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精选10篇)
篇1: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
方法 对120例我院接受阴道试产的初产妇,进行分娩期心理护理。
结果顺产87例(72.5%), 阴道助产9例(7.5%),剖宫产24例(20%),产妇抑郁、焦虑及剖宫产分娩率均低于常态值。
结论 通过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及分娩健康教育,可减轻其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篇2: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与8月~9月接受阴道试产的120位初产妇为对象,产龄为20~35岁,怀孕周期36~44周,产妇无产道异常现象,无严重孕期合并症,具备基本阴道分娩条件。
采用交谈方式对以上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明93%以上的分娩期产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状态基础分析
分娩期产妇的心情是多变的,进入产科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被医生繁忙而严肃的工作气氛所压抑,又因里面临产产妇的呻吟、喊叫声而害怕,婴儿的健康状况也为他们所担心,怕婴儿畸形、先天有疾病等,分娩期产妇心理特征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
分娩被视为妇女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焦虑心理的产生可能受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尤其在农村较为盛行,多数农村产妇在分娩后迫切要知道孩子性别,因生男孩而兴奋不已,因生女孩而惶恐不安,这叫焦虑不安的心理对整个分娩过程影响极大。
部分产妇可能担心孩子的健康状况,从而产生紧张焦躁的情绪。
缺少分娩知识的孕妇,害怕宫缩痛,缺乏经验的产妇,可能因产程不顺,不配和医护人员工作,大声呻吟与喊叫,使体力透支,更加深了恐惧心理。
缺乏家属陪同的产妇更会产生孤独感,这些情绪在产妇中虽较为普遍,但对整个分娩过程都是极其不利的。
2.2 心理护理
2.2.1 产前心理护理
由于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心理感受可能不一样,采用产前产时产后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护理要从产妇一入院就开始,医护人员对产妇要保持高度热情,因为其心理状况不同于一般病人,在产妇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建立与产妇之间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产妇及其家人讲解分娩是一个自然且极其正常的生理过程,疼痛虽然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却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产前护理主要便是向产妇传输分娩的基本知识与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有助于产妇对自然分娩有个准确定位,这对减少其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有所帮助。
医院要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安静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可通过介绍胎儿在母体中生活的小环境,告诉产妇其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为促进胎儿健康成长,必须保持心情愉快。
护理人员介绍宫缩性疼痛的相关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指导产妇一些基本的放松技巧,依据不同产妇个体的状况讲解不同的要点,如胎膜早破的孕妇可讲解卧床的方法与意义。
2.2.2 产中、产后心理护理
产时护理要充分做好鼓励与调动工作,临产前的检查,了解产妇身体状况,护理人员把了解的产程进展以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告知产妇,设立家属陪同分娩,亦可增强产妇自信心,护理人员要不断以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关心理解产妇的痛苦,对于产妇的积极配合,予以鼓励。
在胎儿娩出后,一旁护理人员对胎儿的赞许能增强产妇自信心与自豪感,如果胎儿有先天缺陷,要在产妇子宫收缩良好、情绪正常后在告知,尽可能降低产妇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
产后心理护理要做好对产妇的安抚工作,产妇在承受生理与心理的一次巨大冲击后,需要的是良好的安抚,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在保证产妇有充足睡眠与足够营养时,对产妇与家属进行一些思想的灌输,比如针对传统重男轻女家庭,产妇产下女孩,心理必然承受巨大痛苦,这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开导工作,即包括产妇也包括其家属。
其次,讲解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也很重要,指导产妇如何更好地恢复,如何诠释一个做母亲的角色,减少产妇无助感,让其更多体会到成为母亲的喜悦。
3.3 护理结果
通过对120例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本组产妇的抑郁、焦虑及剖宫产分娩率均低于常态值,本组产妇总产程13~16 小时,其中顺产87例(72.5%), 阴道助产9例(7.5%),剖宫产24例(20%),产后平均出血量360 ml,新生儿窒息3例(3%)。
说明通过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及分娩健康教育,可减轻其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提高顺产率,使剖宫产率得以降低。
4 护理体会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娩期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特征也是正常现象,产妇的心理因素同分娩是否顺利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对分娩期产妇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难产率、新生婴儿窒息率,很大程度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促进分娩全过程顺利进行。
依据分娩期产妇在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期的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在产前进行心理护理,能调节产妇心理状态,提高婴儿的健康程度。
在产时给予产妇心理安慰,能效降低难产率、新生婴儿窒息率,很大程度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减轻产妇痛苦。
产后心理护理能促进产妇迅速恢复,使整个护理过程圆满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范玲,吴连方?产妇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1(5):276~278
[2] 周训平,蒋红梅,王贤华.围产期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203.
