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家庭(精选十篇)
女性与家庭 篇1
生育是人类繁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也是一种女性怀孕分娩的一个过程。根据研究显示, 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段在25岁-30岁之间, 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35岁左右, 生育本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现象[1]。但是现如今, 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观念不断的变化, 生育却成了女性人才在工作和家庭矛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生育不仅仅对女性人才在企业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而且由于工作和家庭的矛盾, 生育对女性在家庭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2]。本文对X地区的已婚女性进行调查分析, 从而找出生育对民营企业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影响问题, 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性的对策。
1 对X地区的女性调查分析
1.1 X地区基本情况
X地区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首要地区, 经过对X地区人口资料的查阅发现, X地区女性生育率在18%左右, 处于国内各个城市之中生育率最低的城市, 这个数字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女性生育率来说也是比较低的。根据计生委的调查显示, 在X地区的户籍人口中平均有生育意愿的1.03个, 相比较前几年的调查结果有着很大的降低, 不愿意生育的占8%左右, 这个数字相比较前几年的调查上升了将近一半的百分点。从这个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对X地区未来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不仅仅会出现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 而且还会不断的加重社会保障制度。
1.2 访问研究
为了对女性生育问题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进行有效的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上多种聊天工具, 针对X地区25名已婚妇女进行了谈话访问, 其中谈话的问题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您对女性工作者生育有什么看法? (2) 在面对生育的时候, 您会考虑到哪些因素? (3) 您觉得生育会对工作和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4) 最近“让女人回家”这种说法在全国风行, 您对此是怎么看待的? (5) 您在家庭和工作中主演什么样的角色?您认为您的生活重心是在家庭上还是在工作上? (6) 您觉得您工作中的领导或者是家庭中的长辈对您的生育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等?这些被访问25名女性的资料如表1。
在被访问的25名女性工作者中, 有20名女性觉得“生育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也是人的人生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生育问题上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 生育一种对社会发展和家庭相处的一种贡献, 这种行为不应该受到其它原因的影响。有18名被访问者觉得在生育之前应该要对生育时的经济因素、生活环境因素、自己职业发展情况、家人等做全面的考虑;有5名女性则认为生育是一种正常的事情, 应该不要受到任何条件的影响, 想要孩子就生。13名被访问女性认为生育在工作和家庭中的影响主要是:在分娩期间没有办法去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 而且压力比较大, 很容易失去晋升以及增加薪资的机会;在家庭中休息、休闲娱乐、兴趣爱好时间大量的减少, 家庭事务逐渐的增多, 家庭责任也逐渐的增大, 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矛盾也会因此而逐渐的增大。
2 生育对民营企业女性人才工作与家庭的影响
女生是整个生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大部分时间生育都是女性所付出的, 其中包括:情感、时间、精力、体力等等[3]。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方面都认同在女性怀孕到育子期间女性身体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仅仅是这样, 女性生育和其工作是有着非常大的矛盾冲突的。
2.1 生育对家庭的影响
生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人的性生活以及生理上的一种产物, 这种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 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所以, 人类可以使用生育行为, 让人不仅仅能够满足爱的需要等一些生理上的需要, 这些对女性的心理上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尽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些女性不再为生育的思想束缚, 但是如果当女性真正的对传统的母性精神违背的时候或者是不能够对传统角色要求生育的义务进行履行的时候, 女性自身也会逐渐的陷入一种困境, 严重的可能会引发一些家庭和工作上问题[4]。在中国一直都有“生育下一代是妇女的天职”“如果结婚在一年之内没有生育, 那么女性就会被认为在生理方面有病”等等这样的说法, 在这样的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下, 中国绝大多数的女性都会自愿或者不自愿的进行一次生育行为。
2.2 生育对工作的影响
生育包括怀孕、分娩、哺育三个主要的环节, 这些环节历时时间是非常长的, 企业一切都是以自身盈利为目的的, 绝不会允许员工休假有这么长的时间, 女性生育和工作的矛盾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很多用人单位都认为生育会导致女性的工作效率降低, 在怀孕、分娩、哺育等三个方面会占用女性很多的时间, 比如, 女性工作者身体不舒服、劳动能力下降等等, 所以有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女性职工怀孕、分娩、哺育三个时间进行回避。根据相关的资料研究显示, 对男性的投资价值要比女性要高, 所以, 用人单位很多时间都会选择男性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而不是女性。比如, 在对美国劳动市场调查的时候发现, 美国25岁以下的青年男性接受国公司正式培训的占15%左右, 而女性的比率却在7%左右。在英国劳动力市场调查发现, 女性青年工作者在单位接受公司正式的培训要比男性工作者少很多。发生这一现象, 很多企业的总裁解释说, 他们没有对女性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主要是因为女性会由于家庭责任从而出现更多的工作间断行为。其实就是说, 女性人才会因为怀孕、分娩、哺育等行为造成工作中的间断, 而且很多时候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这样就给企业在员工身上投资增加了非常大的风险, 从而会使得企业发展遇到很多问题, 但是, 相比较男性就不会有这么事情, 在男性身上投资的风险要比女性风险要低很多, 这一点就严重影响了女性人才的职业发展。
3 提升女性职业生涯的对策
3.1 社会为女性人才创建更好的机会
对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进行改善或者改进, 建立一种特别的先进的性别文化, 多倡导和宣传男性多参与在孩子抚养以及家庭事务活动, 从而减轻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负担。女性和男性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 如果女性要在传统的社会角色中做出改变, 那么男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男性在家庭中家庭责任的承担作用越来越大。在国内, 应该把生育以及家庭劳务中的两性责任在社会意识的主流价值上进行强调, 让更多的职业女性从传统的就观念中解放出来, 从而促进两性自有健康的发展。
对生育的社会价值进行有效的确立, 而且把这种确立从一些政策上体现出来, 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让职业女性从工作与家庭的困境中走出来。因此, 一方面政府要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有效的审阅, 把那些对女性有害的明文条例进行删除;另一方面, 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 对支持女性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尽快出台, 从而让女性真正的从传统的思想文化中解放出来。
3.2 民营企业单位应该为女性创造无性别歧视的工作环境
站在管理层上考虑,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是计划组织开展帮助员工认识和正确看待生活和工作之间关系以及对职业和家庭矛盾进行调节,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因为工作和生活关系失去平衡而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的计划和活动。在国际劳动法中指出, 对负有生活责任的劳动者在就业方面的平等机会与待遇进行合理有效的推动, 而且要保证负有和不负有这种责任的劳动者的平台待遇。根据很多民营企业管理方面的事实说明, 对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矛盾民营企业之间的有效政策是缓解和提高工作热情的主要方式和方法。职业女性方面,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 一定要对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有着很好的把握, 应该确定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对观念进行有效的更新, 从而进一步改变传统家庭观念和生活模式所带来的“内疚感”。企业方面应该出台相关平等的工作生活的政策, 给予女性工作者相对比较灵活的上下班时间, 让女性工作者在实践方面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 从而让女性工作者不在沦为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5]。帮助职业女性做出一个比较好职业生涯规划, 能不能让企业和员工之间有着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关键在于企业能不能给予员工一个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员工计入企业的那一刻起, 该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不再是该员工个人的事情了, 一个理想状态的员工是员工、直线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共同工作、设计和实施一个比较好的员工发展系统, 这个发展系统应该对员工的发展目标做出有效的指导作用。
3.3 职业女性应该从实践中以及观念中不断的解放自己
对于女性而言, 这也要求女性在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方面进行注意。进一步从知识、技能方面增强自身的体能、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意志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和家庭其他成员展开有效的沟通, 尽可能的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并且把一些社会上比较优秀的职业女性作为榜样, 把生育对个人心理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生育和工作家庭之间的矛盾。女性人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投入工作, 取得相对比较好的业绩, 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不可代替性, 与此同时还应该在生育前积极的和企业管理人员沟通, 尽可能把两者之间同时兼顾, 进一步获取管理者对自身生育的理解和支持。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社会上应该承但女性人才生育和抚养下一代的社会价值,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社会工程承担生育方面的各种成本, 尽可能为妻子生育的丈夫提供较长的假期, 民营企业方面应该全面的认识女性人才的价值, 给予女性人才生育期间远程上班或者较长的假期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女性人才生育和家庭与工作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张勉, 魏钧.工作家庭冲突的前因和后果变量:中国情景因素形成的差异[J].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中文论坛, 广州, 2009, 45 (12) :123-124.
