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演讲
红衣教主周鸿祎政法大学演讲实录(通用3篇)
篇1:红衣教主周鸿祎政法大学演讲实录
红衣教主周鸿祎政法大学演讲实录
周鸿祎:非常感谢政法大学给我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演讲谈不上,别人一般都是邀请我演出。我也尝试着娱乐业,做了两档节目,收视率不高,我就退出来了。刚从美国回来,有一点时差,今天没有媒体就乱讲一会儿,大家不要发微博,要发就把我的脸打上马赛克。
其实今天他们给我定的标题有一点怪,我看到标题要攻击一些人,我还是稍微换一下标题,我讲一下创新。
中国现在改善了,大家刚去世那年大家看乔布斯传,你要不谈、不看就out了,中国计划要培养20个乔布斯,这是不可能的,之前我们都学乔布斯穿牛仔裤,你要不学乔布斯的样子都不好意思在这儿混。
恕我直言,在中国是培养不出来乔布斯的,如果谁说是乔布斯谁就是赝品,为什么中国没有乔布斯,大家想一下,如果你真的看了乔布斯传,你真的去了解这些人的一些性格,一些个性,你想想如果真的乔布斯生在中国,他能幸存到几岁呢?我估计小学时期就给人打死了。他也进不了大学,也可能找一个工作,早就被领导视为异类。
在中国我到处讲创新,创新在我们国家是被说烂的词,我们也想创新,真的到硅谷看一下,你再看一下中国互联网,我们还是缺乏真正的创新,这个原因是为什么?两个方面的原因,跟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第一,中国缺乏创新,包括互联网里,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导致的,我从来都不怀疑说在中国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比如今天来都是90后吧,还是95后啊?反正80后已经粉墨登场,他们已经30多岁了,85后开始走向社会。
在美国你可以看到,大概硅谷每5年--10年,基本上它会有一批新的创业者粉墨登场美国今天隶属新一代的硅谷,很多都是80后很多都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他为了泡妞,泡不到妞就做了一个Facebook,一不小心就成功了。但是在中国你有没有感觉,坦率地说这几年,在互联网上横行的都是土豪,还是这批70后的人,不要说80后、85后,是我们年轻人不够优秀吗?不是。
我们以85后为例子,85后大概上小学的时候,电脑在中国开始普及了,85上大学的时候,互联网在中国也差不多开始普及了,论聪明才智,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人,有十几亿的人口,按照人口来说出类拔萃的会很多,但是中国互联网老梆子菜这么多,就好象一颗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有环境。
我们曾经在中关村混的时候特别的感慨,我们说曾经不成功是因为没有成功的投资,现在有了风险投资,而且中国现在不比国外少,融资的价格、数目比美国的同行超出好几倍,是不是有的钱我们就有创新呢?其实不是的,大家仔细想一下,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缺乏一下对创新宽容和理解、支持的文化,什么是文化呢?这东西说起来特别的悬乎,大家都在谈文化,其实文化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对一件事的看法。
举几个例子,你会发现我们的文化,今天的价值观甚至我们主流的价值观跟创新很有可能是背道而驰的。比如创新是做一件一定会成功的事情吗?大家想一下,如果美国流行一个项目,你也想抄袭一个,这个东西在中国很流行了,都在谈O2O,谈网购,老太太说“老伙子你做这个很流行”,这行吗。如果你做马后炮的时候说这个如何,其实所有的创新项目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是看好的。
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们是一个从众的心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我们干一件事巴不得所有人叫好,才会干,如果我们干一件事情,大家都说不行,看不懂不清楚,有多少人还愿意真正去做?