篇3:基层医院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
1 加强产科护理健康教育
1.1 转变观念, 提高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 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 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 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1]。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 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增强护理对象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2]。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 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 但有些基层医院流于形式。很多护士在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时处于被动, 孕产妇不问, 她们就不进行心理护理。事实上, 产科护士应该在心理护理指导、处理个案、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中, 均体现其独立的护理功能。产科护士除了给孕产妇做口头的教育外, 还应动手演示, 如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同时还应评价训练的效果, 评价产妇是否掌握技巧及是否能独立操作。
1.2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
从入院的第一天起, 就应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 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语言性沟通中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 通俗易懂, 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 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 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
2 产程护理
2.1 第一产程护理
从有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第一产程历时较长且体力消耗较大, 如产妇缺乏必要的临床知识, 就会对宫缩阵痛产生恐惧而影响休息, 易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颈扩张减慢, 甚至引起宫颈水肿[3], 产程的延长也会引起胎儿窘迫。所以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应在产程开始时向产妇介绍必要的知识, 让产妇了解自己的产程进展情况, 以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同时应向产妇讲解宫缩与阵痛的关系及其在产程进展中的意义, 从而消除其对阵痛的恐惧, 并利用好阵痛有效地促进产程进展。此外, 还要鼓励产妇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以储备能量, 增强体力;同时, 要说服产妇在宫缩的间歇期尽量休息, 如有可能应让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尽量多些睡眠, 对产程的进展将会更为有利。个别产妇在第一产程中会出现宫缩过强、宫缩持续时间长、间隙时间短的现象, 这样常常会导致胎儿窘迫, 此时除应用药物调节宫缩, 吸氧纠正胎儿窘迫外, 还应劝导产妇消除紧张情绪, 分散注意力, 从而达到延长宫缩间隙时间, 缓解胎儿缺氧的目的。如果产妇家属的情绪也过于紧张、焦虑, 或对医护人员提出不正当的要求, 则必然会对产妇产生不利的影响。此时除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外, 还应尽量向其家属讲清道理, 取得他们的配合[4]。
2.2 第二产程护理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为第二产程。第二产程历时较短, 此期间产妇的宫缩强度加大, 持续时间长而间歇时间短, 此时胎儿多已降至棘下, 通过对盆底的压迫, 使产妇产生反射性排便感。应嘱产妇摆好体位, 常规消毒, 排空膀胱, 并嘱其在宫缩期正确应用腹压, 要教会产妇用屏气的方法来加腹压, 使其掌握好加腹压的方法。而在宫缩间歇期不要加腹压, 抓紧时间休息, 恢复体力。如胎儿先露为头, 在胎儿娩出时叮嘱产妇以呼吸深浅调整腹压的强度, 避免因急产而造成会阴的严重损伤。在第二产程中, 少数产妇会产生宫缩乏力、宫缩时间短或强度不够, 或产妇因体质弱及在第一产程体力消耗过多等原因所致的腹压不足, 除适当的音乐、药物调整宫缩外, 还应安慰产妇, 使其增强信心, 嘱其消除顾虑, 恢复体力, 以等候并很好地配合宫缩, 应用腹压, 娩出胎儿。
2.3 第三产程护理
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称为第三产程。多数产妇已精疲力尽, 此时可嘱产妇休息, 要注意产妇的血压、脉搏、出血情况及产道的裂伤情况, 如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但要避开产妇, 以免增加其精神负担。一般在胎儿娩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后, 胎盘即可娩出, 如宫缩不足, 可应用宫缩药物或嘱产妇稍加腹压, 即可娩出胎盘。个别产妇会因宫缩乏力、产道损伤或胎盘滞留而发生出血, 此时除应做好相应的处理外, 尚需妥善安慰产妇, 减少其顾虑。
3 总结
基层医院特别是矿区的孕产妇, 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 除诸多因素, 如胎儿因素、产道因素所导致的难产外, 由于产时不正确的心理状态, 也可导致难产的发生。所以, 在分娩时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积极的、正确的心理护理, 使其在临产时能够情绪稳定, 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 对保证母婴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年轻的父母角色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原因之一就在于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 对心理护理的涵义缺乏认识, 对心理护理的程序认识不足, 缺乏心理护理的技巧和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 产科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过程中, 护士应做到主动和及时, 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医护人员的形象和语言行为都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医护人员使产妇产生信赖和安全感的基础。医护人员对产妇的态度要和蔼, 解释和指导要耐心, 要表现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强的责任心, 结合产程的进展,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基层医院的条件较差, 一个没有异常产科情况的产妇能否顺利完成分娩, 与产妇的精神状态和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有很大的关系。产时医护人员的积极态度、耐心细致的医疗作风、正确的心理护理, 是促使产妇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及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的关键因素。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加强产时的心理护理, 减少异常产的发生, 为产妇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是基层医院临产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88, 9 (5) :229.