[2]吴谅谅, 冯颖, 范巍.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压力源研究[J].应用心理学, 2011, 23 (11) :12-13.
新女性事业与家庭演讲稿 篇2
有幸的是,我生长在新中国,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保护,但是几千年来,传统的思想还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我们面临地困境是,既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要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况且越来越多的女性已将事业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希望以事业成功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究竟是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呢?对于我来说,事业和家庭都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在事业中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工作的动力和乐趣;在家庭中,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安全和幸福。我所从事的是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事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为了适应住房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兴事业,其宗旨是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家庭能住上房,住好房。
事业对于我来说,这个头衔太大了,因为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女性身高同家庭与事业的联系 篇3
科学家认为,高个子女性都是尽量少要孩子,而且要提倡晚育。她们都把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热衷于竞争。心理学家为此向1220名女性作了调查,其中20~29岁的有679名,45岁以上的有541名。她们的身高都超过1.65米,而英国女人平均身高为1.62米。科学家将得出的结论发表在科普类杂志上。
世界著名女模特杰里·霍尔身高1.82米,她就是靠自己的身高在模特界走红。她曾说过:“12岁时我在学校里个子最高,这让我很苦恼,不过很快我就发现,高个子实际上是一种优势,不管穿什么衣服都很漂亮。”
身高1.82米的女影星巴勒斯32岁,没有孩子。她参加拍摄了《以父亲的名义》和《逃离拉斯维加斯》等影片,演艺事业相当红火。
美国女网明星达文波特身高1.87米。有一次她抱怨说,个子高很不方便。不过,高个子却在网球运动中帮了她的大忙。2005年夺得了温布尔敦网球公开赛冠军。她没有孩子,可是29岁的她说想要“很多很多”的孩子。
美国前司法部长雷诺身高1.84米。因为太高,有一次她在佛罗里达州作报告得脱鞋才能对准麦克风。67岁的雷诺没有孩子。
科学家一直想弄明白,一个人由性激素决定的身高是否同心理特点有联系,结果是肯定的。为什么传统上高个子女人生育的孩子不多,那是因为她们不容易找到性伴侣。然而德迪和斯密特却持不同看法。
他们认为,高个子女性的男性激素,即睾丸激素更多,结果她们的“男性”性征更明显,比如有更顽强的毅力,更旺盛的进取精神和更大的虚荣心等。科学家还弄清了,高个子女人的进取精神到底有多强,事业与前程在她们的心目中有多重要。
27岁的研究人员洛·斯密特身高1.70米,没有孩子。她说:“我们并不企图下结论说所有的高个子女人都有远大抱负,不过敢说所有个子不高的女人都只在想如何生儿育女。
女性与家庭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全国240名在岗职业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95.83%。其中,30岁以上120人,30岁以下110人;教师129人,本科学历122人。
1.2 方法
1.2.1 工作家庭冲突量表(the Work Family Conflict Inventory,WFCI)
由Carlson(2000)编制,有6个纬度,18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5分,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越强。该量表在工作家庭冲突测量中广泛使用,并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研究也表明其对于我国职业女性适用性良好。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0]
由肖水源编制,该量表由主观支持度(第2,6,7项)、客观支持度(第1、3、4、5项)及社会支持利用度(第8、9、10项)3个维度(分量表)组成,10个条目。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96,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和0.94。
1.2.3 主观幸福感问卷[10]
由Diener等(1985)编制。该问卷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5个题项)、积极情感频率(6个题项)、消极情感频率(8个题项)3个分量表。3个分量表一致性信度系数(Alpha)分别为0.789,0.771,0.815,均采用7点计分。其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的7点计分为:1表示强烈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有点反对,4表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5表示有点赞成,6表示赞成,7表示极力赞成。在最近1周内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频率词在7点量表上分别为:1代表根本没有体验到,4代表有50%的时间体验到,7代表所有时间体验到(变化趋势:由无到有,由弱到强)。
1.3 数据处理
对所有收集到的数据材料统一编码、录入电脑,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工作家庭冲突得分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总体状况
见表1。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总体状况分析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分数为(50.17±9.033)分,高于平均分,在基于时间、压力、行为的工作家庭冲突等6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9.10±2.258、7.60±2.138,8.59±2.195、7.88±2.188,8.50±1.960、8.50±1.993。由于WFCI采用5点计分,其中值为7.5。从总体上看,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各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中值,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程度偏重。
注:W—工作;F—家庭;C—冲突。
2.2 职业女性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总测评结果
见表2。本次调查的230名职业女性社会支持总均分为34.60,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8.36±2.956、18.24±4.755、8.10±1.751。从总体上看,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平均分均低于中值,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不够理想。主观幸福感总均分为63.65,在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等3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19.05±5.564、23.61±6.173、21.00±12.935。由于主观幸福感问卷采用7点计分,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中值分别为17.50,21.00,28.00。从总体上看,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平均分均接近中值,因此,我们认为目前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还不够幸福。
注:W—工作;F—家庭;C—冲突。
2.3 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见表3。本研究根据职业女性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组分析,我们发现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1,P<0.05,P<0.01,P<0.01),与消极情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基于时间、压力、行为方面的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总之,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注:W—工作;F—家庭;C—冲突。分别与同类别比,aP<0.05,bP<0.01。
2.4 工作家庭冲突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见表4。为了进一步探求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我们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工作家庭冲突的6个纬度作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表4显示,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基于时间的工作家庭冲突、基于时间的家庭工作冲突、基于行为的家庭工作冲突这5个变量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基于时间的W→F-C对主观幸福感预测力最大,为29.3%,这5个变量能联合预测主观幸福感18.5%的变异量。回归方程显著,F(1,225)=5.434,P<0.01。
注:W—工作;F—家庭;C—冲突。分别与同类别比,aP<0.05,bP<0.01。
社会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那么接下来,检验社会支持是否对工作家庭冲突和主观幸福感起到调节作用见表5。
注:W—工作;F—家庭;C—冲突。分别与同类别比,aP<0.05,bP<0.01。
从表5的回归分析(第3步)结果说明,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二个维度对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B=0.753,P<0.01),其解释率以及其显著性水平随着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纬度的进入而有所改变。可见,社会支持虽然不影响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两者的方向,但影响两者的强度。这说明,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两者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3 讨论
3.1 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的一般特点
从此次研究结果看当前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较强,但还未达到严重程度。工作家庭冲突的产生有以下原因:(1)在国内,职业女性在寻找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点时,由于自我意识觉醒和受传统角色影响,在挑战传统的角色定位时很想在工作与家庭中都做得很完美。(2)同时,社会给予女性在工作中的期望与女性应该享有的报酬与平等没有匹配,社会支持与组织关怀还很不够。