包括我们很多人嘴上说创新,但是真的去干一件不靠谱、没有找落的事,你觉得有多少人会选择,人天生对不确定性是有恐惧的。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各位毕业的时候更愿意考一个公务员还是更愿意到一个大的国企,还是刚毕业想去一个朝不保息的创业的公司去做,有多少人愿意做出这个决策。我相信谈创新的时候,都谈的意气风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扎克伯格,但是真的让你选的时候,你会求安稳,求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我经常说我有资格能够跟很多的创业者交流,包括创业者愿意听我讲一些干货,并不是我有多成功,或者说你的创业公司的老总,或者你的股票达到多高的价格,现在的成功太以人的身价、公司的销售额和市值来论成功,但是这种并不是对创新的支持,我之所以能够这样,因为我是互联网里面的失败者,只不过我没有被他们击倒,正因为也很多的失败,才能给我很多经验的总结,才能使我避免再次去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你想想,真正的创新者要干创新的事,十有八九必然是失败的,成功的概率很低,如果一做就成功,那就不是创新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崇拜成功者,鄙视失败者的。我想如果我没有公司上市我可能不被邀请到这里,当我们这些交给小公司,初创者,甚至失败的人,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得意洋洋的出来都是讲自己的成功的故事,很少有人讲自己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经验没有办法分享,因为是偶然的,只有失败的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
如果整个社会都是成王败寇的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就没有人敢创新。你今天看到的创新事情都是结果,在一个创新成功的背后可能会有十家、二十家公司同样是尝试,但是它不成功,甚至对于同样一家公司,你看到360的成功产品,都是摸索出来的,都是探索出来的,只不过是你很多时候在外面的人看不到这样的探索轨迹。
所以如果在今天,中国每个人谈创新的时候,我特别希望每个人能想一下,我能不能从我自己做起,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些世俗的价值观,能不能改变一些对事情的看法,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宽容、支持,所谓的失败者,我们不再以一元的成败、赚钱、金钱价值来做唯一衡量一个公司和人的价值观,如果说我们能够不追求从众的心理,我们能够有多元的思想价值存在我们容忍小众的事情,我们能够容忍它的存在,让社会形成一种宽容的心态,我们才能够创新。
惧怕风险、害怕失败,摆脱不确定性,不光是每个人有,我举一个例子,其实行业里面的很
多巨头有一样,比如在中国互联网里,我就不提名字了,免得他们又诉讼我。比如大家都知道行业里大公司,他们确实很喜欢抄袭,我曾经很认真的跟他们老总聊过天,后来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周啊,你不懂,他说很多事情看不清的时候不要去做,我们这么大的公司万一做不成别人会笑话的,让小公司去做,他们反正公司体量小,他们先去尝试,他们没有做成功就是不对,他们要是做成功了,我们更有资源。
所以我就明白了,他们就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我也特别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们也害怕失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失败,从大公司也就抄袭,那我们很多创业小公司,大家也觉得我干吗要去独创一个项目,美国有那么好的项目我为什么不能抄一个到中国,你就发现这几年的互联网,美国有一个团购中国就是万团,美国出现什么,中国就出现一些小兄弟,你抄我,我抄你,最后就变成了丛林文化,最后看谁有钱,看谁的爹比较的硬,最后你发现这里面没有创新。
我前两天去硅谷,我就讲一个故事,我大概努力了很多次,通过很多人帮我介绍,我终于努力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马克.安德森,他没有扎克伯格这么有名,他现在在Facebook的董事会上,他第一次见到小马克的时候,他很矜持的说你好我是马克.安德森,没想到小马克说你是干什么的。老马克是Netscape(网景)的创始人,它是一个失败的案例,1996年左右,他创办了一个公司,他是全世界第一个做浏览器的公司——网景,他们当年发明了浏览器,他们开创了新一代,我觉得是当时互联网的第一步,浏览器成为上网的入口。但他们当时也是不仅充满了创新的精神,这种创新精神里还蕴含他们要挑战垄断的巨头,当年的Netscape要挑战微软,这被当时看成互联网上最大的一场战争(1997),结果微软奋起反击,美国操作系统里微软捆绑了IE的系统,当年微软说,你们只要敢装Netscape我就不给你们操作系统用。当年微软用这种办法,把Netscape给卖掉了,最后马克就黯然出局。
