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球网络化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 “大”图书馆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人们看来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图书馆。但是它已经推动传统图书馆的含义, 其工作内容、管理对象已不再仅仅是图书了。这已经变成了收藏、保存、提供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巨大枢纽。网络化是图书馆服务的主旋律, 而因特网恰恰是这些局域网络的集合, 各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通过某种特定协议与它相链接, 每部计算机的终端就如同传统图书馆阅览室一把椅子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它只供专人使用, 掌握的是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工具, 将位于因特网不同结点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用户仅需提出查询要求, 而实际上如何查找, 通过什么方式查找用户便无需关心了。因特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 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模式
随着现代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文献信息处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单个图书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化藏书机构, 其文献资源也不是单一的印刷型藏书模式, 而是一个不断电子化、数字化, 集多种文献载体于一体的高智能, 集约化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系统。图书馆必须从拥有文献为基础提供服务转变到利用知识和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和系统来提供服务。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是基于互联网的知识网络, 其服务可以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 它不仅提供传统的基于印刷介质的服务, 而且更侧重对数字信息的重新组织, 并提供重组后的信息服务。因此, 从服务内容上,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是信息的重组和编导者。它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支持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信息源之间、图书馆与信息用户之间的各种信息交流, 从而使图书馆网络上的理论功能得以实现。
(2) 从信息传播和文献交流的角度来看, 计算机网络只是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信息通道, 这个通道比以前的信息交流渠道更为迅速、有效而且低廉。所以, 计算机和网络必将带来社会信息量的增加, 个人信息视野的扩大。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理念从“馆藏中心”到“自动中心”,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是“自助型”服务模式, 实现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服务, 提供的是“信息块”重组、信息导航能力。
(4) 服务形式从单一到深入多样。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是书刊的借还, 实体文献的查检, 简单的参考咨询, 服务形式简单单一。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将发生重大变革, 如动态服务、双向服务、横向服务、层次服务、柔性服务。
(5) 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功能模式由传统图书馆的“藏用并蓄, 以用为主”转变为“藏介并举, 特色馆藏”。
由此得知,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化, 服务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传统图书馆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突破单一馆藏限制, 综合开发利用本馆馆藏及外馆馆藏, 运用网络技术, 开发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将更为便捷。由文献传递向网上信息资源导航转变, 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由以提供文献为主体, 向以组织和提供网上信息资源为主体, 由传递文献整体向传递具体信息转变。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正在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由“内向型”向“辐射型”“开放型”转变;由“物”的传递向“知识传递”转变;由各自为政 (大而全, 小面全) 向集中型、联合型 (资源共建共享) 转变等等。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再可能是封闭式、自成体系地发展, 许多问题需要多个图书馆的合力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来进行共同研究, 联合攻关, 才能得以解决。
(1) 建立计算机网络中心, 通过统一的平台把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相互连接起来, 为馆际互借等服务提供必要的文献所在信息, 开展合作开发数据库及各种形式的电子信息产品, 或网络外购数据库及各种形式的电子信息产品, 逐步建立连接各类计算机网络中心。
重视虚拟馆藏的使用权, 淡化实际馆藏的拥有权, 现代图书馆的馆藏将由实际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组成, 而虚拟馆藏的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充分体现, 这将导致文献使用权比拥有权更重要。
(2) 开展网络用户教育服务, 对用户进行网络培训, 除向用户介绍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如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外, 还应告诉用户网上信息的收集、鉴别、个人资料的建立等。可开设网络知识课程, 采取讲座、演示、实践的方法授课, 讲授通过网络检索外地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使其学会使用复杂的检索技术, 如布尔逻辑操作、截词法等。使用户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辅助会议、电子邮件服务、校园信息系统, 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检索工具。
同时要努力开发并重视“最终用户”服务, “最终用户”通常指那些利用计算机终端非到馆的用户。在做好到馆查询读者服务的同时, 为那些通过网络“最终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
(3) 进一步深化参考咨询服务。现代图书馆员将以文献的信息片断和情报内涵作为处理加工对象, 提供一种以读者为中心, 充分揭示书刊文献内容的、全方位的主动服务, 完成从文献物的传递向知识、信息的转化。
(4) 强化网络化服务管理。网络化服务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是不见面的。读者需求不能通过网上自动服务满足时, 可通过图书馆在网上设置的公告栏、留言簿、电子信箱等提出要求。图书馆借此了解读者的动态需求, 以此改进信息服务质量, 调整图书馆的信息提供和网上资源布局策略。要有创新意识, 不断开辟新的网上服务形式。比如在本馆本页上设置在线帮助、网上咨询、读者在线服务等项目, 让本馆网络化服务的新读者得到及时的帮助或培训。利用在线服务或软件功能提供多种语言相互转换服务, 使读者能获得各种语种的文献。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时间是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的因素, 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让读者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都能得到服务, 因此, 实行全天候24小时网上服务是最佳选择。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 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 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语言, 通晓英语乃至几门外语的具有开拓创新的人才。具备熟练和迅捷地开发与研究网络资源的能力和为读者提供特定领域信息鉴别能力, 知识丰富具有网络管理, 网络导航, 网络咨询,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采集提供、分析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摘要:全球网络化浪潮的兴起, 网络通讯技术、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的需求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 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以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本文通过传统图书馆服务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对比分析,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理论与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服务,理论
相关文章:
中央财经大学服务器托管协议-中央财经大学网络信息中心02-20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服务协议(2013)02-20
计算机网络通信与网络服务体系搭建讨论02-20
网络服务平台、电商服务平台合作协议书02-20
网络电话服务协议02-20
网络服务等级协议02-20
网络与信息服务安全承诺书02-20
网络维护技术服务协议02-20
市场网站网络服务协议书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