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物理时间分配及考试策略(精选4篇)
篇1:北京中考物理时间分配及考试策略
【最后提醒】中考物理时间分配及考试策略
一、中考物理时间分配参考规划:
1、单选题14道:(保守总时间28分钟,实际减去开考前审题时间,主要时间会花费在12、13、14题上)
1-12题为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问题,理论时间每题1分钟,实际在发下试卷后开考前审题的过程中,多数基础扎实的同学基本都能做到将前12题一扫而光了。11、12题为中等题目,考察对一些较抽象和易混淆知识点的考察如:做功、能量转化、电磁、热机、局部短路等,稍有技巧性和隐蔽性,理论时间每题2-3分钟。
13、14题,一般为力学、电学各一道综合性题目,考察知识点综合量大,技巧性突出,理论时间13题4分钟、14题8分钟(一般此题难度会相当高)。
2、多选题4道:(保守总时间16分钟)
15、16题,一般考察对基本概念物理意义的区分和一些相对复杂、抽象的物理规律,如密度、比热容、熔点、电磁、能量转化、热机等,理论时间每题2-3分钟。
17、18题,一般力学、电学各一道综合性题目,考察受力分析及对力的合成、平衡和压强、浮力的灵活关联掌握情况,等效电路分析和比例式,理论时间平均5分钟一道。
3、填空题6道:(保守总时间16分钟)19-22题,非常基础每题理论时间1分钟。
23题稍微灵活,一般有一个关键点,比如物态变化质量不变、串并联的比例关系式、固体压强叠放中的受力面积等等,理论时间2-3分钟。
24题难度与14题基本相当,考察综合应用能力或者是关系式的运算化简较为复杂,技巧性极强,理论时间8分钟。
4、实验、作图题14道:(保守总时间31分钟)
25-33题,较为基础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基本技能,以及在实验背景下考察基本规律、公式和推论,理论时间每题平均1分钟。
34题,中等偏上难度,主要考察:密度的特殊测量、单表法测电阻或额定电功率、结论论证与探究性实验(09年开始的创新题)主要围绕教材的基础实验和课后思考题与阅读材料,平均每题5分钟。
35题,中等考试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的定量结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的数值应当根据实验数据明确表示出来
36题:证伪问题。
37题,验证性实验,很八股都是验证基本结论,今年看好与液压基本公式、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电路基本电学量(I、U、R、P)在串并联中的关系,理论时间10分钟。
5、计算题2道:(保守总时间31分钟)38题,电学综合大型计算,10-12分钟。39题,力学综合大型计算,17分钟。
二、答题策略:
1、注意利用好发卷后的审题时间,不要贪快,要求准,能赚几道都是赚。
2、先做中等以下难度题目,稳住心情,一定要稳,按以上的保守时间处理每题足够保质、保量了。
3、勾画关键数据和词语,保证不出审题失误、代数计算错误和掉入文字游戏的陷阱。
4、遇到个题型的压轴位置题目不要死磕,比如14题所给的理论时间8分钟,并不是说一直对着这题坚持做个8分钟,这种做法是十分低级的,如果头1、2分钟没有头绪,那就一定要果断放弃。坚持碰到头破血流,损失了:时间+精力+心情+选择题和后面大题的分数(必然受影响,很多同学说时间不够就是如此造成的),果断放弃损失的只有:
1、2分钟+2分,换来的是后面的大题能多有6-7分钟去做+精力+心情的稳定,这个帐不难算吧。
5、多选题如果拿不准,果断当成单选做,因为如果把多选看成单选,难度也就算个中等题,因为一般水平的学生也基本都能看出某个必选项,舍弃就能得到:时间+精力+2分,损失的只有1分。
6、设计性实验大题要求全、求精、求细,调理层次必须分明,卷面一定要干净,习惯不好的同学,建议先铅笔打草稿,水笔再描(很多人想不通,但是相信等你把试卷变成画布之后就想通了),别怕花这个时间,值。
7、大题一定要先坚持做完你首选的(一般选电学),再说另一个。比如你已经快做完了电学综合大题,发现力学大题时间严重不够了怎么办?答:当力学题不存在,首先坚持稳住阵脚,认真算完电学题的结果保证无误,再冲一下力学题,不管能做出多少,也是没有损失只会赚的。否则,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心神不宁,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一心二用必然导致前面算不对,后面也做不出,损失的是两部分分数。
8、对于,水平一般的同学,在电学大题实物图转等效电路建议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先画出实物连线的草图,再用橡皮擦除导线的方法,来处理开关断开、电压表和局部短路,回得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别怕花时间,很值。
9、对于多数同学,别存在做完后再认真检查一遍的幻想,没意义。
篇2:北京中考物理时间分配及考试策略
一单选题:14题,28分。
1、时间:前10题:5分钟,2、注意问题:考察基础,要求知识全面、牢固。
二、多选:4题:12分。
1、时间:10分钟,原则保2弃1.(答案不把握)
2、注意问题:详细读题,把握不准的答案决不许选,计算要准确。
三、填空:计6题:12分。
1、时间:10分钟,2、注意:a、概念:语言标准,不许写错别字。
b、计算:必须准确,尤其正反比问题。
c、控制变量法,条件填全。
四、实验题:35分。
1、时间:35分钟。
2、要求:认真,细节、思考、准确。
1)作图(细节):a、虚实线、直角。
b、物理量标量和数值。
2)读数题(读准):a、估测:正负0.1。
b、温度:零下。
c、电表 :量程、接线柱;每一大小格数值。
3)实验结论的表达式(填空):语言标准,不许有错别字,控制变量不能忘;表达式及角标 准确,要比例系数及单位。
4)填表题:表中数据与其它数据规律相符,除不尽时要与表中数字位数一致。
5)图像 :认清二轴的意义,找出物理量关系,再用物理知识解之。
