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的说明文

关键词: 海豚 说明文

海豚的说明文(共14篇)

篇1:海豚的说明文

关于海豚的说明文

红红的小眼睛,灵敏的小耳朵,一个调皮的小氧孔,还有灰色的前鳍、背鳍和尾鳍组成了一条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海豚。

母海豚十分爱小海豚。当小海豚受到伤害时,母海豚会发疯似的咆哮,向伤害小海豚的人或动物猛扑过来。当遇到敌人时,母海豚会挺身而出。在我国的一个海洋馆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条海豚的幼仔因早期生出,身体虚弱,工作人员决定将小海豚放入保暖箱,但母海豚不忍心离开自已的孩子,万死拼搏,大家深深地被感动了,让小海豚和母海豚生活在一起。从此,母海豚对海豚宝宝百般呵护,耐心地喂它吃食物,并让它逐渐学会吃其他东西。看到母子的亲昵之态真令人感动。现在,海豚宝宝已经长大了,它正快乐地学着各种本领呢。

在海豚家族里,海豚不仅十分爱自已的孩子,而且对人也十分友好。传说在一个小岛上发生过几条海豚舍身救人的动人事迹。那个被救上来的人清醒后讲道:有一条海豚一直驮着我,我记得,我因不太有知觉,好几次滑了下去,海豚尖叫了一声,四周出现了两条海豚,它们轮流驮我,护送我,直到救护人员来到,我们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它们就急忙游走了。

海豚是如此的友好、善良,我们应该爱护它、保护它。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们。可有些餐店老板为了赚钱,大量小动物。我忠心劝告人类不要再干这些荒唐的事,要保护大自然,建立小动物的栖息地,让我们的地球家园多一份欢乐!

这次去旅游我见到了自己以前从没见过的一种海洋动物海豚,而且立刻喜欢上了它。

海豚很可爱。它的嘴长长的,嘴角向上翘着,看上去让人觉得它一直在微笑。两个眼睛就像两颗黑宝石一样闪亮。背上有一个背鳍,肚子两边有一对肚鳍。它还有一个长得像剪刀的尾巴。对了!我发现它的头上有一个洞,妈妈告诉我那是它的气孔。海豚可以通过这个气孔来呼吸和说话。我刚跳进水,一只海豚就向我游来。虽然它的体型比较大,我却没有一点害怕,脑袋里还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亲亲它。于是我抱着它深深地亲了一口。它的身子摸上去很滑,因为它每两个小时就换一次皮。皮肤的颜色就像芝麻糊。它把大嘴张开时,我看见它的每一颗牙齿都是黄的。

海豚不仅可爱,而且还特别聪明。当我和它合影时,它会配合我,用气孔发出叽叽的声音;当我做出转圈的动作,它会在水里模仿着我转圈。我和海豚还进行了一场游泳比赛,不过比赛结果显而易见,它轻松地赢得了胜利。比赛结束时,它把头抬出水面发出叽叽的声音,好像在告诉我比赛是它赢了。我向它泼水,它就用嘴向我泼水,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

海豚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环境,让它们有个美丽的`家园。

对于海豚,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是一种海洋里的动物。据说,它比大猩猩还聪明呢!

海豚一般长约1~2米。它浑身乌黑,看上去非常光亮,只有肚皮是银灰色的。尾巴成扇形,能上下摆动。身体下侧有两片鳍,用于拨水游动。嘴巴突出,非常尖。脸上嵌着一双乌黑、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海豚十分聪明。它虽然看起来十分笨重,但身手可敏捷啦!它能跳起来叼走距离它头顶2~3米的球,还能驮着人,以极快的速度游着,有的甚至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翻跟斗呢!见到人时,它会把尾巴抬起来前后摆动向你打招呼,还会抬起头向你点头示意。最精彩的是会三五成群地跳出水面,又扑通一声跳入水中,速度虽然快,但非常整齐、有序,活像几个出色的跳水员。

海豚被誉为是海上救生员。每当见到浮在水面的东西,它都会去救起来,木板也不例外。世界上就发生过海豚救人的事例,海豚把一艘落难轮船上的人安全护送到海岸边。而它在海洋里也爱见义勇为,每当见到大鱼欺负小鱼时,它都会去和大鱼进行搏斗,就连凶恶的鲨鱼也不例外,可见它非常勇敢。

听完我的介绍,你一定了解了聪明的动物海豚吧!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哟。

篇2:海豚的说明文

我能一边游泳一边睡觉,两个脑半球,每隔十几分钟,就交替工作,一个清醒一个休息,所以睡觉的时间很充足。

我主要以小鱼、乌贼、虾和蟹为食,最喜欢吃鱼和鱿鱼,我约200公斤重,每天要进食约15公斤的食物,吃的份量约是体重的48%。

我是一种水生哺乳动物,繁殖方式为胎生,幼豚出生的时候是尾部先出,而人类婴孩则是以头部先出,雌豚一般要怀胎十一个月,才会诞下小海豚。

我们经常帮助人类。1981年1月,一艘客轮在爪哇海航行时,突然发生火灾,一对夫妇为了逃生,把3个孩子抛入海中。这时一群海豚游过来,把3个孩子托起来,直到被人救起,而这对夫妇却被大火烧死。这种海豚救助人类的例子数不胜数。

篇3:浅谈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视角

(一) 叙事学的概念

1969年, 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 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 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于是, 随着结构主义的兴盛和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 20世纪最著名的学科之一——叙事学在法国诞生了。

叙事学, 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这里的“叙事作品”的界定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最初的叙事学研究是从文学文本的研究开始的, 后来才逐渐拓展到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等其他各个研究领域。

(二) 叙事视角与纪录片

叙事视角, 指的是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的角度。“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 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 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 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真实, 还是虚构的事件。”1任何一篇叙事作品, 都必须有一定的叙事视角, 因为当作者要展示一个叙事世界的时候, 他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把外在客观世界搬到纸面上, 而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叙事谋略来进行叙述, 所以, “一个象征细节, 人物的某个特定动作等, 都有一种潜在的讲述功能, 不是讲述消失了——除非你对它视而不见——而是讲述以隐蔽的方式出现, 变换了形式而已。”2关于叙述视角的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外视角和内视角, 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 第三人称叙事和第一人称叙事。

二、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视角

2010年, 纪录片《海豚湾》获得美国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海豚湾》讲了这样一件事:日本有个叫做“太地”的渔村, 每年捕杀数以万计的海豚。起初是因为海豚表演行业的兴起, 渔民捕捉海豚送到各地的水族馆训练以及出口各国, 然而这种捕捉是“灭绝式”的, 没被训练师挑中的海豚会被成批屠杀。海豚肉不值钱, 大多用来冒充鲸鱼肉出售或者贱卖和奉送给游人孩子——结果这件事惹恼了资深海豚训练师Richard O’Barry, 他昔日拍摄海豚表演的电影倍受欢迎, 不想因此给这些可爱的动物遭来祸殃, 偏偏日本渔业从官员到渔民在这件事上百般阻挠隐瞒, 于是老人家聚集了一批摄影/潜水高人, 不惜重金偷闯禁区拍了这部纪录片。