[2]江永亲.慢性病病人及其家庭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7, 16 (2) :78.
[3]郑怀美, 苏应宽.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86.
篇4:产妇分娩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康复的一项工作。有效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作斗争,适应医院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分娩虽属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強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所谓的心理应激即是: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在心理学上紧张刺激被称作应激源,从心理社会因素的角度而言,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的刺激物或情绪。应激的积极影响为:既是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条件又为躯体所必需,还有利于人格的培育,更可以在劳动中消除单调引起的厌烦情绪。应激的不良影响是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疾病,心理应激的致病会导致人力、物力的消耗。
一些初产妇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议论,就会产生害怕心理:害怕和恐惧分娩,害怕疼痛、出血、难产、胎儿性别不如意、胎儿畸形、有生命危险、自己不善配合、医护人员不负责、亲人不在身旁守护与照料,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专家建议:在分娩过程中,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应该耐心安慰产妇,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尽可能消除产妇应有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告知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的技术。
护理人员应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坚持产妇住院到出院全程配合心理护理,如依据产妇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其生理需要,尊重其人格与意愿,提供必要的信息,介绍相关知识、检查、治疗方法。又如与产妇沟通交流时要重视语言在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交谈时要落落大方,举止文雅、语言文明、表情自然,注意观察病情。再如对有恐惧、焦虑、紧张情绪者应设法消减引起恐惧的原因,详尽耐心解释治疗过程与宜配合的方法,必要时亦可引导其发泄焦虑情绪,确保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性格开朗者,应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保持乐观态度,对疼痛有充分心理准备,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对性格孤独、懦弱者,要服务热情、周到,多进行沟通交流,但言语应谨慎,不要有暗示性,以免患者生疑而致医源性疾病。众所周知,暗示疗法是运用暗示作用的积极方面来治疗疾病,医护人员通过言语使病人不经逻辑判断,就接受医生和护士灌输给他的观念。所以,在心理护理时要根据病情和产妇接受暗示的强弱程度,采用不同的暗示疗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药物的治疗作用。
还要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保证产妇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开展家庭式产房,允许产妇丈夫、家人或有经验的亲友陪伴分娩,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情绪,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的方法也是应予肯定和提倡的。
篇5: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
现在,我国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大多数产妇都没有分娩经验,是初产妇,孕妇和家属比较担心出现难产的情况。同时,国家对剖宫产的指征进一步放宽,在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对数产妇害怕自然分娩不安全,选择了剖宫产,所以剖宫产率持续上升。产前心理护理就是向孕妇介绍和宣传采取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来研究在对产妇采取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 例分娩的待产妇,其年龄范围在19~34 岁间,平均年龄大约为24.13±2.31 岁,都是初产妇,孕周在35 到41 周,平均孕周大约是38.2 周。在分娩前对孕妇进行定期检查。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 例,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的孕产妇实施重点产前心理护理方案,并宣传教育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胎次、孕周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将98 例孕妇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49 例,采取常规的产前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49 例,在采取常规产前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还要宣传介绍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鼓励家属以其接受宣传教育。随访统计宣传前后孕妇的意向及最后的分娩方式、转归,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2]。助产师讲解和指导孕妇进行自由体检后,产房护理人员要根据孕妇的自身情况及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案,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两种生产方式对胎儿及产妇的影响,让其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生产,顺利分娩。
