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简介范文

关键词: 宁城县 阳城县 简介

第一篇:宁城县简介范文

阳城县组织工作简介

阳城县辖10镇、7乡、1个办事处,467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耕地54.6万亩,人口38.9万。县委下设28个基层党委,1180个党(总)支部,有党员23992名。近年来,在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组织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推动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全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任机制,规范提名办法,以德才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靠公论定取舍,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走上重要岗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改善民生的主战场上大显身手。坚持大规模培训、高层次教育,依托阳城大讲堂等“五个课堂”,各级干部推进转型发展、解决复杂矛盾和干事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以“彰显堡垒先锋作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扎实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实行发展党员新机制,农村、机关、企业、学校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推进。大力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优 - 1 -

势产业人才集聚、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实用人才整体开发、在外人才挖潜利用”五大工程,人才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组工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依托组织工作服务中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干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坚强团队。

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组织工作“名片”越擦越亮。《跨越百里的联姻》、《产业链上党旗红》等14个党建案例入选晋城市《构建城乡党建新格局典型案例分析》一书。《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对党员服务网络建设经验作了介绍。党组织“四个(成片、强弱、村企、城乡)联建”和“五个课堂育干部”的创新做法,分别在全国县(区)组织部长培训班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2011年“七一”,凤城镇岳庄村党总支和北留镇皇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分别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 2 -

第二篇:方城县清河乡烟叶生产情况简介

方城县清河乡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豫50线和许平南高速公路交汇于此,交通便利。全乡辖36个行政村,6.1万口人,11.9万亩耕地,其中植烟村17个,植烟农户8500多户,清河乡坚持以科技及先导,以提高生产水平、提升烟叶质量为目的,通过加大生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组装现代化生产技术,强化生产责任等措施,全力打造国家优质烟科技示范基地。自92年开始种烟以来,年年平均种植面积均在1万亩以上,烟叶收购量年均在100万公斤以上,农民收入岁烟叶价格的增长而增长(原500—700元/亩增加到5000—6000元/亩),上等烟比例达到50%,烟叶税收一路涨幅,今年达到370万元,烟叶确实成为富民、富村、富乡的支柱产业,黄金工程。

一、清河乡烟叶发展的优势

1、自身优势强,所产烟叶厚薄适中,香气量足。清河乡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部,属热带半湿润性气候,平均气温在14.5℃,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221天,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土壤含钾量丰富,蓄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优质烟叶生长。所产烟叶油份足,色泽悬梁,组织疏松,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厚薄适中,卷烟配伍性强,属典型的浓香型烟叶,两年来经过专家评吸化实验,清河烟叶以其独特的内在品质和浓郁的吸食香型,受到上海、宁波、河南中烟、吉林中烟等省内外重点厂家的青睐。

2、抓好良种推广技术。

3、抓好工厂化育苗。全乡共搭建育苗大棚50座,集约化育苗率达到90%以上,核心示范园区供苗率达100%。

4、抓好平衡施肥和起垄征地工程。施肥上全部采用“套餐式”供肥,全部采用开双沟分层施肥法,起垄达到打破村、组、户界限统一防线,统一开沟施肥,统一标准,统一质量。

5、搞好基础配套工程。多年来共投资1000多万元,在清河乡的双河、草上坡、王庄等植烟专业村,铺设地下输水管道3万多米,打配机井80多眼,盖了红房子,修建塘坝工程20多出,新建集约化炕房150多座,进一步改善了烟区生产条件。

二、清河乡下步烟叶发展方向

清河乡部分植烟村由于种烟时间较长,已严重不适宜烟叶的生长,因此清河乡采取4年轮作制有效措施,重新规划调整了烟叶连片。2013年共划出烟田1万亩,其中连片面积7000亩,千亩以上连片4个,500亩以上连片6个,新发展了十里铺、赵庄等村连片,把草上坡、王庄、双河连片重新进行了规划调整。2013年再次掀起了清河植烟的高潮,重塑清河植烟大乡的形象,为方城烟叶产业的发展再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故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