关于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视角的分析, 我将根据经典叙事学叙事视角的分类, 透视该纪录片的深层用意。

(一) 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

纪录片《海豚湾》的所有叙事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 而且是限知的视角, 也就是说, 叙事者并没有说自己是全知全能的。

我们首先来谈谈它采用的第一人称。《海豚湾》和以往的纪录片的乏味无趣不同, 它更有故事性, 具有丝丝入扣的情节, 时时刻刻牵动着观者的心绪。特别是片中环保主义者 (即主要人物) 在遭受日本方面的阻挠之后, 决定用石头伪装相机, 并装扮成摇滚乐队, 接受安检;在日本警察的监视下, 采取调虎离山之计, 成功安装并拍摄到了珍贵的录像资料。这个过程就像是一部探险剧, 和经典好莱坞类型片相比, 其惊险诱人的程度, 因为加入了“真实性”这个佐料, 只会过之而无不及。《海豚湾》的叙事者不用对此负责, 因为他只是引用了别人的言论, 而且是“直接引语”。总之, 第一人称是具有很强大的亲和性的, 有如对观众娓娓道来, 极易使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而且那些善良的人们显然是可信的。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有助于观众认同感的确立。

纪录片显然是限知的, 全知全能的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海豚湾》这方面是无可非议的, 叙事者采用的是限知视角。首先是Richard O’Barry发现了日本在捕杀海豚方面的罪行, 他叫来了很多世界知名媒体, 但都被当局和当地百姓拒绝了。日本的媒体管制直接被抨击。以上是我复述的几个《海豚湾》情节, 片中还有很多, 比如多米尼加前官员的叙述。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对日本的控诉, 是相当具有主观性的, 而且通过剪辑的技巧, 显然给我们造成了日本邪恶的印象。限知的视角, 虽然符合纪录片的本性, 但如果叙事者把握不当, 极有可能滑入主观。《海豚湾》的叙事者从一开始就是带着批评日本政府和渔民的角度出发的, 自始至终没有办法真正考虑到日本的声音。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需要更多的沟通。

(二) 多元的内视角

在上一部分我们就谈到了《海豚湾》的众多人物, 这么多说话者, 似乎是多元的视角。我说似乎, 因为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仔细观察这部纪录片, 就会发现说话者除了两个勇敢抨击市政府政策的市议员, 还有以反面形象出现的两个日本官员, 以及警察和善良无知的街头受访者和一个专家, 其他的主要说话者都是西方环保主义者, 而且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主创人员。

(三) 戏剧方式的叙事视角

曾庆香在其《新闻叙事学》一书中, 在对新闻话语视角进行分类的时候提到了戏剧方式的叙事视角。延伸到整个叙事策略来讲, 就是叙事者只对自身看到的人物的外部言行进行叙述, 受众就像观看戏剧一样仅看到人物的外部言行, 并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

《海豚湾》很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叙事策略。每个人都在叙述着自己的观感, 自己的态度。叙事者并没有直接对此进行评论。即便是直接的批评, 因为是纪录片的关系, 也就披上了真实的外衣, 变得可信。

比如片中在对IWC (国际捕鲸协会) 的会员进行采访时, 选取的日本政策支持者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前官员, 这是一个对比, 虽然支持者似乎人数众多, 但显然这个前官员的说话时间更长, 更为可信, 而且他的国家也曾经是这个阴谋中的一员。

三、结论:被“妖魔化”的日本

在本文中, 我试图在一片赞美声中对纪录片《海豚湾》进行批判性地分析, 透过纪录片表面直接传达的信息, 更本质地观察其中隐藏的美国价值观念。

任何媒体文化的产物都有着意识形态的烙印, 无论是直接或者间接, 美国的影视作品都携带着比较鲜明的美国式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起源于1776年《独立宣言》中的“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下形成了现代民主国家。

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 干涉主义和先发制人的理念一直是美国的对外政策, 霸权的影子与美国总是形影不离。越战、朝鲜战争、科威特战争、南斯拉夫轰炸、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到处都有美国干涉他国的记录。美国在进行文化渗透的时候, 主要运用的武器是媒体文化产品, 特别是好莱坞的影视作品。

在回顾了美国的一贯作风之后, 我们来关照一下美日关系, 美国和日本在二战之后建立了军事同盟, 在日本有驻军, 美日关系不一般。我们中国报纸在报道美国某位领导人访华时, 经常会说日本因为该领导人访问日本时间比中国或者韩国短而不快, 颇似小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跟自己的敌人玩耍一样。总体而言, 为了牵制中国和俄罗斯, 美国和日本在亚洲有着共同的利益, 他们的同盟几乎是牢不可破的, 美日官方关系是很不错的。

但《海豚湾》获奖后, 引起了日本的强烈抗议, 美国似乎没有怎么考虑这位亚洲“小弟弟”的感受。这是美国一贯的作风。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 他无需考虑“他者”的价值观, 只要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评判“他者”罢了。

《海豚湾》向大家展现的是日本的惨无人道, 是美国的眼泪和愤怒, 树立的是美国保护环境, 爱护动物的形象。这对日本这个海岛国家, 一个以渔业生产为特色的国家是不公平的。当地人之所以拼死不让记者拍摄, 不是因为他们不讲礼仪, 而是这牵涉到了他们的生计。

我不是说日本捕杀海豚这样可爱的生物是正确的, 我也是反对这样的做法的, 海豚更是除了我们人类最聪明的动物了。我只是对美国式的居高临下地批判“他者”的态度有不满, 只是认为应当尊重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只是对美国一直把持着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不满。

美日的同盟关系本就比中美关系要“硬”, 我们中国更应该警惕被“妖魔化”, 警惕世界话语权的丧失。

参考文献

[1]. (荷) 米克·巴尔著, 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113-114页.

篇4:海豚的说明文

“Winter had some 6)demands, she knows she’s a star now,” jokes Smith. “I did have to throw in some higher-quality 7)herring. She wants it fresh.”

No matter how much herring is required, it was worth it for Dolphin Tale 2 (out September 19th).

The 8)original Dolphin Tale was a surprise hit, making close to $100 million worldwide that year. Further more, it starred the actual dolphin, Winter, whose dramatic real-life struggle inspired the movie.