很多人不记得这个事情,但是我觉得马克.安德森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干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开创了浏览器,当年如果没有它浏览器的想法,也不会有今天大家用起来这么方便的互联网,也不可能有今天我们基于这种浏览器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模式。
Netscape虽然失败了,但是Netscape留下的两个火种,一个是它把内核弄出来,才有了火狐,大家用的谷歌浏览器也是开元的这个引擎做的,因为有了这些引擎才有了360的浏览器,我们承认,我们的技术是建在他们开元的技术之上。
包括今天苹果浏览器,算分支,也是从当年的Netscape一路分支下来了,如果从传统的市场价值来看,Netscape是一个失败的公司,因为他从当年微软的竞争当中失败了,他虽然也上市了,后来市值一落千丈,从商业来看马克.安德森失败了,即使他们失败了,但是他们为这个产业留下了创新的种子,他们给这个产业留下了传统互联网的新的开端,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第二个最重要的,如果Netscape被微软干掉了,但是微软惹来了一个巨大的事,就是反垄断,美国从来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大公司,对他们来说公司越大反而做越邪恶的事情,反而会越控制行业的发展,他们会用反垄断,像一把剑悬在头上,就算某家大公司OUT了,但是过5年、10年又会有新的公司出现。包括当年的欧盟也加入进来,对微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拍张照片发给朋友,朋友就可以看到,我说这不是发艳招的吗,但是这个东西在美国的青少年当中非常的流行,所以Facebook就干了件事,就是抄袭了一下,但是马上就被美国的主流媒体和所有的字媒体嘲笑的无地自容,这是别人的价值观。你要是在中国,大公司超越了小公司了,小公司死的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大公司会被人讲某某公司好,大家都不想想,大公司的背后不知道死了多少的小公司。美国正因为有了Netscape的牺牲,才有了美国互联网的繁荣。当年如果微软利用IE的模式,或者再玩捆绑的模式,或者Facebook出来的时候,谷歌用一种方式,把它都评比了,那美国的互联网会变得跟中国的互联网一样的德行。
这种情况,是能够产生几家大公司,最后这几家公司的价值从哪儿来?就是从市场上的价值转到他们的公司。牺牲了很多中小公司没有成长的机会,小公司没有出头的机会,它牺牲了一代人、两代人,使得大公司获得了行业的垄断,对于他们来说是幸福的,他们曾经公开的在媒体上说,最好希望这种格局50年不变,永远几家保持一种均衡,甚至互相之间保持均衡,你不进入我,我不进入你你不要做搜索,我也不要做IM,所以这就是中国和美国很大的不一样。
回到刚才的问题,我这次见到马克.安德森,他很惊讶,说我为什么想见他。我说我只想说两句话,一个是我比较感谢你,我当年用的第一套浏览器就是nets,我不管它成与败,但是它给我一个非常大的理念,浏览器是一个巨大的成功,360主要挣的钱就是靠浏览器,所以我表示感谢。
实际上讲完文化,我刚才不自觉有一点抛题,其实我讲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垄断环境,我想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我最近看出了一本书,就是如何演讲的更好,教你如何演讲,如果按照这个我感觉我是不符合的,我原来特别不爱讲故事,好像痛说革命家史。
其实我举一个例子,360刚开始的时候,到今天都有很多人对我们干的事是不理解的,很疑惑,你为什么干免费杀毒,你为什么干免费安全,不仅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相信,在我们上市的时候,你知道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原来去美国上市,一般有一个潜规则,在美国不管怎么要认一大哥,在美国找一个成功的公司,说我是中国的谷歌,但是美国人很好理解,这句话很好理解,所以在美国路演就特别的容易,纷纷说我是中国的亚马逊,我是中国的谷歌,你要找不到一个美国的大哥去上市,我们在赛门铁克、麦咖啡,我确实不知道,他们做软件做了一辈子,他们就要把一个软件卖给你,你不交钱就不可以。我们的模式是彻底的免费,安全我们认为是一个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它就应该和邮件、搜索、通信、聊天一样,就是每个网民都应该得到的基本服务,所以我们当时找不到这样的一个参照性。
在欧洲当时有几家做免费杀毒的厂商,什么AVG,他们经常给你假免费,比如给你一个产品的免费,杀的时候说交钱,或者用高级版本,交钱,我认为它的免费不是最彻底,所以我们当时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模式。后来好容易,费了半天劲,让美国人接受了,去年我们被人做空了8次,做空的人也相信说周鸿祎是大骗子,说免费杀毒,我们是去年被做空很多的,但是做空没有做动的。到今天我在国内见到很多人,说360很好,我每天都在用,但是你能讲一下怎么赚钱吗?需要我解释吗?
