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升,怀宁人”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通用2篇)
篇1:“柳升,怀宁人”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柳升,怀宁人”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柳升,怀宁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大小二十余战,累迁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从张辅征交陛,破贼鲁江,斩其帅阮子仁等。守成子关。贼入富良江,舟亘十余里,截江立寨,陆兵亦数万人。辅将步骑,升将水军,夹攻,大败之,获伪尚书阮希周等。升赍露布献俘,被赏赉。师还,封安远伯,禄千石,予世券。
七年同陈碹帅舟师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岛而还。明年从北征,至回曲津,将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进封侯,加禄五百石,仍世伯爵。出镇宁夏,讨斩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召还,总京营兵。十二年复从北征,将大营兵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破敌。二十年复从北征,将中军破兀良哈于屈裂儿河,予世侯。帝五出塞上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仁宗即位,命掌右府,加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黎利,败闻。命升为征虏副将军,充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军务,帅步骑七万,会黔国公沐晟往讨。时贼势已盛,道路梗绝,朝廷久不得交陛奏报。敕升急进援,而昌江已于四月陷。九月,升始入隘留关。贼缘途据险列栅,官军连破之.抵镇夷关。升以贼屡败,易之。时李庆、梁铭皆病甚。郎中史安、主事陈镛言于庆日:“柳将军辞色皆骄。骄者,兵家所忌。贼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庆强起告升,升不为意。至倒马坡,与百余骑先驰度桥,桥遽坏,后队不得进。贼伏四起,升陷泥淖中,中镖死。其日,铭病卒。明日,庆亦卒。又明日,崔聚帅军至昌江。来益众,官军殊死斗。贼驱象大战。阵乱,贼大呼:“降者不死。”官军或死或走,无降者,全军尽没。史安、陈镛皆死之。崔聚力战被执,贼百计降之,终不屈死。
朝议以升丧师,不令子溥袭爵,久之乃许。正统十二年赠升融国公,谥襄愍。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B.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C.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变耻/
D.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是别于封缄而言的,汉末也把军中檄文称为露布,后来,用兵获胜向上奏捷的文书也称为露布。
B.世券又称铁券。明朝分封功臣及外戚爵位时所颁发的凭据。世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半,左券藏之于内府,右券给受封者收存。
C.太子太傅,官名。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D.宣德为明朝皇帝明宣宗的庙号,前后共十年。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乐初年,柳升跟从张辅征讨交陆,作战有方。他先在鲁江打败敌人,守卫咸子关,后又率水军与张辅密切配合,夹击敌人,取得战斗胜利。
B.柳升战功卓著。他曾同陈碹率舟师巡海,大破倭寇。在永乐年间,他多次跟随皇帝北征,屡立战功。受封侯爵,掌管右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C.宣德元年,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失利,柳升临危受命,皇上命他为征虏副将军率军征讨。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不听李庆劝告,轻敌丧师。
D.柳升全军覆亡的消息传来,朝廷意见认为柳升丧师,不让他的儿子柳溥承袭爵位,过了很久才让承袭。后来朝廷追封柳升为融国公,谥襄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五出塞,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
(2)贱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
参考答案
4.B
5.D(宣德是年号,不是庙号)
6.B(掌管右府,加封为太子太傅是在仁宗即位后)
7.(1)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随,多次有功,所受的宠爱在各侯爵之上。(数、宠待、右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贼人或许是示弱来引诱我们,这也说不定。防范贼人设有埋伏,皇上玺书中已恳切告诫我们,您应努力提醒他。(或、切、宜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柳升,怀宁人。承袭父职任燕山护卫百户。他经历大小二十余战,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年,随从张辅征交趾,破贼于鲁江,斩杀其首领阮子仁等。守卫咸子关。贼人进入富良江,船只连绵十余里,横截江面,构建营寨,陆军也有数万人。张辅率领步骑兵,柳升率领水师,夹攻,大败贼兵,俘获伪尚书阮希周等人。柳升带着露布(未加封的文书)向朝廷奏捷献俘,受到赏赐。部队回来后,他被封为安远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七年,他同陈瑄率舟师巡海,到青州附近海面,大破倭寇,追到金州白山岛而还。第二年随从北征,到达回曲津,率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进封为侯爵,加禄米五百石,仍世袭伯爵。出去镇守宁夏,讨伐并斩杀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人。被召回,总领京营兵。