In 2005, five-month-old Winter got caught by a crab trap in an accident that destroyed her 9)tail flukes. It was a life-and-death situation for the dolphin; she struggled to stay alive while under care at Florida’s rescue center, the Clearwater 10)Marine Aquarium.

“When she lost her tail, there was some talk of perhaps putting her down. No dolphin had ever survived this way,” says Smith. “But the people who worked with Winter saw such life and spirit in her. They fought to keep her alive.”

A 11)prosthetic expert heard about her problem and built an 12)artificial fin that would allow Winter to swim properly, inspiring the movie that starred Winter, Harry Connick Jr., Kris Kristofferson, Ashley Judd and Morgan Freeman.

The same spirit that kept Winter alive made her a star on film. Winter also remains a 13)standout at the Clearwater Marine Aquarium, where fans still 14)flock to visit on a daily basis.

In the new film, Winter’s 15)surrogate mother, the very elderly dolphin Panama, dies. Therefore, Connick Jr. (as the aquarium’s Dr. Clay Haskett) needs to seek out another pool 16)companion. Bethany Hamilton, who had her left arm bitten off by a shark while surfing in 2003, also appears in the film as herself—the two 17)bond over their shared 18)obstacles.

Winter seemed very exited to be shooting another film that featured much of the original 19)cast, including Freeman as Dr. Cameron McCarthy, the prosthetic expert. Freeman says he got a special greeting from Winter when he showed up on the set.

“She gave a whistle for me,” says Freeman.“You know she recognizes you. You cannot help but to talk to her. We just don’t realize how intelligent other forms of life are.”

nlc202309040341

Smith says Winter loved the attention and would make noises from the pool during scenes in which she wasn’t featured.

“She’d go to the edge of the pool and whistle. It was like, ‘What about me?’ She always wanted to be included,” says Smith. “I’m 20)convinced she knows when the camera is pointed in her direction. She is a bright animal and she gets it.”

If the sequel is as successful as the original, filmmakers will truly have to dig deep around 21)negotiation time with Winter for future sequels.

“I don’t think it will really go to her head actually,” says Smith. “As long as the quality of the fish remains the same and the love and care she gets stays the same, she’s going to be happy. Winter is a true sweetheart.”

想引诱一位电影明星拍摄续集存在很多挑战,即使对象是海豚也一样。2011年的电影《一只海豚的传说》将水上明星温特捧红后,导演查尔斯·马丁·史密斯便明白了这个道理。

“温特有要求了,她知道自己现在是明星,”史密斯开玩笑地说。“我确实要给她喂些肉质更好的鲱鱼。她想要新鲜的。”

不管要多少鲱鱼,对于《一只海豚的传说2》(9月19日上映)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只海豚的传说》当年在全球取得了近1亿美元的票房,让人有点始料不及。再者,该片的主角就是现实中的温特,她那戏剧性的真实遭遇启发了整部电影。

2005年,5个月大的温特在一次意外中被捉螃蟹的陷阱抓了个正着,更因此失去了尾鳍。对这条海豚来说,那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处境;尽管在佛罗里达的救护中心——克利尔沃特海洋水族馆得到人类的照料,她仍然在挣扎求生。

“在她失去了尾巴的时候,有人说要不要让她安乐死。没有海豚能够在这种状况下生存,”史密斯说。“但和温特一起相处过的人看到她身体和精神上的活力,于是争取保住她。”

一位假肢专家听说了她的处境,专门为她造了人工鱼鳍。有了这个鱼鳍,温特就可以好好游泳,也启发了这部汇集了温特、小哈利·康尼克、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艾什莉·贾德和摩根·弗里曼的电影。

让温特生存下去的精神也令她成为了电影中的明星。温特现在还是克利尔沃特海洋水族馆的“红人”,每天仍然有很多粉丝涌去看她。

在新电影中,温特的替身妈妈——年事已高的海豚潘纳玛去世了。因此,小康尼克(饰演水族馆的克莱·哈斯科特博士)要为温特寻找一个泳池新伴。2003年在冲浪时被鲨鱼咬掉左臂的贝瑟尼·汉密尔顿也在这部电影中饰演自己——温特和贝瑟尼的共同障碍让她们走到了一起。

温特似乎对能够再次和原班人马拍摄新作感到非常兴奋,这些演员当中包括饰演假肢专家卡梅伦·麦卡锡博士的弗里曼。弗里曼说,当他在片场出现时,温特给了他一个特别的问候。

“她对我吹了一下口哨,”弗里曼说。“你知道她认得你,所以忍不住要和她聊聊天。我们就是意识不到其他生命体是多么的聪明。”

史密斯说温特喜欢别人的关注,不用她出场的时候,她会在池里制造噪音。

“她会游到池边吹口哨,就像在说:‘我呢’?她总想加入拍摄,”史密斯说。“我不得不承认,当镜头对着她的时候,她是知道的。她是很聪明的动物,她明白的。”

如果这部续集能够像第一部那么成功,制片人就真的要认真考虑游说温特拍续集的条件了。

“我认为她不会真的去想这些事情,”史密斯说。“只要鱼的品质保持不变,她得到的爱和照顾也不变,她就会很开心。温特是一个真正的宝贝甜心。”

篇5:介绍海豚的作文说明文

说它可爱,因为它的长相就特别讨我喜欢。眼睛不大不小,刚刚好。它的耳朵虽然只有眼睛下面的一个小孔,但是它的听力却令人惊讶!一张大大的嘴在脸上像小土坡一样突起,而且它的皮肤看起来特别滑,滑得像加了水的肥皂一样,仿佛怎么抓也抓不住。

海豚十分的厉害,它是海洋里的游泳能手,据说时速可达60多千米呢!在海洋馆里的它还身怀绝技,会“海豚顶球”“与人共舞”“带人游泳”……像极了一位优秀的杂技演员。看起来萌萌的海豚还很贪吃,表演完一个节目后,它必须要讨点好吃的才愿意继续下一个节目,饲养员从腰包里拿出一条小鱼去喂它,它就仰着头立马把鱼吞进嘴里,一条下肚后似乎还没饱,粘着饲养员不停地撒娇。连吃好几条看起来依旧没饱,这食量大得就跟无底洞一样,怎么填都填不满!

篇6:海豚的说明文500字

海豚和鲸一样,都是鲸目哺乳动物。但海豚比鲸都要小,而且它们流线型体看起来更像鱼。海豚的身体呈纺锤型,啄细长,额部隆起不明显,额和啄之间有明显的凹凸。背鳍与肢鳍呈三角形,末端尖。这样的话,利于游动、省力又快速。海豚腹部为白色,体侧为土黄色,后端为灰色。海豚的速度非常快,每小时行40千米。

大多数海豚喜欢群居,通常以几百只结成一大群,还频繁地在群与群之间活动。它们的家庭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有一只小海豚出生,其它雌海豚都会聚集起来帮助幼豚在水面上呼吸第一口空气。

海豚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大脑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1。17%。因此,海豚就会做乘除法的计算题了。而且海豚聪明的大脑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在睡眠中,海豚的大脑两半球处于明显不同的两种状态中:当一个大脑半球处在睡觉状态时,另一个却在工作;每隔十分钟,两边的活动方式就交换一次。难怪我们叫它“不眠动物”啦!在动物界中可是独一无二的!