你就会发现,当你真正做了一个很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事的时候,你发现想得到大家的理解是挺难的一件事,所以很多时候你要去做创新,我觉得有的时候不是能力问题,是勇气问
题,大家都说你不行,大家都觉得你有问题,这时候你能不能有足够强壮的心理,你能够坚持你的信念。你们再想一想乔布斯在斯坦福的讲话里面,为什么他说follow your heart,你要坚信你做的事情是对的,就像我们坚信在中国互联网卖安全软件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安全做得好帮我们安全凝聚了巨大的用户两,在安全上我们推荐浏览器,使得我们获得浏览器的巨大流量,你可以作浏览器里面做搜索,可以玩网页游戏。所以我们在浏览器里面推广我们的搜索,我们很容易变成第二大搜索。我们改变了搜索的市场格局,我们也是前几大的网页游戏的联运平台,我们几乎和所有的网页游戏公司合作,推荐大家玩网页游戏,我们来赚钱。
就像很多人不理解,他肯定不收费,他以后在微信里面推荐大家玩玩游戏,给大家推荐推荐电商的产品,你会发现它一年也能够挣到上百亿。当我们杀毒软件被认可了,也上市了,得到了世俗的认可。当初的360推免费杀毒的时候,大家不认可。
2008年第一次我们发杀毒软件,像在行业里面扔了一个重磅炸弹一样,当时行业都疯了,为什么?当时有杀毒厂商就给我打电话,半夜里,阴森森的说,周鸿祎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我还想抖一个机灵,我说我知道,我动了你们家的窝窝头,我说我砸了你们家的饭碗。他说周鸿祎你砸了我们家的饭锅,不是砸了饭碗的问题,当时我们面临非常巨大的压力。
首先从传统,很多人认为,因为大家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免费模式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打着免费的骗子又很多,比如你们小区突然来了一个免费的义诊,很多人会知道后面会卖药,所有人都会警惕。他们不仅是收入免掉了,他们会有十几亿的收入,说我们干了十几年的杀毒,你怎么可能免费呢,怎么免费得起呢,当时以金山这样的公司对我们攻击,他们真心的相信说360是一个骗子,他挣不了钱还不让我们挣钱,典型的250,而且他们认为说360肯定在偷用户的银行帐号,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收入呢?当时对360很多的谩骂扑面而来。
创新大家想学也很容易,那本数《笑傲江湖》里面有记载,创新宝典里面有一个《葵花宝典》,你们有读过,也有练的,有“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当时我们不仅要颠到对手,我们还要把自己的收入放掉,当时我的董事会跟我有急了,有的快哭下来求我了,当时是内外交困,焦头烂额。当然攘外必先安内了,当时上影了一个电影,2009年最出名的是什么,《叫建国大业》,就是中国革命史的电影版。
我就带我这些投资人看《建国大业》,我准备教育他们,因为他们都没有读过中国现代史,我就让他们看我军撤出延安时候,后来我们的毛CEO跟大家说了,我们的毛CEO是非常成功的,他说就要说了地失人在即可,几千年前就讲到了互联网的发展,你某些收入暂时失去了,只要用户还在,你可以把业务做好,但是相反,为了某些收入和业务,你损害了用户的价值,用户跑掉了,用户是互联网所有业务的基础,没有用户的基础,你有再多的收入都会崩溃,有在的商品都会崩溃。
现在很多人都在骂我们,但是他们也在纷纷的典型,今天的很多互联网安全都在往免费这块发展,而且给用户多的方便,绝大多数人在互联网上是裸奔的状态,他就决定很多做木马、做病毒的人就有了空间。现在互联网的意义不是让大家无成本的使用互联网安全,就是说不论有没有钱都可以享受互联网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也扼杀了病毒和木马的产业链,为什么?这个产业链的兄弟们都去见过,我也泡过他们的论坛,他们也不是高级黑客,也是为了生计,他们就是做点小木马、小病毒,偷一点账户。过去他们跟杀毒软件是相安无事的,只有就一批杀毒软件,只要躲开放就好,杀毒软件也觉得很好,只要有这批小兄弟,也会?如果今天
有想做木马的同学看一下,你会发现作论坛里面讨论最兴奋、最热烈的话题就是如何干掉360了,因为现在电脑上太多的有360之后,作恶的成本就很多。很多人金盆洗手,他们做这些的成本要比?全球不同国家的恶意软件的发作率,在前几年是排在前五名的,现在中国人是降低了很多,大概是全球的他们的1/10,这是前3名还是前5名的流氓软件,但是被我们查杀了很多了。
