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语料”给大学葡语教学带来的思考

关键词: 语料 交流 语言 民族

一、真实语料与传统教材的区别

众所周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 所以才有外语一词的存在。但交流是广泛的, 是跨民族、跨区域的, 所以对于语言的学习与研究就成了语言教学者的生活必须, 当然更是语言学者们的中心议题。无论怎样, 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葡语教学的人, 必须弄清楚, 什么是真实语料?它与我们日常的葡语教材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两个问题是首先必须解决的。

其实关于真实语料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属于交际教学法。

Tomlison认为, 真实的语言材料是指任何不以教学为目的所写、所说的语言片段。

Harmer表示, 真实语料是为本民族本国家的语言使用者设计的, 而不是为语言学习者设计的。

Morrow指出, 真实语料是指所有为语言本族使用者推出的书面、视频、音频材料, 是没有经过简写或改写的含有真实信息的真实日常语言, 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始语料。

Brown强调语言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完整的而非支离破碎的、富有语境意义的而非枯燥抽象的”的语言。

Higgs指明, 教师通过真实语料进行教学, 学生们能够获得在现实场景中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有用技巧”。

Krashen也建议, 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粗调输入”, 使学生能在丰富的真实性输入中习得语言。

综上, 所谓的真实语料就应当来自实际生活, 来自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日常交流, 是完全为了沟通交流而出现的纯粹的生活语言片段, 或当地的新闻报导, 或书刊杂志, 乃至于争吵中的语言。它既不是中学教学中的外语教材, 也不是外国语大学中的一两本教课书, 而是来自相应民族的真实场面, 不是那种为了“教”与“学”有目的设计, 而只是那种出自于交流的需要而真实客观出现的语言。即“原生态”的语言。

大学外语课程自有大学外语课程的特点, 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语课程也绝非等同于一般大学的外语。因此我们所探讨的真实语料往往就是针对外国语院校的教学而提出的, 当然也更是外国学院校必须集中精力探讨的。

与中学外语教学的最大不同点是, 大学的外语教学不在是单纯的为了应试, 而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 利用它去接触接受更多的外国文化和知识;与一般大学开设外语课程的最大不同点是, 专门的外国语学院校不单单是将它作为一种接收的工具, 而是为了实现语言的最大属性, 能够听懂读懂来自另外一个民族的原生态语言, 实现无障碍交流。这才是一所专门的外国语高等院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然也是一所院校的水准与声誉的最有力凭借。

二、真实语料导入葡语教学的必要

不得不承认, 真实语料的研讨者们大多是就英语作为外语来探讨的, 但任何一所高等的外国语院校都是可以推而广之的。

作为大学葡萄牙语教师之一, 我认为如果能够将真实语料导入大学的葡语教学之中, 意义十分重大。

1、是语言学习者高境界追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来到大学外国语院校就学的人, 除了仅仅满足于拥有一张毕业证, 将来从事外语教学的之外, 那些理想中想要作翻译的, 想要去目的语国家进一步工作和学习的, 谁不想说一口地道而流利的外语呢?谁又不想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呢?但要实现这一愿望, 达到这一目标, 道路只有两条:要么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要么就是大学教师能够切实地将真实语料导入现今的大学教学之中。

2、是检验一所院校外语综合水准的尺子

高等外国语院校会有更多的提高外语教学水准的平台, 比如几所大学联合举办的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赛等。在辩论比赛中, 如果对方恰恰是母语的一方, 怎么办?此时或许是更好的学习机会, 当然也许更是检验指导教师语言组织能力与语言驾驭能力的时刻, 当然也是检验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时刻。因为辩论中, 母语的一方, 随时都可能出现超越我们大学外语教程的语词及语法的可能。如果没有这样的模拟训练, 没有类似的真实语料导入, 要想取胜是万万不可能的。相反的, 如果在大学教学中, 我们加入了这样的元素, 有真实语料的听说训练与养成, 自然就会将胜算提高好几层。

3、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国家、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发展需求, 如何贯彻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早已成为了高等教育院校实行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明确指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基本要求。

葡语教学是大学高等院校专门开设的, 培养的理所当然是应用型人才, 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探索新方式, 逐步适应社会的多方面需要。

就目前的葡语教学而言, 院校培养的学生走向不外乎未来的翻译、大学教师, 或者是将要到使用葡语的国家工作的人这三大类, 因为现在中学开设葡语的几乎不存在, 所以从事葡语教学的人, 就必须在日常的词汇和语法教学完成的基础上, 适时更多地将真实语料导入大学的课程之中, 让学生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来自于葡语国家人民使用的原生态语言, 只有这样才会让走向国外的学生更早地融入到当地的语言环境之中, 让从事翻译的人员更准确而自然地完成汉语与葡语之间的转换, 让从事大学葡语教学的人在日常的葡语教学中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即使学生的走向不能如期所愿, 多学一点原生态的语言也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吧?

综上, 能否针对葡语专业培养对象的特殊性, 适应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适时适度地将真实语料的搜集运用充实到今后的教学之中, 是所有葡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真实语料, 是近年来社会比较关注的两大课题, 理应引发各类高等院校的重视与热议, 当然更应是高等外国语院校亟待解决的。为此我试图从“真实语料与传统教材的区别”和“真实语料引入葡语教学的必要”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与看法。

关键词:真实语料,应用型人才,葡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Breen, M.P.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pplied Linguistics, 1985, 6 (1) , 60-70.

[2] Morrow, K.Authentic texts in ESP[A].In S.Holden (e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Londo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1977, (13) .

[3] 朱瑞佳.真实语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旬刊, 2015 (5) :2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零基础葡语学习教程 下一篇:葡语学习每日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