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选取资料完整的42例重度患者, 男12例, 女30例, 年龄25~67岁, 平均为49.2岁, 入院后行肺功能检查, ACT评分, 同样给予氧疗、抗炎、扩张支气管、祛痰、白三烯调节剂等早期综合性治疗, 观察1周, 并再次行肺功能检查, 根据2006GINA进行哮喘控制评估, 包括有无日间症状、有无活动受限、有无夜间症状或夜醒、是否需要缓解剂或急救治疗、肺功能水平、有无恶化等来判定控制情况, 并根据ACT评分标准:哮喘完全控制ACT25分, 哮喘部分控制ACT20~24分, 哮喘未控制ACT<20分, 未控制者为8例 (占19%) , 女6例, 男2例。此8例患者经常反复入院, 而且住院时间平均 (20±3) d。
1.2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剂量资料用 (x-±s) 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如表1所示。
1.3 结果
8例未控制患者按常规治疗1周后ACT评分及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即ACT评分及肺功能无明显改善。
2 讨论
2.1 弥漫性气道粘液栓塞形成
黏液痰栓是引起哮喘控制不良, 且容易反复发作, 这种粘液痰栓系黏稠痰液、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库什曼 (Curschman) 螺旋体、尖梭结晶 (Charcot-Leydon结晶) 等成分包缠而成。一旦这种痰栓形成, 即使支气管痉挛得以缓解, 黏液痰栓仍难以去除, 此8例患者中其中有4例为痰液栓阻塞引起, 给予积极祛痰及肺泡灌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ACT评分及肺功能也明显改善。
2.2 药物应用不当
2.2.1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哮喘本质上是气道慢性炎症, 各种炎症和过敏原所致的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糖皮质激素能阻断炎症的每个环节而成为首选药物, 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受抑制而萎缩, 产生激素依赖状态, 这种患者一旦遭遇应激情况或激素骤停或减量过快, 就可能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此8例患者中2例为激素依赖的患者, 通过监测血中皮质醇的分泌情况逐步调整激素剂量而获得症状改善。
2.2.2 β2激动剂使用不当
β2受体激动剂有极强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平喘作用迅速, 是缓解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 但因其对气道炎症几乎无作用, 不宜长期、单独使用, 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可甲基异丙肾上腺素, 有β-受体阻滞作用;气道黏膜血管扩张, 渗出增多, 促使黏液痰栓的形成;可引起自身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增高, 1例患者经常每于发作时不规律使用β2受体激动剂。
2.3 感染未控制
重度哮喘发作的患者中有不少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诱发的, 一些患者严重哮喘症状的持续存在、难以缓解往往与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缺氧和酸中毒未能有效控制有关。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哮喘 (即气道阻塞)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哮喘患者常常伴有节段性肺炎或肺不张。这与支气管痉挛导致局部支气管管腔狭窄、分泌物引流不畅和大量黏液痰栓阻塞气道有关。
因此, 对于哮喘患者的治疗, 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治疗上应该个体化, 积极寻求反复急性发作及控制不良的原因, 以期达到临床控制。
表1未控制的8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ACT相关指标对比 (x-±s)
摘要:目的 主要探讨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根据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收取资料完整的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未控制患者按常规治疗1周后ACT评分及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即ACT评分及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哮喘患者的治疗, 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治疗上应该个体化, 积极寻求反复急性发作及控制不良的原因, 以期达到临床控制。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优秀检验员事迹材料02-22
83例机械通气患者困难脱机影响因素分析02-22
银行发展合理化建议02-22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与影响因素分析02-22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02-22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02-22
影响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02-22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02-22
影响个人的因素有哪些02-22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