做泡菜的高手,是我的体育老师,乒乓球打的好。因为我嘴甜,夸奖她的泡菜好吃,她一高兴就承诺以后我的泡菜她包了。泡菜泡好了,王老师就会在我家楼下喊我:张卫,拿泡菜了 。我就会找一个最大的铝饭盒,一流小跑的去她家。
王老师的泡江豆,泡萝卜皮是我最喜欢的。酸酸的,辣辣的,脆脆的。熬上一锅稠稠大米稀饭,从食堂买个馒头,再就上泡菜,那真是开胃极了。就照这个吃法,我能干掉2个大馒头。我小时候,还属于物资短缺的年代,吃什么都觉得香。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什么吃都能买到。可是,我还是怀念王老师的`泡菜,童年的味道是永远都忘不了的。
篇10:介绍美食的说明文
我第一次吃糖醋排骨是在一个同学家,那时我只听说过而已,当真正吃的时候才发现他是如此妙不可及,一下子把我迷住了,那天是我吃的最饱的一次了。
回家后那滋味仍令我回味无穷,而嫩嫩的小排骨黏黏地在一起,让我每每想起便口水直流。又一次,我鼓起勇气对爸爸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一顿糖醋排骨?”我话音刚落,爸爸的脸就拉了下来,而妈妈也从苹果脸变成苦瓜脸。欢乐地气氛一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压抑的气氛。爸爸转身便走,我上前拉住他央求道:“做一次行不行?”“啪”地一声,爸爸一耳光打在我的脸上,气呼呼地说:“学习成绩那么差还想吃糖吃排骨?我刚才是忍着气,你居然蹬鼻子上脸。”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充满了怨恨,恨不得马上让他们天打雷劈,但有一件事转变了我的想法。
篇11:家乡美食的说明文
今天早上,妈妈和我一起来到老街的特色早茶店品尝美食。
一进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不禁让我垂涎三尺。我扭头一看,原来是一碗刚出锅的鱼汤面。
“老板,请给我来一碗鱼汤面。”
鱼汤面的味儿好,看好也好。细细白白的面条浸在米黄色的鱼汤里,绿色的香菜和芹菜散落其间,真令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鱼汤面的做法也很简单:抓一把面条放入锅中,煮上四五分钟,再将煮熟的面条捞出,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鱼汤中,撒上切好的香菜和芹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鱼汤面就做成了。
吃鱼汤面也挺有意思的。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面条的“头”,“嘘”的一声就吸进口中,真是顺滑爽口!再用勺舀一口鱼汤,细细品味一番,不禁让人啧啧赞叹!
篇12:家乡的特色美食说明文
美食一:来到昆明的第一天,姑姑就带我们吃了具有云南特色的野山菌火锅。我们刚坐下,服务员立刻给我们上了茶,仔细一看,茶壶的茶嘴竟有一米多长,只见服务员叔叔抱着茶壶,微微倾斜,茶嘴对准茶杯,就倒满了一杯茶。啊!火锅上来了!一股香气迎面扑来,本来就贪吃的我见了这美食更加垂延欲滴。但是不能着急哦,吃野山菌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要等完全煮熟才能吃,不然会中毒的!我咽着口水等呀等,终于可以吃了!服务员阿姨给我盛了一大碗菌子,我夹起一片一尝,哇!香,辣,鲜味味俱全。好吃!再看别的,哇塞,一点也不逊色!香甜的饵块(其实就是粑粑),软软的飞碟饼……各有特色,真是令人百吃不厌!
美食二:菠萝饭。那天我们去民族村,导游推荐我们吃菠萝饭,我想菠萝饭可能就是饭里面有点菠萝罢了。谁知,饭竟是装在菠萝里面的!一尝,哇,好甜!我以为吃了这样甜的东西会发恶心,没想到,反而觉得很清凉。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呀!有黄瓜丁、萝卜丁、土豆丁……看来,菠萝饭不光好吃,营养也很丰富哦!
篇13:写美食的作文说明文
葱包烩是什么?想必大家都不知道吧。相传在宋代,秦桧夫妇害死了抗金英雄岳飞。百姓愤愤不平,便把面捏成人形,放到锅里油炸。并用铲子使劲按压,以解心中之恨。
葱包烩是用面皮包上油条和小葱放到平底锅里烤成两面金黄。再蘸上甜面酱制作而成的。葱包烩都是成双成对地卖,象征着老百姓希望把秦桧夫妇全部消灭掉。一口口咬下去,咔嚓一声。面皮又薄又脆,油条什么又韧劲,再配上小葱和甜面酱,不一会儿便风卷残云般,将一对葱包烩吃进了肚子。
篇14:以美食为题的说明文
冬天北风呼呼吹,一锅火锅不嫌多。圆圆高丽菜,衣服一件一件脱。香香炸芋头,外酥内软都可口。白白大萝卜,香嫩甜美真美味!还有!还有!一定不能忘的,鱼丸贡丸花枝丸……下去锅底来潜水,浮上来我就流口水多种美味真好吃!等一下!等一下!爸爸回来笑哈哈,一杯香醇高梁酒,再来一碗砂锅大鱼头,爸爸吃得直点头!
冬天北风呼呼吹,一锅大火锅,美味的汤头,叫人真是没话说,喝了一碗又一碗,都还没喊开饭,个个变成大肚婆!
相关文章:
描写蔷薇的作文350字02-08
描写苹果的作文350字02-08
描写秋天的果园作文350字02-08
描写文具盒作文350字02-08
在忠诚主题教育培训班上的表态发言02-08
描写春天的柳树作文350字02-08
描写大海的作文350字02-08
描写美丽的晚霞作文350字02-08
描写美食的好句子02-08
描写宿舍趣事作文350字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