2004年1月,根据国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要求,我县组建设立故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直属于故城县卫生局的股级公益性事业单位。2004年10月,中心由县卫生局卫生防疫大楼迁至县城顺达路中段西首(迎瑞广场西北)新建实验楼办公。

一、职能

主要承担全县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结核病归口管理、性病艾滋病防治、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与预防接种、预防性健康查体、公共卫生监测检验、健康教育和宣传培训、消毒杀虫等专业技术任务。

二、人员

目前,中心在岗职工44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1%。其中,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25人,其他管理人员7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大专15人,中专及以下26人。

三、科室设置

中心设有办公室、后勤科、疾病控制科、公共卫生科、综合监督科、检验科、体检科、结核病防治门诊、预防接种门诊9个职能科室。

四、设备配备

中心实验室配备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分析仪、酶标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检测仪器20余台套,能够独立开展食品、水质监测等检测项目近百余项。

专有疫苗储运设备:装备20平方米疫苗冷库1间,运输车1辆。

第四篇:宁城县旅游资源

宁城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著名热水温泉、迷人的打虎石水库库区、秀美的福峰

山、浩瀚的黑里河林海等等是旅游的绝佳去处。

从人文资源看,著名的辽中京遗址、辽中京雄伟的大明塔(等相关二塔三塔)、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乾隆年间修建法轮寺、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吸引了各地的专家与游客,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疗养的好地方。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是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规模样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个城市为方形布局,东西长 8 华里,南北宽 7.5 华里。设有三重城墙,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汉、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内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贵族,皇城内建有祖庙和各类宫殿等大型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弘。大定府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元都南京),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帮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大塔为“大明塔”。 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 ,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新中国成立后,辽中京遗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塔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管辖范围(原属铁营子镇,后重新规划)306国道旁。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仅存砖塔三座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建于1007年。辽大明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2米,基座直径34米,每面长14米。大明塔历时近千年,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 塔上的菩萨的浮雕栩栩如生,清代乾隆皇帝,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曾题诗称赞。1961年大明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轮寺

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 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

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有松、柏、枫、椴、柞、桦等几十个树种;有山葡萄、蕨菜、蘑菇、黄花、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菜野果。每当春夏之季,各种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此处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山鸡、黄莺、山鹰、百灵等飞舞鸣叫,狍子、狐狸出没山林。很久以前这里就是很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今在打鹿沟门隔河的石壁上仍留有清乾隆帝的御笔题词。 护区有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重点保护鸟类19种,重点保护哺乳动物2种,其中鸟类的金雕、勺鸡,哺乳动物的金钱豹、黑熊等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已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福峰山

福峰山,辽代称台香山,或称香台山,清时为福峰山,俗称阿圭山,近代称为喇嘛洞山。此山位于宁城县西部甸子镇西南8公里处,是著名的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旅游区。 宁城热水温泉旅游疗养度假区

热水温泉资源得天独厚。中心孔泉水温高达97℃,是全国水温最高的温泉之一。泉水中含多种微量元素,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该温泉开发利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辽代,辽太宗及后继皇帝先后来此沐浴。元代鲁王册封热水塘温泉为“神泉”、“圣水”。清康熙帝巡视塞外时也曾在此沐浴,至今留有康熙沐井遗址。现已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圣泉亭”,成为度假村一景。目前旅游度假区内已建成20多家不同规格档次的疗养院、度假宾馆、商务会展中心等,有床位近2000张。交通、通讯和各种健身休闲、娱乐设施较为完备。热水镇已被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城镇建设重点。集疗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花园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打虎石水库

打虎石水库是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一公里长的拦河大坝建于两山这间,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的172级台阶可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游人可在浅滩和规定的深水区域尽情游弋,还可以在备有躺椅,阳伞的钓鱼台尽享垂钓之乐。水库里的鲤鱼,鲢鱼数十万计,重者达30公斤。水库还备有各种机帆船和小木舟供游人乘坐和划桨。库区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奇峰怪石,有的象海豹出水,有的似鱼跃龙门,有的如鸟雀出巢,有的象银蛇出洞,还有金龟睬蛋,石人立崖,雄猪卧顶,银象饮水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石像。水库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传上唐名将李存孝打死猛虎所在,至今石头上的四个虎爪印清晰可见。 藏龙谷