6)实验举例:要举学过、熟悉、简单、易懂的实例,少举生疏复杂的实例,绝不许说错话。
7)实物连接及变阻器问题: a、看好表的量程。
b、变阻器滑片的位量,一定细审题。(A、B端或左、右端)
8)实验题
a、器材:天平:横梁平衡(游码归0);测力计:调零(校正):
使用方法;量筒(烧杯):一定量的水;电表:电表的开关(试触)、变阻器滑片的位量;刻度尺:测长度方法,测面积要测直径;滑轮:线画竖直(水平)。
b、步骤:填表,记录数据。
五:计算题:16分,35分钟。
1、两题:35分钟(16)
单选最后两题(13题、14题):10分钟 ; 填空题最后一题(24题)5分钟。
篇3:北京中考物理时间分配及考试策略
2010 年3 月~ 2012 年7 月, 我校数学科组在进行《数学复习课探索》的教研专题研究时, 特别对初三复习课堂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对3 个不同层次的学生45 分钟课内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情况, 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推算, 学生数学复习课平均参与时间仅有33 分钟, 而参与时间不等于有效学习时间, 可见在课堂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更少。令人吃惊的是由于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处理不当, 我们老师导致很多教学时间都是在师生活动的表象掩盖下悄无声息地流失的。
二、复习课的课堂时间悄然流失原因及其策略引导
原因1:复习导入基础知识复习占用时间过长
上学期, 我听了初三三位老师上的同一节《圆的性质及有关证明》的第一轮复习课。第一位老师复习导入是: ( 1) 考点链接, 先设计了8 道单纯与概念和性质有关的文字填空题; ( 2) 课前热身, 做了6 道与基础知识有关的练习题, 两个小环节共用了12 分钟。第二位老师的复习导入是直接把基本知识用6 道题目以题组的形式呈现, 用时5、6 分钟。第三位老师课前已经布置了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练习, 只花了两三分钟评讲答案, 就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心理学研究表明, 上课后的第五分钟到第二十分钟之间是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 如果导入占用时间过长, 势必影响后面的学习效果。我认为第三位老师的导入比前面两位老师的导入更胜一筹, 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以把更多时间用以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原因2: 备课马虎、不深入, 讲解出错
有位教师在复习分类讨论思想时, 先复习了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以及分类的原则, 通过几道基础练习引导学生归纳了分类的原则, 然后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
例题: ( 2010·福州) 在△ABC中, ∠C = 45°, BC = 10, 高AD = 8, 矩形EFPQ的一边QP在BC边上, E、F两点分别在AB、AC上, AD交EF于点H。当矩形EFPQ的面积最大时, 该矩形EFPQ以每秒1 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QC匀速运动 ( 当点Q与点C重合时停止运动) , 设运动时间为t秒, 矩形EFPQ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老师让A同学上黑板演, 该学生很快找出了当0≤t < 4 时的情况时S与t的函数关系式; 老师叫他下去了, 同学B站起来补充说: 当4 ≤ t < 5时, 重合部分是个梯形, 可用t表示出梯形的上下底, 进而由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得S、t的函数关系式; 很多同学立刻表示赞同, 老师稍犹豫了一下也给予了肯定, 然后准备转入下一道题。这时学生C说: 当5≤t≤9 时, 重合部分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直角边的长易求得, 即可得出此时S、t的函数关系式。教师很尴尬地不得不引导学生反思解法, 找出A、B两位同学的漏解的原因。
课后, 该老师坦白说, 课前没认真做过此题。这样重复探究的“补救”, 不但导致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白白浪费流失了, 而且还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
策略引导: 老师在上课前了解所教授的学生的大致情况, 研究最新考纲, 精选例题, 在上课前一定要先做配备的习题, 把握内容的深浅度, 那么一堂完整而精彩的复习课就这样准备好了。
原因3: 例题讲解不到位, 只注重解题和形式的训练, 不重视反思归纳。
2012 年中考复习在讲《勾股定理的复习》时, 我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先简单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并给出5 道相应的练习。学生前一节课的内容可能掌握得比较好, 所以6 分钟就完成了, 并且绝大部分同学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所以我立刻转入了例1。
例1: 一个圆柱, 底圆周长6cm, 高4cm, 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 要从左下A点爬到右上B点, 则最少要爬行多少厘米?