3.2 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研究发现,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3]。职业女性认为工作对家庭的干扰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她们对家庭的重视。一方面,作为现代女性,她们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愿意为了家庭而放弃工作;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规定已婚女性必须承担家庭角色,为了丈夫和孩子牺牲更多的自主性和自我。在这种矛盾中,女性更多感受到了工作对家庭的影响。访谈中也发现,不管是事业成功的女性,还是不太追求工作成就的女性,对家庭和婚姻都非常看重,有时不得不为了家庭放弃个人的前途。这种冲突是职业女性拥有相对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的原因。
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8]。女性得到组织、朋友、家人和配偶的支持,能够减少工作家庭冲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幸福感水平。
最后研究结果提示了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和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低社会支持的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倾向强、主观幸福感低。即当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比较高时,就容易产生幸福感[8]。采用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的职业女性一般比较善于与人交往,能更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生活满意度高,从而对减轻她们的工作家庭冲突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她们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认为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社会的变迁、政策的改变、工作环境的变化、个性特征等因素相互作用,必然产生并加剧了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当前,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帮助她们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冲突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这需要我们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为创造职业女性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摘要:目的 了解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指导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家庭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arlson(2000)编制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the work Family Conflict Inventory,WFCI)的中文修订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iener人(1985)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全国在岗的230名职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职业女性面临较普遍的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显著影响职业女性的主观幸福感,基于时间的工作-家庭冲突与基于压力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其主观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t=-2.61,P<0.01;t=-0.129,P<0.05):负向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r=0.223,P<0.01);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主观幸福感之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达到显著水平(β=0.753,P<0.01)。结论 职业女性存在较普遍的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对其主观幸福感有负面影响,社会支持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曹蓉,王磊.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9,(6):171-173.
[2]Mesmer-Magnus JR,Viswesvaran C.Convergence between measures ofwork-to-family and family-to-work conflict: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J].J Vocat Behav,2005,67:215-232.
[3]钟亦鸣.销售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30):310-311.
[4]谌华,吴成军,兰亭.高中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6):157-160.
[5]张勉,魏钧,杨百寅.工作和家庭冲突的前因和后果变量:中国情景因素形成的差异[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4):21-23.
[6]李丽英,刘惠军.职业母亲的工作倦怠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66-71.
[7]张伶,李慧.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积极视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57.
[8]曹光海,李建伟,林艳艳.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96-98.
[9]曹丽梓.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外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职业女性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篇5
赤橙黄绿青蓝紫,巧持彩练当空舞 风和日丽,云霞奇景,竹树环合,景色壮观,我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一边喝着刚泡上的咖啡,调整自己的心情,以更好的状态,准备进入新一天的工作中。这就是我——一个乡村教师生活的序曲!在家庭里,我是女儿,是妈妈,是妻子;在社会上,我是公民,是职员,是教师。在不同的场合,我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我希望自己八面玲珑,七窍开通,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得喝彩,也许这是每一位新时期职业女性共同的追求和梦想。谁不想自己的人生华丽光彩,谁不想自己事业有成,爱情甜蜜,家庭幸福。
在校做“女强人”:我的职业,规定了我每周有五天实在的时间在学校,与学生在一起。所以在这五天里,我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有“家”的人,就以“校”为“家”。或许正是有了这样淡定一点的想法,我在工作的地方生活得很开心,也很从容。我把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用最好的心态面对学生,面对书本。用心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处理与学生之间的每一件小事。下班后,还可以和同事们一起在山间公路上散步,一起看天上的云卷云舒,一起赏路边的花开花落,让同事之间的深情在天地间迷漫。
冲突时巧抉择:如果偶尔遇到家事与工作事冲突,我会权衡其中的利害,从而正确抉择。多数情况下,我会以工作为主,同家人协商,把遇到的事处理得和满一些。
在家做“主妇”:周末,是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只有两天,可它会让我感觉到家的温馨和甜蜜,而这种感觉与我工作中的感受是完全相融合的,它们就是两种不同的味道,共同调出生活的美味。我会尽力做好每一个角色的我。这么多年来,我明白:在家里,只要有爱,人真心的付出,有爱的交流,一切都会处理得合理顺情。尤其是我的先生,我经常给她讲工作中的趣事,让他了解我的工作,分离我工作中的快乐,从而理解我。当然,我也喜欢听他工作中的事,这样不仅有利于感情的交流,也会让我们各自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一份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源泉,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都会以最好的状态展现。
我知道,我做不了女强人,但我也明白,我做不了家庭主妇。我就做一个在家庭时的“主妇”,做一个在工作时的“职业”女性。每周末,我会告别家温暖的港湾,闻着家馨香的味道,欣然踏上工作的帆船,开始新的起航,驶向事业的彼岸;每个周末,我会带着工作充实后的愉悦心情,携着爱的行囊,怡然回家„„如此轮回,书写人生篇章!
女性创业和家庭 篇6
传统观念影响
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看,男女对于成就的需求各不相同,策动男性追求成就的心理关键是“竞争”,女性的动机却是“社会的接纳”,加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和生理因素使女性在创业产生了依赖、自卑心理。许多女性宁愿相夫教子,而不愿创业,女大学生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认识颇具代表性。即便已经成功创业的女企业家,依然把繁重的家庭负担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有关组织调查发现,繁重的家务、子女的抚养等耗费了女性大部分精力,特别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这方面负担尤为沉重。这令她们无暇顾及工作与事业,渐渐变得琐碎平庸。加上“女人四十豆腐渣”、“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等传统偏见的误导,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往往也容易走入成才的“荒漠期”。
男性创业往往是没有包袱,轻装上阵。心理弱势成为女性自主创业的最大心理障碍。
性别歧视
女性创业往往被冠上“女强人”的刻板印象,或者被认为是“不安分的女人”。有关调查显示,对女性创业表示赞赏的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0.9%,41.5%的被调查者希望社会公正地对待女性创业。19.6%的被调查者反映女性在创业中遭遇了社会的性别歧视,18.2%的认为社会舆论对女性不公正。社会舆论对创业女性的歧视严重影响了女性创业的热情,
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如何才能取得平衡?
女人原本是理家务的主角,一旦创业,势必会打乱原有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平衡好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呢?
