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运用舒适护理体会

关键词: 大专 冠脉 资料 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共80例,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36~70岁,平均(52.9±14.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5例,中专或高中24例,初中及以下21例。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舒适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心梗发生部位、文化程度及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术前通知患者手术时间、注意事项及进行一般准备,舒适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出现失眠、穿刺部位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等并发症的病例,并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以SAS评分比较两组焦虑水平。并自行设计调查表,于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 舒适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尊重患者隐私和人格,加强护患沟通,仔细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饮食,进行术前床上排尿训练等。(1)环境舒适护理:病房应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保持安静,床上用品清洁、干燥,还应经常主动巡视病房,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合理安排治疗操作及护理活动时间,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因各种急救仪器较多,还应减少外界对视、听、触感觉器官的刺激,根据病情选择性地应用监护项目,减少不必要的管线等视觉刺激,尽量保证患者正常的睡-醒周期。(2)心理舒适护理: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通过对患者舒适要求调查分析显示,患者均把医疗服务质量放在需求首位。住院后由于工作、社会活动减少以及环境陌生等,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1]。

2.2 术中护理

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室内不闲谈,环境保持安静有序,医护人员举止端庄,语言耐心亲切,以减少患者烦躁和恐惧情绪。尽量减少患者身体裸露时间,摆放患者体位时动作轻巧,并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尽量减少不适。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尽量协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注意生理舒适度。手术开始后以平静、亲切的语气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适时告知患者手术进展情况,使其不致过分紧张。护士在术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神情体征,密切配合医生,准确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物品,使患者有安全感。

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用温盐水纱布拭净患者皮肤,拔除鞘管前应给予解释和安慰夸奖,避免诱发迷走神经反射、血压下降等。回病房后严格平卧休息,患肢制动24h,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设法提高患者舒适度,可给予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重视患者家属和亲友对患者的心理作用,指导患者亲朋提供有效心理支持,家属陪护也可聊天等分散患者注意力,满足其归属感,进行社会舒适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排尿,便后检查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注意观察患者体征,待患者病情稳定,鼓励指导患者适当活动,使患者在自理中体验舒适[2]。

3 结果(表1)

注:2组比较,*P<0.05

4 讨论

随着对健康观念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舒适护理从多角度进行护理,以人为本,可为患者提供恰如其分的护理。近年来,我们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护理中,舒适组满意率为97.5%,明显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为手术顺利和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摘要: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舒适组住院全程给予舒适护理,并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患者满意度及焦虑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舒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脉择期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舒适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择期

参考文献

[1] 郭翠平.老年住院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3):1351~1352.

[2] 胡书芳,孙洪香,葛建云.舒适护理在中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02~6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护理随访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