1.3 心理问题
(1) 害怕婴儿有生理缺陷;(2) 忧虑医疗安全;(3) 对住院的环境感到陌生;(4) 担忧婴儿的性别。
1.4 心理护理措施
每个孕妇都非常希望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孕妇住院的过程中,很想了解自己主治医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及在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孕妇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详细的.向孕妇介绍我们的医师,并耐心说明在分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消除孕妇紧张、恐惧的心理,采取分娩陪伴,让孕妇家属陪伴分娩,此外,要密切观察孕妇产程,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降低产妇的痛苦。大部分产妇对住院环境感到很陌生,因此护理人员在与产妇交流时态度要和蔼亲切,体贴关心安慰孕妇,一旦孕妇出现不适,要立即进行处理,向产妇讲解入院须知,卫生状况,病区结构、物品放置、医院的制度规章、室内设置和功能,确保病室安静、美观、整洁,保障孕妇能好好休息,养精蓄锐,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1.5 观察指标护理人员要想孕妇详细的讲解自由体位,然后密切注意产妇分娩产程、分娩方式、时间及产程用药等,并做好记录。
1.6 统计学处理
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均数± 标准差( xx±s) 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情况、剖宫产率,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均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3 讨论
自然分娩是一种正常健康的过程,是人本能的行为。产妇和胎儿都有能力顺利进行自然分娩。在自然分娩时,子宫的收缩是有规律的,这样胎儿胸廓的压缩和扩张也是有规律的,促进胎儿肺部逐渐发育成熟,使胎儿能进行自主呼吸。此外,子宫的规律性收缩能促进排出胎儿呼吸道里的羊水与黏液,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湿肺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剖宫产是一种外科干预和病理现象过程,它在较短的时间里切开产妇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能有效的解决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等情况,大大降低了母婴的死亡率。不过,会严重损伤产妇机体,可能引起出血、感染伤口、损伤器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有资料表明,剖宫产还会造成皮肤损伤、骨折、肌肉神经损伤等。同时,手术后,产妇不能尽快进行进食,影响泌乳,不能及时的给孩子喂奶。因为母乳不足,新生儿会出现低血糖、脱水等症状。。产前心理护理能够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产生影响,对确保分娩时母婴安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次研究中,通过在产前向产妇介绍宣传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使孕产妇的选择发生改变,剖宫产率显著下降。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情况、剖宫产率,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均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篇6: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分娩方式的了解程度对产妇心理影响。方法:将64例剖宫产产妇分别设为治疗组32例(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和对照组32例(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理情况。结果:治疗组消极应对方式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积极应对方式均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SCL-90得分上,除恐怖和人际关系部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中,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产妇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不过医护人员与产妇都要在剖宫前加强对剖宫产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剖宫产;分娩方式;生活质量;心理影响
剖宫产在我国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我国妇女分娩的主要手段[1]。当前常用的剖宫分娩方式是新式剖宫产术,但这种剖宫方式切除范围较广,不仅破坏了妇女的体型,也影响了她们的家庭、择业、生活态度、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由此所受到的精神创伤,并不比分娩带来的痛苦要小[2]。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手术器械的应用,发展了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文章为此具体探讨了分娩方式的了解程度对产妇心理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月~207月剖宫产剖宫产妇64例,入选标准:正常健康妇女,孕3个月定期健卡产检,无心肺肾疾病史,无其他外科手术史,无凝血机制异常。年龄19~45岁,中位年龄26.5岁。把上述产妇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第1次手术指征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产妇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新式剖宫产术。两组具体方法参见参考文献[3]。
1.3 调查方法:本组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产妇自愿填写,产妇对测试条目不理解的地方,则由调查员解释,产妇本人填写。调查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2]。