首先,要平衡孩子和事业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父亲下午五点半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备好晚餐,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餐桌旁准备用餐。而今天,母亲也许正出差在外,父亲晚上七点钟才回家,而孩子们正在进行体育运动和学习音乐。因此你所面对的现实是,放弃传统的家庭和工作模式之后,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所以,孩子大的,要教育孩子学会自立;孩子小的,要和家里人商量,婆婆、老公在自己不在家时候是不是可以做饭给孩子吃。如果孩子确实小又离不开自己,那么创业计划就应该推迟了。
其次,在情感上要和老公沟通到位,丈夫的支持是女性安心创业的前提。
事实上,女人创业大多是为生活所迫,也就是说家里财政出现危机,女人不得已而选择创业赚钱。进一步说,女人创业也是家庭创业的一部分,也是女人爱家的一种表现。所以女人创业,需要家庭的支持,需要丈夫的理解。有女性创业成功后曾这么感言:“如果先生做得很好,我们会以夫为贵。我创业不是为了逞强,而是先生事业有问题,不得不出来承担,否则孩子怎么办?”
一般来说,女性也不会为了单纯的事业追求而放弃对家庭的爱。
再次,要做个有计划的人,合理按排时间。
做事情一般都有个计划性,年度有年度计划、月度有月度计划、周有周计划。每天休息之前,要把工作做个小结和计划:今天做了些什么?明天大概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安排时间给家人?
虽然大多数人都会制定工作计划,但很多时候,现实并不是完全按照计划走的,经常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计划。所以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先紧后松”的原则,多预留一些时间,以保障和家人不定期相处。
特别提示:创业成功的女人一定要善待好老公。在一个家庭里,两口子的能力有时不一样,会赚钱的,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尤其是女人,一旦创业成功了就摆起谱来,那婚姻八成会出乱子。
事实上,一个家庭的和睦兴旺有很多因素,钱财只是其中一个。在赚钱方面能力差的,有可能在其它方面强些。所以女性,即便在家里是赚钱的功臣,也不能自以为是,对老公咄咄逼人。更多的时候,女人还应该维护老公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特别是在他的朋友面前。不要因为创业成功了,就不善待老公了。
趣味阅读:好女人标准(网络版)
1.懂得享受生活。
2.绝对不要拿自己的丈夫(或男朋友)与别人的丈夫(或男朋友)比较。
3.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4.能自己照顾好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5.能同等善待自己和老公的父母。
6.懂得牺牲,但绝不是盲目牺牲。
7.无私的爱自己,自私的爱男人。
8.有尊严,不盲从。
9.有理想,有梦想。
10.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或事业)。
11.会撒娇。
女性与家庭 篇7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女性意识,家庭,男性社会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女性地位的不断变化。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西欧中世纪的史诗《罗兰之歌》中,女性毫无疑问是没有地位的,无论是海伦,还是穆斯林王后,她们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勋章,是私产,是等同于物的存在。她们可以被随便的赠予和交换。
而到了近代,女性的地位有所改观,她们有了自己的人格,甚至有了自我意识。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两部小说之中,这样的变化的发生——乔治•桑的《瓦朗蒂娜》和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在乔治•桑的《瓦朗蒂娜》中,女人们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她们有了更多自己的思想,在其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再是像古老史诗中的一个没有价值的物。然而和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相比,她们又更多地受制于家庭、社会地位等因素,相比之下,简•爱的反抗无疑是一次女性的觉醒。
那么在现代社会,特别是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女权运动发展的今天,女性又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呢?这些在文学作品中又是怎么表现的?艾丽丝•门罗似乎在她的作品之中给了我们答案。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一名主妇作家,其用平淡的笔调,精准地再现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在她的小说中,她写着各式各样的女人和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家庭和她们的婚姻。而作为女性对立面,男性在整个作品中却成了陪衬的地位。在她的小说中女性毫无疑问的是故事的中心,而男性只是次要的地位。
在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中她造了这样一些女性人物,她们或是受着男性话语权的控制,或是受着来自社会的其他成员的压力,生活在一种被支配的地位上。传统的力量要求她们顺从,然而在这顺从之下,隐藏的却是女性的牺牲。在这些人物中,女性是受男性摆布的一件物品,生活在男性暴力之下,没有作为女性当有的自由,她们在两性生活中,即使受到伤害,也只能压抑着自己,处处隐忍;有的甚至在反抗男权的之后,女性意识便遭到了男性的残忍扼杀。在这些女性人物中,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女性。
(一)对女性生命的绝对控制
在传统的观念中男性是家庭中的主导力量,妇女应属于从属地位。长期的传统使女性在家庭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男性的支配,男性气质之一的控制力在家庭中的表现便是对女性的支配。
在这些给女性以控制的力量之中,男性话语权的力量又尤为突出,从这点而言,《阿尔巴尼亚圣女》中,那个故事中的故事似乎是个很好的隐喻。
作为一名游客的洛尔塔不慎进入了一个地方部落之中。而在这个近乎野蛮的部落中,唯一一个可以与之交流的并为她提供帮助的是一个白人牧师,其命运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入到了这个牧师手中。之后的岁月里,无论她成为圣女,摆脱了被嫁给蛮邦男人的命运,还是她最后离开那个部落,回到自己的世界中,这些关系重大的转变,没有一项是洛尔塔自己做出的,都是牧师对她的安排。在这个她近乎失语的环境中,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洛尔塔将要被英国领事馆接回去的时候,她望着黑影中的牧师,用土著语喊出了“首领!首领!”这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象征,表现出在特定的强权环境下,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以及女性无权选择的境遇。