海豚的表演也很有趣;比如最简单的快速跃出水面,较难的“唱歌”、“顶球”。最难的“与人握手”和“钻火圈”等许多有意思的项目。

篇7:海豚的自述作文说明文

这些海豚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它们的体型很大,光是雌海豚就有280千克重,雄海豚就更重了,足足有300千克~380千克重,大约是普通成年人的六倍,他们还十分团结,无时无刻它们都在一起。这些条件使他们非常强大。

它们捕鱼的方式非常特别,它们寻找一片浅海地区,接着一只海豚会分散开,各自去用自己的尾巴使劲地拍打水底击起水底的淤泥。形成一个圆形的“包围圈”,从空中向下望去就像一个6字,然后许多海豚会游向一个最大的“包围圈”一起拍打水底,水渐渐的变得越来越浑浊。这时许多鱼儿开始挣扎,似乎再说:怎么回事?是不是暴风雨要来了?还是天敌,要来了?“快走”忽然一条领队的鱼儿游过来,带着鱼群准备逃出去,马上就要逃出去了,领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海豚们也伸长脖子,张大嘴巴使劲一跳,一口将鱼领队吞到了肚子里,顿时小鱼儿们变得群龙无首不一会儿就被海豚吃的一干二净。海豚们吃饱了就慢慢地又回家了。

篇8:瑞氏海豚

形象独特的瑞氏海豚又名白头花纹海豚、灰格兰布氏海豚、格兰 布海豚等,列海洋哺乳类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是一种很容易识别的 嘴喙不明显的大洋性海豚。

瑞氏海豚体型粗壮,背鳍前方的躯干粗壮得尤为明显。体长 2.6-3.8米,重300-500公斤。头部浑圆,略微隆起的前额陡降至嘴 部。前额中央有道明显的皱褶。嘴喙不明显,唇线向上弯曲。上颌无 齿,下颌有椭圆形或钉状牙齿。背鳍与虎鲸、瓶鼻海豚旳背鳍相像, 显著地高耸,高约50公分;鳍的末端或圆或尖。胸鳍长尖且弯,呈 镰刀状。尾干狭窄,尾鳍中央凹刻明显,末端尖锐。面部几乎全白。 腹部色淡。体色蓝灰或灰褐或杂白。因白色或浅灰色的花纹布满全 身,所以旧时称其为“花纹海豚”。据专家学者认定,这些花纹多是 其他瑞氏海豚所留下的齿痕,也有在深海索食时与大乌贼搏斗而留下 的圆形吸盘伤疤。索食主要在夜间,最爱吃乌贼、鱿鱼,也食一些鱼 类。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至暖温带的外海区域。在我国,主 要活动于东海、南海和台湾周围海域。在水下可活动半个多小时,足 见其潜技之高超。或许,这是基于深海探索食物之需要。

总体上看,瑞氏海豚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是内向:沉稳、好害 羞,极少船首乘浪,有将头部伸出海面浮窥侦察的行为;二是外向: 活泼,好交友,可跃身击浪,可在海面作短距离滑行,并常与弗氏海 豚共游,有时也同虎鲸、伪虎等豚类为伍。虎鲸向来以聪明、凶残而 著称,而瑞氏海豚却能与它们的族群“和平共处”,足见瑞氏海豚有 着不平凡的"手腕”。通常,瑞氏海豚以小群队形式出游,只偶集大 群、多达200-4000头的记录。

篇9:喜欢救人的海豚

海豚十分惹人喜爱,人们也常用它来象征永恒的友谊。在一些海滨浴场,它还能与游人一起玩耍,在人腿之间穿梭游动,让人们轮流用手抚摸它的身体……,不仅如此,它有时还会拯救溺水的人。早在古代希腊人、罗马人、玻利尼西亚人和摩阿里斯人的一些绘声绘色的传说故事中,它被赋予了高度的理智和思维能力,扮演了“人道主义者”的角色。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有一位名叫阿里昂的音乐家,当携带着大量的钱财乘船返回希腊时,一些贪财的水手便要在船上杀死他。阿里昂祈求水手们允许他演奏完生平最后一曲,然后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谁知这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引起了一群海豚的注意,它们游过来驮起了阿里昂,并一直把他送到了海岸上。这个流传很久的故事使人感到难以置信,可是近代有关海豚救人的报道也不胜枚举,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四架美军飞机在太平洋的上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后登上了充气的橡皮筏,这时一群海豚游了过来,将橡皮筏轻轻地推到了岸边。又如1959年的夏天,在加勒比海海域发生了“利奥阿塔罗”号轮船的爆炸事故,船员们纷纷跳海逃命,却遇到了成群的鲨鱼,正在危急的时候,又是海豚赶来驱散了鯊鱼,救出了海员。事实表明,海豚救人的故事并不完全是杜撰的。至于海豚救人的动机纯粹是出于本能,因为它喜欢推动海面上的漂浮物体,因此被救护的对象并不只限于人类。一旦遇上了溺水者,海豚就可能本能地将其当作一个漂浮的物体推到岸边去,从而使人得救。

篇10:描写海豚的说明文500字左右

自从妈妈预约了海豚伴游这个项目以后,我就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机会呀。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海豚园。

在接受了海豚园训练员们一些简单的指导后,我们迅速穿好潜水衣,然后跟随着训练员来到了海豚池里。刚一站到水里,就发现了几只海豚不停的在跳跃,摇摇尾巴,摆摆手,似乎是在欢迎我们呢!接着,我们听训练员告诉我们与海豚伴游时应注意的问题,一边听一边就紧张了起来,一个接一个地,终于轮到我了,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心里七上八下乱跳起来,但是,我为了表现勇敢点儿,我告诉自己不要怕,我按照训练员告诉我的方法趴在板子上,抓紧扶手,然后等待着海豚来亲吻我的脚。在这期间, 我心想:我没有保持住平衡,掉下去了该怎么办?训练员说一直要保持双腿打直,脚和小腿必须要成90度,弯一点,偏一点海豚就会不推我的,还有,我要是……还没想完,突然感到脚底被一个硬硬的东西顶住了,难道是----海豚来啦!当我明白这一切是什么情况时,已经要到对面了,突然一个人大喊:“往左拐,往左拐。”我赶快把板子倾斜合并,在同一个时刻,我的腿弯了,海豚一下子就潜了下去,去领取他们的奖励-----小的冰冻鲜鱼。