1.4 统计学分析:全部资料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L-90得分:结果表明,除恐怖和人际关系部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指标中,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SCL-90得分比较
项目对照组治疗组P值躯体化1.95±0.621.85±0.26<0.05人际关系2.05±0.252.01±0.25>0.05恐怖1.46±0.521.48±0.25>0.05焦虑1.93±0.251.62±0.25<0.05强迫1.85±0.561.99±0.36<0.05抑郁1.74±0.551.96±0.32<0.052.2 TCSQ得分:在积极应对方式中,对照组为(3.7±1.2)分,治疗组为(5.6±1.6)分;消极应对方式中,对照组为(5.3±1.2)分,治疗组为(3.6±1.1)分。结果表明,治疗组消极应对方式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积极应对方式均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TCSQ得分比较()
项目对照组治疗组P值积极应对方式3.7±1.55.6±1.6<0.01消极应对方式5.3±1.23.6±1.1<0.013 讨论
分娩的三要素:产力、产道、胎儿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除此之外,孕产妇的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剖宫产是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的方法,即异常分娩[3]。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上升[4],不过临床有研究报道,剖宫产率增加到40%~50%,会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和损害产妇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5]。新式剖宫产采用Joel-cohen切口,该切口与下腹皮肤张力一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瘢痕纤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时损伤少、术后切口疼痛轻、产妇下床活动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是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其拉开腹直肌及腹膜,腹直肌前鞘的`纤维拉力线呈横向撕拉开前鞘,更保留了其功能的完整性,利于术后的愈合,且防止单独拉开腹直肌与腹膜间粘连、机化,且快速进入腹腔,比新式剖宫产术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更短,且不影响手术总时间及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同时因剖宫产产妇日趋增多,给产妇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详细介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缺点,给予合适的心理疏导,使产妇对剖宫有正确认识和选择,才能保证产妇术后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6]。文章所探讨的剖宫方式的了解程度对产妇心理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除恐怖和人际关系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指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积极应对方式均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产妇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不过医护人员与产妇都要在剖宫前加强对剖宫的了解与认识。
3 参考文献
[1] 曲慧延,陈月秀.238例二次剖宫产剖宫情况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7(2):73.
[2] 李佳倪,高素清.新式剖宫产与盆腔粘连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630.
[3] 安 容.剖宫产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4(3):328.
[4] 李 丽,孙梅玲,王忠英,等.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71.
[5] 陈福芳,戚玉娟.妇科产妇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439.
篇7:临产产妇心理护理
使孕产妇及其家人能得到优质高效的健康知识宣教服务,达到优生优育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方法:产前加强健康宣教与产妇的沟通等心理护理,做好分娩各种准备,使产妇对分娩充满信心,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
结果:产妇在产科医生、助产士和家人的帮助下体现一次安全、舒适、愉快的分娩经历, 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和病人及家属乃至社会的肯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结论: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更应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通过沟通和实行生理、心理护理可减轻产妇压力,减少药物的使用,将生产的疼痛降低至人体可以忍受的程度,放松肌肉,缩短产程,有利于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产前宣教;临产妇;腹痛;生理;心理护理
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
产妇和婴儿都具有主动参与完成分娩过程的潜力,但是分娩的疼痛,使产妇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产力影响很大;它可使产程延长,导致难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有效预防和减轻产妇宫缩痛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减轻疼痛除传统的镇痛药物以外,已有很多新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心理护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 影响临产产妇心理健康的原因