也正因为这种古老的传统沿袭,我们会发现,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在家庭的两性关系中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艾丽丝•门罗的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女性,她们在社会上获得了足以使自己独立的力量,但在普遍的家庭中女性仍然还是在配合着男性,受到男性的控制有时候甚至是暴君式的统治。她们处处受制于男性的权威,甚至小到身上一些装饰,都要迎合男性的目光。
艾丽丝•门罗小说《多维的世界》讲述的就是一个在极度控制欲的夫权体系下,女性人物所遭受的苦难与救赎的故事。
在传统的男权意识形态下,一些丈夫往往把自己对妻子在各个方面的控制力的强弱,作为自己男性气质的象征。小说主人公劳埃德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在与自己的妻子结婚之后,他一反自己在护理院中幽默、可亲的一面,时时控制自己妻子的一举一动,并对她的行为做出种种评判。于他而言,妻子的意义越来越简化为生育的工具,于是争吵和暴力便频频发生。然而,出于这种环境下的女人,除了隐忍,便再无作为,即使是在邻居玛吉的关怀之下,女主人公多丽出于维护丈夫劳埃德的考虑,也仅仅是轻描淡写地说句“又吵架了。”
然而多丽的退让并没有带来丈夫的尊重,反而变本加厉。终于暴力升级,劳埃德在一次吵架,多丽逃到玛吉家之后,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并声称这是报复多丽,称自己这么做是因为多丽抛弃了孩子,所以他要杀死他们,以免他们面临失去母亲的悲剧。整个过程看来荒谬绝伦。
《多维的世界》主题虽然是两性(特别是女性)在创伤之后的救赎,然而我们不妨把它亦看成在男性主导的社会背景之下,男性对女性控制的极端案例。人的任何欲望,走向极端终将是毁灭的结局,小说中主人公的创伤,无论是多丽的还是劳埃德的,都是来源于劳埃德对男权极端的推崇,以及对妻子控制欲的极端表现。多丽在其间犹如笼中的机械鸟,任何有意识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为对劳埃德男权的挑战。传统女性婚姻生活中所提倡的美德,在极端的环境下彻底崩溃,这在小说的开头以一种十分细致的对比展现出来:对于以前照片中的形象,“与其说是她本人,不如说是他想见到的她”。女性完全沦为男性的布偶。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极少会遇见这样极端的例子,但是就像是小说中所表现的那样,过于极端的男性支配欲最终造成的只会是家庭的扭曲,在这里,艾丽丝•门罗用一个疯狂的故事,抨击着这种极端盲目的男性控制,她呼唤着一种更加独立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就像是小说中最后安排的那样,最终拯救女性的只有女性自己。
(二)在面对伤害时,隐忍的女性形象
在传统观念里,女性的隐忍一直是一种美德,也正因为这种美德的提倡,使男性在社会舆论上要比女性更占优势,特别是在两性关系这个话题上,男性在其间占的优势使男性可以任意妄为,并且不受到谴责,而同样的事情置换到女性身上则变成了天大的罪过。在艾丽丝的女性世界中,我们便可以看到这样的女性,当男性们凭借自身的舆论特权,做出了伤害女性的事情的时候,女性几乎是一种失声的状态,当男性不负责任,以另有所爱或者其他名义抛弃女性的时候,女性唯一能做的便是选择逃避。就像小说《发作》中所刻画的女主人公那样,虽然先遭受抛弃,后有嫁给曾经的花花公子,但她始终没有言说的途径,唯一能做的便是沉默。
相对于《多维的世界》这种极端的生活,小说《发作》中的生活显得不那么激烈,在一场针对邻居的谋杀之后,男主人公罗伯特多方打听关于案件的细节,并最终复原了真相。而在其间他发现,平日温柔顺从的妻子佩格对他撒了一个谎:作为第一个见到现场的人,佩格说她第一个看到的是男主人的脚。而事实上被杀的男主人因为头部挨枪的原因,其头颅滚落到了门口。这是第一次罗伯特发现,自己身边的妻子对自己有所隐瞒:作为被前夫抛弃的女人,当她嫁给曾经专门勾引有夫之妇的罗伯特的时候,佩格“一直在深深地压抑、埋葬自己的真实情感,一直在掩藏着两性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创伤与痛苦”,于是“当她看到凶杀的一幕时,自己内心近乎有些病态的好奇心和对两性关系丑恶一面的复仇感”“被激发出来了”。这是一个在男性主导生活下的,一个受到伤害又深深压抑自己的女人,比多丽幸运的是,罗伯特最终顿悟,并没有像劳埃德那样走向极端。
《发作》似乎是艾丽丝•门罗对家庭中女性的一种警示,就像是结尾所安排的,在罗伯特眼中看似奇怪的东西,走进一看不过是平常之物。这仿佛是一种暗示,艾丽丝•门罗用这样一个例子仿佛在告诉世人,那个在你身边近在咫尺的,你再熟悉不过的女人们,实际上男性离她们的世界还很遥远,那些被表象所掩盖的,也许是一副可怕的图景。
(三)在反抗之后,受到男性打击的女性形象
作为一种统治力量,压制所有敢于反抗其权威的力量似乎是所有权力的共性,这在两性关系中也不例外。特别是作为男性气质的最基本特征的对女性的控制力,因为其是男性证明自己力量的最起码的象征,故而这种权威是更不允许被挑战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艾丽丝•门罗的女性们生活在一种牢不可破的男性话语体系下,当她们面临着来自男性的压迫时候,他们一点点的反抗都会遭到男性疯狂的报复行动。
对于当代男性话语权下,女性的生存状态这个主题。在艾丽丝•门罗的诸多作品中,《逃离》无疑是最受大家欢迎和议论的作品,作品中提出的逃离主题,吸引着各方关注。
女性逃离这个主题,在文学中似乎并不是新鲜事物,易卜生的娜拉出走可以说也当是另一种逃离。只是同为出走,和娜拉相比,卡拉的逃离似乎更具有一种压迫性。就如同出走和逃离两个词,虽然在字面上的动作是一样的,但是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却大有不同。如果说娜拉的出走是与男性虚伪欺骗的彻底的、毫不留情的决裂的话,那么卡拉的逃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则是一种回避,她并没有明确表现出对丈夫克拉克的恨意,而是简简单单地表现出一种对克拉克对待自己时的恶劣态度的厌倦。女性在这样一场与男性较量的过程中,似乎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来做一场坚决的、旷日持久的竞赛。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卡拉会在逃离的中途,竟对往日的生活有所怀恋,直至中途放弃,回到丈夫身边。
从父亲的身边逃离,直到从丈夫身边逃离,卡拉作为一个女性,似乎一直在从男性的话语权下逃离。然而,最终卡拉无疑是一个失败者,最终她依然没有逃出樊笼,依然在男性的权威下生活,而那种崛起的女性意识,就仿佛小说中那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山羊弗洛拉一样,被男性扼杀。
从这些形象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主妇作家,艾丽丝•门罗精准而深入地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在家庭这个两性生活中最主要的舞台上,女性是弱势的,男性以其传统所赋予的权利,在家庭中毋庸置疑地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艾丽丝•门罗对这种控制大加讽刺,男性的控制在她看来无疑都是暴力和黑暗的,正因为暴力和黑暗,才会使女性的意识变得扭曲。
在艾丽丝•门罗的小说之中,我们看到了丰富的家庭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然而这些形象尚不是艾丽丝•门罗笔下的全部,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她作为女性的呼唤将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磊.崛起的女性声音:爱丽丝·门罗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8.
[2]汤美林.“逃离怪圈”与女性意识成长——以《可以吃的女人》和《逃离》为例[J].青春岁月,2014(14):31.
[3]纪郁蕾.《多维的世界》中的自我救赎[J].华章2014(17):116.
