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发生深刻变化。教育部新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说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教师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此,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开展成为历史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是影响活动开展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以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为途径,了解当前教师对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全文第一部分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初步阐述。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说明了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意义。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指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经过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行为过程的总和。以活动成果展示的不同方式作为标准,将活动分为三个类型: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以“形体表演”为主要表达形式;以“表格图画”为主要表达形式。第三部分对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以了解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重视程度、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活动效果,找出教师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对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重要性有清晰认知,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受欢迎程度高,但是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设计难度大的问题客观存在,活动内容设计是影响课堂学生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个现状,本文第四部分分析了课堂学生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学情依据和课程依据,并由此总结出第五部分:设计学生活动的原则——科学性、主体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最后从太原市初中历史教研活动的优秀课例中,精心挑选了来自太原五中范丽君老师、第三十九中安宝老师的课例,进行活动设计分析。结合《罗斯福新政》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反思,进一步认识到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建议:教师需要持续优化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开拓思维,设计符合学生需求、适合教学内容的课堂学生活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2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界定
2.1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含义
2.2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类型
2.3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组织的意义
3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3.1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现状的问卷调查
3.2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调查的主要结论
4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依据分析
4.1 理论依据
4.2 学情依据
4.3 课程依据
5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设计原则
5.1 科学性
5.2 主体性
5.3 有效性
5.4 可操作性
5.5 启发性
5.6 趣味性
6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6.1 优秀课例观摩分析
6.2 活动设计课例实践
6.3 活动设计改进建议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太原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试行)
附录二: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三:山西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构建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