后来,我们又与海豚做了很多互动,比如与海豚亲吻,抚摸海豚,并且我们与海豚拍了照,捕捉下了与海豚的美好记忆。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海豚跟我们再见时用尾巴跳跃了好多下,拍打出快乐和恋恋不舍的水花。

篇11:海豚说明文

海豚的起源和外貌下面来说说这只海豚的起源,我上次在长沙海底世界买的。那一次,我在长沙海底世界看各种各样的鱼。突然看到一只发光的海豚,先是发出红光,然后是黄光,然后是绿光就像变色龙一样。我觉得海豚很漂亮,就买了。我仔细看了看,发现我只要摇摇海豚就行了,然后银块就蹦了起来,美得像仙女散花。

海豚的作用一天晚上,家里停电了,到处一片漆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我不知不觉地走到我的房间。我仿佛看到了外面的路灯,像一双神奇的眼睛看着我,甚至书桌上的书也像一张神奇的脸对我说:我要吃了你。我吓得吞吞吐吐地说:我仅限No恐惧你我突然觉得我买的海豚。我迅速打开开关,五颜六色的灯光充满了整个房间。这时,海豚似乎在对我说:师父,我不会让你感到害怕的。那时候我好高兴有这只海豚陪着我。

篇12:海豚说明文

人类要与海豚沟通,先决条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语言,这样就必须分析海豚发出的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事实上只要有适当的录音设备就可能进行海豚声音分析。然而,声音与行为之间的并联却不容易掌握,目前人们还无法确切了解海豚发出的各种声音所包含的含义。

为使人类与海豚沟通,第二种方法是让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20多年前,美国海洋大学的专家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专家的训练下,已经能从训练人员的手势中,学习并了解单字与复合语句的意义并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但尚无法达到能与人自由交换信息的境界。

不论是研究海豚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还是教导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以目前的进展来说,距离人类与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最终目标都还相当的遥远。

海豚的睡觉方式

海豚似乎永远不眠不休地四处游动。海豚是哺乳类动物,原先栖息陆地,后来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们在水中持续睡觉,海豚将因无法呼吸而死。难道它们真的不用睡觉?若会睡觉,它们是睡在陆地,还是睡在海中呢?

其实若我们能够细心观察海豚一段时间,便会发现它们在游泳时,有时会闭上其中的一只眼睛。经调查它们的脑电波得知,它们某一边的脑部会呈睡眠状态。即是,它们虽然持续游泳,但左右两边的脑部却在轮流休息。

篇13:海豚的说明文

关键词:游泳出发,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流体动力学

水下蝶泳腿技术是由国内游泳学者对U nderwater Undulatory Swimming(简写为UUS)或Under Water Dolphin Kick(简写为DLK)进行翻译得来。在游泳比赛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蝶泳海豚式打水技术不仅是蝶泳技术构成要素,也是仰泳、蛙泳、自由泳比赛中在出发和转身滑行阶段里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水下游进技术。运动员在出发或转身后,为获得或保持较快的游进速度,往往通过采用水下蝶泳海豚式打水技术来完成。在50 m长池的游泳竞技比赛中,水下滑行距离占了近30%的比例;在25 m短池的竞技游泳比赛中,则占整个比赛近60%的比例。理想的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不但能够帮助运动员在增加推进力与减小阻力之间起到平衡的效果,而且可以为运动员有效地节省体能。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100 m蝶泳的比赛成绩来看,往往0.01 s的时间就绝定运动员能否成功进入决赛或者登上领奖台;而比赛中在出发和转身阶段具备海豚式打水技术优势的运动员,在出发和转身阶段往往能游得更快。因此,比赛中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应当对其开展广泛地分析和深入研究。

1 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在国际泳联最新规则规定下,蛙泳出发和转身阶段(在第一次手臂划水动作过程中,允许许打一次蝶泳腿接蛙泳蹬腿动作)及蝶泳、仰泳、自由泳比赛的出发和转身阶段,蝶泳海豚式打水技术是一项被游泳运动员广泛应用的快速游进技术,并已经发展成为第五种泳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许多国内外游泳专家和学者以经从多个技术视角和理论视角对游泳技术展开了一些研究。游泳生物力学专家(Vennell Pease2006等)早已证明了在下游进比水面游进速度要快,其首要原因是的波浪阻力可忽略不计。那么水下游进速度快的具体原因在哪里?是不是只与无波浪阻力相关?

该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揭开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的谜题,该文中对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的分析包括动作姿态、启动打水的合适时机、动作频率与节奏快慢、动作幅度与横截面积、膝关节角度的变化关系、出发与转身后15 m的打水次数、水下海豚式打水的动力学特征变化等6个技术环节。

1.1 动作姿态

Cllard Auvray通过对人类与海豚和鱼类的游泳动作姿态进行模拟和比较后指出:在15 m范围内,采用侧卧姿势进行水下海豚式打水的游进速度显著性增加,但在距离为25 m的测试中就不具备加速的优势。此外,有人认为:这种拿人类进化后的游泳动作与海豚或者鱼类的游泳动作进行比较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三者在身体形状、肌肉构造、生理特点、肌肉力量、关节薄弱环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1]。

注:1.表示滑行阶段;2.表示速度的潜在损失;3.表示水下波浪式打水动作阶段

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都存在三种不同的动作方向或动作姿态:第一类是俯卧或仰卧打水(根据你游自由泳、蝶泳或者仰泳而定);第二类是侧卧打水;第三类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位置的打水,又称为Slant Kick,斜向打水。[2]在竞技游泳比赛中,第三类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动作姿态的应用范围较小,主要作为自由泳转身后用来衔接和转换动作姿态的一项重要技能。2006年Francisco Alves等对6名17岁左右的初级水平的国家队运动员的两个完整周期的水下海豚式打水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侧卧位姿势的水下海豚式打水动作频率相对要慢,并且手臂、肘关节、臀部的横向振幅要大;在仰卧位姿势打水中,脚踝趾屈的幅度更大,对柔韧性的要求很高,而且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仰卧姿势与俯卧姿势在产生推进力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还得到三种身体姿势的斯特劳哈尔数值(见表1)。

与之前对海豚式打水动作方向的研究结果相对比,发现所得数值基本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斯特劳哈尔数值的大小与产生涡流推进力的躯干动作的稳定性相关关[3];日本学者Sugimoto、Nakashima等研究了踝关节趾屈最大角度对蝶泳海豚式打水推进力的影响,并指出:踝关节趾屈的角度以接近5°来增加时,对推进力的产生有显著性影响,此外,脚踝在下打和上打过程中要保持适度地紧张性用力[4]。

1.2 启动打水的合适时机

运动员在出发离台入水和转身蹬边结束后的这一时期,是速度损失呈直线下降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对50 m和100 m游泳短距离项目比赛来说十分关键,对出发反应能力和水下游进的技术效率要求极高。但首要问题是运动员应该在出发入水或转身等边后滑行多久开始打腿呢?