东乡族女性婚姻家庭研究 篇8
东乡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 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恶劣, 东乡族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个民族。东乡县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 总人口243154人, 主要有东乡族、汉族、回族三个民族。在总人口中, 东乡族占78.71%, 汉族占13.16%, 回族占7.68%, 其它民族占0.02%。东乡县地形复杂, 属黄土高原丘陵地带, 境内沟壑纵横, 交通不便。气候属大陆性气候, 终年干旱少雨, 经济以农业为主, 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豆类、谷子等等, 近年也有男性出去务工带来的家庭收入。
二、家庭的建立
1、初婚年龄
东乡族女性的初婚年龄集中在16-18岁, 占到调查总体的70.3%, 19-21的也占了23.6%;而男性的初婚年龄则集中在19-21和22-30这两个年龄段, 分别占44.2% 和38.1%。在访谈中也发现, 东乡族女性的初婚年龄大都在16、17岁而男性一般也都在20岁左右就结婚, 年龄偏大的一般是因为家境原因造成的。这个年龄不仅低于国家规定的一般结婚年龄 (男22岁, 女20岁) , 也低于法律规定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婚年龄 (男20岁, 女18岁) , 尤其是女性初婚年龄偏低。这与东乡族的传统有关, 东乡族从历史上来讲, 一般结婚都比较早, 在子女年龄很小的时候, 家长就为他们订亲, 到子女长大成人, 很快就为他们完婚。
2、婚姻决定方式
福特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生存状况研究”调查数据在婚姻决定方式上, “父母包办”占了64.8%, 而自己认识的只有13%。这样的婚姻决定方式与东乡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东乡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对于东乡族来讲, 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 而且也是一种深入他们生活每个细节的社会文化, 影响到了东乡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古兰经》规定,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但在实际生活中, 不可否认的是, 东乡族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表现, 由于东乡族人结婚年龄偏低, 许多人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订亲了, 而那时候, 他们还是什么都不懂得的孩子, 因而她们的婚姻不可避免地是由父母替他们作出决定的。同时由于伊斯兰教的蒙面纱和深闺制度, 女子不能单独见外男, 也造成她们的交往局限, 父母包办和他人介绍也就不可避免了。
3、女性择偶标准
女性的婚姻是由父母来进行包办的, 这里的女性择偶标准并不是她们在现实择偶中可以加以运用的标准, 而是一种心理期望。调查发现, 东乡族女性在择偶时注重的三个因素依次为:民族、外貌和文化程度。对这些因素的考虑是综合的, 而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东乡族作为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女性在结婚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民族, 穆斯林一般不与非穆斯林通婚, 尤其是女子不可嫁外族男子。东乡族对于子女与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通婚大多都持反对态度, 反对的比例占到了75.4%。对于与非同一宗教的外族人通婚更为不支持了, 对于子女与非穆斯林通婚的反对比例更高一些, 为80.6%, 他们认为, 男子娶了外族女子, 可以将她们同化, 使其与自己的信仰习俗一致;而本民族女子一旦外嫁, 则必须要放弃本民族的信仰与生活习惯, 从文化心理上, 他们无法接受这种转变, 另外, 从生活习惯的适应上来讲, 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除了必要的宗教信仰选择以外, 在调查中发现东乡女性的其它择偶因素的要求没有特别突出, 她们对于择偶时感情因素的强调非常少, 仅有几个人提到了感情因素, 对于一些现实条件:经济条件、对方的职业条件也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4、家庭规模
家庭规模指的是家庭的人口数量, 代际数量等。东乡族的家庭人口数量为4-7人居多, 这样的家庭占到东乡族家庭的88.1%。我们这次调查发现, 东乡族在家庭代数分布上以两代家庭居多, 占58.4%, 同时, 三代同堂的家庭在东乡族仍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占到了调查的34.7%, 东乡族的习俗是长子结婚后另建新家, 与父母分开居住, 如果有多个儿子, 成家后也都分居出去, 只有小儿子一直留在父母身边, 照顾父母, 为父母养老送终, 分出去的这些年轻夫妇与自己的未婚子女组成两代家庭, 而留守在父母身边的夫妇与自己的父母、子女形成了三代同堂的这种家庭形式。东乡族历来喜欢大家庭, 在对居住方式的期望上, 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过一种大家庭的生活方式, 希望子女成家后仍与自己共同居住。调查显示, 有78.9% 的人希望子女结婚后与父母同住, 希望分开另居的仅占17.2%。并且这种期望与年龄无关,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纪大的人, 都希望是这种居住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东乡族家庭规模也渐趋附于小型化, 这主要与东乡女性生育子女数量的下降有关。当然这是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三、东乡女性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网络
1、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家庭的建立就是以夫妻关系开始的。本次调查从家庭家务劳动分工、夫妻在家庭决策中的权力分工、家庭生活幸福感等方面考察了东乡族女性在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家务劳动的夫妻分工是体现夫妻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家庭劳动分工上, 东乡族体现了一种典型的“男主外, 女主内”模式, 在调查中, 只有6位男性表示会帮助妻子“烧饭”, 平时家庭中的打扫卫生之类的活也都由女性一人承担, 男性最多会帮忙照看孩子、照顾老人。女性除了要忙家庭以外的农活以外, 还要承担几乎所有的家务劳动。男女两性对“男主外, 女主内”分工模式的态度, 东乡族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非常赞同“男主外, 女主内”这种夫妻分工模式。在家庭消费的决策方面, 东乡族家庭中大的消费如电视、农用生产用具、畜力等大多是由丈夫作主, 或者是丈夫作主, 征求妻子意见, 这两者占了59.4%, 而妻子作主的仅有5.7%。在对于日常家用消费品 (衣服、食物等) 的决策上, 由妻子作主的比例较大, 占56.4%。
2、父母与子女关系
东乡族是一个非常注重孝敬父母的民族, 他们认为尊重老人是天赋的职责, 认为自己现在怎样对待父母, 以后子女就会怎样对待自己。一般来讲, 老人在家中享有绝对的权威。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来, 例如, 在问及“如果父母让你做一件你不情愿的事情, 你会怎么做?”有66.5%的人选择“尊重父母的意思去做”, 21.8% 的人选择“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服不了父母再照父母的意思去做”, 拒绝去做的仅占6.4%。在对于子女的职业期望上, 绝大多数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做“国家干部”, 这一职业期望占了71.4%, 远远高于其它选项。究其原因, 这应该与东乡女性的生活场景有关。东乡族所处的东乡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自然环境恶劣。女性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在她们所能接触到的社会职业中, 她们认为比较“体面”、比较“好”的就是县乡一级的国家干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东乡族女性婚姻家庭状况的研究, 描述了东乡女性的家庭建立、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和家庭网络状况, 对东乡族女性的家庭生活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东乡族,女性,家庭
参考文献
[1]王晓莉, 连芙蓉.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东乡族女性家庭地位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 2013 (03) .