说点题外话,周总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总,虽然360有的做法,我不是很赞同。但周总的为人的魄力,我还是非常欣赏的,如果没有周总,我估计360早已经让那些互联网巨头了灭了。其实现在电商发展也有很多问题,比如韩都衣舍handu.com前几年获取流量成本很低,但最近几年巨头们纷纷转型电商,电商流量成本不断升高,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不断升级。
所以当你看别人成功,你觉得很容易,其实你真的去做这样一件创新的事情,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面临很多的不理解你会面临很多的责问,你会面临很多的挑战,甚至会面临这种竞争对手的攻击和泼脏水,当你真正去做创新的时候,你想想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理解是勇气。但是我也经常讲的一个概念,其实刚才我举360杀毒的例子,它是一个颠覆式创新,我们也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创新者的困境》它是美国商学院最经典的,讲颠覆式创新的教材。
其实颠覆式创新在美国是所有创业公司的必修课,你在美国去见很多小的创业公司,你会发现每一个公司都是觉得自己在做一个事情,他们要么是在取代比如上一代的产品,让自己的产品体验变得更简单,我们称为叫体验的颠覆,而更多的实际上他们做的是商业模式的颠覆,也就是让上一代的产品,让其它行业巨头公司的产品,要么做得比它更便宜,让它卖不动,要不把它收费的模式变成免费的模式。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今天免费的Android颠覆了诺基亚,甚至颠覆了微软原来Windowsphone的模式,前面胶卷的巨头叫柯达公司,他们的商业模式被谁颠覆的,谁被数字相机颠覆的,今天数字相机又在被谁颠覆?又在被手机颠覆。所以你会发现,这种颠覆式创新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这才是社会和产业前进的动力。
全世界的法律,你会发现它要保护知识产权,他要保护目前版权,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会保护商业模式,你今天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今天是先进的,明天可能是落后的,你商业模式一定会作某一天会被别人颠覆掉甚至我刚才举微信的例子,微信颠覆的运营商的模式。原来这三家体量这么大,他们的彩信等都被微信颠覆了。在美国你要创新大家非常的推崇,你能颠覆谁,你能颠覆的公司越大,就证明你能创造的价值越大。
包括今年中国的电商在颠覆谁?,现在大家都在电脑上面看视频了,今天的视频颠覆了电视机,今天媒体的各种获得,大家用新闻客户端、阅读器,颠覆的是传统纸质的媒体,所以颠覆无处不在。
-------------------非常感谢周总的演讲,谢谢!-------
篇2:红衣教主周鸿祎政法大学演讲实录
王安石曾经讲过一个“伤仲永”的故事,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年我担任黑马大赛的主评委,力排众议把奖颁给了一个研究生做的脸部识别产品。这个东西还很早期,所以,当时VC给了他一些建议,要和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合作,让产品在和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打磨、验证和提炼。但是很遗憾,他得了大奖之后,融了资,心态立马就不一样。一年过去了,虽然没有“泯然众人矣”,但是我也没有看到这个团队有任何商业上的进步。
他们的失败在于技术可以有天才,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经验,需要积累的。这些是我们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所欠缺的,却是创立一个成功的企业所必须的。
第一,好的产品不是一个灵光一闪,一蹴而就,要不断地把握用户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小步快跑,不断打磨。所以你要有韧性,要懂得如何把握用户的需求。
第二,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运营。我从来不认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你要想办法把产品推广出去,所以,光有产品和技术是不够的,要懂市场。