法国博士Dr.Marc Epilt使用4个Mini-DV摄像机,对8名(50米自电泳平均成绩为24.41)法国队员采用抓台式出发后的整个水下阶段进行拍摄,并在运动员的身体上使用了9个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器来降低数字化过程中的误差,将离台后人体重心的最高速度进行了分解,并指出了运动员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打水最恰到好处。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身体重心通过6.02~6.51 m后,其速度分布在1.9~2.2 m/s之间时,开始打水比较恰当。因为速度的主要变化阶段分布在出发5.63~6.01 m之间。因此,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为获得较快水平游进速度,必须在结合个人的生物力学特点(包括流线型阻力、横截面积、某一深度的阻力系数、弗劳德效率等),找到启动打腿的最佳时机。国内游泳学者认为通常当运动员出发入水或转身蹬边后身体的滑行速度快接近本人最高游进速度时开始做水下动作,不能过早(如图1c)地开始,也不能过晚开始(如图lb),这都会造成速度和能量的损失。[5]这是运动员出发技术个性化训练安排的指针,也是比赛中运动员成功应用好出发技术的基础。

1.3 动作频率与节奏快慢

动作节奏(Rhythm)是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慢等要素。[6]游泳的动作节奏是指游泳时每一个划臂、打水或者蹬腿与完整技术动作的动作周期内各技术组成部分的动作速度与时间比例关系,各时段速度比利关系依个人技术风格特点不同而异[7]。

美国游泳教练Bob Gillett对高水平男子和女子游泳运动员水下海豚式打水的节奏快慢(Tempo)和每个打水动作周期内身体前进的距离开展了深入分析,其结果是:游泳运动员应当保持0.45 s左右的打水节奏速度。这与之前Russell Mark对节奏的研究中提到的使用0.40 s的打水节奏速度不同,并且许多人可能认为这个节奏太快,但Cohn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证明:产生较大的流线型净推进力(Net Higher Streamline Force)与快速的海豚式打水动作节奏快慢相关,而且踝关节的柔韧性达到一定能力时,对这一推进力大小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在考虑到运动员踝关节趾屈与背屈的力量条件的前提下,对于优秀游泳运动员产生流线型净推进力而言,找到最佳的打水动作频率与正确的打水节奏的重要性要优于踝关节柔韧性的发展。因此,海豚式打水技术较好的运动员,在符合个性技术特征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应当保持以0.40~0.45 s左右的动作节奏速度来完成出发和转身15 m的水下游进,并找到最佳的节奏与速度配比。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海豚式打水技术较差的运动员总习惯于用幅度大、节奏慢方式来打水,甚至认为这种快的打水节奏没有必要,因为他们认为和鲸类相比,在相同的速度条件下,觉得人类的海豚式打水的动作次数已经够多了。但须明白拿人类的游泳来和鲸类游泳作比较是不合适而且是有问题的,首先由于生物力学构造上的差别;其次是人类脚掌和鱼鳍的尺寸和大小不同[5]。

注:a表示髋、膝关节角度的变化;b表示不同变量(变量1视频采集方式、变量2降低踝关节的柔韧性、变量3缓慢的快速轻打、变量4进一步减弱踝关节的柔韧性)控制下的踝关节角度的变化。

此外,2014年日本学者Hirofumi Shimojo采用光度超亮的防水LED标志灯对躯干进行标记后,运用自动化数据处理,对蝶泳海豚式打水的动作频率的研究结果见图2,并且阐明:在运动员保持最快速游进的过程中,如果打水频率增加,打水动作幅度就会降低,但速度并未发生改变,并且推进效率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当打水频率下降时,打水动作幅度增大,并且游进速度减慢。尽管游进速度变慢,但发现,与推进效率无关的身体波动技术效率则下降。因此,他认为:在保持最大游进速度的前提下,为了形成高效的水下波浪式打水动作,训练中试着将打水频率减小至90%,有助于运动员训练蝶泳水下波浪式打水的技术效率。

如图2的左图表明游进速度与打水频率的变化关系,在保持最大游进速度的动作频率的前提下,当打水频率从最佳频率P re=100%以5%递减时,游进速度呈下降趋势(见图2的左图的左半部分所示),频率越慢水下海豚式打水的游进速度越慢;当打水频率从最佳频率P re=100%以5%递增时,游进的速度并未增加,反而会降低(见图2的左图的右半部分所示),因此,造成体能的损失会更大;中间的图像表示弗劳德效率与打水频率的变化关系,当打水频率从最佳频率Pre=100%以5%递减时,弗劳德效率微弱增加,但当打水频率加快大于最佳频率时,弗劳德效率急剧降低。右图表示整个身长的每次身体动作的波长与动作频率的变化关系,与图2的左图中游速与频率的变化关系相似,当打水频率从最佳频率Pre=100%以5%递减时,整个身长的每个身体动作的波长缩短;而当频率越快,整个身长的每次身体动作的波长也不会增加;[8]因此,训练中为达到较高的弗劳德效率,在身体保持最高游进速度的前提下,适当的延长每次身体动作的波长,同时要找到适合运动员个人的最佳频率。

1.4 海豚式打水的动作幅度与横截面积及髋、膝、踝关节角度的变化

动作幅度是指每个打水动作周期内上打与下打之间脚尖动作位移的峰值差,用Ap-p表示。由于海豚式打水的动作幅度与产生阻力的身体横截面积及髋、膝、踝关节的角度、身长及运动员的主动发力等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动作幅度的大小因运动员的个性化技术特征及身体的流体力学特征而千差万别,因此,往往是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环节。

首先,动作的对称性是动作幅度变化的决定因素。Ryan Atkinson曾经研究过蝶泳腿上打与下打动作的对称性,并指出:上打阶段与下打阶段之间的动作对称性与快速的海豚式打水速度密切相关;上打阶段技术效率高的运动员,往往在下打时游进速度较快,这说明快速地游进速度与某一时刻的海豚式打水技术动作高度相关;在上打阶段,在垂直方向范围内,如果脚尖速度的峰值增大,那么上打的时间就短;在上打结束、下打开始时,膝关节弯曲的角度就小。因此,比赛中要加快打水的动作频率,并注意提高上打阶段脚趾的打水速度,控制好上打的动作时间;同时要适当地减小打水动作幅度,尤其是身体上半部分的躯干、头和手臂的振幅。[9]