现代核心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篇9
目前,中国家庭结构已由传统的大家庭日益演变成核心家庭。作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妇女角色也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妇女走向社会,地位上升。在中国核心家庭中,妇女不仅承担着家庭内部角色而且承担着社会角色, 女性走向社会承担着各种工作角色,教师、医生、公司职员,甚至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国妇女的社会职业劳动已成为重要现象,但同时,家庭内部角色与工作角色的承担也让她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何使当代职业妇女摆脱角色的两难境地,真正实现人格独立和地位平等是我们需要正视和解决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根本和谐。社会交换理论认为,随着妇女在家庭经济中的作用增大,家庭地位、角色会相应改变。角色理论认为,现代女性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受到了角色冲突的困扰,在家庭角色与工作作色之间难以调适,只有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实质的变革才能解决角色冲突。
二、当代职业妇女角色及分析
(一)当代核心家庭中的职业妇女角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不同社会条件下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有所不同,而家庭结构也会反作用于成员的角色扮演和社会运转。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主轴的联合家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及“孝妇贤妻良母”的角色模式让传统女性成为父权社会的依附工具和牺牲品,属于家庭的无酬劳动力,对男性的依附使她们连独立的人格也不存在。父子轴的家庭结构使传统女性角色持续弱化,使“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传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1) 。随着中国“女性解放”、“父子轴”家庭结构与自然经济的瓦解,女性不再受传统角色的制约,开始从传统家庭走向社会。近年来,中国家庭结构迅速向核心化转变,妇女角色也随着快速变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核心家庭已成为家庭模式的主流,核心家庭的妇女角色相对于传统家庭的妇女角色来说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她们的角色扮演也更复杂。
在A区的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接受访谈的妇女普遍认为现代女性的角色重点是“妻子———母亲———家庭收入者”,通过个案访谈发现,在现代核心家庭中妇女的角色扮演不同于传统妇女。传统妇女扮演的是家庭角色,当代职业妇女扮演家庭角色还扮演工作角色,由于家庭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和丈夫妻子双方受教育程度不同,她们的“妻子”“母亲”角色负担与角色期待也会有差别。在家庭之外,女性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如医生、教师、工人等,她们的工作量、工作待遇要求与男性没有显著差异。就女性本身来讲,她们承担的多种角色对她们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
(二)当代核心家庭中职业妇女的角色冲突
1、职业妇女角色冲突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不只扮演一种角色,而是同时扮演好几种角色,这是由社会地位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决定的 (3) 。与传统妇女“孝妇贤妻良母”角色模式不同,当代核心家庭妇女的多重角色集于一身,形成“家庭———工作”的角色模式。工作中,现代女性担任着社会角色(gender),要扮演好社会角色,实现工作的角色期待。同时,她们又要满足家庭角色的要求,维系家庭幸福。双重角色使她们经常处在战斗、紧张、疲劳状态,“家庭———工作”角色的承担让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2、职业妇女角色冲突的影响分析
“家庭———工作”的模式意味着随着妇女解放和家庭结构核心化,根据交换理论的观点,妇女在家庭中因占有一定资源而获得地位。现代妇女作为与男性一样的经济收入者,在家庭的话语权、决策权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某些家庭中妇女在家庭事务的决策上与男性拥有平等的决策权,而在有些妇女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高于男性的家庭,女性甚至拥有了比男性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影响力明显上升。可见核心家庭中妇女的传统角色期待有一定程度的淡化,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尊重和提高。
然而现代妇女也面临新的困境。现代核心家庭中,妇女承担的有一贯有之的家庭角色,还有参入社会后的工作角色,女性在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之间有主次之分,还是两者并重?她们如何调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都是现代家庭中女性角色扮演所面临的问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使她们有双重的角色行为标准,从而引起角色冲突;家庭其他成员对她们有不同程度的角色期待,社会对她们的角色表现会有不同的评价,她们自己也会因双重角色期待和角色表现的难以调适,压力越积越多。有的女性甚至因此改变工作、回归家庭或放弃家庭成为孤独的“社会人”。
女性参与到社会工作领域中来,自然被要求遵守与男性同等的规范,现代社会在职业分配上虽会考虑到性别的因素,但相同领域中必须是相同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相同业绩衡量标准,而有的业绩评估甚至存在女性歧视现象。社会更不会考虑到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而对女性工作角色放宽要求,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工业社会,女性要在社会中谋求一个职业并保住这个职位,她们只能遵守社会赋予她们的社会工作角色标准,只能努力实现社会对她们的社会工作角色期待或者努力做的更好。
女性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有了选择的余地,但她们自身仍希望维持二者平衡。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中她们都希望能够保持经济独立能力,教育程度和收入越是处于中层的女性对此期望值越高,但同时她们的角色压力也越大。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妇女自身观念中的影响,再加上外界环境经常会以双重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女性,造成了当代职业妇女严重的角色冲突。这一角色冲突不仅表现在妇女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男女性别的冲突,情感与理性的冲突,还包括妇女本身的人格冲突,而越是属于经济收入中层的妇女角色冲突越明显。若把家庭与工作比作“鱼与熊掌”的话,现代职业妇女现在面临的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局面。
(三)如何化解妇女的角色冲突问题
在现代社会,对于女性来讲,事业和家庭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如何改变妇女的角色冲突问题长久以来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途径,波伏娃认为“习俗给予女人的束缚虽有所松动,但潜藏的消极自由不会使她的处境获得根本的改变”,而“她们获得经济独立也只能成为受压迫阶级的一份子,她们依然被桎梏在依附性的地位上” (2) 。女性要真正摆脱自己面临的角色困境必须从政治、经济、人权斗争中改变引发这些矛盾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要解决女性家庭内的角色问题,至少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女性自身;其二是女性周围的社会环境。(1)对于女性自身来讲,应该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期待,在观念上不断转变和调试,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努力使自己的社会角色认知和家庭角色认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在家庭里善于调适各种家庭关系,是身心真正达到轻松自然的状态。(2)对于社会环境来讲,社会应该为女性营造出一个轻松,和善,平等的角色扮演舞台。在家庭环境层面,家庭其他成员尤其是丈夫应自觉承担家务,帮助妻子承担双重角色,这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明显并逐渐成为一个趋势。在家庭外部环境层面,首先,调整角色期望,缓解女性角色冲突。要改变社会普遍的角色定型观念和男女分工模式。在当今社会,传统的“贤妻良母”观仍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给职业妇女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转变对女性的角色期待是十分必要的。然后,发展社会服务机构,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家庭提供社会劳动服务,减轻女性的家庭负担。多渠道地实行家务劳动社会化,由社会化服务承担家务劳动,这样不仅能多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可以使不同层面的妇女从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妇女工作待遇比如相同工资安排较少的工作量,根据家庭位置就近安排女性就业,也可以提高女性福利待遇比如在单位和社会中为女性提供更多的优惠和资金条件支持,还可以让妇女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体力自愿选择各种不同要求的兼职工作……这些措施应当可以缓解当代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
参考文献
[1]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女性与家庭》, 载《法治论从》2005 (5) 。
浅析职业女性家庭中的婆媳冲突 篇10
一、婆媳关系的新特点