1.1 产前健康教育不完善:在门诊产前的孕妇,多数只重于孕期的健康及自我检测,对于分娩有关的生理知识却很陌生;一旦临产就很紧张,缺乏自然分娩的信心。
1.2 住院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待产室,将住院的包括未作产、临产或某些病理产科入院治疗的孕妇集中在一起。
临产产妇阵痛的呻吟声,常令未作产的产妇胆战心惊,以致还未临产便匆匆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
还有传统产房内千篇 一律的冷清模式使产妇缺乏温馨感。
1.3 传统的医疗化分娩模式:传统的医疗化分娩模式在孕妇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破坏了分娩的正常性及自然性。
助产士的功能制排班及接生,使助产士人员与产妇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助产人员未能提供充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产妇感到陌生,孤立无援;其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加重。
1.4 对分娩阵痛的恐惧:临产产妇对分娩疼痛耐受性不同,但助产人员以千篇 一律的态度对待产妇的阵痛使产妇处于绝望境地。
产妇甚至出现不愿配合医务人员的心理,因不能耐受疼痛致使剖宫产率大幅提高。
2 应对措施
2.1 产前进行到位的知识宣教:采取直接授课,开设咨询热线等形式,对每一位门诊的孕妇进行全面的知识宣教;不仅着重于孕期保健及自我监测,还应详细介绍分娩先兆及经过、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等。
孕妇入院待产时,必须完成必要的环境、制度、人员等介绍。
专职责任护士应用护理程序,评估孕妇在孕妇学校所学的有关妊娠和分娩的生理知识等掌握情况,讲解女性生殖系统与女性分娩有关的知识,以便为分娩做好各种准备,使产妇对分娩充满信心。
2.2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2.2.1 设置家庭式待产室和临产室:环境是人们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病区整洁、温馨、安静、无噪音,在走廊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鲜花或干花,室内布局家庭化,墙壁上张贴母婴信息的图片和设置产妇、新生儿健康教育宣传栏,以及一些漂亮的风景画,为产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2.2 在待产室将每张待产床用围帘悬挂构成一个独立的空间,需要时打开,大家可以互相交谈,互相鼓舞。
2.2.3 建立温馨产房,让丈夫可以全程陪伴产妇分娩,给予产妇心理、体力、精神等全方位的支持,共同静候欢乐时光的到来。
2.2.4 音乐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音乐具有治疗的效果,它可以缓解焦虑,降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助于加速分娩的进程。
因为音乐可使产妇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质及快慢上,由此分散了对产时阵痛的感觉;使她们心中的紧张情绪得以宣泄,内心得到某种满足,特别是还能唤起喜悦的感觉。
这一切可以帮助产妇放松精神,加上有效运用呼吸,产时阵痛就不那么明显地让产妇感受到了。
2.3 加强产前监护,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认真观察产程、宫缩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胎头下降情况及胎心音是否正常;临产妇的精神状态、主诉症状,大、小便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适宜地向产妇说明情况;不可惊慌失措,避免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2.4 按摩放松:触摸与按摩可以让产妇缓解疼痛,身心舒爽。
它们是通过加大放松和减少焦虑来消除疼痛的。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所需要的按摩方式将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分娩的初期,可能需要轻柔的指尖触摸,在分娩的中晚期有力的挤压或按摩、负压、冷敷以及热敷都会使疼痛的信号在通往大脑的传递途中受到抑制或削弱。
2.5 进入分娩期的心理指导。
分娩对产妇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应激,这一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分娩过程。
因此,产妇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是非常强烈的。
我们在为产妇做各项护理的同时,应当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平静的语气向产妇讲述有关分娩的过程,寻找最佳体位,缓解疼痛;以趣味的方式讲述,分散产妇的注意力。
对那些又哭又闹的、不吃不睡的产妇,首先要尊重她们,不能单纯地视为娇气而加以指责,要对她们表示理解;向她们耐心解释宫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配合默契就一定能够顺利分娩;哭闹会造成体力的消耗,热能不足导致宫缩乏力、产程过长,人为的因素使手术率上升,出现胎儿宫内窒息等情况的发生。
因此,产妇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配合医务人员使恐惧感变为安全感是十分重要的。
身体的接触,目光的鼓励,“请您放心吧,握着我的手。”这是每位助产士必须要做的。
但产妇正在宫缩的时候,拉着她的手,轻柔地抚摸她的腹部及腰部,以缓解疼痛;用充满温柔的目光向产妇传递你的爱心、关心和鼓励。
同时,我们鼓励产妇指尖互相交流,使之增加顺利分娩的信心。
2.6 心理疗法可以减轻宫缩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产妇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由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社会和家庭给产妇以极大的优待和照顾,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她们过分小心谨慎。
大多数产妇对生育缺乏了解而惧怕分娩。
所以产妇临产入院后,助产人员的言行都影响着产妇的心理,这就要求助产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专业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态度要和蔼,操作要轻柔,观察产程上要主动,解答问题要耐心。
2.7 心理护理是建立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但突出强调医学护理学的重要性,在产程中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其在产程中得到心理适应。
