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社会保障分析论文提纲

关键词: 差距 经济社会 变革 摘要

论文题目: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摘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我国经济规模总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二位,然而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增大。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47以上,相当于百分之一的人口占有了三分之一的财产。我国不同群体对于经济发展的获益不同由来已久,各个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特别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大了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探索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社会保障支出的角度。社会保障本身是一种收入分配制度,它通过财政和税收工具重新分配社会成员的收入,调节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各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发挥公平正义的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用以完善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协助我国改善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本文以六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一系列阐述,指出当前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最后是阐述了本文的创新以及不足。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于社会保障支出调节收入差距方面的文献,并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评述;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对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社会保障支出调节收入差距的理论;第四部分是现状分析,本文首先是对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了其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各个方面,其次是对我国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现状考察,运用了不同方式进行测算,最后针对当前现状,揭示问题;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首先是对面板数据的特点进行说明,其次,本文选取了2008年至2017年全国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是政策建议,在前文基础上,基于减小城乡差距的目标,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我国的城乡收入比不断减小,表明我国城乡差距是在不断缩小的,而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比依次递增;二是中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负担率越来越高,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断加强;第三,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不同地区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效应不同,在中东部地区显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而在西部地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表明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论文在基于减小城乡差距,引导社会公平的目标下,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应该建立一体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调整社保支出的结构,向农村地区倾斜,通过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发挥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城乡差距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面板数据

学科专业:财政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

六、创新及不足

(一) 本文的创新

(二)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第三章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 社会保障相关概念

(二) 收入差距相关概念

二、社会保障支出调节收入差距的理论

(一) 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二) 瑞典学派的相关理论

(三) 现代货币主义的相关理论

(四) 供给学派的相关理论

(五) 罗尔斯的正义论

三、社会保障支出调节收入差距的机制

(一) 社会保障支出调节收入差距的目标

(二) 社会保障支出调节收入差距的方式

第四章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

(一)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规模分析

(二)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分析

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三、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三、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

(一) 面板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二) 基于全国样本的计量模型的构建

(三) 基于东中西部地区样本的计量模型的构建

(四) 稳健性检验

四、实证结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全球保险行业并购分析论文提纲 下一篇:保险诈骗犯罪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