社会变迁中文化价值观变化很快, 婆婆在家庭传统权力模式中的权威地位遭到挑战, 难以适应迅速的社会变迁。婆媳关系的转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经济权的转让。在传统社会里, 婆婆不仅有着不可被触犯的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道德和社会伦常, 还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在新时期里, 职业女性不仅仅在经济上独立, 还掌握着家里的财务权力。对此婆婆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其次, 知识权威的转让。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老年人失去了传统社会中的知识权威地位, 传统社会的知识积累与信息传播十分缓慢, 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 是知识权威和信息权威。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传播的现代化, 在很大程度上瓦解着老年人经验权威与信息权威的地位。
二、职业女性家庭中婆媳冲突的表现及原因
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给冲突下定义说, 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利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 在这一斗争中, 一方的目的是企图中和、伤害和消除另一方。婆媳冲突实际上是观念上的不和的外在表现, 具体说来, 有以下几点原因。
1. 转型期下, 观念的相对更新与滞后。
她们与婆婆属于两个时代的人, 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婆婆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消化、吸收则相对滞后。当老人发现有些观念与自己固有的, 或与传统的观念相背离时, 就会产生矛盾。比如, 婆婆对于媳妇请客吃饭, 聚会喝酒, 与异性接触等的社会交往方式等都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对于按揭付款,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生活态度不能理解;对媳妇“做家务不感兴趣, 却对消费情有独钟”的做法很排斥。
2. 双方对情感的争夺。
在中国的大家庭中, 比较强调代与代的连续性, 母亲常不能把自己从儿子的小家庭中分割出来, 过分的参与儿子的小家庭中, 甚至把媳妇当成外人;婚后, 媳妇与丈夫的相处时间比较多, 有更多的心理沟通, 认为夫妻间的感情更深厚。在婆媳内心深处是有一定比较的, 理性的处理好这一关系会促进家庭和谐, 而处理不当则会使整个家庭的天平失衡。过分的倾向于母亲, 会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而过分的偏重妻子会危及到老人的养老问题。
3. 期望值差异, 互相接纳不良。
婆婆多年来习惯于母亲角色和照料子女的生活。儿子结婚后, 她们一方面无法立即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也由于不放心由别人照顾儿子, 所以免不了往常一样事事插手, 引起儿媳不快, 也从而激起媳妇的竞争意识, 加之丈夫由于习惯于母亲的照顾, 不免会有所比较, 这就更使妻子压力增大, 导致妻子将不满转移到婆婆身上。
4. 心理因素。
婆媳比翁婿难相处, 源于男女心理特征有别。女人细腻, 男人粗犷, 女性独特的心理特征使婆媳相处更显扑朔迷离。
三、婆媳冲突对职业女性的影响
婆媳关系的紧张不仅对职业女性的家庭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还严重影响其工作的质量, 制约着她们的发展。总的说来, 婆媳冲突对职业女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压力增大。
据调查, 中国职业女性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4%左右, 她们在各行各业中为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时, 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尤其是婆婆方面的压力, 职业女性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成功期望值低、自我封闭等消极心态。这些消极心态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障碍, 使其自信心下降。
2. 夫妻情感危机。
婆媳冲突是继“第三者插足”后的第二大“婚姻杀手”。社会学家根据长期调查研究发现, 中国八对离婚夫妇中, 有四对是由婆媳矛盾造成的, 又有约50%的夫妻因婆媳关系无法调和而长期冷战甚至分居。如果婆媳关系处理不当, 会对职业女性的婚姻家庭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 母亲在丈夫心目中的分量很重, 无论夫妻间的感情多么深厚, 都无法取代母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婆婆年迈, 常被理解为弱势群体, 因此,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琐事所造成的矛盾, 婆婆总是“天然”地为社会舆论所支持。
3. 事业发展受阻。
婆媳冲突使职业女性对事业的期望值降低, 发展空间变小。女性的成功受双重标准的检验:一是对于家务负担层面, 婆婆对媳妇的家务问题则求全责备, 认为是媳妇“分内”的事。这使得职业女性在家庭和事业双肩挑的情景中面临更大的压力。二是对于事业成功层面来说, 社会对职业女性的期待是希望她们能够胜任职业, 成为一个合格的事业型女性。在“女比男强, 幸福不长”传统观念作祟下, 在兼顾不暇的情况下, 女性多半会把精力倾向于家庭, 她们甘愿牺牲自我价值的实现来换取幸福和谐的家庭。
4. 子女教育弊端显现。
婆媳冲突影响职业女性对孩子的教育质量。婆媳来自不同的家庭, 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 而文化上、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处处成了婆媳之战的导火线。特别是在教育第三代的方法上, 婆媳之间常存在很大的分歧。媳妇要管, 婆婆要护, 婆媳间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对孩子成长造成影响。
四、职业女性如何调适婆媳关系
1. 观念转变, 心理调适。
婆媳属于两个时代的人, 思想上、生活上、习惯上很难完全一致。要搞好婆媳关系,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多从对方角度考虑。对老人要宽容, 大度, 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 放小生活上的细节缺点, 少埋怨, 多引导;其次, 对婆婆要真诚, 懂得尊重长辈, 尽可能体谅老人的性格和其他不足。同时, 媳妇也应该认识到, 如果自己不尊敬婆婆或婆媳关系处理的不好, 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婚姻关系, 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2. 开阔眼界, 拓展视野。
虽然家庭和事业兼顾带给职业女性以挑战, 婆媳关系不和带给她们以沉重的心理负担。职业女性在处理事业与家庭的角色冲突时, 既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 培养对工作的兴趣, 以缓解社会角色的压力。同时, 在主持家政时, 也应从实际出发, 理顺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
3. 有效沟通, 方法得当。
沟通在生活中就如人的血脉, 如果沟通不畅, 就如血管栓塞, 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学会沟通, 就要一定懂得其途径。因为它不只是语言, 还包括动作、姿态、眼神、表情等等。婆媳之间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双方心有怨言却隐忍不发, 直到最后矛盾激化。当问题出现时, 关于误会解释要及时, 切记不要“留下隐患”。沟通需要注重技巧, 职业女性在经济上相对独立, 关心婆婆可以在物质和心理上双管齐下。
4. 充分调动家庭其他成员的协调作用。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 充满着甜言与蜜语, 而结婚却不是, 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 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孙关系。相应的, 家庭其他成员的调和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婆媳关系。 (1) 小姑。 (2) 孩子 (3) 丈夫和公公。婆媳不和时, 会找人倾诉, 或诉说委屈, 或寻求支援。在婆媳关系中, 其他成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中介作用发挥的好, 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 反之, 则容易加剧矛盾。作为家里的其他成员, 要善于从中调解斡旋, 宜劝解不宜介入, 要保持中立态度。
五、结语
婆媳关系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 在新时期妇女具有“平等就业”机会的政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 被赋予了新的思考点。我们坚信, 在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一步深化, 公民素质普遍提高, 婆媳不和现象将逐渐减少, 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社会更趋于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李春萌.婆媳之争的人类学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
[2]李芬.和谐家庭背景下的婆媳互动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3]邵秦, 胡明霞.中国家庭结构历史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1988, (4) .
[4]朱东丽.婆媳冲突的社会学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
[5]时蓉华, 沈熊珠.婆媳关系的社会心理分析[J].老年学杂志, 1986, (4) .
[6]龚咏梅.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及调适[J].黑河学刊, 2010, (1) .
[7]伍慧玲, 骆晓戈.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女性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 (5) .
[8]蔡丹丰, 王希娟.当代女性的心理健康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7, (4) .
[9]祝平燕.论社会转型期知识女性角色冲突的新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 1999, (6) .
相关文章:
女性与法律论文01-10
女性与大众传媒01-10
女性与大众传媒论文提纲01-10
女性与大众传媒论文01-10
奥林匹克与希腊神话01-10
《女性与法律》课程01-10
女性与差异政治01-10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常用木本花卉01-10
八年级上册《图像加工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01-10
住宅建筑常用暖通方式设计分析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