本文重点应用于心理护理,以产前健康教育、转移注意力等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提高产妇的耐受力。
所以,在减轻产妇宫缩痛各种环节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是目前减轻宫缩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综上所述,产妇临产前的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困难的。
这不仅需要耐心细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且更需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
因此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新时期的护理是整体化护理,要面对生理、心理两方面的需求;新时期的产科是温馨的。
为提高国民素质,减轻临产时的恐惧和孤独,建议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分娩是女性一种自然的生理功能,也是一个激烈和富有挑战性的经历。
真诚希望通过分娩技巧的学习,最终使分娩成为真正属于产妇个人的美好经历。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5-46
[2] 高丽.对拉玛泽分娩法提高妇产科质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12):3300
[3] 杜致政.护理学新谱[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6.350
[4] 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87
篇8:产妇分娩时的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 选择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 在年龄、孕周、文化水平、从事职业、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舒适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除给予常规护理外, 更注重舒适护理服务。产程开始即指派一名经过待产知识培训的家属和一位有经验的助产士陪同, 让产妇感觉到家一般的和谐舒适。鼓励产妇增强对分娩的信心, 用赞美的语言称赞产妇坚强、有毅力, 同时适当按摩腰部, 让产妇身体有舒适的感觉, 同时以转移她们的注意力, 提高痛阈, 对分娩过程出现的不舒适进行护理干预。在胎儿娩出后夸奖婴儿的脸型、头发、眼睛、身材等, 如助产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说“看宝宝的鼻子, 最象你”或“瞧, 宝宝的头发象他爸爸的那样浓”, 让产妇心里舒适。分娩结束与产妇一起回忆分娩过程, 畅谈分娩经验, 让产妇尽情分享正面感受。补充产妇遗忘内容, 给产妇讲轻松的有关分娩内容的笑话等, 使产妇高兴、放松、身心舒适。观察产妇2h, 各项指标无异常后送回母婴同室病房, 详细记录整理分娩过程、母婴情况等资料。在此过程中, 家属作为病人陪伴能更好地给产妇以安慰, 助产士通过对产妇生活心理状况的评估, 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情感支持, 使产妇消除不舒适感觉。
1.3 资料分析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2.5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1) 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心理状态相对稳定,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具体见表1; (2)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第三产程时间无差异,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分娩虽然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分娩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3]。大多数产妇在进入产程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这种心理可直接减弱子宫收缩力, 使产程延长, 增加难产因素。产妇心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势必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 直接影响产科质量。在分娩过程中给产妇持续的心理支持和精神上的安慰, 以及各阶段指导即如何调整呼吸、放松用力, 使她们随时明白自己所处阶段的配合方法, 都能使产妇以相对稳定的心态适应分娩过程。整个产程无焦虑、恐惧, 在热情关怀和鼓励气氛下进行产妇感觉舒适放松, 明显缩短了产程[4], 提升了满意度[5]。总之, 舒适护理服务强化了一切以产妇为中心的意识, 及时满足产妇需求解除产妇顾虑, 帮助产妇树立自信并拥有安全感。提高了产科质量, 舒适护理使分娩过程变成了一个终身难忘的、美好的回忆。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服务对初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 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将200例初产妇分为2组, 对实验组产妇100例实施生理、心理、精神、体力等全面的舒适护理服务;对照组100例按产科常规进行观察。结果 舒适护理稳定了产妇心理状态, 缩短了产程时间, 产妇满意度高。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舒适护理服务能加速产程进展, 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分娩,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秀梅, 麻小坤, 秦斌斌, 等.产时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8) :1033~1034.
[2]孙亚林, 李斌, 王向东.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误区[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22 (10) :57.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9.
[4]薄纯美, 王秀芹.人性化产时服务模式对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5) :435~436.