20 1 1年RaymondC.Z.Cohen,Paul W.Cleary[10]通过运用可计算的流体力学手段,提供了发生形变的游泳运动员模型周围有关流体运动的力学特征的完整时空信息。通过参数研究法,调查了踝关节柔韧性的改变与动作频率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的净流线型推进力的产生与踝关节的柔韧性有一定关系,但更强烈地取决于动作频率。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激光扫描,水下同步影像采集与仿真技术,见图3、图4、图5。

通过借助动画模拟软件对每一帧动作的关节角度精确计算(见图4),一个动作周的结果和阶段过程如图5所示,动作周期以屈膝下打开始,以伸膝上打结束;由于关节的非对称性结构,腿部动作经过了不对称的上打与下打动作,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角度变化。而产生形状阻力的身体横截面积的变化则如图6所示,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压差阻力与横截面积成一定比例。在屈膝下打结束时(tFE)的身体横截面面积的峰值比伸膝上打结束时(tEF)的横截面的峰值要大;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在下打(tF)和上打(tE)的中间时刻出现这与2007年Nicolas,Bideau和Berton的研究报告一致。髋、膝关节的关节角的运动学特征见图7(a)所示;踝关节角度的运动学特征见图7(b)所示;髋膝关节角经过近似正玄曲线的周期性环转动作时,膝关节的动作相位变化落后于髋关节的动作相位,踝关节的动作相位又落后于膝关节弯曲后的动作相位;这些动作过程的联系与沿身长传递的波长相一致。(变量1:指一个动作周期内与录像画面相对应的帧数;变量2:指将踝关节的最大趾屈角度减小大约15°;变量3:指与变量一相比,在伸膝上打结束时有一个延缓的快速轻打;变量4:进一步将踝关节的最大趾屈角度减小大约25。)

2002年Arellano对19名国际级运动员的分析结果中得到膝关节平均弯曲的角度是1130,而最大弯曲角度是148°。[11]2014年,Tiago M.Barbosa对巴西优秀游泳运动员蒂亚戈佩雷拉的游进中海豚式打水的运动学分析分析中,主要对关节角度和关节的垂直位置进行评价,总结出:佩雷拉的膝关节最大弯曲角度是112°,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非常吻合;此外,在手臂入水,下打结束时,佩雷拉的脚部、膝关节、臀部、肩部的水下垂直位置分别是0.49、0.40、0.16、0.21 m,这说明他的身体位置与四肢垂直位置较高[12]

1.5 出发和转身后15 m海豚式打水动作次数

Russell Mark曾经对优秀运动员比赛中的水下蝶泳打腿的次数进行了分析,除得到表2统计的数据之外,他还对2012年美国奥运选拔赛蝶泳项目的打水次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3所示,同时他还建议:“为提高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的技术效率,运动员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的训练最好以奇数次进行,例如:13次、11次、9次、7次;2013年,在Scott Colby对优秀青年游泳运动员(12~17岁)的研究中发现:男子运动员以流线型姿势滑行5 m的时间,按年龄递减顺序分布在2.3~3.1 s范围内,女子则按年龄递减分布在2.7~2.8 s之内;此外,还发现男运动员15 m水下海豚式打水次数分布在6.1~6.9次之间,女子的次数则分布在7.1~7.3次之间。

2 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推进力产生的原理与流体动力学特征

2.1 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推进力产生的原理

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是当身体完全浸没在水下时(波浪阻力可以忽略不计),躯干水平伸展,手臂位置固定,腿部和躯干以对称的方式做波浪打水动作,身体产生位移的推进力靠腿部和躯干的波动或摆动来维持的一种水下游进方式。有越来越多关与各类力学仿真(仿真鱼类或人)的研究表明:关于水下推进力的产生原因,许多研究者用一个与卡门涡流自然分离现象相反的原理来解释这些紧随游泳运动员脚部后缘形成的涡流现象。这些漩涡使水产生水向后的反向运动,并有推动运动员向前运动的趋势(如图10、图11所示)。

在海豚式打水的推进力的产生过程中,当雷诺数恒定,尾流产生时,可以看到两排漩涡,它们的特征视身体浸水部分的运动状态(是相对固定,例如:直线划水;还是摆动,例如:如鱼的尾部摆动打水)而定。涡流区在某一具有阻力的物体边缘产生,并形成一个错位交替的卡门漩涡区,见图12,其形成的原理见图8和图10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上下波动的尾部边缘的尾流产生漩涡时,感觉上紧随尾部的每个漩涡的方向(或顺时针或逆时针)这与卡门漩涡自然分离的现象是相反的[17];见图11。1972年Weihs D等认为当身体末端开始摆动形成具有推进力的涡流时,这个具有诱导性动量的漩涡被定义“推力型”尾流[13]

2.2 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的流体动力学特征

2.2.1 人体流线型阻力特点

众所周知,蝶泳是一种对游泳者的力量素质和体能要求非常高的泳姿,也是很多人有兴趣挑战的游泳技术,在学会蝶泳技术之前,必须要了解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潜泳比水面游进要快”,在仰泳、蝶泳、自由泳出发和转身阶段,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具有阻力小、产生推进力大、动作效果好的特点,并且能稳定身体位置、协调蝶泳划臂与身体波浪动作。在2009年,Marinho计算出了水下滑行阶段的阻值,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每个运动员在水下滑行阶段有着不同的流线型和阻力系数,将这些特征与普通生物力学相结合的话,可得出一个非常复杂的方程,但对运动员减小游进阻力而言,在适当范围内,水下海豚式打水的垂直深度越深越好,这是一个普适性较强的原则,因为水下游进的阻力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最终稳定在某一值后不再随深度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表记录了阻力系数和阻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范围,阻力曲线图清晰地说明阻力效应的递减趋势;在2.5~2.8 m深处,阻力系数保持稳定状态[14]。

2.2.2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的流体的流场的特征

如前所述,在鱼类摆动尾鳍向前推进时,使水产生了位移,并可以观察到尾部的环状涡流。在人类游进的每次划臂或打水中,每个漩涡都有着不同旋转方向,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水下游进的推进效率与尾部推进力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紧随尾部形成的涡流的排列方式。1981年Redondo JM等指出:与经典的螺旋浆推进理论相比,尾部摆动是产生推进力最有效的方法。

2011年在R.C.Z.Cohen等[10]的研究中,通过对不同变量(包括4个踝关节柔韧性不同的变量、4个动作频率不同的变量、4个游进速度的不同变量)研究得到了相关参数值的变化图。见图13,图14是在相同变量控制下地流场特征图,图13是从不同视觉角度得到流场图,红颜色值的深浅表示流体的流速,蓝色环状涡流是由躯干发力后腿部上打与下打形成的错位交替流动的漩涡,用漩涡颜色区分推进型(带红色)还是阻力型(纯蓝色)涡流。图14是海豚式打水后交替产生的矢状面内的流体构造图,从红色区域内可以看出高速流动的流体沿运动员的展向直接上下传递,也可以看出与运动员位移的相应帧数内的瞬时流线特征。