第三,你创业最开始只要哥儿几个在宿舍里鼓捣几台电脑就能干活。但随着你事业的进一步做大,你需要去融资。如何和VC、金融大鳄打交道拿到融资?你还要熟悉资本运作。
第四,你成功拿到1000万,这个钱该怎么花?三个人的时候干得热火朝天,但公司到200人几乎没有人干活了。管理对你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没有学会这些,你直接去创业,就是揠苗助长。我是一个很爱才的人,不忍再看到“伤仲永”的情况重演。
创业像游戏里面的练级打怪一样,有很多的选择,很多的挑战,每往上走一步,你都要有一个自我的提升。很多公司都死在这个升级的路上。所以在进入游戏之前,你们需要先找一个练习场,你先从一些成功的公司和成功的创业者哪里汲取营养。
当年上学的时候,我也曾两次创业失败,所以毕业后先加入别的公司,学习创业。我认为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一步。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摔过跤,也给大家提个醒。我不主张你一毕业就开一家公司,自己我当CEO,兄弟当CTO,女朋友当CFO。
但是如果你把创业,把成就事业当做自己的梦想。你可以一直保持创业的心态,在资源缺乏的时候,可以先和别人合作,可以先加入别人的公司,利用别人公司的资源来把事情做成功。我把这称之为广义上的“创业”。
我更赞成大学生们用这样一种创业方式,因为这样你就有了更好的一个平台,你也能找到师傅和资源,同时还有人替你交学费。
篇3:红衣教主周鸿祎政法大学演讲实录
说起对360的印象,有人说它还挺好用的,有人说它是充满挑衅、爱打架的小“弹窗”,因为它总用威严、专业的口气来提醒用户,需要安全升级,这时他挑战的不是用户,而是被他视为不安全的其他应用软件,由此引发了多次以3打头的经典战役,甚至有声音:战神不是阿瑞斯,是周鸿祎!然而这次不同的是,360因“血洗”安卓应用商店陷入的是一场“群殴”。
在腾讯4.48亿美元参股搜狗之后的第三天,搜狗CEO王小川在微博上称360“篡改了默认的搜狗浏览器”。几天后,搜狗和360伴随着激烈的口水战,迅速进入诉讼阶段。
9月27日,小米公司的应用商店将360全线产品下架。该公司发布声明称,这是因为奇虎360的手机助手在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建议用户卸载小米应用商店、百度地图等手机应用。
360董事长周鸿祎是1970年生人,因此难免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一进360公司大楼,正对面墙上高挂的五个毛体大字直入眼帘——为人民服务,落款是黄绿相间的360公司标识。周鸿祎办公桌后面的墙上,则挂着切·格瓦拉那幅著名的贝雷帽肖像,血红的底色之上,须发浓密的格瓦拉眉头微皱,目光深邃。
出道18年,从大学毕业加入国企方正集团,到1998年自创3721公司,到3721被雅虎收购后担任雅虎中国总裁,到2006年负责360,周鸿祎从来都是争议人物,这一点并未因360位列行业四强而彻底改观。在一项很被看重的人物奖项评选中,某知名媒体老总是评委之一,看了下属给他准备的候选者名单后,他唯一划掉的人就是周鸿祎,因为周“在业界的争议比较大”。
这种看法并不罕见。竞争对手批评周鸿祎做事“没有底线”,断言他走不长久。一份在上海出版的财经类日报指摘360“可能存在窃取用户隐私行为”。周鸿祎将该报社告上法院,索赔5000万元。至今,双方的官司仍在上海高院审理。
“我是中国互联网业最大的受害者,被抹得黑黑的,比黑人还黑。”在一次公开论坛上,周鸿祎戏称。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不断被抹黑,是因为他无论做杀毒软件、搜索还是浏览器,都是以颠覆者的姿态挑战先行一步的行业老大,是因为360的使命是“打破垄断而非增加一个新的垄断巨头”。而他每成功一次,都会让下一个被挑战者更加紧张。
商战给周鸿祎带来“斗士”之名,也部分优化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环境。将杀毒软件免费和简化,降低了中国初级用户的上网门槛;与QQ一战,倒逼腾讯走向开放,使小型创业团队有更多喘息之机;踏足搜索引擎市场,则削弱了百度的垄断地位。
对于骂自己的人,如果是“水军”,周鸿祎说自己并不关心,“交给公关部回骂他们就是了”。如果是用户因为产品体验而骂,则立即转给产品部门加以改进。“我是拜用户教”,周鸿祎说,“360能有今天,正是因为对用户需求的绝对尊重。”