篇9:正常分娩产妇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25-02
正常分娩虽然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产妇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变化,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对分娩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分娩期间往往致使产程延长,而产程延长又与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感染等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因此,产妇的心理护理在分娩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更应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2009年1月~2011年9月,我院对262例正常分娩产妇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保证了母婴的平安,提高了自然分娩的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产前护理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个别医院甚至达到90%以上,致使很多产妇错误的认为剖宫产安全,又不用肚子痛所以孕妇一入院都要求剖宫产手术[1]。因此对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做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接诊护士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主动向产妇介绍自己及周边的环境及主管医生,在此护士应热情并尊重产妇且提供分娩过程的宣传资料,安慰产妇调动产妇的积极配合,让产妇充分了解正常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害关系,让产妇了解剖宫产的并发症:如出血多、粘连等,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有临床证据表明在剖宫产的孩子中多动症的儿童较多,针对不同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分勉的不同时期,让产妇充分了解分娩期各个产程的特点,让产妇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树立正常分娩信心。
2分娩期
2.1第一产程的护理。
2.1.1环境。待产的环境应安静、舒适、产房应保持安静无噪音、尽量避免操作时发出碰撞声,减少不良刺激为产妇创造有利的条件。
2.1.2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分娩的全过程,同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还要取得产妇的信任使之能正常分娩。
2.1.3紧张与焦虑。多数初产妇对分娩的过程无经验,刚进入产房;见红、破水都可引起精神高度紧张而影响进食与休息,则必然会影响产程的进展。護理人员做好解释工作,掌握放松技巧,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时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的体力,同时充分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家属紧张而加重产妇的焦虑,消除不利于正常分娩的各种因素。
2.1.4害怕与恐惧。随着产程的进展,产妇害怕与恐惧心理增加,怕疼痛加剧无法承受,怕正常分娩失败做剖宫产而遭受两遍罪,怕产程长,以及影响胎儿等等。护理人员要陪伴在产妇身边,关心安慰产妇、指导产妇掌握放松技巧,采取放松技术,即每一次宫缩开始和结束时从鼻孔吸气用嘴出气,同时配合按摩法,即宫缩时在下腹部按摩或侧卧时按摩腰骶部,以减轻疼痛,宫缩间歇时指导产妇饮适量的水或果汁,防止过度呼吸引起的不适,且随时提醒产妇及时小便以免膀胱充盈,阻碍胎头下降,经过以上护理多数产妇能积极配合而顺利渡过。
2.2第二产程的护理。第二产程较短,但宫缩持续时间长、间歇短,因此护理人员应陪伴在旁边,及时提供产程的信息给予安慰支持和鼓励,使产妇了解新生儿很快就能娩出,树立战胜疼痛信心,同时协助饮水、擦汗并指导产妇屏气法。方法:让产妇双足蹬在产床上,用两手握住产床上的把手,宫缩时深吸气并屏住,然后如解大便样向下用力屏气以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时,产妇全身肌肉放松休息,再宫缩时重复同样的动作,以加快产程的进展。当产妇有效用力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且让产妇看到希望,在热情、关怀充满信心中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3第三产程的心理护理。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此期护士应协助胎盘娩出并检查胎盘是否完整,且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预防产后出血。要给产妇提供舒适的环境、为产妇擦汗、更衣及时更换床单,及时更换会阴垫,使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
3产后恢复期
3.1此期特点使帮助产妇建立母子感情,做到母婴同室,每天分离时间不超过1h。还应该帮助产妇建立喂养的信心,做到早吸允,在婴儿饥饿时或母亲感到乳胀时可哺乳,改变过去的传统的观念。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让产妇知道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品与饮料。它不但能增加母子感情,还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胎粪的排出,减少黄疸的发生,即可促进母亲的子宫收缩、又可减少母亲的的出血,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3.2帮助并指导产妇制定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食谱,产妇应多进汤类饮食及部分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增进食欲。两餐之间多饮水,因乳汁的分泌与产妇的饮水量有关,以此促进乳汁的分泌[2]。
3.3产后应按需哺乳,增加喂养次数,以免引起乳房肿胀。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每次喂奶结束时,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产后,母亲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3.4加强产褥期的卫生宣教,保持外阴清洁卫生,会阴侧切者产妇应健侧卧位,以防止侧切口污,每次大便后应清洁会阴及肛门,室内温度不易过高,湿度适宜,防止产妇出汗过多引起不适。
心理护理在正常分娩过程中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是否能顺利分娩。心理护理能够体验到来自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感到温暖,增加信心。在整个过程中使产妇保持最佳心理和精神状态,充分消除了紧张、焦虑、害怕与恐惧的心理。因此今后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提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3]。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9
[2]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
篇10:临产产妇心理护理
因此,加强临产妇的心理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通过运用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以及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产妇疼痛阈值,解除紧张、恐惧、不安情绪,使产妇保持分娩所需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充沛的精力应付分娩的压力,主动配合达到安全顺利分娩的目的。
本文通过100例临产妇的心理状态观察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关文章:
关于艾滋病论文提纲01-10
防艾滋病的标语01-10
艾滋病对生活影响论文01-10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01-10
关于艾滋病毕业论文01-10
产妇产科护理论文提纲01-10
师生互动活力课堂创设论文01-10
艾滋病孕产妇保密工作制度01-10
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01-10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论文题目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