藏龙谷自然风景区地处燕山北麓七老图山脉,景区内怪石嶙峋、奇峰壮美,走进藏龙谷仿佛走进了颇具意境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异峰巧石、山泉飞瀑及深林奇树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妩媚动人的自然绝景。“藏龙谷”之名更是得益于酷似一条青龙的巨大岩石“青龙岩”。 葫芦峪

葫芦峪位于宁城县西北部小城子镇高桥村。这里是地处七老图山脉的深山老林,北与喀喇沁,南与大城子镇的张麻子村相邻,是宁城县西部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该景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深山老林中因山峰环绕状似葫芦而得名。风景区内,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刀削,形状千姿百态。遍布峰壑的奇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奇石之上,挺立在险峰巨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阿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景区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间溪水潺潺,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无愧塞外小黄山之美誉。

第五篇:宁城县职教中心学生胸卡佩戴制度

【目的与意义】

为贯彻严谨治校的方针,严格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学生良好形象,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和谐、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我校特制定并实施佩带胸卡制度。

胸卡佩带的目的和意义:

1、佩戴胸卡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形象,体现学生的自我修养。胸卡的佩戴还可促进师生、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并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增强其集体主义精神。

2、胸卡佩带制度可以杜绝社会上闲杂人员特别是行为不良的青年或其他学校的学生进入我校校园。有效地预防、制止校外人员对我校学生进行骚扰、侵害。杜绝校外人员进入我校诈钱、滋事。

3、胸卡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校内学生的行为规范的管理,有利于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可以时刻对学生起提醒作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胸卡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方便对迟到、早退学生的登记制度以及各种不文明行为规范的登记、监督和教育。

【胸卡办理】

1、胸卡由学校统一制作,不得仿造。

2、新生报到入学时由学校统一制作胸卡。转班生应由班主任及时到安监办重办胸卡。

3、学生应该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胸卡,如有遗失、模糊或损坏须由班主任及时到安监办申请补办。

【胸卡佩戴】

1、胸卡是学生的身份证明。是学生在校园内活动,上课、进出校门、出人教学楼、宿舍、食堂、办公室、和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的主要证件。

2、胸卡佩戴位置统一挂在胸前。胸卡必须正面朝外,不得藏于衣内。凡是将胸卡藏于衣内、放入口袋、拿在手上等行为一律作为未佩戴胸卡处理。

3、各人只准佩戴自己的胸卡,不得张冠李戴。更不得将自己的胸卡借给校外人员佩戴,如果发现此类违纪现象,将给予严肃处理。

4、每位学生须爱护胸卡,不得私自乱涂、折叠、撕裂、粘贴。

【胸卡检查】

1、各班应指定一名学生干部每天检查班级胸卡佩戴情况,并作好记录,每天向班主任汇报。

2、学生在校期间应主动接受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学生干部、门卫等有关人员的检查。检查人员发现学生不按规定佩带胸卡者,要进行登记并转交政教处、安监办和班主任教育处理。

3、学校门卫对出入校门未佩戴胸卡者,有权检查并核实身份。拒不配合的,拒绝进出校门。对态度恶劣妨碍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4、学校将不定期组织胸卡佩戴检查。

【违规处理】

1、胸卡佩戴情况纳入班级管理考核内容。不佩戴胸卡每次扣班级考评分2分。学校定期公布班级胸卡佩戴检查通报。

2、一学期内班级未带胸卡学生累计达到50人次的班级将取消评选先进班级的资格。

3、班主任老师要把学生胸卡佩戴做为学生操行评定考核的内容。

4、对于违反胸卡佩戴制度3次以上的学生,学校分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于违反制度且态度恶劣的学生,学校将予以纪律处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鄄城县一完小校长 下一篇:颍上县检察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