第二年又随从北征,率大营部队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击破敌人。二十年,他又随从皇上北征,率领中军在屈裂儿河击破兀良哈,给予他世袭侯爵。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随,多次有功,所受的宠爱在各侯爵之上。仁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右军都督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败报传到朝廷。皇上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任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佐军务,率领马步兵七万,会同黔国公沐晟前往讨伐。当时贼势已盛,道路阻塞,朝廷久不得交趾的奏报。敕令柳升急速进兵援救,而昌江已在四月被攻陷。九月,柳升才进入隘留关。贼人沿途据险列栅,官军接连将其击破,抵达镇夷关。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颇为轻敌。当时李庆、梁铭都病得很重,郎中史安、主事陈镛对李庆说:“柳将军言辞和脸色都显得很骄傲。骄傲乃是兵家所忌。贼人或许是示弱来引诱我们,这也说不定。防范贼人设有埋伏,皇上玺书中已恳切告诫我们,公应努力提醒他。”李庆竭力起来告诉柳升,柳升不在意。到倒马坡时,他与一百余名骑兵先飞驰过桥,后队无法跟进,贼人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镖而死。这一天,梁铭病死。第二天,李庆也死了。又过了一天,崔聚率兵来到昌江。人来得更多,官军殊死搏斗,贼人驱象大战。官军阵势乱了,贼人大喊:“降者不死!”官军或死或逃,没有人投降,全军尽没。史安、陈镛都战死。崔聚力战被擒,贼人百计劝降他,他终不屈而死。
柳升朴实正直而且宽和,善于安抚士卒,但勇而寡谋,终于导致了失败。柳升失败后,沐晟的部队无法前进,也引兵退回。王通孤军作战,后援断绝,便放弃了交趾。朝廷意见认为柳升丧师,不让他的儿子柳溥承袭爵位,过了很久才让他承袭。正统十二年(1447)赠柳升为融国公,谥襄愍。
篇2:“柳升,怀宁人”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颥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4.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垣迎说辅日/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命为京兆太守。
B.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C.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
D.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顺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
(2) 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参考答案
4.B (“王若问卿”不能断开,排除A、C;“实不闻方反”为完整的独立部分,应与前后内容断开,排除D。)
5.B (应为“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6.B (“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十’;”分析有误,张方计划让惠帝去祭拜宗庙好趁机挟持他,但惠帝并没有去,后张方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
7.(1) 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
(2) 司马颐于是派郅辅去给张方送信,让郅辅趁机杀掉他……司马颙悔恨不已,又派人杀了郅辅。
[参考译文]
张方,是河间人。生在贫穷、地位卑下的家庭,因为有才能勇猛善战被河间王司马颐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张方在洛阳日子久了,他的军士横行暴虐,竟挖掘了哀献皇女之墓。军民众人议论纷纷,张方不想再留在洛阳,打算要西迁,但仍然隐瞒着西去的意图,想等惠帝外出的机会,趁机劫持惠帝西去迁都于长安。于是请惠帝拜谒祖庙,惠帝不同意。
张方就干脆带兵进.宫逼惠帝上路,惠帝见兵士进来了,跑进竹林里躲避,兵士们把惠帝拉了出来,张方骑在马上对惠帝行礼说:“胡兵猖狂,保卫陛下的力量单薄,请陛下今日临幸我的兵营,我定当抵抗贼寇,誓死捍卫陛下。”在这个时候张方的部下便闯入宫中,争着割夺帷帐做马鞍下的衬垫。张方拥着皇帝来到弘农,司马颐派司马周弼来告诉张方,准备废掉太弟,张方认为不能这样做。惠帝到了长安,司马颐就以张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兼任京兆太守一职。
当时豫州刺史刘乔发布檄文,说颍川太守刘舆逼迫范阳王司马鸠抗拒诏命,以及东海王司马越等在山东起兵,司马颐于是派张方率兵10万讨伐司马鸠。张方进兵屯于霸上,而此时刘乔已被司马鸠打败。司马颐听说刘乔兵败,非常恐慌,想就此罢兵,又担心张方不同意,因此犹豫不决。当初,张方从山东来,地位很卑下,长安的富人郅辅很优厚地供养他。等到张方显贵后,张方让郅辅担任自己的帐下督,关系相当亲密。
司马颐的参军毕垣,是河间的豪族,曾被张方欺侮,恼恨地对司马颐说:“张方长期让军队驻守在霸上,知道山东敌军强盛,而徘徊不进,应提防他有变,在他未动之前要做好准备。他的亲信郅辅知道他的阴谋。”而缪播等人先前也这样说过,司马颐因而召郅辅来追问,毕垣预先对郅辅说:“张方准备谋反,人们都说你知道,王爷要是问你,你准备怎样回答?”郅辅吃惊地说:“我实在不知道张方要反叛,这该如何是好?”毕垣说:“王爷若是问你,你就回答是这样。不然,免不了身受其祸。”
相关文章:
怀宁县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02-12
怀宁电大论文题目02-12
“创意表情”个别化观察记录02-12
新职工欢迎会主持词02-12
安徽理工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02-12
怀宁县石牌镇最新规划02-12
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几点尝试安庆怀宁02-12
怀宁县稼先路标段二景观提升工程总结02-12
【精华】亲子运动的作文02-12
《一面》教案设计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