2.2.3运动员海豚式打水仿真模型推进力的变化过程

图15是打水动作频率固定为f=2.17赫兹时,变换踝关节角度(变量2、变量3、变量4的曲线图)和游进速度(U∞=1.5m/s、U∞=2.0 m/s、U∞=2.5 m/s)这两个变量时,在两个动作周期内的净流向推进力的曲线图;阻力值的正负表示这一作用力的特点,阻力值大于0,表示具有推进作用的力的变化,阻力值小于0表示具有阻力作用的力的变化;当膝关节达到最大弯曲角度并转入上打这一刻,因为身体的横截面积达到了峰值(见图6),可能由于这一时刻阻力的增加,在净流向力达到峰值前,净流向力急剧降低;与伸膝上打一致,在开始伸膝上打后,推进力有一个短暂的高峰时相,在动作周期结束时(在伸膝上打结束前),当脚背在最高点时,流向推进力(Streamwise Force)达到一个最小值的次值;最后,在屈膝下打阶段(从上打结束转入下打这一时刻到下打中间时刻),有一段时相较长、峰值较低的推进力;在频率一致的前提下,当速度值从1.5 m/s上升至2.5 m/s时,净流向推进力因为阻力增大而减小。然而当游进速度改变时,力的变化的整体振幅并未改变,这表明海豚式打水动作产生的推进力对速度的改变并不敏感。但变换踝关节的角度对产生推进力的峰值的顶点则有显著性的影响,尤其是在伸膝上打的动作过程中及动作后。

图16是从每次仿真的最后三个打水动作阶段计算出地这些流向推进力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当以中间速度游进时,推进力的平均值的弥散度比快速游进和慢速游进的平均值分布的弥散度要大,并且当游进速度加快时,平均推进力因为阻力增大反而降低,因为这时阻力越来越大,而推进力与速度则无关。

注:引自Russell Mark

以变量1的运动学特征为前提,受不同打水动作频率控制的动员员模型所产生的流线型净推进力变化曲线图.(a) u∞=1.5 m/s.(b) u∞=2.0 m/s.(c) O∞=2.5 m/s.

图17是变换打水频率和游进速度时的推进力的曲线图;尽管动作频率不同,但是力的时相变化图却十分类似,并且每个动作阶段的力的变化的过程差异不大;动作频率的变化对力的峰值有显著性影响,频率越高,力的峰值越大,频率越低力的峰值越低。图15可以再次说明,增加游进速度,推进力的平均值因阻力增大而降低;图18说明:在速度恒定时,推进力的振幅并未随速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推进力的平均值随频率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通过动力学仿真,根据变量1的运动学特征控制仿真运动员的打水动作产生的推进力与游进速度后,在每个动作周期中,当推进力与阻力保持平衡以后,仿真模型获得一个短暂的瞬时速度相,图19是两个动作周期中推进力的变化图相和速度图相。推进力与速度保持平衡,所以,每个动作周期的推进力的平均值近似于0,推进力的图相与之前控制条件下的力的图相类似。在开始伸膝上打阶段,可以看到推进力形成的峰值,并且要早于下打结束转入上打及上打结束转入下打这两个时刻的阻力形成的峰值。屈膝下打的前半部分的流向推进力是一个恒定的并接近中间值的常数,意味着这一动作阶段是海豚式式打水动作周期中的准备阶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当打水动作频率和游进速度恒定时,游泳运动员踝关节的柔韧性对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的推进力有着显著地影响。

(2)当游速与踝关节角度等因素恒定时,变换打水动作频率,推进效率和游进速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当频率达到一定的幅度时,游进速度保持较大的恒定值。

(3)海豚式打水技术的节奏与动作幅度所产生的推进力和阻力值因运动员的身长、身体的横截面积及髋、膝、踝关节的弯曲角度及主动发力程度而呈现出个性化的流体力学特征与技术特征,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诊断和监控,对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进行精细雕刻,为应的比赛创造有利条件。

3.2 建议

第一,在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踝关节柔韧性的前提下,在设计个性化技术训练方案时,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体能特点及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训练中帮助运动员加深对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动作结构的理解和对游泳力学原理的认识,并对其技术进行精细雕刻,在减小阻力的同时提高推进效率和游进速度。

第二,许多有关蝶泳水下海豚式打水技术方面的研究均表明:水下海豚式打水动作频率是影响推进效率和快速游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与游泳技术保障人员要在利用好流体力学原理的同时,要对影响运动员打水技术效率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斯特劳哈尔数和弗劳德效率)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估。

第三,为形成连贯的、有推进力的卡门涡流区,运动员必须调整他们打水的动作幅度和频率比。通常是通过适当减小打水幅度、增大打水频率来维持。

篇14:有趣的海豚表演

表演节目的演员是两只海豚明星。它們的皮肤非常光滑,太阳照在上面,皮肤就像星星一样,金光闪闪,非常耀眼。它们都非常友好、平易近人。

在驯兽员的指挥下,两只海豚表演了第一个节目——跳高。只见驯兽员把手往水里一拍再一抬,两只海豚就跟着驯兽员手势凌空跳起。这两只海豚蹦得可高了,一次能蹦6米多高。他们蹦的时候会先钻到水下,再猛地一蹦,这样就可以容易跳到6米多高了。

第二个节目是海豚拉船。驯兽员首先把岸上的游艇推下水,接着把游艇前面的塑料环套在一只海豚明星的脖子上,然后手往前一挥,海豚就当起了“船长”,沿着池子边沿游了起来。游了一圈之后,驯兽员问有没有哪个愿意坐这位小“船长”拉的船,好多人都举了手。本来我也想坐“船长”拉的船,可惜没被点到。有两个小朋友被点中了,他们坐在“船长”船上乐坏了的表情可把大家给羡慕死了。

第三个节目是唱歌,也是这场演出中最有趣的一个节目。“海豚竟然会唱歌?”在听到播音员播报节目名称后,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这是真的。只见驯兽员紧握的拳头一张,刚才那只没拉船的海豚就像一名小歌星似的,“啊啊啊”地唱起了歌来。那声音虽说有点像鸭子叫,但非常好听。听了“小歌星”唱的歌,“船长”开始不服气了。驯兽员见“船长”摇摇身体,也要唱歌,也打了一个跟刚才一样的手势,“船长”也“啊啊”地唱了起来。虽然“船长”没“小歌星”唱得好听,但我一样很喜欢它。

下一次我还要来南昌新动物园玩,还要看那有趣的海豚表演。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去看海豚表演作文 下一篇:县委督查室工作中总结