周鸿祎对100亿美元市值也不以为意,认为以股价论英雄是成王败寇的心理在作祟,7亿用户是更加实在的公司价值。而360的基本原则,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哪怕短期没有商业前景也没关系。“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要么做到最便宜,要么做到最简单。”6月26日,周鸿祎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演讲时如此说道。过去几年,奇虎360的核心产品360安全卫士、手机助手等覆盖中国7亿用户,靠的是简单和免费。
2009年,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出版《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总结出“平台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免费模式。在那之前,已经有多家互联网公司采取了这种交叉收费的模式,在中国,它们的代表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巨人网络,以及奇虎360。
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些当年的“新鲜事物”不同,周鸿祎进入杀毒软件行业时该行业已是规模十几亿元的成熟市场,“免费”模式无疑是一种颠覆。“我一免费,就没人用他们的收费产品了,一下子端掉别人十几亿元的收入,换做是你,你能不恨我吗?”周鸿祎回忆,那时候的杀毒软件市场无异于丛林,免费一出,市场形势迅速转变,他因此成为行业公敌。
免费之后,360用户激增,互联网广告接踵而至,目前占到360三分之二的收入(2013年二季报)。此外,网络游戏联合运营等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仅仅商业模式的颠覆不足以解释360的成功。“光免费还不够,免费的东西要比收费的东西做得好才能形成有效的免费。”据多位360员工表示,周鸿祎是技术出身,但是跟其他技术出身的CEO不同的是,他能瞬间让自己进入“小白”状态,把问题简化,从而准确把握用户痛点。
今年8月,360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硬件:随身Wifi。据360统计,截至9月下旬,这款产品销量已达400万。“创新不光是在实验室里发明新东西。”在周看来,技术人员往往把自己的需求误认为是用户的需求,为了技术而技术,而非从用户需求出发。结果自然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很High但市场全然不认。
周鸿祎欣赏乔布斯,但对其创新理念的认识却与主流意见有些不同。“苹果的成功把乔布斯和创新推上了神坛,但乔布斯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做出来的。最初凭借巨头不屑的MP3产品重建品牌,继而扩展到手机和移动设备。”在周鸿祎看来,数码相机替代胶卷、台式复印机取代传统大型复印机,都不是因为技术、质量实现了根本性突破,而是由看似粗糙的产品解决了一个核心的需求,而这正是做一款大众互联网产品的根本。
8月23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个论坛上,周鸿祎总结了他对创新的理解。他认为颠覆式创新来源有三:其一,颠覆式技术,比如常温核聚变。这种情况很少见;其二,颠覆式用户体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比如一键杀毒;其三,颠覆式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安全产品由前端收费模式到前端免费后端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
nlc202309021908
周鸿祎的本性是喜欢小而美的公司,一两百人,十亿元左右的规模,高度的扁平化结构和产品导向特征。他甚至说自己“比较恨大公司”,因为公司一旦达到某个规模,就变成靠惯性和体量生存,没有创新了。他点评微软:“财务上很成功,但没有创新,所以鲍尔默一宣布离职微软股票就上涨。”他点评国内某互联网巨头:“挣了那么多钱,但员工一有新想法老总的第一个问题仍然是,这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商业价值?这还叫互联网公司吗?”