通过这道例题, 我向学生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应用, 但没归纳解题步骤, 就直接让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1. 长方体的长为15 cm, 宽为10 cm, 高为20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左下顶点A爬到右上顶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这是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 但很多同学没有分类讨论画出平面展开图, 不是求错了结果就是不会做, 我只好再详细讲解, 再给学生归纳方法步骤, 并强调要画出展开图数形结合去解这类型题目, 并再出了一题类似题目。
2. 练习: 一个三级台阶, 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3dm、2dm, 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 A点有一只蚂蚁, 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 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多少?
可惜题目打出来没多久, 很多学生还没做完, 下课铃就响了, 课堂时间浪费在重复讲解中, 结果就导致了没能按预设完成教学任务。
策略引导: 例题讲解一般可按“析- 评解- 评”三部曲来进行。首先, “析”要引导学生读题、审题, 分析探究解题方案, 这过程以导为主。其次, “解”要把例题完整解出来。可以是老师规范板演, 也可以由学生先练然后上来板演。
原因4: 典型例题没选准, 难度太大。
前面提到《圆的性质及有关证明》的复习课, 第一位老师因为导入复习所占时间过多, 为了完成安排好的环节, 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没有从浅入深的安排例题, 而是直接给出了一道综合大题:
己知: △ABC内接于⊙O, AB为直径, ∠CBA的平分线交AC于点F, 交⊙O于点D, DE⊥AB于点E, 且交AC于点P, 连接AD。
( 1) 求证: ∠DAC = ∠DBA;
( 2) 求证: P是线段AF的中点;
( 3) 若⊙O的半径为5, AF = 7. 5, 求tan∠ABF的值。
看到这道题时, 很多同学脑袋一下就乱了, 显然他们的思维还没来得及转过来, 如何运用与圆的性质去解决综合的方法题还没真正吸收, 却要用圆周角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还有解直角三角形等综合知识去解这道压轴题, 许多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 想了很久都没找到思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老师匆匆讲解, 很多学生的思维还没能跟得上, 然后再匆匆调整难度, 但宝贵的课堂时间就已经白白流失了。
策略引导: 教师选择典型例题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 所选取的例题要切合主题, 难易要适中, 例题的梯度要合理设计, 考点要准确, 解法要具有通用性, 无可争议。
一节课只有短短45 分钟的复习课, 教师必须无比珍惜、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 认真规划课堂上每一环节的时间, 不要让课堂教学时间有“偷偷溜走”的机会, 才能按预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复习的效率。
摘要:中考复习课预定内容没讲完, 很多时候并非课堂时间不够用, 而是课堂时间在趁我们老师没注意的时候偷偷流失了, 通过学生调查和教学实践的反思以及听课, 从多个方面揭示了数学复习课堂时间悄然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复习课,课堂时间流失,策略引导
参考文献
[1]吕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篇4:上海中考数学考试时间分配参考
一选择题(1-12题)(分值36分)
用时:30-32分钟
40-45分钟
1-2题
2×1分钟=2分钟
3-11题
9×2.5分钟=22.5分钟
12题(先放弃)
1×6分钟=6分钟
二填空题(13-16题)(分值12分)
用时:10-13分钟
13-15题
3×2.5分钟=7.5分钟
16题
1×4分钟=4分钟
三简答题(基础题和中档题)(分值50分)
用时:35-40分钟
35-40分钟
17-18题
2×2.5分钟=5分钟
19-21题
3×4分钟=12分钟
22题
1×6分钟=6分钟
23题
1×12分钟=12分钟
四 压轴题(分值22分)
用时:35分钟
35-30分钟
24题
1,2问
2×4分钟=8分钟
3问
1×8分钟=8分钟
25题
1,2问
2×4分钟=8分钟
3问
1×10分钟=10分钟
考试时间分配
顶尖生
有能力做压轴题第三问,希望得分116分及以上
总115分钟
人数比例1%;压轴题用时35分钟
优秀生
放弃做压轴题第三问,希望得分112分及以上
相关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2014在职教育硕士现场确认时间和地点01-11
2021年北京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公布01-11
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01-11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笔译(055101)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范文01-11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全日制会计硕士mpacc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内容01-11
北京农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1-11
北京建筑大学复试科目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