过去一年,360的员工总数几乎翻了一倍,现在已近4000人,市值也攀升到100亿美元。如何管理这么个大家伙,周鸿祎有些犯怵。“马云能把一个2万人的企业管得很好,马化腾能把一个2万人的企业管得很好,我做不到。”
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85后、90后逐渐成为360产品的主力用户。规模扩张和用户年轻化给周鸿祎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觉得自己离用户远了。
十几年前,他不存在这样的烦恼。那时,走出校门不久的周鸿祎经常去中关村闲逛,“跟攒机的多数人都能混个脸熟”,刚到方正上班,他就能扛着自己攒的高配置电脑上班,“不顾别人叽叽喳喳”。那时的中关村,既是国人臆想中的“中国硅谷”,也是最有效接触互联网用户的前沿阵地。
周鸿祎老婆胡欢是个非常贤惠和善解人意的女人。在周鸿祎的创业路上老婆胡欢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周鸿祎算是一个奇人,在几年的时间做到其他人几十年做不到的事情,经过了解,大家评价他的成功之道第一条是这样写的:成功有周鸿祎老婆的一半功劳。
周鸿祎老婆大名胡欢,是周鸿祎在方正工作时网恋的同事。有文字记载,他们是在水木清华的BBS上认识的,而且周鸿祎能够在BBS上找到胡欢,显然是蓄谋已久。
早在方正的时候,周鸿祎就盯上了胡欢。1996年的周鸿祎还在方正做中国第一个商业化电子邮件软件方正飞扬,不过,其人远不如今日之如此飞扬。周鸿祎老婆胡欢也是水木清华的网友,胡欢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为人大方,处事得体,家庭背景也很不错(周鸿祎最开始创办3721也是胡欢从家里拿的钱),是当时的方正之花。
周鸿祎当时只是一个外地来北京的小程序员而已,全无日后大红大紫后的那份霸气,更夸张的描述是胡欢当时已经订婚,而周鸿祎却与胡欢只停留在点头之交上。周鸿祎是怎么横刀夺爱的版本众多,其中之一是在北大方正工作的周鸿祎去访问水木清华的时候,都能发现在自己相同的IP段里有人也经常访问,一查,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暗恋对象胡欢。周鸿祎窃喜,在水木清华上大显身手,并制造诸多浪漫和机缘,最终抱得美人归。如是这样,水木清华的贡献又加了一桩,那就是成全了本土派中最具备战斗精神、最具争议的创业偶像周鸿祎的婚姻。
周鸿祎显然是一个自负、桀骜的人,但是在独具慧眼的夫人面前,周鸿祎很容易让自己平静下来。据一位熟悉周鸿祎老婆的人士说,他从来没有听说周鸿祎敢在老婆面前“叫板”。有一次,周鸿祎甚至对他说,创业的人多听听老婆的意见,有益身心健康。周鸿祎老婆胡欢坦然回应,胡欢说:“欣赏周鸿祎的女人不多。现在看来,我应该是独具慧眼的女人。”
在有人问周鸿祎什么是他的最好的选择的时候,他的回答是选择了他的夫人。
当年周鸿祎老婆和他一起在北京南城租了三居室,住了其中的一间,其他的由员工住,夫人给周鸿祎极大的支持和理解。
周鸿祎和他伙伴们只是那个时代成千上万个创业者中的幸运者。而实际上,在很多认识周鸿祎的人看来,如果这些创业者中只有1%的人可以成功的话,周鸿祎显然不属于1%的范畴。因此,当人们今天看到周鸿祎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是,这小子的命太好了。
1998年10月,周鸿祎从方正辞职出来创业的时候,他不是没有犹豫过。周鸿祎后来对媒体说:“那个时候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你要说马上就有办法挣到钱,风险投资一定觉得你是白痴。”那个时代,互联网公司最流行的活动是烧钱,周鸿祎很羡慕那些有钱烧的人和企业,但是他并不打算多烧一分钱——国风英特软件公司的启动基金是周鸿祎和几个伙伴的所有积蓄外加一笔不菲的负债。周鸿祎和他的伙伴们曾经互相讥笑说:为创业当掉了棉裤。
一笔不大不小的钱一旦落到互联网创业者手中,通常的命运是被迅速花光,然后创业团队散伙。周鸿祎起初并没有乐观到自己可以成为另类。但是他似乎输得起。原因是,在他决定创业的时候,夫人保证解决他的温饱问题。“你去做吧,我打工挣钱供你吃饭。”夫人说话掷地有声,她说话,周鸿祎从来没有怀疑过。
“太太对我的事业帮助特别大。”周鸿祎这样说,人们都能感受到他是真心实意的。在创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周鸿祎没有收入来源,全靠周鸿祎老婆打工赚钱。而周鸿祎老婆对于形势的判断是“我们这辈子不会挣不到钱。最不济,可以去打工”。
相关文章:
360董事长周鸿祎演讲——抄袭美国互联网的开放和创新精神01-10
论朝鲜半岛局势及走向01-10
专家点评创业模式01-10
创业园运行模式01-10
电子商务创业模式01-10
微创业模式01-10
高职学生创业模式01-10
创业教育协同模式01-10
周鸿?t「诉苦」,360多位核心高管离职01-10
创业基地服务模式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